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925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1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docx

《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docx

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

2009年最新全国各地高三质检历史试题集锦提高篇

(必修一分章节汇总)

编者:

罗春旺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

9.(2009年3月山东省滨州市文综模拟)史书记载,结束丁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广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

“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叮动乎!

”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解析】B提取信息:

“立嫡以长不以贤”反映了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

9.(2009年3月山东烟台市高三诊断)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

【解析】A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审题、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灵活调动与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由于受所学知识的影响,学生往往把题中的“封建时代”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五大阶段中的“封建时代”,按此理解,中国从秦朝进入到封建时代,直至清朝,那么BCD皆可选。

题中的“封建时代”,是地方行政组织,应该为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即封邦建国。

通常理解的“封建时代”的地方行政组织应该为题干中的“郡县时代”。

1.(2009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一模)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

“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

【解析】C从材料中的“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到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有着血缘关系,这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

1.(2009年3月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

(一))《左传》记载: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

”这段记载反映了

A.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B.两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C.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无政治隶属关系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解析】B材料中“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反映的是分封制,诸侯、卿、士、庶人等按等级递减又体现了宗法等级制度。

因此B符合材料意思。

A、C只涉及宗法制,而D是在封建社会。

1.(2009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解析】A。

读清材料含义“上天为民求主,降大任于汤,使为民主”,即汤为民之主人。

并非真正的多数人享有权力的“民主”。

1.(2009年3月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

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

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专制制度动摇B.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分封制的动摇D.周王至尊地位动摇

【解析】C提取信息:

楚国、吴、越等诸侯国国君称王,事实上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所以表面看是违反了礼乐制,实质是反映了分封制的动摇。

2.(2009年3月福建龙岩市高三质检)客家人十分重视族谱的修订和保存,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族谱。

族谱内容十分丰富,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是联结海内外宗亲的桥梁和纽带。

下列对客家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B.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遗风D.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解析】C分封制只是先秦时期实行,封建社会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家谱与血缘关系密切,故A正确;修家谱为了激励后世,故D正确;族谱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体现了传统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1.(2009年3月临沂市高三教学质检)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

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解析】A解题关键是紧扣“本质问题”,根据天子、诸侯、大夫、士在用鼎制度上的层层递减的差异,揭示出盛行宗法制的西周奴隶社会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故A项正确。

BD与材料无关,C与西周青铜铸造发达的史实相反。

2.(2009年3月临沂市高三教学质检)当时,“天子之鼎”由谁传承?

A.周王妾所生长子B.周王所宠儿子C.大臣公推人选D.周王正妻所生长子

【解析】D结合西周宗法制核心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可知D项符合题意。

1.(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二))史学界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

东周以上无信史。

也就是说,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历史记载。

这个观点的主要错误在于,研究历史

A.局限于文字记载B.只重视古代神话传说

c.局限于考古研究D.局限于权威观点

【解析】A材料的意思是东周以前没有可靠的文献记载,从实际情况看,东周以前确实没有可靠的文献记载。

但是研究历史依靠的材料不仅有文献资料,还有出土文物等,如在殷墟发掘的甲骨文就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可靠资料。

故答案为A。

1.(2009年3月厦门市质检)《吕氏春秋》记载: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解析】B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反映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1.(2009年3月广东广雅中学、金山中学、执信中学三校联考)《白虎通义》曰:

“宗者,尊也。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这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B.重视尊卑贵贱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D.有利于凝聚宗族

【解析】B 注意题中的“尊”字。

血缘关系也有亲疏之分,高低贵贱之别。

1.(2009年3月汕头市一模)《礼记·王制》: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

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文中所反映的是

A.宗法制度B.礼乐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分封制度

【解析】B 礼乐制度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1.(2009年3月滨州市高考模拟)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政治形势图,它所能够直接反映的时期准确的是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解析】C 进入战国后,韩、赵、魏三家分晋。

此图反映的是战国时期七雄并立的局面。

7.(2009年3月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查

(一))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列表格

属于史学研究的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1872~1894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笫二时期1895~1913

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A.问题形成B.史料收集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

【解析】C该表格把两个时期的商办、外国人办的厂数、资本、资本所占比重进行列表比较,属于史料整理。

1.(2009年3月山东省宁阳一中高考模拟)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

A.权力高度集中B.王权与神权结合

C.严格的等级差别D.君主专制独裁

【解析】C本题思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判定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二.分封制: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宗法制:

大宗——小宗。

体现的都是等级差别,所以答案初步判定为C。

而分封制表明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可排除A、D;而王权与神权结合则集中体现在商代的祭祀制度上。

故而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2.(2009年3月山东烟台市高三诊断)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

“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解析】A引文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更符合题意要求。

2.(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一))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解析】B本题可用排除法。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故排除A;行省制代替郡国制的表述本身有误,排除c;内阁制代替三省制的表述本身有误,排除D。

故选B。

3.(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二))从下列图片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和认识有

①秦朝建立后,颁布了秦律②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③秦朝修筑了长城④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⑤秦始皇采取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D本题考查秦朝建立后采取的重要措施。

根据图片很容易判断①、②、③是正确的,①、②、③项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④、⑤也是正确的。

1.(2009年3月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

A.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

【解析1】B 中央集权之下,中央权力大于地方,地方没有自主权,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解析2】B分封制下官员是世袭的,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很弱。

县制下,地方官员由国君(或中央)直接任命,国君通过控制地方的人事任免权,达到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二、非选择题

26.(2009年3月山东省济阳县济北中学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一)图

(二)图(三)

材料二贾宜在<过秦论>中说: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

曰: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材料三:

材料四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收缴了天下的金属兵器铸“金人十二,各重千石”;“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历时三十多年修筑秦始皇陵;先后征发徭役百余万,修筑长城;数次移民实边,动辄数万家,如“因徙三万家丽邑,五万家云阳,……”;颁布“挟书律”、焚书坑儒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由图

(一)和图(三)各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1分)图

(一)到图

(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分)秦是如何实现由图

(二)到图(三)变化的?

(2分)

(2)根据材料材料二,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

(1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2分)

(3)材料三、四所显示的这些事实在战乱纷繁的春秋战国时能实现么?

(1分)在秦朝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什么?

(2分)

(4)根据材料及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请简要阐述一下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4分)

参考答案:

(1)分封制和郡县制(1分);分封制瓦解,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弱兼并的局面(1分);统一六国、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岭南、设立郡县等。

(2)支持(拥护、欢迎)态度;秦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前提,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3)不能;原因:

国家统一,国力强大;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政令统一,便于国家集中力量等等。

(4)积极:

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

②有利于国家统一政令,集中力量完成一些重大工程和实施一些重要措施,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的进步;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消极:

①中央集权制度下形成的君主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政治腐败,激化社会矛盾。

(秦末农民起义)②为维护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往往会摧残文化,如焚书坑儒。

③中央集权制度在发展中日益僵化,成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3月江苏历史单科模拟)“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解析】D从材料中的“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可得出科举制,隋炀帝时科举制度形成。

3.(2009年3月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皇帝见丞相到,起立施礼后才坐下,礼官在旁则高唱赞曰:

“皇帝为丞相起”。

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西汉初B.唐朝C.宋朝D.明朝

【解析】A提取信息:

“皇帝为丞相起”说明皇权对相权的控制力很小,应该是在封建社会早期,所以最有可能发生在西汉初年。

3.(2009年3月山东烟台市高三诊断)美国学者费正清说:

“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B本身有误。

根据引文可知,国力鼎盛时,科举制度才有效施行;科举制相对“不特别注重私人关系”,“惊人地大公无私”,重在强调科举制的公平性,故D与引文意思不符,A符合引文意思;引文未涉及科举制的作用,故C不选。

5.(2009年3月福建龙岩市高三质检)有的史学家认为:

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丞相,设内阁D.确立三省六部制

【解析】D本题容易回答,从隋唐时期官僚机构中可得知D正确。

A是秦朝、B是汉武帝、C是明朝。

8.(2009年3月临沂市高三教学质检)“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

”(《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

A.先秦的世袭制B.汉代的察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D.隋唐的科举制

【解析】D根据“不讲人情”可知这种选官制度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而A项依靠血缘关系选拔人才,B项依靠从下往上的推荐方式选拔人才,C项依靠门第高低选拔人才。

1.(2009年3月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

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中书门下

【解析】A户部掌握财政大权,作为六部之一,户部隶属尚书省。

2.(2009年3月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为了监察地方官吏,北宋政府设置了

A.刺史B.通判C.知州D.三司使

【解析】B北宋通过分权的方式以集权,在地方设立知州的同时,设立通判,监察知州,两者互相牵制。

4.(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一))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

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B.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

【解析】B隋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唐朝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宋朝时,在考试方法上开始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5.(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二))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解析】c从材料可以看出,在三省六部制下,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

A、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6.(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二))中国古代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西汉B.隋朝C.宋朝D.清朝

【解析】c在中国历史上,北宋为了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采取了“重文轻武”的策略,采用“杯酒释兵权”等方式削弱或剥夺了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

5.(2009年3月厦门市质检)上曰:

“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彦博曰: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宋神宗与宰相文彦博的这一段对话表明了

A.皇权空前加强

B.改革遭到官僚和百姓的共同抵制

C.皇权与官僚的利益冲突

D.皇权与官僚阶层的依存关系

【解析】D材料意思是“新法”的问题在于让士大夫“不悦”,至于老百姓的感觉,本无所谓。

这江山是精英阶级的,不是老百姓的。

这说明皇帝与士大夫集团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利用、共同统治、共享富贵的关系,利益一致,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2.(2009年3月汕头市一模)《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

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

【解析】A 宋代的开国皇帝是赵匡胤,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

如此排列百家姓的顺序体现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地位的独尊。

2.(2009年3月滨州市高考模拟)“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

每云:

‘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

’举动为其所制’。

"材料描述的是

A.西汉的刺史B.北宋的通判C.明朝的锦衣卫,D.清朝的军机大臣

【解析】B 由题中“常与知州争权”及“朝廷使我监汝”判断该官职应为北宋时期的通判,监视知州。

3.(2009年3月山东省淄博市一模)“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

”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战国的军功爵制B.汉代的察举制

C.唐朝的科举制D.明代的科举制

【解析】D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明确这是对科举制的描述,其次材料既强调了科举制的积极作用,也突出了它的弊端,这符合明代科举制的特点,即八股取士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

3.(2009年3月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元史》载:

“行中书省,凡十

(一),秩从一品。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改变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B.行省设丞相,拥有行政大权

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D.官职有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

【解析1】A 元朝在地方实行的是行省制度。

C项是该制度的历史地位。

从题中信息可知元朝时地方各行省权力较大,与中书省互为表里。

而北宋时期地方无权,文官担任州郡最高长官,设通判监视。

【解析2】A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行省制度的设立,强化了地方权力(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从而改变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故A项与材料信息相符。

B、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属于客观叙述,不能体现行省制度的作用。

2.(2009年3月山东省宁阳一中高考模拟)“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B.唐朝人C.宋朝人D.清朝人

【解析】C本题实际考查的是宋朝设立参知政事以分割宰相权力的史实。

根据材料中“参知政事”一语,可判定出此题答案为C.

1、(2009年3月广东省梅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汉朝礼制规定,唯有皇帝才能用金缕玉衣。

右图是1973年在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

墓出土的中山怀王刘修的殓服——金缕玉衣。

根据已学知识推断,此人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末期B.汉朝初期C.汉朝末期D.东汉时期

【解析】B汉初郡国并行,出现尾大不掉之势。

2、(2009年3月广东省梅州市高三第一次质检)黑瞎子岛地处中国最东端“金鸡”版图

上鸡冠位置,位于中俄边界的黑龙江、乌苏

里江汇合处,自1929年中东路事件俄方占岛

至今,一直在俄方(前苏联)控制下。

2005

年6月2日,中俄两国外长互换《关于中俄

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标志着协定

正式生效,作为争议土地,黑瞎子岛约一半

归中国所有。

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归属于

黑瞎子岛的简明图

A.辽阳行省B.岭北行省C.黑龙江省D.中书省直辖

【解析】A辽阳行省管辖范围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二、非选择题

33.(2009年3月临沂市高三教学质检)(12分)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材料一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家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

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

因此,“狗剩”之类在当今难以登得厅堂的名字就大行其道。

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卫国、立功、援朝、跃进、卫东、向阳、继红、文革、卫星等。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

21世纪,中国第二批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他们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

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

材料四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