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00056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8课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传统鱼形纹样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谐音”的用法,懂得圆形纹样的特点。

2.运用概括、夸张、象征等手法设计、绘制出具有童趣的鱼纹装饰。

3.通过对鱼纹的了解、设计和制作,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制作鱼纹的相关工具。

(教师)课件、鱼纹图片资料、范作。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1)播放《年年有余》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渲染的节日气氛。

(2)出示教科书第22页年画图片,请学生说说年画张贴的时间,从哪些地方表现了节日的气氛。

(3)揭示课题,刚才大家欣赏的音乐和图片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年有余》。

2.欣赏评述。

(1)小组展示交流自己准备的图片及有关鱼的故事等,体会鱼与人的生活的关系。

(2)展示福娃贝贝及年画图片。

学生观察讨论,鱼在上述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繁荣、丰收与财富、吉祥如意)

(3)展示鱼纹陶盆图片。

(老师介绍陶盆的年代及价值)

①小组讨论,古人为什么把鱼纹描绘在陶器上。

②鱼的纹样跟你平时见到的鱼有何区别?

(引导观察鱼的基本特征)

③展示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鱼纹,让学生观察从鱼的哪些部位去加以变化、表现。

(4)学生交流自己带来的鱼形纹样,激发创作热情。

3.活动表现。

(1)创作要求。

①抓住鱼的基本特征,概括、夸张地设计鱼形纹样。

②用自己准备的工具,选择以绘画、橡皮泥塑、剪纸等形式进行创作。

(2)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4.作业展评。

(1)小组互评。

(2)老师小结。

5.拓展延伸。

(1)你想用鱼纹来装饰什么?

(2)收集、了解圆形纹样。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鱼纹圆形纹样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成语、歌曲,制作纹样的相关工具、圆形器物。

(教师)课件、鱼纹圆形纹样资料、范作。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准备情况,安稳学生情绪。

2.激趣导入。

说说与鱼有关的成语、童谣等。

3.展示交流。

(1)展示带有鱼纹的物品,说说这些鱼纹的特点。

(2)展示上节课制作的鱼形纹样,交流评价。

4.欣赏激趣。

(1)出示鱼纹圆形纹样范作。

(2)观察讨论,圆形纹样有什么特点?

5.探究方法。

(1)用什么方法将我们的鱼形纹样在自己带来的圆形器物上装饰成圆形纹样?

(2)小组讨论制作多个相同鱼形纹样的方法。

(3)反馈学生交流结果。

(4)教师示范。

6.学生创作。

学生用鱼纹创作圆形纹样,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评价。

8.课后延伸。

欣赏鱼形装饰的物品,引导学生用美术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

 

第9课落日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现象,观察比较分析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三个时段的特点,认识日落过程中天空的色彩变化。

2.把观察到落日的景色用水粉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写生能力。

3.在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落日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观察落日,拍摄落日,收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以及准备好水粉画工具和颜料。

(教师)了解并收集、整理有关落日的知识和图片,制作好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讲故事):

“夸父逐日”的传说。

教师:

夸父能追到太阳吗?

为什么他追不到太阳?

学生:

因为落日是地球自转形成的,(演示)太阳在这边落下,就是相当于在另一边升起。

教师:

虽然我们无法追逐到太阳,但我们可以把落日时最美的瞬间,用我们的画笔永远地保留在我们的画纸上。

(引出课题——落日)

2.欣赏落日,丰富体验。

(1)启发学生回忆原先积累的落日印象。

教师:

请大家想一想(闭上眼),落日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情景?

再请个别学生说说——得出落日给人的一般印象。

(2)组织学生交流落日的图片资料。

教师: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欣赏交流摄影作品和图片资料,再选个别学生上台展示(在实物投影上),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落日的丰富与美丽。

(板书)

(3)引导学生欣赏观察教师的落日图片。

教师:

课件出示——落日美景。

重点观察《西湖的黄昏》,并和学生一起观察、分析得出:

落日因大气层强烈吸收折射的光线而发出红光。

天空的色彩变化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渡到红色、紫色、蓝紫色等。

(课件展示相应的色块,用具体形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通过更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注意到:

不同地点的落日、不同天气的落日,还有不同时段的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

a.怎样的地点看落日会更好?

高处向下的角度,没有物体遮住太阳,有利于观察,层次清楚。

b.怎样的天气看落日会更好?

晴朗多云。

c.落日前、落日时、落日后天空的色彩分别有怎样的变化?

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色温减低,形成暖色调。

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我们每一次看到的落日都有各自的特点。

我们对落日进行写生,就是要根据每次看到的落日,以及它给你的感受来进行描绘,这样才能画出美丽的属于你自己的落日。

3.选定内容,创作表现。

学生:

从自己准备的图片资料、摄影照片或是书本上的图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进行写生。

教师:

巡视指导,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秀的表现及时向其他学生展示说明。

4.展示作品,评价交流。

教师:

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注意欣赏别人的作品,选出本堂课中你最欣赏的三件作品。

学生:

把各自的作品贴在展示台上,互相欣赏,找出自己欣赏的作品。

教师:

请学生谈谈最欣赏的是哪三件作品,为什么?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并能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评价。

5.课堂小结。

学生:

请学生小结本堂课收获。

教师: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去发现美,勇于去表现美。

 

第10课蔬果造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剪纸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懂得剪纸的阴剪、阳剪技法和综合法,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

2.继续学习折剪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动物或人物的剪纸作品。

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二、课前准备

(学生)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去寻找合适的蔬果。

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

三、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

用蔬果演绎自编的童话故事。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3)你能说说这些作品中用到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及造型的巧妙之处吗?

(说一说名称、形状和颜色特点)

(4)揭示课题。

2.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

怎么变?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3.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兔子造型的制作步骤,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或教师现场制作一个范作,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切、割、挖等)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

(注意用刀安全)

(3)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镂、刻、组合、插接等。

4.欣赏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5.教学评价(创编故事)

(1)学生互相合作,根据制作的物品创作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

(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欣赏关注他人的作品。

(3)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第11课美丽的拼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2.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课前准备

(学生)参考教科书设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去寻找合适的蔬果。

牙签、切刀、彩纸及一些废弃物品等。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

三、教学过程

1.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

用蔬果演绎自编的童话故事。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3)你能说说这些作品中用到的蔬菜瓜果的名称及造型的巧妙之处吗?

(说一说名称、形状和颜色特点)

(4)揭示课题。

2.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

怎么变?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3.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兔子造型的制作步骤,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或教师现场制作一个范作,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切、割、挖等)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刀具。

(注意用刀安全)

(3)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镂、刻、组合、插接等。

4.欣赏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5.教学评价(创编故事)

(1)学生互相合作,根据制作的物品创作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

(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欣赏关注他人的作品。

(3)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12美丽的拼图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传统剪纸、刺绣,了解传统拼画的艺术形式。

2.学习运用绘画、剪纸、刺绣等方法创作一幅美丽的拼画,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学习精神。

二、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剪刀、胶水、绘画材料(油画棒、水彩笔)。

(教师)课件、示范纸张及有关工具。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介绍拼图游戏,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拼图游戏。

(2)出示课题:

不同的卡片可以拼成一幅画,不同的画可以拼成什么呢?

——《美丽的拼图》

2.欣赏评析。

(1)出示《合家欢》,请学生观察欣赏。

①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作品?

它最吸引你的是哪些方面?

(造型、色彩等)

②这幅作品的构图有什么特点?

这幅画是由几块小的画面来组成的?

③画面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

其中的每幅小画又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

(2)出示库淑兰其她的剪纸作品请学生欣赏,教师简介库淑兰大师及她的剪纸艺术特点。

她的作品有以下特点:

独特的拼贴工艺(大部分中国传统剪纸都是由整张彩纸剪刻而成);奇异的五彩装饰效果(这也是其他传统剪纸所没有的);边剪边即兴歌唱(这种强烈的激情赋予她的艺术作品以独特的魅力和神韵)。

(3)出示学生作品《美丽的鱼》,小组探究学习。

①学习教科书第31页单张图的创作过程,思考自己小组还能用其他的什么形式来创作。

(绘画、拼贴、剪纸、橡皮泥粘贴等)

②小组讨论选择要表现的主题。

③出示不同构图和不同外形的拼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学生创作。

(1)创作要求:

单幅图要求造型生动、色彩鲜艳、构图饱满。

小组合作将单幅图拼贴成完整的拼画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业展评。

(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2)教师小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3)欣赏不同的拼画作品,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第13课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优秀浮雕艺术的欣赏感受,尝试制作一件半浮雕或线刻作品。

3.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具有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二、材料准备

(学生)分组,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三、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

(1)课件出示放大的瓦当图片,师生交流该图片的有关信息。

(2)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

2.区别体验。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图片,比较瓦当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间的区别。

(2)教师小结:

浮雕具有象征性、装饰性和纪念意义。

3.寻找体验。

(1)师生交流生活中的浮雕作品。

(2)多媒体展示:

硬币、玉佩、笔筒、椅子靠背、房屋装饰(如石膏线、墙体浮雕装饰等)、纸浮雕等浮雕作品。

(3)学生谈感受。

(4)教师小结浮雕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材质归类:

泥板、木板、竹板、玉石板、金属板、纸板;

表现的面:

单面[玉佩]、双面[硬币]、组合等。

4.制作创新。

(1)师生探讨浮雕的组成与制作方法。

组成:

底版,凸起的形象;制作方法:

一是在泥板上画出形象,将需要的形象保留,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使形象凸起;二是在泥板表面从下往上层层粘上泥块,使形象凸起;三是用泥模印制,再加工。

(2)引导学生创作,并思考创作意图(教室的墙面装饰,送给朋友的纪念品等)。

(3)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

学生根据能力、兴趣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制作:

可单张的简单作业,表现最简单的图案内容;可用多件组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可改变方形的泥板,可以是圆、三角、组合形等。

5.成果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互评,教师表扬作品有创意的同学。

6.课外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搜集有关雕刻的国内外图片文字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第14课房间一角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的房间随功能变化而设计的道理,懂得在房间物体摆放中的主次关系的重要性。

2.用写生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房间一角,可进行合理的添加或删减。

3.通过学生对房间一角的描绘,提高他们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

第一课时

二、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师)收集并整理有关房间一角的照片资料,制作课件(可把本课的教学地点放在特定的房间内进行,若外出的话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教学过程

1.欣赏课件。

欣赏《房间一角》要求学生欣赏不同风格房间的魅力,领会其色调、主次、创意等,请学生讨论其中一幅作品的创作思路。

2.欣赏名作。

(1)课件出示:

《凡·高在阿尔的卧室》,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

房间以暖色调为主,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充满感情。

(2)课件出示:

《有花束的室内》,学生谈感想。

教师小结:

房间以冷色调为主,突出花束,房间气氛宁静、和谐,又不失活泼。

(3)学生尝试阐述这两幅作品的区别。

3.组织讨论。

作品如何进行适当的添加或删减,才能更好地表现创作意图。

(1)课件欣赏:

添加或删减的示意效果图。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对于感兴趣的物体、重要的物体、有意义的物体,在进行重点刻画时可适当添加细节;而与主题无关的物体可删减。

4.欣赏课本的学生作品。

学生谈欣赏感受。

5.学生写生。

主题为《房间一角》或《教室一角》。

(1)要求做到“三定”:

定位置(学生坐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定距离(学生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基本固定)、定物体(物体也不能随意移动)。

(2)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透视不准等共同性问题应作重点指导(涉及到透视现象的原理时,教师可用一些实例进行说明)。

6.教师小结

本课内容,要求学生课后设计并布置自己的房间。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设计并布置自己的房间,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师)课件,中外房间设计名作等。

二、教学过程

1.交流创作体会。

(1)学生回忆上节课创作的优点和缺点,进行集体交流。

(2)教师从设计的角度进行小结,并提出本课设计的注意点:

美观、舒适、有创意。

2.欣赏设计作品。

(1)课件出示中外著名设计师设计的房间作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老师肯定学生的真实感受并小结。

3.学生设计创作。

(1)学生思考如何设计自己住的房间。

(2)同桌或小组内交流想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供创作建议:

美观(可从主题、色调、摆设的位置等方面来考虑)、舒适(可从空间、灯光、制作材料等方面来考虑)、有创意(可从个性、意境、特殊要求等方面来考虑)。

4.展示设计作品。

(1)学生谈设计思路,同学互评。

(2)教师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继续创作,要求速度快的同学写出设计思路。

(4)举行“谁的房间最美”评选活动,给以适当的奖励。

5.课外拓展延伸。

课外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设计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第15课中国古代陶艺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陶艺的历史,懂得陶与瓷之间的区别。

2.创设鉴赏陶瓷的教学情景,运用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鉴赏陶艺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二、材料准备

(学生)对唐三彩图片资料的收集。

(教师)收集唐三彩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三彩马》的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提供图片,初步欣赏。

(1)出示图片《三彩马》,提问:

“同学们知道唐三彩吗?

出示《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三彩罐》、《单彩壶》等,讨论唐三彩的定义。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

教师:

想听听专家是怎样定义唐三彩的吗?

唐三彩我国唐代的陶瓷雕塑制品。

其釉色丰富,分别呈翠、浅绿、蓝、黄、褐、白等多种色彩,故而被称作“唐三彩”。

“三”是色彩多的意思。

早期出土的彩釉雕塑多呈红、绿、白三色而有“三彩”之名,现在的“三彩”成了统称。

2.个例分析,引导细赏。

课件出示《三彩马》,教师先讲解釉色,然后将马的色彩隐去,用线条勾勒整体造型或者出现局部特写,再来看看其他时代的马匹造型,进行比较。

与学生一起讨论归纳:

唐三彩马的造型比较肥硕,因为马的品种据说是西域进贡来的,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造型特点以静为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耳朵是贴着的,神态好像在听什么动静。

三彩马制作技巧高超,比例准确,线型流畅,以蕴涵的动势表现了马的神骏和强健,通过细部刻画显示其神韵,是古代动物雕塑中的精品。

鉴赏建议:

欣赏唐三彩,一看其造型美不美,形态是否自然,装饰性是不是很强;二看釉色是否协调。

唐三彩一般只有三种釉色,最多达到五种,有的甚至只有一种。

几种颜色相互交汇,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种自然的流畅感具有高度的自然美,而不是人工雕琢所成。

3.举一反三,欣赏作品。

根据讨论归纳的欣赏方法,指导学生分组欣赏《三彩女俑》、《三彩载人俑》、《二彩罐》、《三彩骆驼载人俑》等作品。

然后让学生推荐一件作品,说说感受。

4.让学生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感悟。

请各位同学用线描的形式、简短的文字记录你今天的感受好吗?

5.评价学习效果。

我们需要一些唐三彩的讲解员,谁的解说又生动又有专业水平呢?

随意选取一些唐三彩作品,让学生自告奋勇来解说。

既让学生表达感受,又可评价学生今天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唐代工艺的辉煌,下节课我们将在浩瀚历史长河里领略更多古代陶艺的魅力。

(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中国古代陶艺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收集古代陶艺的资料。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课件导入。

听一小段音乐:

埙乐《楚歌》。

猜一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古老乐器演奏的?

“埙”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乐器?

(埙乐找寻方法:

XXmp3搜索楚歌中国民族音乐在线)

2.纹饰观察。

给同学们看一些陶器,请你给它们的花纹取个名字,好吗?

(漩涡纹、席子纹、鱼网纹等)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彩陶装饰纹样。

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

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

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

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3.科学与艺术。

赏析马家窑文化漩涡尖底瓶:

看了这瓶子,觉得与其他陶瓶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进行讨论:

①猜猜原始人为什么要把瓶底做成这样的尖底?

②两侧的环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

③瓶子的口子为什么这么小?

总结先人智慧: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4.比较与欣赏。

欣赏不同朝代不同地域文化的陶器。

调查、了解彩陶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识积累。

怎样做个小鉴赏家呢?

①仔细观察一件陶器,并认真做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

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陶瓷鉴赏标准。

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从历代陶瓷的款式来判断。

6.鉴赏小试。

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学生分组观赏,交流对陶瓷的认识、鉴赏。

(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