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1021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docx

《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docx

地理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复习

微专题区域经济一体化

【知识精析】

【知识精析】

 一、资源调配

1.资源调跨区域调配思路分析

(1)思路分析

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分析(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线路选择(沿线自然环境特点、人口密度、城市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重要意义(调入区、调出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2)图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2.资源调配线路图的判读方法

(1)结合位置判断线路及调配资源

根据区域图提供的经纬度、海陆轮廓等信息确定位置,由此分析区域内的资源种类、资源消费状况,以此确定所调配资源的类型及线路。

(2)对比资源输入区和输出区,探究资源调配的原因

资源调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资源供需矛盾。

即输出区资源丰富,但需求量相对较少,供大于求;输入区资源缺乏,需求量较大,供不应求(可用下图表示)。

如西气东输线路中的新疆和上海、南水北调线路中的丹江口水库附近地区和华北地区。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①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其弯曲的原因。

如西气东输线路图,线路选择时,需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补充气源等社会经济条件;有时图中显示一些重要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该处线路也会发生弯曲。

②充分考虑工程难度、线路的造价、需求程度等决定某些线路开工的时间早晚,如南水北调工程有三条线路,东线最先开工。

(4)探究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影响

在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基础上,考查其产生的影响,答题时要注意从起点、沿线、终点三个角度,结合社会、环境、经济三方面影响进行分析。

①经济效益:

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

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关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②社会效益:

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

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③生态效益:

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模板构建】

1.资源调配的原因

原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资源多少

气候特征

资源分布

位于××气候区(背、迎风坡),降水少(多);××资源贫乏(丰富)

需求量大小;利用的合理性

工农业、人口、浪费、污染

位于××发达(不发达)地区,人口稠密(稀少),资源需求量大(小);污染、浪费严重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

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

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开源

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求替代资源

节流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节约意识,治理环境污染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对调入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调出区

的意义

环境意义

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二、产业转移

1.我国产业转移的路线及主要驱动因素

 

主要驱动因素:

(1)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

(2)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3)其他因素,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流速度和物流成本等。

2.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区域地理条件关系密切,下面以京津冀城市化为例,说明区域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

京津冀城市化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分析:

与京津冀城市化的关系分析

自然

条件

城市化发展需要土地、水源、原料等自然条件,城市化发展改变土地、气候、水文、植被等要素

环境

城市化发展,使地理环境发生变化,产生城市环境问题,如热岛效应、“三废”污染

“三农”

城市化使农村景观、生活观念发生变化,城乡差距缩小;农村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大量劳动力

人口

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加快城市化;人口向城市迁移造成农村“空巢家庭”出现,城市市中心人口膨胀

交通

城市化使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

产业转移

城市化发展,吸引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资源调配

城市化发展,加剧水、能源等资源的消耗,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京津唐工业基地

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为城市化发展奠定工业基础,工业化、城市化协同发展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6课标卷I)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2.A材料“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这说明原来佛山陶瓷产业区变成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佛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原材料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

3.C景德镇陶瓷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业基础好是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相比佛山市,景德镇在资金和交通方面没有优势,劳动力成本低是景德镇相对佛山一个优势,但不是主要优势,因为还有比景德镇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所以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陶瓷产业基础好。

(2016课标卷II)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4~5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4.B 由材料中“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工业化的经营模式”,说明农业

资源为关键,某县在“获得“中国地理标志”标志认证的优质茶叶“的基础上建设了现代茶庄园,说明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扩大规模,增加产业涟,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发达便捷的交通网、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

5.C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传统的茶

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

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庄园经济”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农业向工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的条件及优势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解决第一小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资源”及“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建设的现代茶庄园,说明庄园的建设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业链,发展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形成现代茶园。

第2小题从材料的“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等关键词语中都可以分析出产品种类增多,产业经营多元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提高。

无论第一小题还是第二小题,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最简单有效地解题方法。

(2016课标卷II)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7.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8.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6.B 该题主要考察产业转移的原因。

家电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日资逐渐向经济水平较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和国家转移扩散。

 

考点:

本组题考查产业转移知识,具体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转移为背景材料,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及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第1小题明确“家电组装工厂”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合图示信息,产业逐渐转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因此劳动力成本是转移的主要因素。

第2小题有材料可知,越南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具备了优势,但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中国,市场条件不如中国。

该题关键在于越南和中国的优势对比。

第3小题,中国家电产业在丧失劳动力优势后,应该加大科技,研发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该题考查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方向。

掌握相关知识,灵活运用和迁移是解题的关键。

(2016课标卷II)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

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

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

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据此完成9~11题。

9.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10.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11.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11.B材料表明,我国纺纱厂的区位选择经历了国内一越南、巴基斯坦一美国的变化,从土述分析可知,由国内向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转移主要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美国劳动力成本远远高出我国,国内企业仍向美国转移,说明我国纺纱业已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

考点:

产业转移的因素。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最近的实事为切入点,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知识点。

“纺纱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一事实知识的识记和灵活运用,以及材料中“中国、越南和巴基斯坦、美国的纺织行业工人工资由低到高依次为越南和巴基斯坦、中国、美国”这一有用信息的准确获取是解答该组试题的关键之处。

第1题较为容易;而第2题考生可能容易在“美国农业发达,高度的专业化、机械化”的知识基础上误选A选项,题干中“主要”两字很关键,和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相比,美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内部交易成本较低,因此“投资环境”才是该企业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的主要原因。

(2016课标卷III)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2~14题。

12.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13.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上海市产业转移和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4题中B选项明显是无关选项,可直接排除;“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逆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向周边迁移的原因,然而,这不是“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理清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异同,理解城市化、逆城市化和人口迁移的关系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教材重要概念的理解,注重教材重要概念间关系的梳理。

第5题是第4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海市向外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周边中小城市承接来自上海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大量流入。

第6题,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后,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结合材料中“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信息可作出判断。

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

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包括 (  )

①资源条件②经济结构

③劳动力性别比④能源结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6.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之间,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

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  )

①乡土情结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④土地价格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17•临沂期末)读中亚(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天然气管道和沿线环境建设规划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关于中亚三国出口天然气管道和沿线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滨里海输气管道输送的是哈萨克斯坦的陆上天然气资源

B.跨里海输气管道、纳布科输气管道沿线气候环境更恶劣

C.土库曼斯坦—印度输气管道的环境意义主要是促进沿线降污减排

D.中亚—中国输气管

道天然气消费地主要是我国新疆

18.东、南、西、北4个方向天然气外输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中亚(  )

A.发挥中亚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的发展

B.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C.增加中亚资金流出量,进一步发挥区域协调效应

D.保护植被,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气候特征

17.C

滨里海输气管道天然气资源由土库曼斯坦里海大陆架和西部陆上气田、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组成;跨里海输气管道、纳布科输气管道沿线受西风影响较大,气候相对优越一些;土库曼斯坦-印度输气管道可以为沿线提供大量优质的天然气资源,从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程度;中亚-中国输气管道天然气消费地主要是我国东部沿海。

18.B国际天然气跨区域调

配中,中亚具有的是资源优势,经济、技术优势主要是在天然气输入地区;增加中亚资金流入量;天然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保护植被,改变区域气候的一些性状,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气候特征。

(2017·石家庄期末)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于2015年1月获国家发改委核准。

工程起点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魏家峁镇。

工程建成后,年送电量约400亿千瓦时。

下图为“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

程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晋、冀B.晋、京C.秦、冀D.秦、京

20.建设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可促进蒙西地区开发的优势新能源主要是(  )

A.沼气B.核能C.地热D.风能

(2017·石嘴山一模)1991年克鲁格曼提出和完善了中心外围理论,它揭示了经济地理聚集内在的运行机制。

他认为集聚力和离心力都受到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影响。

当集聚力大于离心力,企业趋向于集聚;反之则企业不会发生产业集聚现象。

读集聚力、离心力与贸易自由化关系图,根据题意完成21~22题。

21.以下对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贸易自由化程度与集聚力、离心力均呈负相关

B.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和离心力相互之间呈负相关

C.集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离心力变速快

D.集

聚力与离心力两者相比,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增加,集聚力变速快

22.关于图中M和N两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向广东边远地区扩散,说明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处于M区

B.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企业将一直趋向于集聚

C.中国加入WTO后,企业将出现不断分散的现象

D.处于N区域的企业趋向于分散

(2017·河北衡水中学一模)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

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

读图回答23~24题。

23.京津冀各城市与北

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24.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二、综合题

25.(2016·吉林调研)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的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的现象。

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

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25.【答案】

(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3)成本差异:

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原因:

①制鞋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②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③东部地区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④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

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26.(2017·海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提出,通州区要做综合服务中心,北京市各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将在2017年整体或部分迁入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地区向河北疏解转移的汽车、钢铁、建材化工等工业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阅读表格,概括北京市中心区人口数量特点。

(2)分析北京市建设通州行政副中心对缓解中心区城市问题的积极影响。

(3)简述河北省承接北京市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河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区域性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

26.【答案】

(1)人口数量少;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人口密度最大。

(2)分担中心区的行政职能;分流中心区过于密集的人口;缓解中心区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大气污染等。

(3)邻北京、天津,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充足,地价低。

(4)水资源短缺原因:

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人口稠密,生产生活耗水量大;建议:

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工程;工农业生产中做好节水方面的技术推广,如发展节水农业、工业循环用水,关停耗水工业;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