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667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docx

《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2章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docx

第12章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实验活动;

3、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考:

本节课通过学生完成“膝跳反射”,启发学生建立反射的概念,探讨反射通过什么结构来完成以及完成反射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阅读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完成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测定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师生、学生之间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能与同学共同完成测试“握手—-握手”反射时间的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引入课题(影片)、师生演示“膝跳反射”实验、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学生提问、教师确定课堂探讨目标、完成目标、总结讨论、布置作业

教学准备:

1、分组:

课前分3个小组,每组20人左右,小组成员有分工(组长,计时者,记录者,表达与交流者)。

2、培训:

小组长、计时员和记录员。

3、活动器材:

棒槌,秒表。

4、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播放影片(生活中反射活动的影片),引出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题)。

二、师生演示或学生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

1、实验准备

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2、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

实验者用手掌内侧边缘(或棒槌)快速地敲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位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三、提出问题:

教师:

通过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请你们提出本节课想和老师探讨的问题:

(学生:

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

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学生:

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

4、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能完成伸小腿?

学生:

5、为什么敲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有时不能完成伸小腿这一动作?

学生:

6、……

四、课堂探讨问题:

教师:

根据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下列3个问题作为本节课探讨的问题。

(课件)

1、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这种反应叫什么?

2、、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3、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其余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查找资料,网上查找,动手实验等)解决。

五、完成探讨问题:

教师:

探讨问题一:

敲击膝盖下位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这种反应叫什么?

(学生:

答案多种。

教师:

小腿向前伸,这种反应叫膝跳反射。

那么什么是反射?

(展示膝跳反射动画)

(学生:

答案多种。

教师:

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教师:

能否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的实例?

(学生:

举例多种。

教师:

点评。

探讨问题二:

这一活动过程是怎样完成的?

教师:

这一活动通过一个叫反射弧的结构来完成的。

那么,什么叫反射弧呢?

(学生:

回答多种。

教师: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这种神经结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播放多媒体课件:

展示反射弧的结构。

(学生:

多种回答。

教师: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反射弧的功能是什么?

反射弧是怎样完成反射的?

(学生:

多种回答。

教师:

完成反射。

其中:

感受器:

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传入神经:

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接受传来的冲动后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传出神经:

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

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教师:

请同学谈谈“膝跳反射”是怎样完成的?

(学生:

学生分析。

教师:

讲解(播放动画)。

教师:

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反射的完成。

(学生:

举例分析。

教师:

点评。

教师:

总之,在完成反射时,反射弧的五个部分缺一不可,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都会产生调节障碍,因此,健康完整的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条件。

课外活动:

收集日常生活中,反射弧的某些结构受损而产生调节障碍的资料。

教师:

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射所用的时间很短,究竟完成一次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

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问题三。

探讨问题三:

完成这一活动过程(即一次反射)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教师:

由于通过反射弧完成反射的时间很短,单独测试一次反射所用的时间很困难,因此我们通过下面的分组活动来完成。

课堂小结:

1、反射:

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2、完成反射的结构——反射弧。

(1)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功能:

完成反射。

3、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时间。

布置作业:

1、根据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2、在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时间的活动中,如果测试组人数增加或减少10人,你认为测试的数据方面有变化吗?

通过活动加以验证。

教学反思: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由实际生活引入,让学生觉得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克服了本节内容抽象的困难,精心设计了教案和学案,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合理利用动手操作,多方位刺激学生感观,课件精彩,操作合理,顺利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以情感评价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但教师应注意多对学生活动的指导,鼓励学生与人合作,学会表达与交流,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共同体验活动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第2课时)

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

(2)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

2、能力目标:

(1)学会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学习概念的方法。

(2)提高文字阅读和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神经元的基本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

(1)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

(2)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3)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其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最主要的途径。

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导入新课:

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统一的整体,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是什么原因?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游戏:

我说你做(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说出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完成。

例如:

举起左手、抬起右脚等)。

2、录象:

乔丹的投篮过程。

乔丹能够这么迅速的完成投篮动作,在短暂的瞬间完成系列动作,这与神经调节有什么关系?

三、讲授新课:

(一)结合课本,分组讨论三个问题:

1、说出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

2、尝试描述脑和脊髓的形态和位置。

3、尝试描述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形态和分布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包括上部膨隆的脑和下部柱状的脊髓。

2、脑的侧面图:

分为大脑、小脑、脑干。

3、(提问)一个人喝醉酒为什么走路会摇摇晃晃的?

------小脑的作用是维持身体的平衡。

因为酒精使小脑麻痹了,导致身体平衡力比较差,所以走路就摇摇晃晃了。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时期,不要喝酒,防止酒精中毒。

4、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分布

脑神经大部分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脊神经分布在躯干、四肢和皮肤、肌肉里,起到支配身体活动的作用。

5、脊髓的作用:

除了头部的信息,其他信息都必须经过脊髓传到大脑。

(三)动画总结神经系统的组成。

(四)神经元:

1、神经元的构成:

胞体和突起。

2、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3、冲动传导的过程:

在神经元内,树突的刺激传到胞体,再从胞体传到轴突,通过轴突传到轴突末梢。

这些冲动的传导都是单向的。

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它传送信息的形式,是一种生物电现象。

4、包绕在轴突外的髓鞘有什么作用?

------与电线相联系,绝缘功能

(五)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区别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集中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

灰质----神经元胞体集中,色泽灰暗

中枢神经系统

白质----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色泽白亮

(六)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利于神经系统

1、使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使运动速度、灵活性和对各种外界的刺激适应能力的到显著提高。

2、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脑的营养,使脑功能得到加强,思维和记忆能力得到发展。

四、总结。

五、请些同学上讲台为其他同学讲解神经元的相关知识。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教案(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知道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3、知道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重点:

1、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难点:

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过程:

师:

当会碰到我们的手时,我们会怎样?

生:

会缩手。

师:

当有东西进眼睛是时候,是不是会不停眨眼啊?

生:

是。

师:

刚才说的反应是反射,那什么是反射呢?

在书本72页找出它的概念,找到了吗?

什么是反射啊?

生: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师:

反射就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规律性的反应,要记住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

那反射需要什么结构才能完成呢?

生:

反射弧。

师:

完成某一反射过程的结构,叫做反射弧,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那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呢?

师:

感受器是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入神经呢?

生:

将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

师:

恩,将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发出冲动,传出神经在将冲动传导到效应器,效应器做出相应的反应。

师:

现在我们有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反射是怎样进行的,平日的时候针刺到手,它是怎样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呢?

看到书本72页12-3这幅图,当针刺到我们的手时,首先由手上的皮肤,也就是感受器,将刺激传导到传入神经,传入神经再将冲动传导神经中枢,这就是产生痛感的地方,再由神经中枢把冲动传导到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再把冲动传到效应器,效应器就做出相应的反应,也就是缩手反应。

明白了吗?

师:

那如果某一结构被破坏了,反射还能完成吗?

生:

不能。

师:

如果感受器损坏了,会怎样呢?

感受器的功能是什么?

不能把刺激传导到效应器,就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就好比如火烧到你的手了,但你不会缩手。

传入神经损坏的效果和感受器是一样的。

那如果是传出神经呢,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师:

传出神经损坏了就不能把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效应器也做不出相应的反应,就比如针刺到我们的手了,我们感觉到痛但不会缩手,效应器损坏的结果也是这样的。

师:

同学们现在观察图12-3和图12-4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数数它们有多少个神经元?

生:

12-3有三个神经元,12-4有两个神经元。

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完成反射的动作一般需要多个神经元,但也有两个神经元的,例如膝反射,记住膝反射是两个神经元的。

师:

反射除了能通过骨骼肌运动多刺激做出反应外,还能够通过平滑肌和腺体的活动来调节相应的器官的功能状态。

例如:

排尿、唾液分泌反射等。

师:

那反射有什么类型呢?

生: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师:

刚才讲的缩手反射、眨眼、膝反射等都是与生俱来的,是非条件反射,那它的概念什么?

生:

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师:

要注意两个字,生来,它是生来就有的,例如眨眼。

师:

那非条件反射有什么特点呢?

同学们留意它的概念,有什么特点啊?

生:

先天的。

师: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所以它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完成的。

师:

非条件反射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是在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脑干或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师:

还有一点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永久固定的,这就是非条件反射的特点,那动物的行为都是非条件反射的吗?

生:

不是,还有条件反射。

师:

那什么是条件反射呢?

条件反射就是通过后天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形成的反射。

例如我们听到铃声就知道下课了,鹦鹉唱歌等。

师: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那条件反射有什么特点呢?

师:

条件反射的第一个特点是通过后天学习的,不去学习就没有的,例如知识,还有它不同于非条件反射,它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它的反射弧是暂时的,不固定的,会消退的,比如我们记英语单词,太久没记就不记得了。

师:

都说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那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呢?

同学们喜不喜欢吃鸡腿啊,当我们看到鸡腿时,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啊?

生:

会流口水。

师:

我们会流口水,这就是鸡腿的形态和气味成为条件刺激,使我们建立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同学们吃过芒果和梅吗?

生:

吃过。

师:

当我们谈到芒果和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流口水啊。

生:

是。

师:

这就是由代表食物具体特征的语言、文字作用为条件刺激引起唾液分泌反射,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还有谈虎色变。

师:

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人类条件反射最突出特征,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对我们人体有什么作用呢?

师:

刚才我们说了,手碰到火会缩手,有东西进眼睛,我们会眨眼等,所以说无论是非条件反射还是条件反射对我们人体都有保护作用,但条件反射的适用范围更广,因为它的反射弧是随时可以建立的,可适应多变的环境,而非条件反射适用范围小,只能适应不变的环境。

这节课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教案(第4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膝跳反射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并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教学难点: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探究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膝跳反射实验,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理解反射的概念并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3)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分析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

(4)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5)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对比、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生物学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真知的精神;

(2)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隐含于师生课内探究的过程中)。

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配以影像资料展示。

2、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获得真知。

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精讲点拨。

4、加入小游戏和比赛,适当进行物质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5、在学案每一页的上边都加了名言警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复习与本节相关的知识点:

1、神经冲动

2、脊髓的结构、大脑的结构

3、神经中枢

课内探究

情景导入:

教师举起一支糖葫芦,问学生有何反应?

多媒体展示“望梅止渴”、“惊弓之鸟”的图片。

提出疑问:

为什么士兵听说前面有梅林就不觉得口渴了?

为什么受过伤的鸟再次看到拉开的弓箭,不用射就从天上掉下来?

接着再展示几个例子:

家兔听见饲养员的脚步声就出来觅食、听到铃声进教室、天冷时打哆嗦、手被针刺立即缩回,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点明这些都是动物体或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出现的一些反射活动,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1、膝跳反射实验:

观察膝跳反射视频

两人一组,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一条腿自然搭在另一条腿上。

另一个同学用手掌内侧边缘或橡皮槌快速扣击上面那条腿膝盖下面的韧带。

观察并思考。

反射弧:

1、什么叫反射弧?

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哪五部分?

每一部分有何作用?

(展示膝跳反射弧图片讲解感受器和效应器)

3、膝跳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怎样的?

(展示冲动传导的动画)

4、如果神经冲动传导途径的某一环节出现障碍,会出现什么现象?

(反射消失)

5、学以致用:

对反射和反射弧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医生常用测试各种反射的方法来检测病人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B、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都无法进行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条件反射

1、通过小游戏知道什么是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让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伸直胳膊并展开手掌,闭上眼睛,教师用牙签不尖的一端快速刺其手掌,看他有何反应。

然后让这个同学睁开眼睛,老师拿出牙签,告诉他要用牙签尖的一端刺他的手掌,看他有何反应。

师生共同分析这两个缩手反射,得出概念。

教师点拨:

条件反射建立后需要不断强化。

不强化,会消退。

(二)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1、看大屏幕上的三个字“糖葫芦”,你有何反应?

看老师手里举起的糖葫芦,你有何反应?

吃糖葫芦,你有何反应?

(回扣情景导入时的情况)

分析以上三种反射。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情境导入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开始,再到成语故事,再到身边的例子,自然引入课题。

(2)设计巧妙的实验,活化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两次不同的缩手反射实验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从而自然过渡到反射类型的学习。

(3)三个课外拓展的题目设计得很贴切,搜集成语、搜集科学家事迹、写生物小论文。

(4)整个教学过程环节清晰、有条不紊。

(5)学案设计好,加进了名言警句,每个知识点后面都紧跟相关练习。

2、注意:

一定要注意各环节时间的分配和把握,不然会前松后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