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0132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docx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docx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篇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德意志意识形态》.......................................................................................................................1

  《共产党宣言》...............................................................................................................................4

  《序言》..........................................................................................................6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8

  《论我国革命》.............................................................................................................................10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

  (1845年11月——1846年8月)

  意识形态这里指一种荒谬绝伦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

  离实际、没有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

  

(一)写作意图和背景

  1.揭露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2.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

  3.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本书主要贡献

  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三)主要内容

  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史进行科学论述

  1.对唯物史观前提的科学阐述。

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基础)是:

现实的个人;他们的物

  质生产活动;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是对唯物史观前提的全面而完整的概括,包含三

  层意思:

1、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

  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第5页),而不是“自我意识”、“类”、“唯一者”。

2、这些现实的

  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

人的本性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所决定的。

“可以

  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

  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人们

  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第6页)3、人的活

  动不能离开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些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得到的现成的和由他们的

  活动所创造出来的。

人们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从事着创造历史的活动的。

所以“任

  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

  更出发。

”(第6页)总之,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活动及其物质生活条

  件三者的统一。

  2.阐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

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

  程”。

这是说,意识、思维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能把意识、思维与社会生活割裂开来。

1

  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通过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对唯心主义精神统治世界观念

  的考察和揭露,从而得出结论: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和考察历史的基本方法。

  3.再次阐述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物质资料生产,并考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因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生活资料生产本身。

这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第二个因素是为满足新的需要而进行的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第三个因素是人口的生产活动,即人口的繁衍;

  第四个因素是社会关系的生产

  再次阐述关于意识的产生和本质的思想,并分析了社会分工及其后果。

指出了社会发

  展的基本动力和革命根源,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4.共产主义实现的基本条件:

世界历史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

生产力越发展,各民族的原

  始封闭状态被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和民族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越成为世

  界历史。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活动。

无产阶级只有

  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

每个

  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了私有

  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观点之后,提出要消灭这种异化必须具备

  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由于异化所导致的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的激化,进而导致无产阶

  级革命;第二,普遍交往的建立和发展。

而这两方面都必须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

  发展为基础。

  (四)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阐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

  1.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2.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意识诸形式产生、发展的动力。

  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历史的每一阶段发展和特殊的性质。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5.一定的生产力和积极参与反抗旧社会活动的革命群众是社会革命的物质因素。

  (五)思考题

  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什么?

  2.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3.如何理解“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4.试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

  5.试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是如何阐述共产主义学说的?

  附: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

人们必须先进行物质生产,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精神生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2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1)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2)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都有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时间久暂、作用方式、反馈方式的不同。

  二、怎样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要点提示:

首先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的本质的原理,阐明所谓“人的本质”就是指人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人与包括动物在内的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恩格斯指出:

“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顶多只能采集,而人类则能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第336页)这就是说,能够进行生产的,能够通过能动地改造自然界取得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是人的根本。

而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人就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动物所没有的属性,这就是人的社会性。

第三,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的总和,它决定着人的本质。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关系。

人们之间其它政治的、思想的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这种客观物质关系的基础上,并直接或间接地被这种物质关系所制约。

这种政治的、思想的关系,反过来对生产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这样一来,在人们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关系的复杂结构。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是这一社会关系复杂结构的总和,确定着现实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本质。

综上所述,所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含义就是:

人的本质并不是先天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后天主观自生的,而是由建立在客观物质生产基础上的,复杂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的;只有从分析社会关系出发,才能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才能真正弄清人的本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精神实质

  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

  (1848年)

  

(一)《宣言》的七篇序言

  1.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

  2.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

  3.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

一条主线: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

  层含义: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第二,全部人类社会文明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不仅要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而且要使社会永远摆脱任何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4.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

  5.提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

  设想。

  6.论证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7.论述了论述了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和实行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关系

  

(二)《宣言》的引言

  1.写作的历史背景

  2.写作的目的

  (三)《宣言》的正文四

  1.《资产者和无产者》。

马、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了资产阶

  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过程,正确揭示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