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家园材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586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家园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态文明家园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态文明家园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态文明家园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家园材料.docx

《生态文明家园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家园材料.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文明家园材料.docx

生态文明家园材料

实践“三大主题”推动科学发展

——织金县三甲乡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的成效与做法

一、基本情况

三甲乡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织金洞的西面,距县城12公里,全乡总面积81.6平方公里,人口2.9万人。

全乡辖14个行政村、140个村民组,是一个以白族、苗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乡。

2009年,根据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的安排,三甲乡党委、政府按照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公务的总体要求和突出一个主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两大特色(科技扶贫、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发挥三大优势(区位优势、项目优势、人文优势),扶壮四棵支柱(资源开发、劳务输出、乡村旅游、非公有制经济),开创“五项”工作新局面(计划生育、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服务主城市,打造后花园,建设生态乡”的科学定位,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来抓。

2009年,全乡共建立地级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1个,县级生态文明家园示范点1个,建设“黔西北民居”95户,占县计划93户的102%,2010年全乡共启动示范点建设3个,涉及“黔西北民居”建设257户,示范户建设60户,共计317户。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全乡正掀起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高潮。

二、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根据地委、行署提出的“一年试点、两推广、三年取得明显成效”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建成一批生态良好、环境仗着、设施完善、产业突出、文化繁荣、人际和谐的生态文明家园示范村寨”的总体部署,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确立了“营造新环境、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打造新文化、建设生态乡和试点先行、逐年打造、辐射带动,最终达到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

制定了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打造成为农村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五园新村”(致富田园、生态家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的工作目标。

三、建设重点

围绕“修、养、生、谐”,一是实施“五化”工程,大力实施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产品无害化;二是推动“五改”,着力实施改路、改房、改卫、改电、改水工程;三是培育生态循环农业、特色经果林、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五型”产业;四是实施建一个农家书屋、一个体育活动场所、一个生态小公园、一个计生卫生综合服务站、一个村文化活动室的“五建”工程。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环境改造迈上新台阶。

围绕营造新环境,全乡争取上级投入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资金70.8万元,地县相关部门整合资金64万元,政府贴息贷款217.5万元,群众自筹194万元,完成大戛村狮子山点房屋改造46户,占上级下达指标任务44户的100%,硬化进村公路300米,修建桥梁1座,硬化连户便道1000米,新建沼气池40口,“一池三改”32户,占上级下达指标任务28户的114%,通自来水55户,占任务44户的125%,建成文化体育场、计卫综合服务室、具有乡村特色的生态小公园各1个,建立白族文艺宣传队1支,户均安装了卫星电视接收器。

佳夸村大志点按“黔西北民居”改造房屋51户,占任务47户的108%,通组公路及院坝硬化率达100%,“一池三改”50户,占任务28户的100%,修建蓄水池180立方米,安装人饮管道8500米,通自来水45户,占任务45户的100%,新修维修沼气池80口,改厕50个,改圈2000平方米,建休闲桌凳105套。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围绕发展新产业,引进饲养二元杂交母猪280头,现养殖能繁母猪400头,存栏商品猪450头,建成养殖场2个;种植超藤葡萄120亩,现亩产值达7000元以上,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个,规模120亩;实施劳务输出,输出劳动力215人,每年务工创收达13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2户;种植“安哥乐”、“秋姬”李子树1000余株,同时为促进葡萄产业的发展,村里还成立葡萄种植协会、能繁母猪养殖协会,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各种服务。

三是群众素质有新提升。

围绕培育新农民,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09年,全乡在示范点开展和组织各种技能培训15场次,培训农民1310人次,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农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开展理论、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培训40余次,发展远教中心播放户14户,播放光碟700多张(次),村里修建了科普宣传栏,示范点90%以上的青壮年掌握了两门以上的农村适用技术,许多昔日只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汉如今已变成引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新型农民。

四是文化建设有新发展。

围绕打造新文化,大力加强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新建文娱舞台1个,苗族芦笙表演场1个,建成农民文化健身场2个,建起了村文化宣传长廊,示范点农户全部安装了“村村通”电视接收设备,组建了统一白族服饰的农民文化宣传队、腰鼓队,开展各种演出11场次。

2010年春节期间,佳夸村还组织开展春节联欢活动。

五是生态环境有新改善。

围绕建设生态村,切实加强生态林和天然林保护,严控森林火灾,建设生态小公园2个,花池280米,花台80个,组织动员群众种植绿化苗木10000余株,示范点森林覆盖率达47%。

一年来,作为示范点的佳夸村先后获得了“毕节地区社会帮扶示范村”、“毕节地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毕节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毕节地区科普培训基地”、地县党建“示范带创”点、地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县级“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等殊荣,地委行署2010年授予佳夸村“2007—2009年度文明村寨”荣誉称号、村党支部2009年被地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

一年来,《贵州日报》、《贵州经济信息时报》、《毕节日报》等媒体先后对我乡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进行了报道,“毕节试验区扶贫开发给织金县三甲乡佳夸村带来巨变”的图片在建国60周年成就展上引人注目,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夏,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安徽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段敦厚、地委书记秦如培、地委宣传部部长朱枝江、县委书记马培译、县长高青等领导先后到佳夸村考察指导工作,安徽省岳西县委县政府以及毗邻县、市乡镇先后来到我乡进行参观和学习。

五、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公室,明确专人办公,做到机构、人员、阵地、经费“四个落实”;二是建立书记、乡长联系点,党政领导各负责一个点的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三是组建工作组,每个点组建由一名副职领导带队,乡村干部参与的工作组,工作组成员实行包保到户,量化考核,奖惩激励。

(二)科学规划,精心实施

乡党委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聘请有关单位对对示范点进行详细规划,做到一张图纸管到底,一个模式做到底,户户有规划,前后有效果对比,从而保证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质量标准。

(三)整合资金,齐抓共建

一是乡财政在工作运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二是整合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计其功、优势互补、捆绑使用、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集中到示范村寨实施,形成了联动开发,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整合部门帮扶资金,对县直部门帮扶的资金,统一安排用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做到不截不留;四是协调农村信用社向群众发放为期2年的政府贴息贷款。

形成了“政府帮扶、干群联建、城乡共建、农信助建、社会援建”的工作格局。

(四)加大宣传,强化培训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全乡一上采取专题会、群众会议、印制宣传资料、组织到邻近县市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措施、补助标准等,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二是从县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培训与组织参加地县培训等方式培训本地技术人员,全乡现在已涌现了一支掌握“黔西北民居”建筑技术的骨干队伍。

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提供技术支撑。

村民赵善西,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中,一直不想改造自己的房子,后来在乡党委书记熊启龙的劝说下,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对房子进行“黔西北民居”改造,如今他又在佳夸村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

(五)突出亮点,抓好结合

一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与农村循环经济相结合,打造循环经济示范点。

乡党委政府按照“绿肥是基础、养殖是关键、沼气是龙头、增效是目的”的工作理念鼓励支持示范点农户通过种植绿肥等饲料作物,发展养殖业,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增加收入,节约支出,在全乡尤其是示范点推广“猪—沼—果”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示范点农户家家建有沼气池,户均建有一块“实验田”。

二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打造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

在佳夸发展了能繁母猪养殖项目,建立了120亩规模的葡萄种植基地,今年还将在大戛村狮子山发展100亩左右经果林,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

三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

充分利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人文优势、环境优势、以发展“农家乐”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业,全乡现在已在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点发展“农家乐”3户。

四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坚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使生态文明家园点率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

(六)因地制宜,建设“五园”新村

一是强化产业支撑,引导支持示范点调整种植结构,依托公路边、城镇边、特色产业、优美风光、民族风情发展乡村旅游,把生态文明家园建成“致富田园”。

二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武装示范点,大力发展以沼气为“龙头”的农村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把生态文明家园建成可持续发展“生态庭园”。

三是坚持一个村庄一个规划,实施“双改”工程,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建设高水平的“黔西北民居”,把生态文明家园建成突显特色的“特色庄园”。

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家园点上文化设施建设,通过修建农民健身场,小公园,建农家书屋,组建农民文艺宣传队,开展文体活动,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成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

五是以“平安创建”为载体,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开展村民自治,开展法制计生、诚信计生、优质计生创建活动,把生态文明家园建成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七)建立健全督查协调机制

一是建立7天一次的督查工作制度,对进度落后的示范点实行通报制;二是成立资金、物资供应协调组,确保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所需资金和大量物资的供应,确保工程进度。

(八)开展“七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把乡村两党组织建设成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

为加强对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领导,加强组织保障。

乡党委结合实际在全乡29个党组织中开展“温暖型、和谐型、技术型、健康型、文化型、资金型、信息型”党组织的创建活动。

党支部通过一项创建或多项创建,提高了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为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保证了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