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662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docx

《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docx

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和检测

大体积测温孔的布置及检测

**大厦续建工程主楼52层,基础底板设计为整板基础,浇筑面积为2350m2,一般厚度3.2m,总体积为750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优化设计,选择低热水泥,掺入高效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

整个底板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电梯井底板,浇筑时间从2002年12月2日晚上18:

30分开始,到12月3日早晨4:

00结束;第二次浇筑大楼基础底板,浇筑时间从2002年12月18日晚上19:

00开始,到12月22日下午14:

00全部浇筑完毕。

在两次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了及时的养护。

并对混凝土全场温度进行了认真的测量,第一次检测时间从12月2日到12月18日,历时16天;第二次检测从12月18日到1月9日,历时21天。

一、测温设备及测温点布置

本次测温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传感器,传感器装入导热良好的金属套管内,并用环氧树脂密封,可保证传感器对混凝土温度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

测温设备采用LD-C20-64智能巡测温度仪,仪器以集成模拟开关代替常规的继电器触点开关,大大地提高了仪表的可靠性,1点/秒的巡测速度可确保即时检测到各时刻的温度值,并可随时打印即时的温度值。

测温点根据底板的浇筑方向、结构特点及预计温度场布置,在电梯井底板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测温点,基础底板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测温点。

对每一个测点,沿深度方向布置上、中、下三个传感器,上传感器距离表面10cm,中传感器居中,距离底板面160cm,下传感器距离基底10-15cm。

除埋在混凝土里面的传感器外,第一次温度检测过程中,另外使用了2个传感器分别检测养护层下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及大气温度;第二次检测时,另外使用了2个传感器检测混凝土的表面温度。

二、测温实施与结果

温度检测从2002年12月2日到2003年1月9日结束,期间每天有专人值班观察,如果上、中、下测点温度差超过了25℃,会立即告知有关人员。

在浇筑初期,每间隔2小时依次打印测温数据,按照原始打印数据,将每一点的上、中、下三点的温度绘于一张图上。

极少数时间段,由于仪器受到干扰,没有温度记录,整理数据时,已根据相邻时间测得的值进行了补充。

这次浇筑从12月18日晚上20点开始,到12月22日下午结束,浇筑时采取了养护措施,检测的温度数据没有多大异常。

混凝土从一浇筑就开始水化发热,温度上升比较明显,中间传感器的温度基本上都在72小时达到峰值,维持峰值的时间约60-72小时,之后开始缓慢的下降。

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因为没有降雨等异常的天气情况出现,养护期间,各点的上中部位温度差没有超过20℃。

12月29日,因施工需要,减少了表面覆盖层,表层温度开始下降,从原来的45℃左右降到35℃以下,此后,同一点中、上2个传感器的温渡差一直在30℃以上。

由于此时各部分混凝土的强度已达到设计值的100%,基础底板未出现贯穿裂缝。

总结两次测温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混凝土在浇筑开始及其后8小时内就开始产生水化热,温度迅速上升,在72小时内可以达到各自的峰值,峰值维持期为60-72小时,此后温度开始缓慢下降。

2.混凝土表面层的温度受气温影响比较大,随着气温的波动,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也有所波动,但波动幅度稍缓,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混凝土的表层温度一般比气温高20-25℃。

3.在地坑部位混凝土厚度达3.2m,其中心部位热量散发慢,温度较高,最高时温度超过了70℃,这时覆盖后的表层温度可达50℃左右,其内表温差仍保持在规定范围内。

4.对于底板,由于混凝土浇筑时间和区域不同,升温情况各有差别,但其内表温差基本上保持在25℃以内。

5.当气候降雨,混凝土表层积水,或混凝土养护层减薄以至取消时,基础底板的表层温度会大幅下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超过25℃。

三、对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几点建议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和安定性好的水泥,并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水泥的水化热。

控制石子、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1%和3%,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

2.根据施工季节的不同,可分别采用降温法和保温法施工。

夏季采用降温法施工,即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入冰水,温度控制在5~10℃。

混凝土浇筑后用冷水养护,注意水温和混凝土温度之差不超过20℃。

或采用覆盖材料养护。

冬季采用保温法施工,利用保温模板和保温材料防止冷空气侵袭,以达到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的目的。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如遇降雨、降雪,气温骤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超限,当混泥土强度远低于设计强度时,过大的温度应力可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因此,及时调整混凝土保温层厚度,及时养护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内表温差,是防止裂缝的重要一环。

4.加强温度监测。

制定详细的温度测试方案,特别是混凝土浇筑一周内的温度检测,通过信息化施工及必要的养护、防护措施,控制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以及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超过25℃。

冬季砼施工如何测温

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C2—6—12)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测温(包括现场搅拌、商品混凝土)并记录。

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人模温度等。

测温的具体要求应有书面技术交底,执行人必须按照规定操作。

原始记录签字完毕后交资料员归档。

“现场搅拌或商品混凝土”字样填人“备注”栏。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13.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表C2—6—13)

(1)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l04)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规定。

(2)测温起止时间指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时起,至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冬施结束;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未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之前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抗冻临界强度(4MPa)且温度变化正常,测温间隔时间可由2h调整为6h。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标明具体部位名称),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

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

此外还应进行成熟度计算(本次、累计)。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4)关于测温的项目、测温次数和测温孔设置按要求执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

1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人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部位、深度等。

表格中各温度值需标注正负号。

PART2:

5、冬期施工混凝土的测温工作

5.1混凝土冬期施工测温

5.1.1在离建筑物10m以外,距地面高度1.5m,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安装规格不小于300*300*400的白色百叶箱。

5.1.2测温孔位置的选择,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易于遭受冻结的部位,西北部或前阴的地方应多设置,测温孔的口不迎风设置,且临时封闭。

5.1.3结构测孔的设置

(1)梁(包括简支撑与连接梁):

梁上测温孔应垂直于梁的轴线,孔深为梁高的1/3至1/2处。

(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每根构造柱下端设一个测温孔。

(3)底板:

底板测温孔布置按纵横方向不大于5m间距布置,每间房间面积不大于20m2对可设一个测温孔,测温孔垂直于板面,孔深为板厚的1/3至1/2。

(4)现浇混凝土墙板:

墙厚为20cm及20cm以内时,单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2;当墙厚大于20cm时,双面设置测温孔,孔深为墙厚的1/3,并不小于10cm测温孔与板面成30度倾斜角。

大面积墙面测温孔按纵横方向均不大于5m的间距布置;每块墙面的面积小于20m2时,每面可设一个测温孔。

5.1.4砼(商砼)拌合物测温:

对于已搅拌好的砼,要经常检查砼出罐和入模温度(每班不少于4次)要求砼或砂浆出罐温度不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

5.1.5新浇砼结构和构件的测温:

预埋测温管:

砼浇筑完在未覆盖前,要预埋测温管,具体预埋的位置和数量,要事先绘出测温点布置图,每个测温点要做好编号。

测温次数控制:

砼浇筑完及时测一次温度做为第一次测温,以后每2小时测一次,连测三天,三天后改为每4小时测一次(早8:

00、晚8:

00、夜2:

00)至砼温度0℃为终结。

5.1.6混凝土搅拌、养护测温记录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和养护测记录;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入模温度等;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画制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

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雀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

5.1.7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对入模时大气温度、各测温孔温度、内外温差和裂缝进行检查和记录。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测温应附测温点布图,包括测温点的布置、深度等。

5.1.8测温要求

(1)在测时,按测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孔内3-5分钟后进行读数;

(2)混凝土出罐、浇注及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4次;

(3)当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其间每6小时测量一次;

(4)掺用防冻剂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4.0Mpa以前,每2小时测1次,以后每6小时测一次;

(5)冬期施工有室外大气测记录表;

(6)采用成熟度法预估混凝土强度。

大体积砼施工技术

随着科技和现代文明的进步,高层建筑物、高耸结构及大型设备基础大量的出现,大体积混凝土已被广泛采用。

而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了解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应力状态对结构的影响,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尤其重要。

  邢台市名仕华庭高层住宅楼工程地上14层,局部15层,地下2层,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27216.6m2。

施工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以该工程为例,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一、商品混凝土的拌制运输

  搅拌混凝土严格按试验配比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加减水用量,每工作台班至少做两次坍落度试验。

混凝土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为30mm,采用搅拌车运输。

  二、泵送混凝土的浇筑

  采用泵送混凝土。

由于混凝土量较大,为保证良好的整体性,故混凝土要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施工缝。

要求搅拌站的混凝土供应量能满足混凝土输送泵连续工作。

混凝土浇筑时均衡摊铺,保证各处均匀上升,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过大高差。

各个转角钢筋密集处以及地梁部位要特别注意振捣密实。

混凝土输送应按指定线路,浇筑到标高时,要认真收活,整平压光。

  大体积混凝土按斜面分层,连续浇筑,依次振捣。

如遇意外情况,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易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泌水较多,派专人随时清除泌水。

  三、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热工计算,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5度,混凝土浇筑完抹面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及时蓄水养护防止混凝土內外温差过大而造成温度裂缝。

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如果当温差大于25度时应加强保温材料,如覆盖岩棉被等,以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温差应力和裂缝。

四、混凝土的测温

  1、测温管理。

设专职测温员,将当日测温表项填写完整并签字后,及时交给技术管理人员,使管理层掌握第一手资料。

另一方面各管理层应及时对有代表性的孔位掌握测温记录值,绘制该孔位的中部温度和上部温度变化曲线,以便准确推算温度变化趋势,确认是否增加覆盖和采取其他措施。

 测温范围包括:

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温度。

  测温次数:

大气温度每天测四次,即每天2时、8时、14时、20时;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小时测温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小时测温一次。

  2、测温点的布置。

为保证测温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混凝土测温孔按不大于25mm一个孔的原则布置,工程共布置56个中层测温点和56个表层测温点。

中层测温点处预埋600mm长测温管,测温管用DN20铁管制作,底部用铁板封死,埋入混凝土内550mm,上部外露50mm。

表面测温点预埋200mm长测温管,埋入混凝土内50mm,外露50mm。

待底板钢筋绑扎好后,将测温孔的铁管点焊在排架钢筋上,上部管口用塑料袋包住以防灌进混凝土。

测温管口在测温和不测温时,都要用棉花堵紧,测温仪在测温孔停留时间应在大于3分钟时进行读数,并作好记录。

注意:

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能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测温探头的方法来测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根据底板的高度测温点可分为表面测温点、中部测温点、底层测温点,每处距表皮不小于50mm。

工程基层已设置滑移层,可以抵减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因此未考虑底层测温点。

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0mm;中部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50mm板厚。

  该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浇筑、抹面完成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浇筑完成8小时后进行浇水养护,7天后检查混凝土表面颜色发青,且未发现裂纹,达到了有效控制内外温差,减小变形,防止有害裂缝的发生和发展的效果.经热工计算后,节省了保温材料工900m2,每平米按6元计算,共节省成本费用11400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冬季施工的砼测温工作

测点布置原则:

   梁:

测温孔每100m2建筑面积设置一个,孔深约为1/3梁高;

   柱:

在每根柱的1/2高度设测温孔一个,测温孔与柱面成90度角,孔深约为1/3柱断面边长;

   剪力墙板:

每50m2板面设测温孔一个,孔距地面(或板面)约1/2板高,并距焦碳炉较远处设置,孔深约10cm。

   现浇板:

每100m2建筑面积设测温孔一个,孔深约为1/2板厚。

   A、已经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测温法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尚未初凝前,在其上用φ20的钢筋插出小圆孔即测温孔(适用于梁、板等混凝土测温);对于墙板及柱的混凝土测温,可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先埋入φ20圆钢,钢筋的一端伸出模板表面约15cm,便于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拔除,钢筋拔除后形成的小圆孔即测温孔。

混凝土入模后至其强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4Mpa)前,每2小时测取混凝土内部温度一次。

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后,测温间隔时间改为每6小时测取混凝土内部温度一次,所测温度即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

   测温方法:

   将玻璃液体测温计插入测温孔,并用保温材料(如:

棉花等)将洞口塞住,停留至少5分钟,然后迅速取出,观测其温度,即为混凝土的养护温度。

   测点布置原则:

   梁:

测温孔每100m2建筑面积设置一个,孔深约

为1/3梁高;

   柱:

在每根柱的1/2高度设测温孔一个,测温孔与柱面成90度角,孔深约为1/3柱断面边长;

   剪力墙板:

每50m2板面设测温孔一个,孔距地面(或板面)约1/2板高,并距焦碳炉较远处设置,孔深约10cm。

   现浇板:

每100m2建筑面积设测温孔一个,孔深约为1/2板厚。

   B、混凝土入模温度测温法

   将混凝土测温计直接插入混凝土内部约20cm,停留3分钟所测温度即为混凝土入模温度。

   C、大气测温在空旷的室外,距建筑物约10m左右处,选择两个大气测温点(要求通风、向阳,测温箱距地约1.5m,其规格不小于300*300*400mm),一点设在2#住宅楼附近,一点设在公寓楼附近,每24小时读取温度四次,分别记录。

测温时间:

每天的02:

00,08:

00,14:

00,20:

00共四次。

   D、所有测温点应配置相应的平(立)面布置图,各孔按顺序编好号,经批准后实施。

测温前,专职测温人员与施工负责人联系,按测温点的平(立)面布置图事先在模板上预留洞口。

   E、测温、保温工作的持续时间根据混凝土养护期间所测温度,结合混凝土的龄期,对照混凝土“强度--时间曲线”,估算出混凝土的大致强度。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上时,即可停止冬施混凝土测温工作,但仍需进行相应的保温养护,直至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15℃时为止。

砼试验经验的积累

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试件尺寸、形状、表面状态、含水率以及实验加荷速度等实验因素都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实验的测试结果。

A.试件形状尺寸测定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也可以按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尺寸而选用不同试件的尺寸。

但是试件尺寸不同、形状不同,会影响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结果。

因为混凝土试件在压力机上受压时,在沿加荷方向发生纵向变形的同时,也按泊松比效应产生横向膨胀。

而钢制压板的横向膨胀较混凝土小,因而在压板与混凝土试件受压面形成磨擦力,对试件的横向膨胀起着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称为"环箍效应"。

"环箍效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提高作用。

离压板越远,"环箍效应"小,在距离试件受压面约0.866α(α为试件边长)范围外这种效应消失。

混凝土受压破坏

    在进行强度试验时,试件尺寸越大,测得的强度值越低。

这包括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环箍效应";二是由于大试件内存在的孔隙、裂缝和局部较差等缺陷的机率大,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强度。

国家标准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为标准试件。

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折算为标准试件抗压强度。

折算系数需按以下的规定。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允许最小尺寸表

骨料最大颗粒直径(mm)换算系数试块尺寸(mm)

31.5  0.95  100×100×100(非标准试块)

40  1.00  150×150×150(标准试块)

60  1.05  200×200×200(非标准试块)

B.表面状态

     当混凝土受压面非常光滑时(如有油脂),由于压板与试件表面的磨擦力减小,使环箍效应减小,试件将出现垂直裂纹而破坏,测得的混凝土强度值较低。

C.含水程度

    混凝土试件含水率越高,其强度越低。

D.加荷速度

    在进行混凝土试件抗压试验时,加荷速度过快,材料裂纹扩展的速度慢于荷载增加速度,故测得的强度值偏高。

在进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时,应按规定的加荷速度进行。

     综上所述,通过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有:

采用强度等级高的水泥;采用低水灰比;采用有害杂质少、级配良好、颗粒适当的骨料和合理的砂率;采用合理的机械搅拌、振捣工艺;保持合理的养护温度和一定的湿度,可能的情况下采用湿热养护;掺入合适的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