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全册复习要点.docx
《环境保护全册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全册复习要点.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保护全册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选修鲁教版环境保护全册专题复习
专题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知识结构
环境概念
环境及其分类
分类 环境与自然资源
人类环境 环境与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关系 环境与生态系统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概念
环境问题及其分类 按表现形式
分类
按发生先后顺序及机制
环境与环境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发展
问题 及其实质 巨大的人口压力
原因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环境问题的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产生原因和实质 实质
全球性环境问题
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二、典型例题
1、(05·山西实验中学4月)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个省区的危害程度(十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回答
(1)一
(2)题。
(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2)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地形阻挡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1)从表中可看出,甲在山西最严重,四川、广东都有,而新疆最轻;丙在新疆最严重.四川、山西较弱;结合
这四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山西属于黄土高原则水土流失最严重,而新疆干旱则荒漠化最严重、水土流失很轻,广
东由于经济发达酸雨严重;故甲应是水土流失,丙是土地荒漠化。
(2)乙在山西最严重、新疆次之,而广东、四川很少见,
可判断应是寒潮,广东由于纬度偏南,以及南岭的阻挡,寒潮到达时已很弱。
答案:
(1)B
(2)B
2、(2004年河北、山东八省高考试题)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5)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图示区域是中亚的咸海周边地区.可以从湖泊的轮廓及注入河流判断,也可以根据该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来判断。
中亚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河流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使环境更加恶化,如垦荒极易导致土地沙化,引用河水灌溉,导致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从而使得湖水的盐度增加,这也是该地区盐尘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气温(温度)
(2)风(风力)
(3)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沙化)。
(4)导致土壤盐碱化(次生盐碱化、盐渍化),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5)(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湖的面积缩小.含盐量增加。
(6)“白风暴”中的盐尘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开垦的耕地及其周围地区因次生盐碱化而在地表和土壤中积累的盐分,二是湖面退缩后露出的湖底部分所含的盐分(L湖是咸水湖)。
三、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05·北京5月)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1~2题。
1.该地
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B地表破坏愈加严重
c河流含抄量居高不下D植被逐年增加
2.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B退耕还湖 c退耕还牧D毁林开荒
某大城市每天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510万吨.其中约400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流经该市的河流中,造成河流终年黑臭。
据此回答3-4题。
3该市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B上游来水c海上倒灌D以上各项均是
4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你认为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
A大力抽取地下水B海水淡化
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
D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河段
(2005年石家庄一模)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据此回答5-7。
5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6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7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A大型港口的建设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
c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
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岛屿,曾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然而近年来.垒球气温变暖引起海水的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
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淀物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使厚本清澈碧蓝的海域变成暗色。
据此判断8-10趣。
8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A水体的富营养化B海洋污染
C全球变暖D海水的温度上升
9海平面上升使岛上居民不得不考虑迁居他乡,这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D社会因素
10该岛屿及其附近的许多岛屿的表面形态已是千疮百孔.其主要原因是()
A海浪的机械侵蚀 B物理风化
c海浪的化学侵蚀 D风力侵蚀
(2005年北京宣武)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
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据此回答11-13题。
I1。
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
1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1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
(2006年山东一模)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据此完成14-15题
14.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
15.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16.(2004年上海高考试题)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火山地震B大气污染c水体污染D海平面上升
17.(2005年上海高考试题)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18.下列工程中,对上海地区酸雨侵害起减缓作用的是()
A西气东输B苏州河治理C南水北调D沿海防护林
(二)双项选择题
读下图及有关材料:
2005年11月13日和12月15日,在我国北方的松花江和南方的北江,分别发生了严重的水污染事件,给所流经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带来极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19-22题。
19.(2006·广东联考】关于两地污染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污染团移动的速度均较快
B污染团流过下游河段后污染程度会不断减轻
C污染团移动慢是因为两地均处于枯水期
D污染团在松花江移动较快
20.有关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特征及成因上具有相似性
B河流水文特征上具有完全一致性
c植被和土壤的分布表现出明显地带性
D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相似性
21(2006·广东地理卷)下图反映了过去两千年来南极海豹毛中汞含量的变化,从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了汞元素
B人类对南极地区的影响从人类登上南极大陆开始
C汞含量的变化与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有关
D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具有环境代价的
22.(2006·广东地理卷)结合全球变暖趋势.如果只考虑洋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未来可能出现()
A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B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加强
c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变暖D欧洲和北美东部气候变冷
23.湖泊比河流更易形成富营化的主要原因有A湖泊水的流动性小B湖泊水的更新周期长C湖泊的面积小D湖泊的盐度高
24.(2005。
扬州)富营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C可能使太湖湖床变高,甚至沼泽化D使太湖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读“人粪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固,回答25~26_题。
25.(2005·韶关)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
()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n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26.(2005·韶关)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
A土壤污染R水土流失
c公害病n生物物种锐减
(三)综合题
1.(05·深圳)读“各大洲进入大气层的硫、氮人为排放量(1989年)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硫、氮污染物的人为排放量与人均能源消费量和__________生产规模密切相关。
从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角度来看,北半球这两种污染物主要排放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_的地区。
(2)这些污染物与大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形成_______污染。
这种污染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选择填空。
)
①形成光化学烟雾②改变土壤的性质③形成臭氧空洞④使农作物受损⑤使全球气候变暖
⑥毁坏建筑物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2.据下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判断回答下列问题及要求。
(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这地区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资源问题是______________。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D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_________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_________污染最为突出。
(6)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性特点。
3.(2004·全国文综卷)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
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框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4.(2006.南京质检)下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B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_________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
(3)国家在该区规划建设了最大的扶贫项日“______”.该项目的完成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5 D A A D B 6-10DBCBC 11-15 DBADB 16-18 DBA
二、双选
19-16 BC AC AD BC AB CD AD AC
三、综合题
1.
工业人口稠密区主要工业分布
酸雨D
2.
荒漠化
四川盆地酸雨湿润多雨(3)水土流失(4)淡水缺水降水少,春季多风,蒸发大,径流量少
燃煤大气(空气)
地域性
3.
从左到右依次是:
ADCB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或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
4.
(1)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破坏植被、轮荒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2)云南省自然原因:
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小。
社会经济原因:
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3)南昆铁路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货物流通与商品变换,促进l市场发育、商业繁荣;带动与商业、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专题二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一、知识纲要:
(一)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自然资源:
概念、分类、共性特征
2、矿产资源:
中国矿产现状、中国主要矿产煤、石油等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可再生资源:
(1)土地资源:
主要问题、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2)水资源:
问题表现、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4、对不同的资源(可再生与非可再生)在利用过程中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1、生态问题的表现
2、中国的主要生态问题(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分布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三)生态保护
农村生态建设:
主要内容、我国不同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措施
城市生态建设:
主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二、典例探究
例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表1:
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要素表征指标的结构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
(1)说出A、B两国的名称:
、。
(2)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同属于一般低安全度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状态优于其他5个人口大国。
说出两国各自的资源优势。
(3)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何相同之处?
B国也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日本属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有何特点?
(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
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
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
[答案]
(1)美国印度
(2)孟加拉国的可耕地和水资源,尼日利亚的可耕地和矿产资源均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
(3)相同点:
森林覆盖面积过低,水资源人均占有鱼少,环境恶化。
B国人口增长过快与本国有限资源环境煮础矛盾。
(4)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
(5)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
例2、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267万平方千米,并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草地退化、沙化
和碱化的面积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左图为我国2003年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材料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说,随着我国人口的刚性增长和资源的刚性减少,我国的粮食生产任务艰巨。
从长远和根本上讲,要改变我国粮食增长的方式.开辟我国粮食生产的新途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
据了解,1978年至1996年间,良种、栽培技术、防灾减灾和土壤改良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份额分别为33.8%、34.1%、14.2%和17.9%,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20%提高到目前的45%左右。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移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回答:
我国东北地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什么?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地区,当地是如何治理低湿地的?
航天育种大有潜力,试说明理由。
[答案]
(1)由于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2)东北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受气候冷湿、生长期短等因素制约。
治理低湿地的成功模式是鱼塘一台田模式。
宇宙空间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地面试验难以模拟的物理条件,把种子送上太空可使种子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
三、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墨西哥城位于19。
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
回答1~2题。
1.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
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B.受温室效应影响
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小
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2.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A.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B.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
C.禁止使用私家车
D.大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汽车通行
能力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
种多样。
读图回答3~5题。
3.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A.①B.⑦C.③D.④
4.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B.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5.综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A。
②B.④C.③D.煤变油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6~8题。
6.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A.1%B.20%C.19%D.21%
7.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D.温室效应
8.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
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读下图,结合材料回答9~11题。
材料20世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
西海子水库,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流量锐减,现已断流320km,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
9.造成河流断流的原因是()
①塔里木河上游大规模开垦,农业灌溉及生活用水
大增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降水量减少
③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④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北移
A。
①②B。
②③C.①③D.③④
10.大西海子水库干涸,可能引发的变化有()
A.不再存在生态系统B.地下水位上升
C.沙漠面积扩大 D.该水库防洪能力丧失
11.该流域合理整治的措施有()
①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②加快开荒,种植粮棉③大力发展节水农业④开采地下水,保护地表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下表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的三北防护林、长江流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以及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的林地利用情况,读后回答12~14题。
12.表中能代表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是()A.甲B.乙
C.丙D.丁
1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最主要
的作用是()
A.提供能源B.提供木材
C.水土保持D.发展经济
14.三北防护林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经过华北地区的防护林最主要的作用是()
A.防风固沙B.水土保持C.庇护农田D.涵养水源
据新华社联合国2007年2月2日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9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迅速而果断的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生效。
该协议规定:
“联合履约”,即有减排义务的国家联合履行减排义务;绿色电能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将可再生的能源转化为电能,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绿色电能因为其价格比火电贵而没能得到充分发展;汽车尾气也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此回答15~18题。
15.《京都议定书》实施后受到冲击最大的产业可能是()
A.钢铁、化22B.水泥、电子C.造纸、纺织D.服装、电镀
16.我国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
①控制发达国家的碳密集产品和高能耗项目向我国转移;②将东部高能耗企业转移到中西部去发展;③加速调整产业结构,走“循环经济”的路子;④调整能源结构,加快风能、核能、潮汐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发展公共交通有利于()
A.缓解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B.扩大居民出行,方便居民外出旅游
C.降低城市中心人口密度D.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
18.下列环境问题,哪一种是由汽车尾气造成的?
北京近年公共交通不断改为清洁燃烧车,它使用的是哪一种?
其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地表水污染汽油B.臭氧层空洞的不断扩大柴油
C.光化学烟雾天然气D.全球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