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923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精品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三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华夏文明”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终于回来了》讲述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丰碑》反映了战争年代我们的红军战至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改革开放的意识结合了起来。

细细划分,本篇诗歌,作者从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与近几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宏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习这组课文,要注意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提出问题、概括大意、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住过灿烂的文化,学习先辈为了祖国献出生命的高贵品质。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为创建和谐社会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

1我终于回来了2课时

2丰碑2课时

3我骄傲,我是中国人2课时

诗词诵读渔歌子1课时

语文乐园

(二)5课时

钢城十九小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总第课时

课题

 7、“我终于回来了”

课时

2

教材分析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钱学森回国前后的历史事实,钱学森的简介

课内外结合

读《钱学森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揭题,读题。

1、板书课题:

“我终于回来了”

2、看课题质疑:

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

终于什么意思,透过这个终于,你能感受到什么?

你能读出他的艰辛吗?

通过艰辛的努力,回来了,心情如何?

你能激动地读一读吗?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

齐读题目。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从()回到()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4、自学检查。

想知道钱学森是怎么回国的吗?

那就好好地读读课文吧,注意把课文读通顺。

读了课文之后,对于钱学森的回国,你又有什么感受?

培养学生预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齐读段意(点“决心”)自由读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钱学森要回国的决心?

3、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一切”指什么?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专家”、“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

)但不能放弃祖国———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比较句子)“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

指名读。

4、分男女生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

(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

自由读读,把钱学森坚决要回国的决心读出来。

正是这种坚强的决心,促使钱学森一定要早日回到祖国,回到他思念已久的祖国,让我们充满向往地再读课题。

四、学习第二段

1、钱学森这么迫切地要回中国,他回来了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段,想想第二段写了什么?

①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

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读后回答:

(点“种种手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段,找找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

用笔在书上划划,做好读书记号。

(1)美国当局阻挠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

(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2)钱学森的表现:

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2、谁能概括第二段的段落大意?

出示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

从大家刚才找到的词句中,我们体会到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一步一步加深,先是不准回国,接着硬要检查,还加以诬蔑,然后又将他关押,进行无休止的折磨。

美国当局为什么要这样迫害钱学森,你读了这些话怎样想?

一个人回不了自己的祖国,甚至连最起码的人生自由也没有了,这是多么令人愤怒!

面对这种迫害——

出示:

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

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这种面对困难,毫不退让,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是钱学森最终能回到祖国的一个原因,让我们再一次坚定有力读读课题。

五、作业练习。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3、完成《课堂作业》基础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学习第三段

1、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没能使钱学森屈服,他回来了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思考一下,这一段写了什么?

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

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培养学生回顾旧知,引出新知的习惯,温故知新。

2.读后回答:

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

①他坚持了5年;

②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

(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

⑧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周思来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

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被迫”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世界各国人民”是怎样支持钱学森的?

(结合理解“公愤”“募捐”“保释”等词)

小结:

这些人就是世界各国主持正义人们的代表,他们的行为便是“主持正义”。

中国政府和人民又是怎样关怀钱学森的?

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

(齐读)

一个国家的总理,不顾自己工作的繁忙与辛苦,还亲自过问一个科学家的情况,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钱学森的极大的关怀。

(引读)正是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199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出示:

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齐读句子——你们在朗读时为什么强调“幸福的泪花”这几个字?

因此,他在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出示:

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雄伟”是什么意思?

“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

“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

此时,一群记者手捧鲜花走向钱学森你能代表回答记者的提问吗?

(小记者提问,学生代表钱学森回答)

让我们再来动情地读读这句话。

让我们饱含深情再去回顾钱学森回国的坎坷之路!

体会他坚决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4.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

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二、简要复述课文。

1.复述有三种形式:

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2.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

3.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

4.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①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

②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

③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

④连起来复述全文。

注意:

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总结全文。

介绍钱学森,生于1911年,浙江杭州人,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留学美国,曾获航空及数学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1956年回国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动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任等职。

四、作业。

1.熟读课文第三段,把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里人听。

2、完成《课堂作业》语段阅读拓展运用

7“我终于回来了”

立即决定回国听到消息可以放弃一切

不准回国(检查、间谍)

受到迫害被捕、被关、折磨

限制、检查、监听

世界各国——(美国)

得到支持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怀

回到祖国周总理——过问

总第课时

课题

8、丰碑

课时

2

教材分析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

“冰坨、呼啸、残酷、严峻、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

红军发展壮大那段历史的了解。

老师可运用课前准备的课件及影片对红军的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课内外结合

了解红军发展壮大的那段历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师:

谁知道碑是什么东西?

生:

碑就是用石头做成的,用来纪念有些人的功绩的。

用石头做的,上面还要刻上文字,是用来做纪念的。

如果是革命烈士的碑就更有纪念意义。

另外,碑还有别的功能,记载一些事情。

比如西安,有个碑林,那里很多碑,走一天都看不完那么多碑。

那上面有些刻的是文字,记录的是一些历史事件,有的纯粹就是书法家的作品,还有的上面刻的是图画。

唐朝最有名的一个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戎马生涯,骑过八匹马,都是非常好的战马。

他去世以后,当然这八匹马也不在了。

后人把这八匹马的样子都刻在八块石碑上,叫“八骏碑”,现在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所以说这碑有纪念意义,也有记载的功能,有文字还有图样,

(板书“丰碑”)是什么意思?

丰碑就是指高大的石碑。

你能举一个例子说这个“丰”字有时也当高大讲吗?

丰功伟绩。

二、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和感情

1、通过这种有感情朗读的语调、语气、节奏、速度等,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培养学生预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4、指导朗读1、2自然段:

冰天雪地是什么样子?

叫大冰坨?

“向前挺进。

”比前进更艰难了?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生:

这支队伍遇到的困难很大,决心也很大。

就是刚才说的“更坚强了”

3、课文写了几个可能啊?

生:

(齐)四个。

4、赛读1、2自然段

5、读第三到第十二自然段

师:

老战士死得很安祥,很镇定是不是,慌乱不慌乱?

慢一点心情应该沉痛,速度再慢一点。

6、(生齐读第七段,教师随机带读、领读,并指出词的不同意义。

之后点名,比读。

师:

指生上前来当将军,你就照做表演,

将军不是这样缓缓地敬礼而是一下子很快敬礼,意思一样不一样了?

表达了他非常怀念这位军需处长。

对军需处长的更深的敬意?

他心里非常沉痛。

7、读倒数第二段。

注意声音要激昂一些。

读第十三段,教师指导“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一句)

师:

这位军需处长在你心里是形象高大。

(生齐重读,。

读至课文最后。

范读,领读,并指个人或全体

学读,特别着重体会最后一句,并指导学生读得铿锵有力)

8、师:

我们每一段都读了好几次,你现在心里有什么想法?

对这篇课文有什么感觉,有什么体会,或者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说出来。

谁有话要说?

也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生各自讨论)

三、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3、完成《课堂作业》基础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质疑导入,说自己的收获

师:

多读几遍,其意自现,通过读,你想说点什么吗?

培养学生回顾旧知,引出新知的习惯,温故知新。

生:

我感受到军需处长不为自己,专为别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

我想问,为什么军需处长倚靠在树上,但他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呢?

他就把棉衣给了谁了?

战士。

生:

我想知道将军为什么要给军需处长敬礼?

师:

十分沉痛的心情。

尊敬他。

生:

我知道将军为什么愣住了,因为他原来以为军需处长没给战士们发棉衣,就发火了,后来才知道被冻死的是军需处长自己。

所以他愣住了。

生:

丰碑指一些高大的石碑,为什么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丰碑?

生:

我通过课文知道了军需处长舍已为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他为了能让整个军队的战士能穿上棉衣,而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士,而他却被冻死了,他十分的伟大,所以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

我想问,在课文第七段的最后一句话,说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为什么要用贴而不是穿?

单薄。

非常窄小,已被雪打湿了,就贴在身上,

生:

这里是说军需处长死得伟大,是说他的行动像一座丰碑。

师:

你认为这篇课文是写谁的?

军需处长、将军、整个队伍。

二、学习第一部分

师:

现在课文里的是谁?

红军队伍。

师:

红军队伍在前进。

一个独立的人物是谁?

将军。

师:

将军在干什么?

思索。

师:

那我们给第一部分课文起一个小标题,是什么?

板书“将军的思索”)这是第一部分。

将军思索什么?

从课文里找出关键的几句话。

生: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那么这支队伍就只有面临着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吗?

他本身怎么样?

装备很差。

师:

这支队伍不但什么什么,而且什么什么,还什么什么,所以将军在思索,谁能按这样的内容和方法说话?

生:

这只队伍不但装备很差,而且要跟恶劣的环境做斗争和敌人做残酷的战斗,所以将军思索着。

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要在恶劣的环境里进行残酷的战斗,所以将军思索着。

三、学习第二段

1、看看军需处长那一段,你觉得哪一小节最受感动?

你能起来读一下,然后把你的理解说出来,最后再做一个小结吗?

2、第十二自然段一段让我受到感动,将军的职位比军需处长高,可是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将军,将军怀着沉痛的感动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将军为队伍有这样的部下而感到自豪内心的无比的崇敬。

3、读第九自然段,将军开始思索着,为自己的队伍担心,又冻僵了一位老战士,他的心情很烦乱。

从这段话里我认为他是一

位十分关心战士的将军,我是从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看出来的。

他看到有人冻死了,就很生气。

我觉得军需处长对这恶劣的环境并没有什么慌张,所以死得安祥、镇定。

对部队装备很差,没有棉衣而没有怨言,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友也无怨言,他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大碍,对此表现得没什么慌张。

十分安祥镇定。

师:

她没说完全的,谁想说站起来就说。

我非常敬佩这位军需处长,因为他为了整个部队居然可以牺牲自己,而且,我还觉得在这支队伍里还有很多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好战士,所以胜利是属于这支队伍的。

我觉得军需处长十分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军需处长,完全有可能给自己发一件棉衣,而却

让给了别的战士,他只有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

他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课文上说他像一个晶莹的丰碑,晶莹是什么意思?

光亮而透明。

师:

什么东西是晶莹的?

水晶、钻石、冰、雪、眼泪、玻璃..

师:

对,这些东西光亮而透明,所以说它是晶莹的。

课文上说这位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以后是晶莹的丰碑,他怎么会晶莹?

怎么会光亮透明啊?

生:

因为他被冰封住了,所以他也是晶莹的。

师:

冰雪是光亮的所以他也是晶莹的,这是从外观上看,是对的,他的内心呢?

有他舍己为人的精神。

师:

舍己为人,

不但他外表光亮,而且他的内心也像外表那么光亮,永远鼓舞着人们不断地前进。

他的内心想着别人,这是无私的。

他死得那么镇定那么安详,

所以他面临死亡时害怕没有?

无所畏惧。

那就是说他对革命队伍的胜利有没有坚强的信念?

丰碑在这里已经不是它最初的意思了,它的本意是高大的石碑,到了军需处长这里,他是无私的无畏

的,这种思想精神,这种信念,力量使他成为一座丰碑,成为人们的榜样,战士们受到他的鼓舞。

三、最后一个自然段。

1、生齐读最后一段:

第一段将军在思索,到了最后,他的思索有没有得到回答?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师:

将军思索“队伍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吗?

”“我们是胜利的队伍”,

脚步声,军需处长。

师:

军需处长,还有脚步声,大家再把脚步声读一读,

“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因为战士有着为别人着想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有抗日革命的坚定的信念,这样的队伍怎会的失败呢。

这些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是谁发出来的?

红军战士。

这支队伍的红军战士,他们受了什么鼓舞?

军需处长。

那么步子为什么是沉重的?

战士们心情沉重。

心情沉重,所以脚步也怎么样啊?

沉重。

这些脚步声为什么又是坚定的?

因为他们对革命胜利的信念更坚定了。

所以脚步也是更坚定了。

这是因为军需处长身上有无私奉献对死亡无所畏惧的精神,他那种精神鼓舞着所有的红军战士。

战士用坚定的脚步声回答了将军,我们的队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能把革命进行到底。

是一支胜利的队伍。

整篇文章是单单表现军需处长个人的吗?

红军战士,红军队伍。

师:

作者就是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人们,我们的队伍是无往而不胜的,军需处长只是这支队伍里面一个代表。

正因为军队里有了这样的人,而且他能鼓舞大家的斗志,所以这支队伍就是胜利的队伍。

四、作业

1、收集红军长征中的英雄事迹,互相传阅,体会这些事迹与《丰碑》的共同之处。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完成《课堂作业》语段阅读拓展运用

8、丰碑

                               老军需处长

                           一心为公   舍己为人

总第课时

课题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课时

2

教材分析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3、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4、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感受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感受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课前了解本首诗歌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等知识

课内外结合

收集本首诗歌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等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情境引入、激情激趣

1、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勤奋的民族,我们作为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

(播放《龙的传人》,生边听边轻轻吟诵诗歌)

2、带领学生一起回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赛场,开幕式等镜头。

师谈话:

或许这一瞬间、这一时刻学生已在电视屏幕上看过许多遍了,但是此时此刻一张张笑脸仍旧显得异常兴奋和生动。

问:

“每当你观看奥运会比赛时,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场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3、齐读课题,对诗人进行介绍,对中国文化进行渗透。

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为当代诗人王怀让。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他的诗歌代表作“三人”中的一首。

诗歌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改革开放的意识结合了起来。

二、整体感知

1、师;细细划分,本篇诗歌,作者从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与近几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宏扬中华民族精神,请同学们通过资料的收集,进一步讨论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卓越的腾飞,培养浓厚的民族情感。

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四人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预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三、读诗文,品诗韵,悟诗情

1、情绪渲染:

诗歌是没得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

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

2、请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作者为祖国的哪些方面感到骄傲?

(1)预设:

有的说:

“我为祖国的万里长城感到骄傲。

 “我为祖国的四大发明感到骄傲。

 “为祖国能发射通信卫星而感到骄傲。

……

(2)提炼:

把学生说的内容概括为三方面:

地大物博的祖国、祖国悠远的历史文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3、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自学课文,感受地大物博

根据要求进行自学,这部分诗人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犹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

你看到了什么?

默读,自由批注

结合平时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和课外查找的资料以及图片资料,相互交流。

幻灯片展现美丽的祖国,更凝聚着对祖国的热爱,引人入胜的介绍——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东起辽宁与河北临海交界的山海关,一直蜿蜒西走直至甘肃河西走廊上酒泉附近的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公里,合计一万二千多华里,所以长城的兴建实在不是始自秦始皇,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七国竞逐。

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疆土,纷纷修筑绵延的城墙,用以抵预外敌来犯。

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其他一些精美的图片、声情并茂的叙述,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祖国的地大物博,江山壮美。

骄傲、自豪的感觉油然而生。

难怪作者这样感慨: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诗写得好,我们要读得更好!

有感情朗读相关内容。

(2)小组合作,畅游历史长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