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1778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药学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药学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药学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药学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docx

《中药学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学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docx

中药学论文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

 

二级学院

中药学院

专业

中药学(中药分析与鉴定方向)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8年4月

目录

摘要I

1前言1

2资料来源与方法2

2.1资料来源2

2.2方法2

3结果与分析2

3.1咳嗽的中医辨证类型2

3.2常用中药的统计与分析3

3.3中药类别的统计与分析4

3.4处方中中药的用法5

3.5处方中使用中药的味数和处方的剂数6

3.6中药品种的使用剂量7

3.7常用基础方剂的统计8

4讨论8

4.1中医对咳嗽的分型证治8

4.2常用中药的使用及分析9

4.3常用中药类别的分析11

4.4处方用法用量讨论与分析12

4.5常用基础方剂的分析13

5结论14

参考文献16

综述18

致谢27

 

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使用情况,进行临床用药评价。

通过对治疗咳嗽的中药的运用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的参考,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某医院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1056张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所学的中医中药学知识,对咳嗽的中医辨证、常用中药类别及药物、处方药物的用量等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结果该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十味中药分别是法半夏、北杏仁、茯苓、紫菀、桔梗、防风、炙甘草、陈皮、干姜、五味子;中药类型以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和清热药居多;处方中中药存在用药剂量超量的现象。

结论通过对处方和病症的分析,该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药物用量过大的现象,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

中药;处方分析;咳嗽

 

AnalysisofprescriptioncoughmedicineinahospitalinGuangzhoutreatment

Abstract:

ObjectiveUnderstandingtheus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thetreatmentofcoughinahospitalinGuangzhou,toevaluatetheclinicaldrugusesituation.Throughanalyzingtheus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orcoughtreatment,toprovidereasonablereferenceforclinicalmedicationandpromptedthevalidity,rationalityandsecurityofclinicalapplication.MethodsCollected1056prescriptionswhicharecheatingcoughinahospitalinGuangzhoufromOctober2014toDecember2014toanalyze.Usetheknowled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oscientificallyanalyzetheTCM,commonlydrugs,drugs’sorts,drugs’usage,drugs’dosageandtheotherrules.ResultsThetoptenkindsofmedicineintheprescriptionstotreatcoughareRhizomapinellinaepraeparata,bitteralmonds,Poriacocos,Radixasteris,Platycodongrandiflorum,Radixsileris,Radixglycyrrhizaepreparata,Pericarpiumcitrireticulatae,Rhizomazingiberis,Schisandrachinensis.Thefrequentmedicinekindsaretonic,Eliminatingphlegmandrelievingcoughandasthmamedicine,Diaphoretic.Thereisaphenomenonthatthedosageofmedicineisexcess.ConclusionThroughtheanalysisoftheprescriptionandthedisease,thetreatmentofcoughprescription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hospitalisbasicallyrational.Butthereisthephenomenonofexcessivedosage,weshouldpayattentiontoit.

Keywords: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scriptions;cough

1前言

喉部或气管的黏膜受刺激时迅速吸气,随即强烈地呼气,声带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做咳嗽。

咳嗽虽然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很多的危害。

长期剧烈的咳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还会促进病症的发展,并引起其他的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炎等,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研究发现,50%以上的慢性咳嗽患者存在长时间的焦虑或有明显的厌烦情绪;4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并可因此延误学习、工作或其他计划,而不适当的咳嗽则使人感到尴尬难堪;48%的女性患者因咳嗽诱发尿失禁;造成社交障碍;甚至被称为“社交绝症”[1]。

咳嗽的分类历代立论纷纭,名称甚多。

《素问﹒咳论》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胆咳、大肠咳、小肠咳、膀胱咳、三焦咳”。

华佗有“五嗽”之说“冷嗽、气嗽、燥嗽、饮嗽、邪嗽”。

《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支咳、胆咳、厥阴咳”等。

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咳嗽》中明确地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2]。

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咳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对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上不断深入研究,丰富了咳嗽的证治内容。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由延髓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的,是人体的防卫功能。

人可以通过咳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排出体外,起到清除异物、清洁呼吸道的作用。

对于不伴有发热的轻度咳嗽患者常倾向于自行服药。

然而无指导的、或缺乏正确指导的自行用药很容易出现咳嗽反复不愈或演变为其他疾病。

一些较严重疾病引起的咳嗽也易被忽视。

因此,咳嗽的合理治疗和用药显得尤为重要[3]。

咳嗽的病因繁多,轻重不一,即使基础疾病预后良好,但剧烈咳嗽引起的体能消耗和不适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可能成为某些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现代医学在治疗咳嗽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随着对咳嗽的认识和治疗的不断深入,种种不足和局限性也慢慢地突显出来。

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其防治咳嗽的特色和优势愈加显现。

因此,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咳嗽具有重要意义[4]。

本文对某医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调查,通过统计处方中药物的用药频次以及用药剂量等,对该医院治疗咳嗽的处方用药进行合理性的分析。

以此了解临床上治疗咳嗽的现状,并对其中药处方中不合理的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医院的重视并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的医疗体制和医疗水平。

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临床用药的规律以及特点,为以后临床上治疗咳嗽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探索出更好的用于治疗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案,为咳嗽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有效的治疗策略,减轻患者的痛苦。

2资料来源与方法

2.1资料来源

收集某医院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1056份,共使用184味中药。

2.2方法

从某医院收集用于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收集的处方要求中药药味完整、药量准确、主治明确、疗效确切。

运用Excel软件对所收集的处方进行统计记录,统计得到中药处方数据库之后,结合所学的中医及中药学知识,参照相应的文献,对常用药物、处方剂数、药物的用量用法以及用药规律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统计使用中药的数目、用药种类等,对治疗咳嗽的用药品种、数量、用药的频率、所用药物的剂量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咳嗽的中医辨证类型

中医上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型。

而外感咳嗽又包括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内伤咳嗽又细分为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和肺阴亏耗四类。

结合咳嗽患者的病症表现,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特点见下。

表1咳嗽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特点

证型

证候特点

风寒袭肺

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犯肺

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风燥伤肺

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痰湿蕴肺

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

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

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粘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肝火犯肺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

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耗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

3.2常用中药的统计与分析

经统计,在所收集的咳嗽中药处方中,组方用药数量共达184味。

对所有中药进行频数上的统计,得知使用频数最多的10味中药分别为法半夏、北杏仁、茯苓、紫菀、桔梗、防风、炙甘草、陈皮、干姜、五味子。

对其进行归类和功效上的比较,结果如下。

表2前10味中药的使用频率及功效比较

药名

应用次数

频率(%)

类别

功效

法半夏

722

68.37

化痰止咳平喘药

燥湿化痰

北杏仁

704

66.67

化痰止咳平喘药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茯苓

579

54.83

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紫菀

495

46.88

化痰止咳平喘药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桔梗

476

45.08

化痰止咳平喘药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防风

469

44.41

解表药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炙甘草

442

41.86

补虚药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陈皮

386

36.55

理气药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干姜

361

34.19

温里药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五味子

348

32.95

收涩药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注:

频率=应用次数/1056。

由统计结果表2可知,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味中药中,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补虚药、理气药、温里药、收涩药各1味(分别为茯苓、防风、炙甘草、陈皮、干姜、五味子),各占10%;而化痰止咳平喘药有4味(法半夏、北杏仁、紫菀、桔梗),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0%。

3.3中药类别的统计与分析

为了解该医院治疗咳嗽所用中药类型的情况,对处方中出现的184味中药进行归类和统计,结果如下。

表3使用中药的归类及常用药物

功效类别

药味数

百分比(%)

常用药物

补虚药

31

16.85

炙甘草、党参、北沙参

化痰止咳平喘药

27

14.67

法半夏、北杏仁、紫菀

清热药

22

11.96

黄芩、射干

解表药

20

10.87

防风、蝉蜕、细辛

理气药

11

5.98

陈皮

祛风除湿药

10

5.44

独活

利水渗湿药

10

5.44

茯苓

收涩药

9

4.89

五味子

活血化瘀药

7

3.80

川芎

平肝熄风药

7

3.80

地龙

消食药

5

2.72

莱菔子

安神药

5

2.72

龙骨

芳香化湿药

4

2.17

姜厚朴

温里药

4

2.17

干姜

其他

12

6.52

猫爪草

注:

百分比=药味数/184。

由统计结果表3可知,在收集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中,使用中药的种类繁多。

使用种类较多的有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解表药,均超过百分之十。

其中,使用最多的为补虚药,共31味,所占百分比为16.85%,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共27味,占14.67%,清热药和解表药则分别占11.96%和10.87%。

3.4处方中中药的用法

对所收集的处方进行用法上的统计,所有处方的使用方法均为煎服。

而每天的服用次数通过统计记录则得到如下结果。

表4处方每天的服用次数

每天服用次数

处方数

频率(%)

1

785

74.34

2

218

20.64

3

53

5.02

注:

频率=处方数/1056。

由表4可知,所有处方中每天服用的次数均为1到3次,其中每天服用次数为1次的处方最多,有785张,占所有处方的74.34%,每天服用三次的最少,只有53张,占5.02%。

3.5处方中使用中药的味数和处方的剂数

对所收集的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中所使用的中药药味数和处方的服用剂数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表5每张处方使用的药味数

每张处方药味数

处方数

频率(%)

1~5

97

9.18

6~10

113

10.70

11~15

485

45.93

16~20

334

31.63

大于20

27

2.56

注:

频率=处方数/1056。

表6处方服用剂数

处方剂数

处方数量

频率(%)

1

11

1.04

2

97

9.19

3

564

53.41

4

143

13.54

5

103

9.75

6

34

3.22

7

92

8.71

8

0

0.00

9

5

0.47

10

7

0.66

注:

频率=处方数量/1056。

由统计结果表5得知,治疗咳嗽的处方中,使用中药的药味数主要在11~20之间。

其中,11~15味的达45.93%,16~20味的有31.63%,而使用中药的药味数大于20的处方仅有2.56%。

由统计结果表6可见,治疗咳嗽的处方服用剂数主要在2剂到7剂之间,占总数的97.82%,其中最多的为3剂,比例高达53.41%,其次为4剂,占13.54%。

处方剂数为1剂的仅占1.04%,而超过7剂的只占1.13%。

在所收集的处方中,没有出现过8剂的。

3.6中药品种的使用剂量

为了了解中药处方治疗咳嗽主要用药的剂量使用情况,更好地总结出该医院治疗咳嗽的用药情况及规律,为临床治疗咳嗽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运用Excel,对收集的1056张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使用频率前十位的中药的剂量使用情况。

统计结果如下。

表7常用中药的剂量使用情况

药名

处方出现频数

处方一般剂量(g)

药典剂量范围(g)

超出药典剂量频数

超出药典剂量频率(%)

法半夏

722

8,10,12,15

3~9

624

86.43

北杏仁

704

10,15

5~10

489

69.46

茯苓

579

15,20,30

10~15

256

44.21

紫菀

495

8,10,15

5~10

129

26.06

桔梗

476

5,8,12

3~10

208

43.70

防风

469

8,10,15

5~10

73

15.57

炙甘草

442

5,6,10,15

5~10

49

11.09

陈皮

386

6,10,15

3~10

43

11.14

干姜

361

10,15

3~10

47

13.02

五味子

348

5,8,10,12,15

2~6

325

93.39

注:

超出药典剂量频率=超出药典剂量频数/处方出现频数。

由表7可知,在治疗咳嗽的1056张中药处方中,使用频率前十位的中药均出现处方剂量超出药典规定范围的现象,且超过药典剂量的频率都超过10%。

其中,五味子的超出频率最高,达到93.39%;其次为法半夏,超出频率为86.43%;超出频率最低的为炙甘草,但其超出频率也达到11.09%。

3.7常用基础方剂的统计

对处方中常用的基础方剂进行统计,得到使用频数最高的前5个基础方剂及其使用频率,结果如下。

表8常用基础方剂的统计

方剂名称

使用频数

使用频率(%)

二陈汤

211

19.98

止嗽散

182

17.23

三拗汤

174

16.48

苓甘五味姜辛汤

125

11.84

玉屏风散

83

7.86

注:

使用频率=使用频数/1056。

由表8可知,在收集的处方中,最常用的5个基础方剂为二陈汤、止嗽散、三拗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和玉屏风散。

其中二陈汤使用最多,共计211张,使用频率为19.98%。

二陈汤为燥湿化痰的代表方剂,用治痰湿蕴肺型咳嗽。

故可知,1056名咳嗽患者中,痰湿蕴肺型患者所占比例最大。

4讨论

4.1中医对咳嗽的分型证治

风寒袭肺证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

痰湿蕴肺证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药--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证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方药--加减泻白散合青黛散

肺阴亏耗证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5]

咳嗽一证并不容易治疗,因此在临床上治疗咳嗽时并不只是单纯地运用固定的方剂进行治疗,而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症状,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方剂再加减适当的中药予以针对性的治疗。

4.2常用中药的使用及分析

由收集的处方来看,共使用的中药就有184味之多,使用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其使用频率均在30%以上。

有些中药像茯苓、防风等虽然不是直接对咳嗽有治疗功效,但在整个治疗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较为常用的中药在咳嗽治疗中有什么作用,下面做简单的介绍。

(1)法半夏

有燥湿化痰的功效,有治疗咽喉干燥、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的作用。

法半夏为半夏的一种炮制品,炮制后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

(2)北杏仁(苦杏仁)

有降气止咳平喘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

苦杏仁的成分有苦杏仁苷,苦杏仁酶、苦杏仁油等[6]。

近代研究证明,苦杏仁的有效成分是其所含的苦杏仁苷,其药理作用为:

苦杏仁苷在消化道内经胃酸的作用,会逐渐产生微量的氢氰酸,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从而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达止咳平喘之效[7]。

(3)茯苓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等。

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以及痰湿入络等都具有治疗作用。

(4)紫菀

有润肺下气,消痰止咳之效。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研究表明,紫菀水煎剂的正丁醇提取物及其分离得到的丁基-D-核酮糖苷有祛痰效果[8]。

作为祛痰止咳的常用药,紫菀的化学成分非常丰富,据统计已从中分离出化学成分约60种。

萜类是紫菀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并已被证明是紫菀中具有祛痰止咳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9]。

(5)桔梗

体外药理学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和桔梗皂苷D3均能增加SD大鼠气管上皮金黄仓鼠细胞(RTSE细胞)黏蛋白的分泌[10]。

黏蛋白是支气管的分泌物,可作为衡量祛痰效果的指标之一。

肺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桔梗水提物可抑制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粘液分泌过多,减少痰液[11]。

(6)防风

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

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可应用于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的咳嗽。

(7)炙甘草

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炙甘草应用于咳嗽治疗中,可和中缓急,润肺,调和诸药。

(8)陈皮

具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效。

用于治疗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治痰嗽重视畅气机,以枳壳,陈皮利其气,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12]。

因此陈皮于咳嗽中能起到理气的作用,从而促进气机的畅通以消除痰饮。

(9)干姜

可温肺散寒化饮,并可温脾燥湿以杜生痰之源。

用治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与细辛、五味子同用,如小青龙汤。

若肺寒停饮,咳嗽胸满,痰涎清稀,舌苔白滑,每与茯苓、甘草、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治咳逆上气,以干姜与皂荚、桂心为末蜜丸服[13]。

(10)五味子

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等。

以酸味为最,苦次之,咸更次之。

酸能收敛,苦能清热,咸能入肾。

本品既能益气生津、补肾养心,又能敛肺气归肾,而收止咳平喘之功,并治久咳虚喘诸症。

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奎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14]。

4.3常用中药类别的分析

4.3.1补虚药

在对处方的归类统计中,由表3可见该院治疗咳嗽的中药处方中补虚药所占的比重最大。

下面对补虚药在咳嗽中的应用作简单的介绍。

慢性咳嗽一般占呼吸专科门诊的20%~30%[15],一般慢性咳嗽大部分已属内伤咳嗽[16],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胃气上逆、肝火犯肺多以邪实为主兼有虚象,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17]。

久咳干咳易伤阴,会导致阴虚。

咳嗽如果久治不愈的话也会引起肺气的损伤,致肺气亏虚。

若咳嗽无力且气少喘促,则为肺气虚的表现,可在处方中加以补气药进行治疗,如党参。

若症见咳嗽气喘、咽喉干燥且咳中带血,则为肺阴虚兼有热证,可在处方中加以补虚药如阿胶进行治疗。

由此可见,在治疗咳嗽时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补虚药。

4.3.2化痰止咳平喘药

处方中除了补虚药外,使用最多的药物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占处方所有中药的14.67%(见表3)。

本类药物多具有辛、苦或甘味,药性寒凉或温热;辛能宣通肺气,苦能燥湿化痰,降泄肺气,温以散寒,凉可清热,甘润肺燥,故本类药物具有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等作用。

可用于治疗外感或内伤引起的痰饮阻肺、肺失宣降的痰多咳嗽气喘以及痰阻经络所致的麻木肿痛等病症。

4.3.3清热药和解表药

除了补虚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