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docx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许多中小型企业也崛地而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对外开放将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中小型企业也积极地响应国家的政策,提升自身的实力,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具备了“走出去”的经济条件,但是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因素,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
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开展“走出去”,规避贸易壁垒、拓展国际空间,就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什么是“走出去”战略、我国中小型企业目前在“走出去”战略中所面临的现状、中小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我国中小型企业如何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方法和建议,对促进我国的外贸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走出去”战略;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困难;对策;展望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首次把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由此开始尝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1997年,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调整,中央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对战略性资源需求加大的实际,在十五大上提出并确定了“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方针。
21世纪初,根据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资源和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功经验,江总书记强调:
“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投资办厂,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搞经济技术合作,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
[1]”2001年,中共中央在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明确要求我国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人民币升值、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我国对外贸易的内外环境趋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前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障碍和壁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中小企业突破当前发展瓶颈,由弱变强的重要途径。
只有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才能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全球化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实现自身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对“走出去”战略的分析以及对中国中小型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参考国内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为国内中小企业更好的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一些启示。
(二)研究现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同年,党中央在关于“十五”计划纲要《建议》中,首次提出“走出去”战略。
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深刻阐述了“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走出去”战略已进入向加快实施转变的新时期。
“十五”期间,中国企业开始了“走出去”的实践探索。
这一时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杰出代表——家电行业的海尔集团公司,率先向国际家电市场大举进军,成功进入美、日、欧主流品牌市场;其后又有通信行业的华为和中兴两大集团,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通信市场起步,成功地进入发达国家中高端市场;随着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汽车、重化和矿业等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些新的发展变化都推动了我国企业“走出去”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十一五”时期,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经济大调整,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仅2010年,中国企业就创下“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676.5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
随着经济的稳速前进,我国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各国的贸易壁垒的辖制以及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1)本文主要阐述什么是“走出去”战略,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2)本文分别阐述了“走出去”战略的优势及劣势、我国中小型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以及为什么能“走出去”,通过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特征来说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种必然。
(3)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危机和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二、中国中小型企业与“走出去”战略概述
(一)“走出去”战略的概述
1.“走出去”战略的内涵、意义
“走出去”战略的内涵:
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世界性的社会化生产网络,国际间的经营活动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竞争的国内化”格局。
由此,我国提出了对外开放的“走出去”理念。
“走出去”即是实施对外开放策略,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走出去战略是推动国内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和管理等贸易发展,使国内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重
要战略。
“走出去”从广义上来说是在国内贸易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秩序的引导国内企业
以贸易为先导、以市场为目标、以效益为中心而展开的国际投资[2]。
2.“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发展国内开放型贸易经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措施,实现我国贸易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我国国际经济实力的必由之路。
“走出去”是我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入国际市场、优化国内贸易产业链的重要发展理念。
此外,“走出去”是符合国内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一种发展战略,对国内贸易的科学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中小型企业“走出去”现状
“十五”计划出台后,“走出去”战略正式提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许多大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与此同时,许多中小企业也应运而生,快速发展起来。
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的企业单位数为361286家,其中中小型企业有343135家(中型企业53817家,小型企业289318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4.97%,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走出去”战略提出后,虽然我国中小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劣势,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然具有狭隘性。
首先,中小型企业“走出去”的区域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
投资分布地域过于集中,既不利于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投资风险的分散,也不利于投资风险的分散,经常导致我国海外企业恶性循环竞争。
其次,我国中小型企业“走出去”的数量虽有显著增长,但是规模基数较小。
据统计,在已对外投资的企业中,投资额少于100万美元的企业占61%,而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为10家,仅占对外投资企业数的1%左右[3]。
目前,虽然我国的中小企业已逐渐成熟,但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它们还很年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缺乏经验。
另外,经济全球化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
的中小企业带来很多的阻碍与难题。
例如美国的金融风暴,它几乎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此外,很多国家对我国实行的贸易壁垒也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的进程。
(三)中小型企业“走出去”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中国政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是中国经济更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主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
首先,“走出去”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国内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面临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制约,国内的资源无法满足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缓解供需矛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GDP总量和货物贸易总额从全球排名第六跃升到第二,占世界总额的十分之一,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4]。
但是我国发展模式是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加大生产和出口的同时,我国的碳排放量也跃居世界第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内资源也日益短缺。
面对国内资源短缺和环境约束,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其次,“走出去”战略有助于规避贸易壁垒,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开拓国际市场。
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委员会统计,中国企业在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措施”两项数字上,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可以有效绕过美国、欧盟等设置的配额、特保等限制,可以规避贸易壁垒和摩擦,从而扩大产品的出口。
此外,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发展空间急需扩大,我国中小企业只有通过“走出去”实行市场扩充。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纷纷进入本土市场。
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不再享有保护的政策,使中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急需对外寻求发展空间。
同时中国企业也可以更加自由和公平的进入海外市场,走出去寻求
发展空间
(四)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所具备的条件入世十多年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都进入到新的阶段,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
而若想更好的配置资源,我们需要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四个方面的条件可以在海外市场上进行发展。
第一,中国有大量的资本储蓄,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能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
我国个人储蓄已经突破50万亿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6万亿美元,货物贸易还有顺差,使中国一直面临着“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中国许多企业有大量的剩余资金,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使得在国内投资的回报率可能会低于海外市场。
这样,对海外进行直接投资,对于解决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人民币升值的效应相叠加,自从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海外投资降低成本,同时,也造成国内企业出口面临困难。
所以,当货币升值时,进口商可以从汇率升值中得到额外利润,而额外利润提供了该进口品在国内市场上价格的可能空间,使进口品在国内有更好的销量。
这样就会对国内的外贸企业形成挑战,会促使国内企业开始产业升级,从而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力之一。
第三,海外侨民的支持。
中国人口众多,遍布世界各地,几乎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华人的身影,这些华人和有他们形成的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网络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发展。
第四,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我国“走出去”战略一直呈加速发展态势,30多年来,通过深化对外经贸体制改革,不断优化经营主体结构,我国从事跨国经营的各类企业已经发展到几万多家,中石油、中石化、华为、海尔等一批骨干企业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万向、远大空调、新希望等民营企业以开展
对外加工贸易为切入点,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虽然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但是结果却并不乐观。
调查显示,在“走出去”的企业中,只有1/3的企业处于盈利状态,更多的是失败的案例。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如此的困难呢?
三、中小型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0世纪90年代后,“走出去”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走出去”与“引进来”同步进行,许多中小企业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开启“走出去”之旅。
近些年,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中小企业面对的更多是危机与挑战。
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要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要面临着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的制约。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身不足从微观角度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国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实力,但是我国企业总体上还处于转型阶段,与国外大型的跨国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竞争力和海外闯荡经验方面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1.融资困难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融资难使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勇气“走出去”,中小企业因资金不足、贷款难和融资渠道少等原因,造成开拓市场能力弱、市场竞争能力低等状况突出。
企业要走出去,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进行市场调研,建立完善的销售渠道,组织规模化生产。
融资便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最大的困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5]。
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间接融资方面的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各商业银行还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需求大、需求频繁的贷款要求。
面对行业分布广泛、行业国内外竞争情况不同、
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利率实现自由化之前商业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利率的上扬来抵补额外的贷款成本,于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就产生了。
另一方面,融资担保方面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内最为活跃的浙江中小企业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一样也普遍面临着融资“瓶颈”。
2.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
中国企业“走出去”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与世界大国的企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是影响其“走出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国际竞争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雄厚的资金、核心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虽然近几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但是企业竞争力仍然比较落后。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在参与评估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在第46位[6]。
因为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在“走出去”到海外发展时,总会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和激烈的竞争。
3.企业对外投资战略不明确企业“走出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往往抱着“走出去再说”的心态,没有将海外投资置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中长期计划,在选择投资区域、合作伙伴、经营策略制定等各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导致企业难以长期在海外发展。
4.资金与人才匮乏我国走出去的企业目前规模比较小,融资困难,得不到有力的资金支持,制约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企业走出去需要大批国际型复合人才,我国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还有待提高。
(二)国内环境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综合国力水平以及国家的各项政策都会成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
资的参考因素。
国内环境对中小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带来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走出去”政策主要优惠大型国有企业
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还比较年轻,再加上其资金实力还比较薄弱,与大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发展,国家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政策优惠明显的偏向于大型国有企业,对扶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力度相对较低[7]。
2.信息不够畅通
进出口贸易信息渠道不畅通,也是影响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外因。
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产业组织、信息化水平偏低等,使许多外贸中小企业丧失了通过外贸发展企业的机会,不能建立起可预期的稳固市场,给外贸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造成走出去的收益无法得到保证的局面。
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及时得到全面、准确的相关市场信息和外贸政策信息由于不了解国际市场信息,企业无法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有了产品也难以找到确定价格的依据。
因此,缺少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外贸信息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组织间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了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一大信息障碍。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是靠传统的手段在开展进出口业务,还没有也不会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开展贸易交往,进出口业务的开展有很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很难主动寻找和建立稳定的进出口贸易渠道。
3.缺乏产业组织。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正处于从起步向全面快速发展转变的阶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组织,尤其是缺少提供公共的专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这样的转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大多数中小进出口企业基本上是各为己利,没有形成合力,企业间缺乏合作与信任,产业组织性差,很难形成产业内企业间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
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缺乏产业组织,形成低质、低价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必然会导致竞争无序与过度竞争,
大家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而打“价格战”问,结果带来企业效益的下滑,产品质量的下降,信
用价值的丧失,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国际环境挑战
1.政治环境
东道国的政治环境是影响中小企业是否可以成功“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东道国是否正
处于战乱,是否出于安全时期等因素都是影响一个企业能否投资设厂的重要因素。
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难应对的是来自东道国政府的阻碍,西方国家对中国政府以及企业存在严重的政治偏见,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行为看成是国家威胁。
例如,美国在加拿大对中国在美投资的限制,多家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遇到阻碍。
2012年9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发总统令,
以涉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中止三一集团风电场项目。
截至到2011年年底,华为、中
兴已经频频遭遇美国的337调查。
由此可见,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政治关系是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道国政府区别对待中国企业,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走出去”更加困难。
2.国际贸易标准的限制
我国企业“走出去”后只能被动适应既有的国际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9]。
当
前国际市场的标准基本上是欧美的标准,我国只能被动适应,从而大大增加了成本,压缩了
利润,制约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空间。
3.文化、宗教环境
国与国之间的宗教文化及信仰都是有差异的,企业若想成功的走出国门,就必须学会适应各个国家不同的宗教信仰,正所谓“入乡随俗”。
企业的适应能力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有的时候,甚至是一小部分人的意见也会左右企业的未来。
四、中小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略
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使企业更广泛的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要要求。
对于如何更好的推进“走出去”战略,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一)企业自身方面
1.解决融资难题
首先,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市场融资体系。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非常有限,一般除了为数不多的大型知名企业和国有企业之外,普通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都很小。
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大致分为三种:
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9]。
从
当下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还未建立起外部市场融资体系,大多数都是内部融资,这使得企业很难形成规模化生产。
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非常突出,许多中小企业由于难以筹措到资金而不能最优化地发挥其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外部融资体系。
其次,建立完善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而中小企业想要得到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则非常困难。
所以想要解决融资困难,必须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思想,也应该把贷款投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中小企业上来。
既要增加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积极为其提供信贷、结算服务,引导它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又要支持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和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它们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最后,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针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很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没
有建立起来。
这样不仅会导致偷逃税款、欠债不还等问题的存在,也会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达不到走出国门的条件。
也就是说,如果我国中小企业想要上市,前提是把自己先变为公司,必须做到经营管理规范化,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为自己通过信贷或者是股权融资创造必要的条件。
2.创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从事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多有产品创新不够的国际竞争劣势。
中小企业缺乏创新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众多的中小企业大量出口低价同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专业规范和行业约束,造成国际贸易纠纷不断,国际经营环境恶化等现象。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粗放式对外贸易经营模式不断遭受倾销指控及产品安全指控,甚至还出现仓库被烧毁、货物被海关没收的恶性事件。
我国中小企业如果想要走出去且走得好,就必须提升自己产品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不断地通过创新来开拓国际市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10]”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应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品牌、技术体系、以及企业文化等,最关键的是具有领先技术且不断创新和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的核心产品。
3.企业应明确自己的定位
针对许多中小企业盲目跟风,大批“走出去”的现状,除了需要国家法律和国际法规的治理外,最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自身应该有所改进,企业在计划开拓海外市场前,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出去”。
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走出去”战略。
企业要“走出去”,首先面临的就是选择以什么样的战略来实现“走出去”,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
比如,对于中小型企业,应以出口为主,通过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企业实力和规模的扩大及国际经营能力的提高,再转换到国外生产的方式,争取早日成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
其次,正确定位目标市场。
目标市场一般要满足以下条件[11]:
a.与我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从历史来看,政治风险和国家冲突往往导致企业投资风险
b.政治稳定、法律健全,具有稳定的社会环境。
c.有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能公平友好的对待外资进入。
我国中小型企业要想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理性的做出选择,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同时也要选择好正确的投资对象,在积极响应“走出去”战略的同时不要盲目的跟风。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去行走,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地在激烈的海外贸易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4.培育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
人才的储备是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重要法宝,是企业“走出去”的关键。
企业要走出国门,不仅要有雄厚的资金,而且必须拥有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核心开发团队,我国中小企业若想更好的“走出去”,必须要重视人才的挖掘及培养。
实施“走出去”战略,迫切需要的是一批具有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会英语,知法律,而且还应通惯例,懂经济。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完善的绩效评级方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
(二)政府方面
1.优化主体结构[12]。
一方面,目前我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