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2047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第三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嘉定区2012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试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能反映右图所示社会特征的历史文献是

A.《吉尔伽美什》B.《汉穆拉比法典》

C.《摩柯婆罗多》D.《荷马史诗》

2、德国哲人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以下文明成果产生于该“轴心时代”的是

A.楔形文字B.十二铜表法C.甲骨文D.伊斯兰教

3、左边地图最恰当的名称是

A.佛教早期域外传播图

B.伊斯兰教域外传播图

C.儒家文化早期传播图

D.唐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4、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当时是希腊各邦中经济最发达的,不仅包括奴隶在内的人口总数和工农业生产居全希腊之冠,它的产品还远销整个地中海地区和黑海地区……”,与其经济繁荣相对应的政治现象是

A.荷马时代B.梭伦改革C.克里斯提尼改革D.伯里克利时代

5、“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该观点意在强调

A.以契约来限制官吏职权B.官吏行使权力需受人民监督

C.人民有权随时撤换官吏D.个人意志可凌驾于公权之上

 

6、《史记•殷本纪》记载:

“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

……封于商。

”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

A.《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可信B.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

C.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D.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有待于实物印证

7、“西周通过□□,从外在社会规范到人的主观情志实现全面控摄,以确保宗法等级秩序。

”空格处应为

A.封建亲戚B.制礼作乐C.内外服制D.以藩屏周

8、某传记书籍的目录中有“风烟入秦、变法图强、万世基业、悲壮的死”等,据此推测,该传记的主人公是

A.商鞅B.陈胜C.韩非D.项羽

9、以下与“文景之治”时期统治思想相一致的是

A.不学礼,以无立B.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C.存天理,灭人欲D.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10、当我国处于右图所示的历史时期,西方社会正处于

A.希腊“古典时代”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即将步入中世纪

11、“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上下相维,不得专制。

”该政策需要与哪一制度配套执行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内阁制

12、朱熹认为: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虏骑”当指

A.辽B.西夏C.金D.元

13、永乐朝有翰林院官员上奏:

“朝廷岁令天下有司织锦缎、铸铜钱,遣内官赍往外藩及西北买马收货,所出常数千万,而所取曾不及其一二。

”奏书批评的是

A.朝贡贸易B.海禁政策C.闭关政策D.市舶贸易

14、在一位伟人的去世讣告中,对他的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这位伟人是

A.瓦特B.富尔顿C.怀特尼D.爱迪生

15、《剑桥欧洲经济史》第六卷中写道:

“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

对“分界线”最恰当的理解是

A.落后国家→军事强国B.农奴制度→工场制度

C.封建主义→资本主义D.农业经济→商品经济

16、地图改变世界。

15世纪末,哥伦布远航时相信的世界地图最有可能是

 

17、“它的经济力渗透深广,它的军事武力征服各地;世界的绝大部分,都屈服在它的脚下。

它的人口不断增加,增至全人类的三分之一。

它的主要国家,更成为世界政治体系的舞台所在。

”“它”具体是指何时的欧洲

A.15——16世纪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18、右图所示矛盾由哪一场战争直接引发

A.普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9、《大国崛起》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

“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两百多年前……横扫欧洲;在19世纪,它拥有的海外殖民地仅次于英国;这里……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的实践。

”这个国家是

A.德国B.英国C.俄国D.法国

20、“nomorewars,nomorewalls”,联邦德国总理科尔的这个愿望实现是在

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

21、右图为1929—1945年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

对图中信息解释正确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在二十年代跃居世界首位

B.罗斯福新政实施仅三年就使经济超越大萧条之前的水平

C.二战破坏导致四十年代经济增长缓慢

D.国家宏观调控是经济恢复的政策取向

2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一步地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这场“社会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安庆内军械所的创设B.公车上书

C.《新青年》杂志的创办D.武昌起义

23、右图漫画为19世纪末日本人所画,其(注:

图中文字为“铁甲”)所讽刺历史事件的结果是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4、有学者认为:

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

……与其呼吁民众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

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D.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25、中国近代史上某政府发表宣言:

“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束缚。

……当今中国统一告成之时,应进一步遵正当之手续,实行重订新约,以完成平等及相互尊重主权之宗旨。

”据材料信息判断,该政府当是

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26、右图文物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际

B.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前夕

C.“三大战役”打响之后

D.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之时

27、“对于团结一切力量,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了重大的作用”的历史文献是

A.《论联合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共同纲领》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8、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农民分到了土地

②农业集体化

 

③抓紧革命大批判

④高举三面红旗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29、体现“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创造性运用”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B.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0、《中国与世界共赢——中国加入□□十周年述评》中指出:

“10年来,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中国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近4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两倍多;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世界排名由第六位跃升到了第二位。

”空格处应为

A.联合国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东南亚国家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

以下每题3分,共15分。

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十二铜表法》规定:

“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这些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B.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需要

C.对高利贷者处以严惩D.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

32、右图是《先秦与古希腊:

中西文化之源》中某章节的目录,请根据目录名称拟出最合适的章的名称

A.环境:

黄色土地与蓝色海洋

B.政体:

帝制与共和

C.传统:

专制与民主

D.学术:

重伦理与爱智慧

33、洋务派是域外文明的感知者,同时扮演着清王朝掘墓人的角色。

故有论者讥讽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

下列对洋务派所得的“瓜”的最准确理解是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34、“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从而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

”这段话的核心观点是

A.因时代发展而变是美国宪法的重要特征

B.陈述了美国宪法两百年来的完善历程

C.谈判和妥协使美国宪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国家政治制度建设需要随经济发展而调整

35、有学者指出:

“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

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不是原型一摆,就算成功了的。

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去了。

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

”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史学研究依赖于史料学

B.理论争斗推动了史学发展

C.史学理论的价值有限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研究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思想繁荣的时代

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政治都得到迅速的发展。

……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

……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莱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

……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问题:

(12分)

(1)东周社会经历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6分)

(2)分别列举这一时代“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及其主要观点。

(6分)

37、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

西欧封建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有学者认为,没有中世纪就没有今天的西方,今天的西方世界也不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问题:

(10分)

(1)按示例填写下表中标有代码的空格。

(6分)

分类

封建制度形成

(6-11世纪)

封建制度嬗变

(11-14世纪)

封建制度解体

(15-16世纪)

政治上

封建等级制

君主专制

经济上

城市自治

资本主义萌芽

文化上

基督教神学

近代大学兴起

(2)你如何理解“没有中世纪就没有今天的西方”?

(4分)

38、艺术作品中的历史

右图是法国画家大卫于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描绘了为坚持自由和真理而死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许多艺术史家认为,对大卫作品的解读,往往被赋予现代政治的含义。

问题:

(6分)

(1)结合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解读该作品的现代政治含义。

(4分)

(2)你如何理解该作品的历史价值。

(2分)

39、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

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

……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

40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0分)

(1)“40年代”的“时代内容”是什么?

(2分)

(2)分别以史实说明“60年代、90年代”是如何体现“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之统一”的?

(4分)

(3)经过半个世纪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相对于“40年代”有哪些不同?

(4分)

40、极端的年代

然而,正踩在“短促二十世纪”尽头的这个世界,与当年起点时刻之间的比较,并不是一道“孰多孰少”的历史计算题。

因为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质的不同”……

其一,这个世界再也不以欧洲为其中心。

在它的春秋去来之间,欧洲已然日渐衰败。

……

第二项变迁的意义,则较第一项为重大。

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

……而旧有以领土国家政治为界定的“国家经济”,却一落而为跨国性作业的复杂体。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问题:

(12分)

(1)你是如何理解二十世纪“这个世界再也不以欧洲为其中心”?

(6分)

(2)“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

”你认同该观点吗?

请说明理由。

(6分)

41、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一:

公元600年,日本首次派遣隋使到中国,实地考察研究中国文化。

……公元645年,日本又推出全国引进和效仿唐朝文化典章制度的“大化革新”,同时,19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

材料二:

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在掌握了新的印刷技术后,大量印刷佛经等文化典籍,……阿拉伯地区“古兰经”的印刷,在采用中国的印刷术后,数量大增,传播的范围也广泛多了。

……14世纪,印刷术已经在欧亚及北非等许多地区得到了普及。

《圣经》等很多文化典籍印刷量大增,各类教科书的发行数量也急剧上升。

材料三:

火药在唐代已传入了印度和阿拉伯广大地区,13世纪在欧洲得到了应用。

随后,欧洲将火药较多地用在发展军事技术方面。

英国工业革命后,应用火药的热兵器代替了冷兵器,军事技术有了质的飞跃。

材料四:

早在17世纪初,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就开始向欧洲介绍中国的儒家文化,……(18世纪)在向往中国文化新潮的推进下,欧洲汉学悄然兴起。

……一些大学建立了汉学系,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华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变迁、人文景观、文化典籍和民族习俗等。

一些醉心于中国文化的思想家如伏尔泰等甚至提出要欧洲“全盘中化”。

——以上材料摘自李喜所主编《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卷》

问题:

(25分)

(1)材料一中“唐朝文化典章制度”主要有哪些,有何创新之处?

(4分)

(2)依据所学知识概述材料四所涉历史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6分)

(3)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影响的看法?

(15分)

 

2011学年嘉定区高三历史第三次练习卷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C

2

B

3

A

4

D

5

B

6

D

7

B

8

A

9

D

10

D

11

C

12

C

13

A

14

A

15

C

16

B

17

C

18

B

19

D

20

C

21

D

22

B

23

C

24

C

25

D

26

B

27

C

28

A

29

C

30

D

【31-35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采用差异评分法,具体见下表】

分值

31

32

33

34

35

3分项

D

C

A

A

D

1分项

B\C

A\D

B\C

C\D

A\B

0分项

A

B

D

B

C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思想繁荣的时代。

(12分)

(1)经济:

以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

社会:

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政治: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各国当政者进行不同程度内政改革。

思想文化:

当社会转型期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

他们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个不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6分)

(2)地中海文明: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冲破宗教神话的束缚,力求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南亚文明:

悉达多;众生平等。

东亚文明:

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6分)

37.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10分)

(1)①等级君主制;②庄园经济;③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6分)

(2)政治上,从二元政治到一元政治,封建割据向君主集权转变,为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奠定基础;经济上,从庄园经济到城市自治,市民阶层涌现,工商业繁荣,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创造条件;文化上,大学的兴起带动了近代学术文化的振兴;思想上,逐渐冲破基督教神学控制,为人权、理性观念的发展提供条件;观念上:

基督宗教在西欧的广为传播也促使西欧文明整体上呈现出同一性。

(4分)

38.艺术作品中的历史(6分)

(1)图片中苏格拉底慷慨陈词宣扬真理不惧死亡,听者或被其感染或为其即将赴死伤痛不已,作者力图宣扬一种自由高于一切的精神,这与法国当时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启蒙思想传播、第三等级要求自身权利的政治需要是相一致的。

(4分)

(2)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但毕竟是艺术作品,还需要其他史料相印证。

(2分)

39.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0分)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2分)

(2)60年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洋务派设立总理衙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

90年代,甲午战败后,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宣传进化论,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4分)

(3)政治:

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或盲目自大)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制度。

经济:

从自然经济遭到冲击(或农业经济)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工业经济)初步发展。

思想:

从夷夏观念(或中体西用)(或家国观念)到进化论、三民主义(或人权思想)的传播。

文化:

从儒家文化到西书的大量翻译和近代报刊业的繁荣。

社会生活:

从尊卑观念到人格平等;从落后到进步;从单一到丰富等。

(4分)

40.极端的年代(12分)

(1)一战后,欧洲的整体衰落(如英国);美国的崛起,向欧洲主宰的世界霸权的挑战(十四点计划)。

二战后,欧洲彻底沦为二流国家;美苏的冷战、争霸;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的孕育。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俄罗斯、日本、欧共体、中国、第三世界等多种力量的崛起);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

(6分)

(2)同意。

全球化的中断:

一战、经济危机下的贸易壁垒、二战的中断。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政治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区域经济集团化(欧洲一体化、欧派克、东盟、亚太经合组织等诞生);经济全球化(wto成立)。

冷战结束后,结束半球化,政治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6分)

41.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5分)

(1)三省六部制:

三省相互牵制,既防止宰相擅权,也限制皇权独裁。

科举制:

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将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收归中央。

(4分)

(2)皇权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制度;设军机处

盛世局面: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文化典籍的整理

停滞隐忧:

文字狱、朝贡贸易、从海禁到闭关。

(6分)

(3)影响:

地域:

从区域——世界;时间:

汉唐——清初;领域:

物质技术——制度文化——精神哲学;文明:

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综合以上材料)

影响的背景:

主要在古代,我强人弱之时。

日本、西方学习善于创新。

当然,其背后更多的是政治、经济及文化价值观的因素。

我们在明清开始就裹足不前,故后来出现大逆转。

(材料一、材料三)(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