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01600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docx

《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docx

届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

2020地理微专题训练新农村建设与美丽乡村

一、单选题

1.下图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概念模式图,我国新农村建设合理的做法是

A.①农田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

B.②中心村和集镇人口向偏僻的空心村分散

C.③县城人口向周边的空心村分散

D.④乡镇工厂从工业园区向周边地区分散

【答案】A新农村建设原则是生产区域和生活区域各自集中分布,使农田集中连片、工厂集聚,便于规模化经营;居住区相互集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选项A正确。

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m2。

下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

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

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

3.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

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

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

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

4.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显著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

A.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

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

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

D.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

2.B由材料可知“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

因此“小规模”要求主要集中在人均土地方面,体现了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故B正确。

“因地制宜”体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故排除A、C、D。

3.C与过去的松散分布相比,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距离不超过30米,相对聚集,可以整合各要素,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故C正确,A、D项表述没有C项完整。

居民点靠近,未必靠近农田,故B错误。

4.A农村和城市景观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故A正确,B、C、D错误。

5.浙江某山村进行新农村建设,拟新建带太阳能屋顶的房子.读该地地形剖面图(如图),判断房子最适宜建设在(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新建带太阳能屋顶的房子,需要充分利用日照,河流北岸为向阳岸,①海拔高,距离洪水水位远,受洪水影响小。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进行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优化。

图反映村落结构发展的趋势是

A.区位优越,布局合理

B.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C.方便出行,环境舒适

D.邻里和睦,城乡一体

【答案】A读图可知,图中新建村落和空间村落都沿道路建村,村落旁边有公交站,交通便利,方便村民的出行,且新建村落环境舒适。

下图是黄土高原局部黄土分布等值线(单位:

米)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

读图,回答题。

7.图示区域内,进行新农村建设最合理的区位是(  )。

A.甲B.乙

C.丙D.丁

7.D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要考虑沟谷,陡坡因素的影响。

读图,根据等高线弯曲情况和密度分析,甲、乙、丙处等高线密集,位于山谷或山脊边的陡坡上,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不适合新农村建设,A、B、C错。

丁地为山脊,等高线较稀疏,坡度小,是新村建设的合适地点,选D。

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模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第Ⅱ阶段的农业生产活动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9.与第Ⅰ阶段相比,第Ⅱ阶段农业生产模式对新农村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

②保持农村环境的清洁卫生

③促进城市化进程

④提供清洁能源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与第Ⅰ阶段相比,第Ⅱ阶段秸秆利用方式的优点是减轻了

A.农民劳动强度B.水土流失

C.大气污染D.水体污染

8.A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整个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废弃物得到了循环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实现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故A正确。

公平性原则是同代人之间的公平和代际公平,材料中看不出,可排除B,保护环境要人人参与,全球共同行动,材料中看不出可排除;阶段性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可排除。

9.D与第Ⅰ阶段相比,第Ⅱ阶段农业生产模式产业链较长,就业机会多,经济效益好;沼气池的建设使农村废弃物得以利用,保持了农村环境的清洁卫生,获取了清洁能源,故D项正确。

没有促进城市化进程,故③错,其余选项可排除。

10.C第Ⅰ阶段秸杆主要用于农户生活能源与养猪的饲料,第Ⅱ阶段主要用于沼气池与饲料厂的原料。

秸杆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对大气污染较重,第Ⅱ阶段的利用方式避免了烟尘的产生,减轻了大气污染,故C正确。

不能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也不能减轻水土流失,更不能减轻水体污染,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某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方案。

根据下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1.该乡最有可能分布在下列地区中的()

A.辽东丘陵B.黄土丘陵C.山东丘陵D.东南丘陵

12.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淡水养殖业B.林业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13.该乡在建设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充分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B.发展节水农业

C.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D.加大农业开垦

11.D从表中可看该乡的土壤为红壤,主要作物为水稻,可知该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有可能分布在东南丘陵,D正确;辽东丘陵、黄土丘陵、山东丘陵是温带季风气候。

12.D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食品加工业,D正确;淡水养殖业和林业属于第一产业;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

13.C从表中可看出,该乡由水稻和红薯种植转变为水产养殖和加工业,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第三产业的发展,可知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经结构,C正确;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农业开垦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点睛】三大产业分类方法: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庭院农业是充分利用庭院的楼房、空地而发展的一种小型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农业。

下图为某地新农村庭院农业模式平面布置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二楼楼顶花园的斜坡温室的主要作用是

A.阻隔温室外病虫害的侵袭B.防止雨水污染物污染花园

C.对楼顶花园起到保温作用D.防止温室内土壤肥力流失

15.花园藤廊适合种植的花卉是

A.桂花B.桃花C.金银花D.玉兰花

14.C二楼楼顶花园的斜坡温室具有保温作用,不能阻隔温室外病虫害的侵袭,雨水污染物比较少污染花园可能性比较小,防止温室内土壤肥力流失不需要建温室,选择C。

15.C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却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桂花、桃花、玉兰花属于乔木,不适合花园藤廊种植,选择C。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6.如左图所示,在右图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

A.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B.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

C.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D.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

17.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

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

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8.壶源溪流域多个乡镇荣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下列措施和行为合理的是

A.村民在河流中采砂取石,创收致富B.在河流周边建立规模化牲畜养殖场

C.大力开办冶金厂、电镀厂和造纸厂D.适度开发漂流、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16.D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乙等高线向低处弯曲表示山脊,因此甲借助热气流上升,乙借助山脊气流上升;甲地靠近公路且附近有聚落,人类活动会影响到气流;乙为山脊,白天吹谷风,上升气流较强烈,夜晚吹山风,上升气流较弱,D正确。

17.C结合图中等高线可判断出滑翔伞训练基地位于山脊的上方,地势较高;训练场北、东、南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图中等高距为50米,山麓海拔0~50米,起飞场海拔410米,落差为360~410米,与山麓落差约为370米合理;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较大,C正确。

18.D村民在河流中采砂取石会破坏河道的自然状态和生态环境,影响河流生物多样性;在河流周边建立规模化牲畜养殖场,会造成河流污染;大力开办冶金厂、电镀厂和造纸厂会带来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适度开发漂流、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污染较小,经济效益高,D正确。

我国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读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关于“七大主产区”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黄淮海平原主产棉花、冬小麦等农作物②华南主产区纬度低,可以一年二熟或三熟

③东北平原降水较少,生长季节较短④汾渭平原水热条件优越,将建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农业发展过程中,“七大主产区”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①河套灌区:

土地盐碱化一—植被破坏②汾渭平原:

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

③东北平原:

黑土退化一一过度农垦④长江流域:

水旱灾害一一季风气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9.A东北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多;渭河平原平原地区水热资源充足,但是面积有限,不适合建设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

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是东北平原。

20.D河套灌溉区,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严重;东北平原的过度导致了黑土的退化;汾河平原的水土流失并不严重,其耕地减少主要与人口增加、工业化合城市化发展有关。

沼气是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温度、温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秸秆(主要为玉米秸秆)利用方式和沼气生产示意图,该地秸秆量较大且沼气池利用时间较长。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该地最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D.珠江三角洲

22.与传统利用方式(直接还田或作为薪柴燃烧)相比,图示秸秆利用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A.减轻农民劳动强度B.提高资源利用率

C.增加土壤肥力D.减轻水土流失

23.在该地区推广沼气生产,对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影响有

①保持农村环境的清洁卫生②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③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B根据材料,沼气生产需要发酵过程,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条件。

松嫩平原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A错。

华北平原气温适宜,作原料的玉米秸秆充足,最可能发展沼气,B对。

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气温适宜,缺少玉米秸秆作原料,C、D错。

22.B与传统利用方式秸秆直接还田或作为薪柴燃烧相比,图示秸秆利用方式的主要优点是提高资源利用率,B对。

发展沼气,不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A错。

几种方式都增加土壤肥力,C错。

与减轻水土流失无关,D错。

23.A根据图示环节,废弃物排放减少,所以在该地区推广沼气生产,有利于保持农村环境的清洁卫生,①对。

利用秸秆生产清洁能源,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②对。

没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③错。

该模式为家庭生产模式,与增加就业机会关系不大,④错。

所以A对。

二、综合题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随着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住房条件大大改善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问题。

许多农村家畜还是放养式或半放养式,猪圈牛栏用的排污沟也裸露于地面,下雨时与雨水混杂,造成满地湿泥。

生活垃圾大都堆积于房前屋后的空地,或直接倒入水沟之中,任雨水冲洗,人畜用水和灌溉用水多未处理直接进入河道。

分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主要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的具体措施。

【答案】主要环境问题:

包括水体污染(生活污水、农业生产用水等)、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措施:

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规范下水道的建设,完善排污设施;建立指定的垃圾倒置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家禽实施圈养,减少污染源;加大环境宣传,树立村民环保意识等

【解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生活污水、农业生产用水等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主要措施主要从污水处理、排放、宣传等方面分析。

包括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规范下水道的建设,完善排污设施。

建立指定的垃圾倒置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对家禽实施圈养,减少污染源。

加大环境宣传,树立村民环保意识等。

25.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解决“三农”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新时期的重要决策之一。

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甲图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2)为落实“新农村建设”,甲图所示地区选择了M村落作为村容村貌建设的试点,试分析选择M村的自然原因。

(3)甲图中平原和山区的道路形态及工程造价有何差异?

(4)与B地区相比,A地区聚落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

(1)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山区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

(2)地形平坦,利于村落建筑布局;距湖泊近,环境优美(3)平原地区道路较平直,造价相对较低;山区道路弯曲,多呈“之”字形,工程造价高于平原地区(4)聚落集中分布、规模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规模、空间形态以及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村落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村落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呈带状分布。

有山区到平原海拔逐渐降低,村落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地势越来越平坦,土壤越来越废气,交通越来越便利,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2)村容、村貌整齐、美观、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M村落距离湖泊近,环境优美,地处平原地形,利于村落房屋、道路等规划建设。

(3)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因素比较多,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与平原相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

(4)读图分析可知,A是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聚落分布密集。

规模较大;B为秦岭山地,地形条件复杂,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分布,因而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26.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广使用源分离厕所,以取代传统旱厕。

源分离厕所将尿、粪分离,提高了尿、粪的利用率,改善了农村的环境。

下图为源分离厕所和传统旱厕示意图。

分析我国中东部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源分离厕所对当地环境保护的作用。

【答案】尿液滴灌还田和沼渣、沼液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土壤和水体环境;沼气作为燃料使用,减少了薪柴、秸秆的使用,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避免了传统旱厕的臭味;阻断了粪便中病菌的传播;避免了粪便造成的污染(任答四点)。

【解析】根据图示箭头方向,源分离厕所将尿、粪分离,尿液滴灌还田和沼渣、沼液的使用,提高了尿、粪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机肥的利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土壤和水体环境。

沼气作为燃料使用,通向沼气灶,做为生活能源,减少了薪柴、秸秆的使用,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沼气清洁,无污染,避免了传统旱厕的臭味,阻断了粪便中病菌的传播,避免了粪便造成的污染,改善了农村的环境。

24.读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试根据图中信息,从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分析水稻种植选择图中的②地而没有选择①、③、④三地的原因。

(2)加强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是该区域平原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之一,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其农业综合开发的方向。

【答案】

(1)①地为山地,适宜发展林业;②地为平原,年降水量较丰富在400-500mm,可以作为耕地,发展种植业;③地降水量小于400m,宜发展畜牧业;④地为沼泽,在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不宜作为耕地。

(2)①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强化商品粮、豆的生产;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③发展农业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④推进农业向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解析】考查农业土地合理利用,农业区位因素,东北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方向。

(1)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即不同地形的土地,应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

一般山地宜发展林业,如图中的①;降水较多的平原宜发展耕作业,如②,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再加上雨热同期的气候,可以发展水稻;年降水较少的平原可以发展畜牧业,如③;④是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沼泽湿地,不宜开垦为耕地。

(2)本题以东北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方向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东北平原是我国地广人稀之地,非常适合发展种植业,是我国商品粮的重要基地,今后要充分发挥种植业的优势,加大二、三产业比重,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要注意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推进农业生态化,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发展大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推进农业向专业化,提高产品质量;另外,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加大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建设青山绿水新农村,浙北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罱(lǎn)河泥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罱河泥是将河底的烂泥取上来,运到岸上农田堆积,经过沤制,作为农田有机肥料。

常年罱河泥后,田越种越高,河越沉越深。

分析罱河泥这一传统生产方式对当地环境和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疏通河道,防止洪涝灾害;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挖取烂泥,净化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保持良性生态系统,发展有机生态农业额

【解析】罱河泥这一传统生产方式,将河泥挖出,疏通河道,防止洪涝灾害。

堆到农田积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挖取烂泥,有利于净化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改善当地的水体环境。

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农作物品质。

保持良性生态系统,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有利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6.根据材料,结合家乡实际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阳春三月,安徽电视台《走进新农村》节目摄制组沿着合铜黄高速来到皖南山区,过去七、八个小时的车程,现在三、四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路过县城小镇,矗立的商务高楼,鳞次栉比的商品住宅,以及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让人感觉到一个小城市的功能分区正在形成。

到了乡村,我们参观了养猪场、养鱼场,蔬菜大棚基地,香菇木耳基地……我们还参观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新农村住宅,家家户户崭新的二层小楼,真是让人羡慕。

尤其是城乡结合的厨房,更是富有特色。

除了和城里人一样使用的电饭锅、燃气灶外,还保留了传统的锅台,不过统一换成了省柴灶,村里还为家家户户搭建了沼气池。

问起村民的生活,老百姓更是笑得合不拢嘴,都说:

“现在条件好多了,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田种得少了,粮却不愁了,住得宽敞了,腰包鼓了……我们要赶上城里人了。

(1)分析安徽农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的原因。

(10分)

(2)分析安徽农村“田种得少了”“粮却不愁了”“腰包鼓了”的原因。

(14分)

【答案】

(1)加大了环保理念教育和宣传力度,促进了生态协调、平衡发展;加强了对农业和林业的监察、管理,切实保护了森林资源,减少了水土流失;农村使用了电能、生物能、液化气等生活能源,减少了对薪炭林的砍伐;新农村推广使用省柴灶,节约能源;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效。

(2)城市化、工业化、交通占用大量耕地;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比重下降,林业、渔业、副业比重上升;随着生活的好转,食物结构发生变化,菜篮子工程实施,肉蛋奶等食品增多,直接食用的粮食减少;农村大量人口外出,常住人口减少,也减少了农村家庭对粮食的直接消耗;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效益高的产业,如林业、渔业、大棚蔬菜等给农民带来高于种植业的收入;生产力发展,解放了农村劳动力,青壮年外出务工,回乡创业,接受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年收入;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7“我国珠江三角洲某一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2006年12月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2007年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从发展现代农业角度分析该农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案】

(1)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市场

(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流过,水源充足;位于东南沿海,临近广州、深圳、香港,市场需求量大;光热条件充足,降水丰富,有利于花卉和蔬菜种植。

(3)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手段向机械化、科学化方向转变;经营方式向规模化、产业化、专门化方向转变;产品市场由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转移等。

28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目前中国甚至世界最大苗族聚集地。

苗寨大多依山傍水,相连成片,木质吊脚楼错落有致;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

在旅游资源没有开发前,西江千户苗寨地处偏远,交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老百姓生活贫困。

如今的千户苗寨,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有序开发,乡村旅游开展的红红火火,村容村貌彻底改观。

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景观。

请以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资源开发为例,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答案】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乡村卫生、医疗、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经济落后面貌;加强城乡经济文化交流;形成新的文明乡风;保护、弘扬和传承农村文化;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解析】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分析。

社会效益主要有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改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乡村卫生、医疗、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经济文化交流,保护、弘扬和传承农村文化等。

经济效益主要有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

生态效益主要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9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紫花苜蓿,也叫紫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忌湿,抗早抗寒耐瘠薄,主根粗壮,根系发达,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的干旱土壤中生长,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1℃,幼苗耐受-6~-7℃的低温。

世界各地将其作为优质饲料与牧草广泛种植,其产量和需求量逐年上升。

当下甘肃陇东地区采用地膜垄沟技术种植苜蓿,该地土壤贫瘠,生态脆弱,土壤pH在7.7~8.6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6.5℃,7月份平均气温20℃,年平均降雨量在400mm左右且集中在夏秋季节,蒸发量高达1500mm,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500小时。

下图示意陇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甘肃陇东地区种植紫花苜蓿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陇东地区苜蓿种植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影响。

(3)说明苜蓿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答案】

(1)陇东地区气候干旱,气温适宜;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

(2)苜蓿作为优质饲料,发展栏养特色畜牧业,可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苜蓿主根粗壮,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较高。

(3)苜蓿为多年生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