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061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x

神木县十二五规划纲要

 

神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神木县发展改革局

2011年2月

 

神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序言

“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神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阐述和明确“十二五”时期神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以及具体目标、任务,是各乡镇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县域其它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和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纲要》主要依据《中共神木县委关于制定神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研究成果编制,《纲要》经神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纲要文本具有法律效力。

 

目录

第一篇发展基础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68亿元增加到605亿元,年均增长54.8%,人均越过10万元大关,是全省人均的3倍多;财政总收入达到131亿元,是“十五”末的6.5倍,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是“十五”末的4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301元和8672元,是“十五”末的3.2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2倍。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05年全国第188位、西部第15位,跃升为2009年全国第44位、西部第5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地区生产总值(单位:

亿元)财政收入(单位:

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单位:

元)

新型工业化全面提速。

坚持“集约化、集群化、绿色化”思路,以“六园八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煤炭、兰炭、电力、化工、载能、建材六大支柱产业,特色县域工业体系的支撑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条有效延伸和融合。

煤炭资源整合顺利推进,地方煤炭资源储量增加15亿吨,矿井数量减少51个,产能提高到7200万吨,陕煤三矿等一批高产高效矿井基本建成,全县煤炭产量达到1.6亿吨。

兰炭产业关小上大,实现升级换代。

建成23套60万吨以上大型节能环保兰炭生产线,兰炭产业成功列入国家产业目录。

全国最大的北元化工100万吨PVC项目基本建成,天元化工煤焦油轻质化项目被誉为“榆林版”煤制油。

循环经济初具规模,锦界工业园成为全省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

我县已建成全国第一产煤大县(亿吨级),全国最大的兰炭基地(千万吨)、聚氯乙烯基地(百万吨),西部最大的火电基地(600万千瓦)、浮法玻璃基地(600万重量箱)和电石基地(百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坚持产业化发展农业,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引导资源领域资本向第一产业转移,培育农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殖等现代农牧业龙头企业100多户,引领带动畜牧、红枣、小杂粮产业向规模经营迈进。

装备制造、新型建筑材料等一批非煤产业日益兴起。

金融、物流、信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

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

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公共管理、生态建设一体化。

“一城三区、四大组团”的城市新区初具雏形,县城规划控制面积扩大到46平方公里。

五龙口大桥、滨河路及河堤、人民广场、杏花滩公园等一批市政景观设施建设改造完成,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锦界、大柳塔、店塔等重点集镇建设有序推进。

建成“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点”、“陕西省园林城市”。

全县城镇人口突破2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2%,较“十五”末提高19个百分点。

创造性引导社会资本破解“三农”难题,“双百帮扶”工程累计投入2.88亿元,建成各类项目860个,农村面貌焕发新姿,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

发展的承载力大幅提升。

水利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采兔沟水库及县城饮水工程建成投运,县城20多万居民吃上了高品质的放心水。

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包神、神朔、神延、西包等干线铁路及红柠支线铁路先后通车,准神铁路开工建设。

包茂、榆神高速公路通车,府店、杨陈一级和包神、榆神、神盘、神佳二级公路贯通县境,地方路网、工业园区道路进一步完善,打通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带动锦界、店塔工业园区等发展节点的三十分钟核心经济圈。

电力、通讯设施等不断优化,现代通讯网络覆盖全县。

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封山禁牧、“三北”防护林、“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显著,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有序开展。

全县林草覆盖率提高到40%。

节能减排强力推进,万元GDP能耗下降到4.744吨标准煤,较“十五”末降低20%,两项污染物减排均完成市上下达的指标。

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

民营经济跨上新台阶。

坚持“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发展理念,不断巩固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制定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60条),连年举办民营经济博览会,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建成“中国金融生态县”。

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恒源、北元、龙华、亚华等一批本土民营企业(集团)异军突起,产值超过10亿元。

到2010年,全县共有民营企业2011户,个体工商户18884户,工业总产值达到308亿元,民营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份额大幅提高。

民生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在“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社保、住房、扶贫济困、交通、人居、安全”10大领域,构建起“全方位、多角度、高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民生体系,5年累计投入33.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

在全省率先实行12年免费教育,解决了学生上学难问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城乡平等保障、群众住院基本免费、被誉为“神木医改模式”的全民免费医疗,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在全市率先实施高标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低保、五保、老年人优待和帮困救济标准均为全省最高。

全县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体演艺市场持续活跃。

建成高标准的图书馆、体育馆及乡镇文化活动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举办了央视“欢乐中国行”等大型演唱会及“中巴女子篮球邀请赛”等国家级体育赛事。

建成全省“文化先进县”、“文物工作先进县”。

“书香榆林”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广播电视各项事业扎实推进,广电综合覆盖率达到98%。

人口、信访、安全等工作成效明显,全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以建设创新型政府为载体,培养创新意识,采取创新举措,实现了神木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

鼓励干部领办创办企业,实施“政府埋单,企业用人”的“白领派遣计划”,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选派大学生任村官,鼓励富人、能人返乡任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导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联合,进行了“混合所有制”的成功尝试,推动地方经济向高端发展;兼顾“政府、群众、企业”利益,探索实施采空塌陷区综合治理,促进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实践表明,创新已成为神木跨越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第二篇发展环境

第二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从全国来看,中西部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上升,《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战略规划》与《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即将出台,我县地处呼包银榆经济圈和陕蒙宁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域,县域经济发展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和原材料需求日趋旺盛,我县的资源优势将进一步突显。

从我县自身来看,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煤炭资源丰富,焦油含量高、化学活性好,具有发展煤化工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六园八区”、六大支柱产业日趋成熟,现代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包西铁路、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开通,对外辐射能力和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增强;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实用型人才支撑;“一体两翼、一城两区、四大组团”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民生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民创业、民心思进的氛围更加浓厚。

这些都为实现“十二五”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更要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

无论总量还是增速,均处于全国强县中游水平,越是靠前,越难超越。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

后续非煤产业在能源化工主导产业的“挤出效应”下发展缓慢。

三是要素制约明显。

水资源远期匮乏,地方企业煤炭资源占有量小,人才资源滞后于经济发展。

四是发展的不协调性比较突出。

财政富百姓不富、少数人富多数人不富、北部矿区群众富南部乡镇群众不富;经济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不同步,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发展不同步,干部素质与社会发展不同步。

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着力解决。

第三篇发展战略

第三章战略定位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全面优化提升的关键时期。

一是经济发展提升期,从外延式增长迈向内涵式发展;二是发展方式转变期,从资源驱动型迈向创新推动型;三是产业结构优化期,从以煤为主迈向产业多元协调发展;四是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攻坚期,从生存型社会事业迈向发展型社会事业;五是环境约束突破期,从资源环境紧张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基于以上判断,我县“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是:

——绿色能源化工基地。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培育精细能源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建设高端能化产业的生产基地、研发基地、技术平台、扩散中心和交易中心,成为世界知名的煤化工和煤清洁发展地区。

——区域历史文化名县。

挖掘黄土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堡塞文化等独特区域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引导培育文化产业,打造西部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名县。

——西部生态修复实验区。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为西北地区脆弱生态涵养保护进行试验示范。

——普惠型民生建设先行区。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增长速度要高于GDP增长速度。

要通过制度创新,让公共财政的效益最大化,提高持续保障能力,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创造幸福。

第四章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进入现代化初期阶段为目标,努力推进“民生神木、创新神木、民主神木、人文神木、生态神木”建设,着力构建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区域优势和竞争力的绿色煤化基地,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再造一个发展水准高、人民幸福感强的新神木。

第五章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发展。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与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创新发展。

以建设“创新神木”为目标,以创新推开机遇的大门,以创新夯实发展的基础。

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

遵循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或零排放,使高碳产业低碳化。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再造绿水青山。

——坚持和谐发展。

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人民创造、人民共富、人民共享”的“民生神木”新格局。

 ——坚持安全发展。

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高度重视能源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压力,营造安全文化,落实安全责任,保障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监管,以安全促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

充分利用交通改善带来区位条件的提升,切实改善软硬环境,做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积极融入京津经济圈、皖江经济带、长三角核心经济圈。

第六章发展目标

实施“3666”工程:

实现“三个翻番”,构建“六大产业体系”,推进“六大工程”,推动“六个上台阶”。

专栏1:

“3666”工程

“三个翻番”:

经济总量翻番、财政收入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翻番。

“六大产业体系”:

新型煤炭产业体系、绿色能化产业体系、现代特色农业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六大工程”:

农民增收致富工程、乡村文明创建工程、重点城镇提升工程、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基础设施强化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六个上台阶”:

民营经济发展质量上台阶、民生保障能力上台阶、产业转型项目建设上台阶、文卫科教实力上台阶、自然与人居环境改善上台阶、政府管理水平上台阶。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320亿元,年均增长16.8%。

财政总收入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500亿元。

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城镇化水平达到80%。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一流县行列,争取撤县设市。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现代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所有制结构趋于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升至40%以上。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8000元和19000元,城乡收入比达到2:

1。

社会充分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实现各类社会保障全覆盖,健全公共住房保障体系,贫困人口继续减少。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全县总人口控制在44万人左右。

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明显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59%以上。

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集中有效处理,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功能规划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80天。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万元GDP能耗、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控制目标,固废利用率明显提高。

——政府服务全面提升。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构建“市场调节、政府调控、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政府管理模式。

专栏2: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选择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年均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05

1320

16.8

财政总收入

亿元

131

280

16.5

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8

65

18.3

城镇化率

%

62.2

80

28.6

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710

1500

16.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5

50

14.9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32

40

25

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22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0.8

2

150

城乡居民收入比

2.6:

1

2:

1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

30

40

39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经费占GDP比重

%

1

3

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301

38000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

8672

19000

16.9

城镇调查失业率

%

4.3

4

5年累计增加城镇就业人数

万人

1.5

2

5.9

5累计增加转移农村劳动力

万人

16

20

4.6

非农就业比重

%

60

80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87

95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

80

95

总人口

万人

42

44

0.8

人口自然增长率

%0

6.2

6.2

六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

14

6.9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7

99

5年累计职业教育培训人数

万人

1

1.8

12.4

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

3.9

4.5

2.8

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50.3

61.2

3.8

城市每万人公交拥有量

4.6

5.5

3.5

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

%

100

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m2

33

40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

18

40

17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75

85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60

80

城市人均绿地面积

m2

7

9

5

城镇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

%

100

林草覆盖率

%

40

59

主要河流及重点水库水质达标率

%

100

耕地保有量

万亩

159.29

156

-0.99

第四篇重大任务

第七章构建高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煤、延伸煤、跳出煤、超越煤,把优势特色产业融入国家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大局谋划发展,以“六园八区”为载体,大力提升以煤为主的优势产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培育新兴战略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由资源主导向多业并举、多轮驱动转型,构建“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绿色低碳化、布局合理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做优支柱产业

1、煤炭产业。

争取储量,规模经营;控制产量,提升工艺;加强转化,精细发展。

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争取中省大矿边角和未设置矿权煤炭资源,地方企业的煤炭资源占有量由现在的3.7%提高到7%以上。

促进联合重组,地方煤炭企业由现在的147家整合为22户企业集团。

依托神华、陕煤等大型企业先进采煤技术,提高煤炭开采工艺,煤炭机械化开采率、回采率均达到75%以上,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1%以下,保持煤炭生产的世界领先地位。

提升洗精煤产业,鼓励发展水煤浆产业,逐步发展成为精细能源的产业高地。

强化政府监管服务能力,建成投运煤炭技术服务中心,实现安全、高效发展。

争取各级政策支持,广泛开展采空塌陷区综合治理,开辟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推进大项目建设,促成红柳林、张家峁、柠条塔三矿科学高效运行,建成大保当、西湾、朱盖塔等千万吨级大型现代化矿井,石窑店矿井产能达到600万吨以上。

到“十二五”末,全县原煤年产量达到2.2亿吨,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45%以上。

2、兰炭产业。

以兰炭集团为依托,加快科技攻关和市场推广,把兰炭产业打造成为地标性产业,完成“神木兰炭”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

兰炭企业全部建成脱硫、氨水处理等环保设施,进一步提高煤焦油和焦炉气产出率。

结合国标颁布,统一神木兰炭生产标准,提升兰炭产品品质。

加快兰炭产品向炼铁和电力领域的推广应用,拓展市场空间。

加快面煤籽煤干馏的科研和推广,支持2000万吨面煤干馏和10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建成2个千万吨以上粉煤干馏企业,全县兰炭产能达到3000万吨以上。

建设神木西站兰炭物流中心、兰炭铁路集装站,提高运销能力。

3、电力产业。

建成一批大型电力企业,支持一批综合利用电厂项目,促成一批电力企业与载能企业联合。

加快推进锦界国华三期4×100万千瓦电厂、神东2×66万千瓦电厂、陕西国华神木热电2×30万千瓦电厂建设。

支持赵家梁、红柳林、石窑店工业区2×30万千瓦以及瓷窑湾2×60万千瓦综合利用电厂建设。

“十二五”末,全县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

4、化工产业。

加快项目建设,全面释放产能。

扶持北元化工100万吨PVC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完善煤焦油加氢技术,扶持天元、富油项目建设,把煤制油做大做强,开创神木特色的煤制油路线。

建成2个煤焦油轻质化项目,产能达到300万吨。

扶持精甲醇产业发展,支持2万吨金属钠项目和2万吨工业氯酸钠项目上马建设。

5、载能产业。

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联合重组变资源优势为成本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对现有30户电石企业进行整合,在锦界、柠条塔、赵家梁等工业园区集中规划建设循环发展的大型密闭电石炉,单炉规模达到33000KVA以上,能耗降低16%,总产能达到300万吨。

大力提升铁合金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益。

探索网前用电途径,实现电石、铁合金等载能企业的低成本发展。

6、建材产业。

发展壮大优质特种玻璃企业,玻璃产能达到1000万重量箱。

引导玻璃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附加值。

立足园区及企业的固废利用,配套发展水泥及粉煤灰制品等产业,实现循环发展。

推进陶瓷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专栏3:

主要能源化工产品产能建设项目

产品

单位

2010年产量

2015年产量

备注

原煤

万吨

16000

22000

中央企业1.1亿吨、陕煤0.4亿吨、县级0.7亿吨。

兰炭

万吨

510

3000

电力

万千瓦

350

1000

电石

万吨

62

300

甲醇

万吨

60

180

聚氯乙烯

万吨

10

110

焦油

万吨

50

300

水泥

万吨

32

300

烯烃

万吨

70

1.4丁二醇

万吨

6

甲醇汽柴油

万吨

100

平板玻璃

万重箱

500

1000

镁合金

万吨

5

40

第二节做强高端产业

1、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把精细化工产业融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谋划和推进,提升传统,发展高端。

鼓励煤机多联产项目,以煤气化和煤炭热解为起点,形成甲醇制烯烃、甲醇制醋酸、甲醇制1.4丁二醇、煤制油和煤焦油深加工等几十种精细化工品的产业集群。

支持神华陶氏煤化工、西湾煤化工等战略性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把大保当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煤化工基地。

推进6万吨1.4丁二醇、2万吨碳酸二甲酯、6万吨聚甲醛、4万吨三氯乙烯、30万吨醋酸乙烯项目建设。

2、打造镁产业基地。

走专业化、集群化、全球化的发展道路,鼓励战略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冶金集团,抢占镁在冶炼、合金及深加工等领域的制高点。

以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为重点,积极引进新技术,大力发展镁合金、镁合金压铸件、新型装备制造产品,形成3000吨压铸件、2000吨挤压件的产能。

第三节做精特色农业

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用产业化的思维经营农业、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农业,把农牧业打造成为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富民产业和生态产业。

小杂粮产业。

面积稳定在35万亩,其中优质小杂粮基地面积达到90%,单产提高50%以上,总产达到4万吨。

马铃薯产业。

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其中发展菜用型18万亩,高淀粉型5万亩,低还原糖型2万亩。

玉米产业。

推广高产集成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播种面积发展到25万亩,总产达到15万吨。

种子产业。

建设杂交玉米、脱毒马铃薯、小杂粮、瓜菜四大种子基地3.5万亩,年产种子2.8万吨。

大漠蔬菜产业。

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面积达到2万亩。

红枣产业。

每年新增引进新品种红枣面积1万亩,推进红枣经济林的品种改良。

畜牧产业。

建设肉羊白绒山羊基地、奶牛肉牛生产基地、生猪生产基地。

把畜牧科技示范园建成榆林市最大的肉羊繁育基地和奶牛示范牧场。

畜牧业产值达到18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5%以上。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将神木打造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基地。

着力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的有机结合。

重点扶持一批小杂粮精深加工企业和红枣深加工项目,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达到85%。

建设畜牧规模养殖综合示范点,进行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

加强与省内外农业高新技术院所合作,推进国际合作进行现代农业陕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