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721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docx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1月22日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在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2006-06-2000:

19:

38SRC-26

政府工作报告

──2000年1月22日在广东省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会议上

广东省省长卢瑞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1999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中共广东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中共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激发出来的巨大动力,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成绩。

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459.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4%。

针对有效需求不足、市场启动难度较大的情况,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扩大内需政策。

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集体及个人拓宽投资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继续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特别是省内农村市场。

在郑州、成都、沈阳等城市举办了展销会、博览会、洽谈会,使广货在省外市场销售大幅增加。

突出抓好改革农电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农村住宅到户电价已降至每千瓦时1元以下,实现了“两改一同价”第一阶段目标,从而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消费。

在国家采取银行降息、加薪和增加公共假期等措施推动下,省内房地产销售回升,旅游市场持续旺盛,教育、环境等消费大幅增加。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6.03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14.0%。

  省政府及时出台有关鼓励政策措施,强化出口目标责任制,省领导亲自带队,开拓南美、西欧、中东、南非等新市场,全年进出口总额1403.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

其中,出口总额776.82亿美元,增长2.7%。

外商实际直接投资122.03亿美元,增长1.5%。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等快速发展,全年工业增加值369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进一步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粮食又获丰收,全年总产达1948万吨,农业增加值1021.06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财政金融形势平稳,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在中央的有力支持下,困扰广东省多年的金融风险已得到缓解。

  各项改革继续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全省9个重点产业中选定了50户工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国有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合资、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转制步伐明显加快。

煤炭、制糖、纺织三个特困行业的解困取得新进展。

  工商行政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增收,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救济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安置下岗职工取得新成绩。

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际分流安置率达69.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住房制度改革有序进行。

改革政府审批制度,对省政府部门1980项审批、核准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其中取消了878项审批事项,占原审批事项1392项的63%。

民兵预备役工作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科教兴粤战略进一步实施。

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得到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逐步形成。

积极组织实施“科技创新百项工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专利工作有了新进展,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

首届深圳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获得成功。

圆满完成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任务,招生人数比上年增长54.3%。

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增至23万人,提前超过“九五”计划确定的21.5万人的目标。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

“普九”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改造薄弱学校工作成效显著。

  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完成立法任务,按期办完省人大议案,认真办理省人民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以及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直接给省领导反映情况的“直通快车”件。

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加强。

全省农村顺利完成依法撤销管理区、建立村民委员会工作,有效推动了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进了村民自治工作。

精心组织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做好迎接澳门回归的各项工作。

  全省人民在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的野蛮行径、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和反对李登辉“两国论”三场政治斗争中激发巨大的爱国热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种刑事、经济犯罪,扫除黄赌毒,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坚持不懈地开展打击走私,查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民族、宗教、卫生、体育、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以创作一本好书、一台好戏、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一篇好文章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广州市实现“一年一小变”目标,深圳、中山、肇庆和广州市天河区被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授予“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城区”光荣称号。

加大了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查处了一批大要案。

纠正部门与行业不正之风取得了明显成绩,有形建筑市场、土地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要素市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认真落实《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人口出生率下降了1.1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9.92‰。

更加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全省10个省、县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2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908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4.5%。

  山区脱贫奔康步伐加快。

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并确立顺德市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

成功举办了首届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进一借鉴了国际成功经验,扩大了广东在世界上的影响。

  1999年,广东省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成绩,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和迎接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

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这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工作部署,团结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结果。

这也是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通过发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刮风、不争论、不埋怨,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上下一致,克服困难,锐意进取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粤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干警以及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关心和支持广东建设的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

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经济效益仍不理想,亏损问题仍比较突出;经济结构调整难度较大,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一些地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走私贩私、骗税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金融风险隐患还未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不够快;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艰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两翼、北部山区与珠江三角洲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人口压力较大;环境保护形势较为严峻。

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努力克服和解决。

  2000年工作意见

  各位代表!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今年省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任务、总目标统揽全局,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经济工作方针,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快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努力扩大有效需求,突出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今年全省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出口总额增长2%;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略有上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今年,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广东省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仍将面临比较困难的局面。

国内通货紧缩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最大的问题。

但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向好,亚洲地区经济已走出低谷,随着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同时面临发展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今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有效改善供求关系。

广东省的金融风险逐步得到解决,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因此,我们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抓信机遇,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把今年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一、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最后决战的一年,必须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全面落实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快国有企业扭亏脱困步伐。

把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与国有企业扭亏脱困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从根本上改变广东省国有企业“小、同、散”的状况,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在抓好煤炭、制糖、纺织三个特困行业脱困的同时,继续关停并转一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扭亏无望的企业,力争今年广东省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有明显改善。

  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组建资产经营公司,解决出资人缺位问题。

通过向国有企业派驻财务总监和产权代表的办法,加强对企业的监督。

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管人与管资产相结合。

取消企业行政级别,建立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提高“抓大放小”的水平。

继续对列入国家520户的重点企业和省83户重点大企业集团实施动态管理,认真抓好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形成一批主业突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广东省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

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改革,在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上取得突破。

推动国有企业增资减债,用足用好国家债转股、资产变现等政策,切实把好“资产关”、“债务关”和“稳定关”。

  加快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从今年开始,国有企业新增下岗职工不再由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基本生活和安置再就业,转向享受失业保险,直接通过市场实现再就业。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提高失业保险基金保障能力。

各级政府要致力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建设好综合性劳动力市场,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

加强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

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力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进劳动预备制度,提高劳动者适应市场竞争就业的能力。

加强劳动监察,依法加大查处企业欠薪的力度。

继续做好国有企业原有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依法在各类企业和职工中强制推行社会保险,今年实现养老、失业保险覆盖全社会的目标。

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促进社会保险发展的舆论氛围。

社会保险费统一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预算支出。

采取多种措施,开辟筹资渠道,充实社会保障资金。

严格管好社会保险基金。

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认真落实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救济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政策。

切实解决社会上最需要援助群体的基本医疗、住房、法律援助及其子女就学等问题。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鼓励各类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消除对非公有经济经营业务的不合理限制,在资源分配等方面一视同仁,依法保护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不同所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坚持不懈抓好农业,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坚决制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在确保20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确保175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上,调减三级早籼稻播种面积,扩大优质高产水稻种植,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调整粮食工作考核指标。

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兴农。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具有广东特色的适销对路的“高质、高效、高产”农产品,增加优质蔬菜、水果、花卉和南药种植面积。

调减糖蔗种植面积,发展南亚热带特色作物。

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地产值。

加快畜牧业发展。

  大力发展海洋水产业,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建设海洋强省。

  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继续扶持省50家农业龙头企业。

各市、县立足于本地资源条件和主导产业的优势,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

进一步搞活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积极发展以大宗农产品运销为纽带的龙头企业和商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

继续完善广东省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全面组织实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实施方案》,加快雷州半岛南亚热带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依法治水,加快对大江大河的整治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海堤建设、水库除险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深化水利投资体制改革,增加水利投入。

搞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继续开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大禹杯”竞赛活动。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

巩固农村电价整顿成果,对农村住宅到户电价进行跟踪监督管理。

进一步理顺农电体制,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县镇电力一体化管理。

重点加快农村电网改造,为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打下基础。

  加速小城镇建设。

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

实行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针,研究制定相应政策,促使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交通区位优越、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小城镇,尽快成为周边农村地区经济辐射中心和吸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载体。

把小城镇建设与鼓励民间投资、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促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乡镇企业的档次和水平。

  三、加快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贯彻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今年实施科教兴粤战略要有新突破。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把重点发展信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定位目标,推进全省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

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与应用,发挥公众信息网的作用,推动信息服务业发展。

努力使珠江三角洲成为软件产业的重要基地。

重点抓好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出口产品,一批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批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技示范基地,一批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企业和项目。

培育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环境保护等新兴产业。

继续办好深圳“高交会”。

  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境。

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的结合创造条件。

千方百计增加科技投入,引导现有科技力量合理布局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尽快走出一条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新路子。

推动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扶持50家重点企业办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使大中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运行机制。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使大企业集团、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逐步达到年销售额的5%以上。

  促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形成研究、开发、生产紧密结合的新机制。

积极鼓励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加快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科技企业家和技术创新带头人。

  发展教育事业,培育教育产业。

继续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把非义务教育作为一个产业予以支持,促其发展。

增加教育投入,推行教育信贷,规范收费管理,促进教育消费。

完善高考改革,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

加大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推动办学体制多元化,加快民办教育的发展步伐。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继续教育,提高师资质量,改善教师待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采取更加切实有效措施,吸引海外和省外高级人才来粤创业。

  四、继续有效扩大内需,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认真落实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投资和消费双向启动,拉动经济增长。

  努力扩大投资需求。

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国债资金和落实好配套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和旅游等领域,凡可向外商开放的都允许私人资本参与投资。

规划建设一批跨世纪重大建设项目,同时坚决制止重复建设。

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提高质量。

建设工程要严格按规定进入有形建筑市场实行招投标。

  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在搞旺和进一步开拓省内市场的同时,加强省际经贸合作与交流,继续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法,到内地辐射力强、市场容量大的大中城市举办各类大型广货展销会和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

支持企业到省外开办商场、连锁店和设立总代理推销广货。

鼓励企业直接投资目标市场,采用当地原材料,就地生产,就地销售,扩大广货市场份额。

抓住国家开发西部地区的机遇,开拓西部市场。

充分发挥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的“龙头”作用,把各种所有制流通企业带动起来。

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把城市的市场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络扩展到农村,把适销对路的日用工业品和农用生产资料送下乡,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

  拓宽消费领域。

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适时调整消费政策,清理限制、抑制消费的规定,制定鼓励消费措施。

调整消费结构,鼓励知识消费和环境消费。

全面实行住房货币分配,发展经济适用住宅和廉租房,加快开放住宅二级市场,规范收费管理,引导居民扩大住房消费。

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农业、森林、山区、滨海、环保生态旅游。

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推动居民增加电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性消费。

推广消费信贷。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改善消费环境。

  大力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

建设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

加快发展金融、产权、信息、人才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

  五、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和积极有效利用外资,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紧紧把握我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机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挑战。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

实施科技兴贸,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传统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出口,提高国际竞争力。

  合理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增加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急需的关键设备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进口。

加快实施全球市场战略,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抓住亚洲地区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在巩固和扩大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欧、独联体、中东、非洲、拉美等市场,并采取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等方式,选择重点目标市场举办经贸洽谈会。

在发展商品贸易的同时,积极拓展技术贸易,努力实现对外贸易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向商品贸易和技术贸易有机结合的新型国际贸易转变。

大力推动外贸经营方式创新,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国外从事加工贸易。

发展国际旅游,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增加非贸易创汇。

努力实施大经贸战略,加快外经贸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外贸企业战略性重组,鼓励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走联合之路,形成生产、开发、出口一体化的大型综合商社。

鼓励民营生产企业扩大出口。

积极发展网上招商和网上交易,通过国际互联网开拓国际市场。

继续办好“广交会”。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保持利用外资的一定规模,重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办好第二届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加强与国际大跨国公司、大财团的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其来粤设立地区总部和技术开发中心。

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外资投向。

积极吸引外资发展“高质、高效、高产”农业和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加快技术开发和创新,扩大在国内采购原材料和配件。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切实为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保护外商合法权益。

  全面扩大粤港澳台经济贸易合作。

推动粤港经济合作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出口产业转向创新科技产业,重点加强电子信息、中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充分利用澳门的独特优势,加强与欧盟的经贸合作。

建设粤港澳大旅游区。

进一步加强粤台经贸合作与交流,支持办好台资企业。

  创造外经贸发展的良好环境。

协调好海关、银行、税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关系,落实各项鼓励出口政策,加强外事、侨务工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

完善口岸建设和管理。

继续严厉打击走私、骗税、骗汇等违法活动,建立有效的防范打击机制。

  六、努力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实现“蓝天、碧水、绿地”,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境。

  突出抓好水资源保护和民用供水工程建设,切实治理江河污染。

强化流域水质保护,严格保护新丰江水库等饮用水源。

改造东深供水工程。

加快研究提出城市饮用洁净水的方案,确保民用供水质量。

加快农村自来水建设,改善农村饮水卫生。

大力整治珠江、淡水河、观澜河、小东江、练江、枫江、东莞运河污染。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行城市供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

全面实施《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坚决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的小炼油厂、小水泥厂、小造纸厂等小企业,继续加大对燃煤电厂污染治理力度。

严格控制新生污染源,推进清洁生产。

全省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

强化城市汽车尾气和噪声、固体废物的管理与治理。

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继续抓好植树造林、绿化国土工作,坚决制止新的毁林开垦和盲目填海造地,改善城乡生态环境。

全面启动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生态公益林重点工程建设。

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

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森林、矿产、海洋等重要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