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7383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docx

精品解析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等九校届高三联考理科生物试题精校Word版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等九校2019届高三3月联考理科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单体均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形式存在

C.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均有C、H、0、N

D.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而发生变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详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基本单位依次为: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均以碳链为骨架,A正确;生物体内的糖大多以多糖形式存在,B错误;磷脂、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C正确;高温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变性,D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中O2的产生和利用都发生在膜结构上

B.植物细胞中CO2的产生和利用都发生在基质中

C.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能产生H2O的细胞器都具有膜结构

D.动物细胞中代谢过程既生成H2O又消耗的H2O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氧气,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暗反应阶段消耗二氧化碳。

【详解】植物细胞中氧气的利用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A正确;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B正确;动物细胞中核糖体可以进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产生水,但核糖体无膜结构,C错误;动物细胞中线粒体中既可以消耗水,又可以生成水,为双层膜,D正确。

故选C。

3.2018年8月,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即只有一条线型染色体的酿酒醇母菌株SY14。

是将天然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通过15轮染色体融合而形成,且具有正常细胞的功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Y14的诞生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SY14一条线型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多对等位基因

C.SY14的染色体DNA只有一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D.SY14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呈线性排列

【答案】B

【解析】

【分析】

单染色体的酵母菌是由16条染色体融合而成,含有原本的16条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

【详解】SY14是由16条染色体融合而成,属于染色体变异,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该酵母菌的1条染色体是16条染色体融合而成,故可能存在原本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B正确;该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故会有多个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C错误;SY14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D错误。

故选B。

4.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B.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C.无法进行基因交流的生物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A错误;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B错误;仅存在地理隔离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C。

5.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

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起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101:

103。

下列对此病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此病很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C.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D.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病在雌雄中发病率相同,故控制该病的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又因为后代中发病率较低,故可能为隐性遗传病。

【详解】该病在雌雄中发病率相同,故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此病在羊群中的总发病率为2.45%,发病率较低,故可能是隐性遗传病,B正确;新引入的羊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故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C正确;致病基因的频率不会降为0,因为杂合子表现正常,D错误。

故选D。

6.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A.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Ⅰ、Ⅱ、Ⅲ

B.曲线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C.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据图可知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Ⅰ人口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在接近K值处徘徊,为最佳模式;Ⅱ一开始人口数量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下降接近K值,为第二理想模式;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

【详解】Ⅰ人口数量在K值处徘徊,是最佳模式,Ⅲ一开始人口增长过快,超过K值后同时破坏环境,导致K值下降,为最差模式,故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是Ⅰ、Ⅱ、Ⅲ,A正确;环境容纳量是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的空间所能维持的最大种群数量,B正确;如今环境被破坏,导致环境容纳量下降,C正确;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纳量,D错误。

故选D。

7.在自然生长状态下,植物光合日变化曲线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单峰型,另一种为双峰型,即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果树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受温度、光照、水分等外界环境条件以及品种、叶龄、叶位、光合色素等自身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大多数果树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呈双峰型。

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某种猕猴桃净光合作用(Pn)与测定时间的关系曲线,大约8:

00以前净光合速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外界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

(2)研究发现,果树光合速率季节变化大多呈双峰型,叶片的光合能力的强弱与叶龄有密切关系。

图2表示叶龄与净光合速率(Pn)的关系,展叶初期,叶片结构发育不全,导致叶的________,且叶肉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导致Pn较低。

由图2推测,当叶龄高时,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究叶龄高时Pn下降的主要原因。

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照强度曾加(或温度升高)

(2).叶面积小,受光面积小(3).叶绿体少(或基粒少或色素含量少或光合作用酶量少或酶的活性低)(4).叶龄高时,叶片衰老,叶肉细胞中大部分叶绿素分解(5).取等质量的成熟叶和衰老叶研磨得到色素的提取液,然后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分析比较滤纸条上叶绿素带的宽度;结果是衰老叶片得到的叶绿素带比成熟叶片叶绿素带窄

【解析】

【分析】

图1:

午休现象的原因是中午温度过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图2:

成熟叶的光合速率最大。

【详解】

(1)由图可知,8点前光照增强,光合速率会加快。

(2)图2中,幼龄叶子叶片未发育完全,叶面积较小,受光面积较小,且细胞中叶绿体较少,故光合速率较低。

成熟叶片光合速率较大,老叶中叶绿素被分解,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3)为了确定老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否是叶绿素含量下降所致,可以提取等量成熟叶和老叶叶片的色素,再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得到色素带,经过比较两组色素带上叶绿素的宽度即可获得结果,若老叶的叶绿素条带较成熟叶片较窄,说明是老叶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

【点睛】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8.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

图一是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图二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一中a线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b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________Mv;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__________传导(填双向或单向),兴奋在图二反射弧中传导_____(填双向或单向)。

(2)图二中的1表示___________,该结构由__________(细胞器)形成。

(3)假如图二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此时突触后膜电位___________(填有或无)变化;这也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答案】

(1).钾离子的外流

(2).0(3).双向(4).单向(5).突触小泡(6).高尔基体(7).抑制(8).有(9).高级中枢(或大脑皮层)

【解析】

【分析】

图一中:

a点是静息电位,其维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受刺激后会发生钠离子内流,引发动作电位。

图二中:

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详解】

(1)图一a点是静息电位,依赖于钾离子的外流;b点时膜内外的电位差为0,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兴奋单向传递。

(2)图二中,1表示突触小泡,里面含有神经递质,突触小泡来自于高尔基体。

(3)若大脑皮层做出的指令是不反应,则其释放的神经递质应该是抑制性递质,会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此时突触后膜会发生阴离子内流,膜电位会发生改变。

低级中枢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

【点睛】易错点:

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双向传导,在反射弧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

9.一种鹦鹉中羽毛的颜色由两对非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素的生成,显性基因B指导蓝色素的生成,黄色素和蓝色素共存时羽毛显示为绿色,无色素是显示为白色。

一只绿色的鹦鹉和一只黄色的鹦鹉杂交后,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绿色:

蓝色:

黄色:

白色=12:

4:

13:

4.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杂交的绿色鹦鹉和黄色鹦鹉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杂交后代的结果能否说明这两对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让F1中表现型为绿色的鹦鹉随机交配得F2,F2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鹦鹉另一对相对性状无尾(M)对有尾(m)是显性。

现用普通有尾鹦鹉杂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化小鹦鹉,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少量的胰岛素,孵化的鹦鹉表现为无尾性状。

无尾性状是胰岛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只影响胚胎发育的结果?

请你写出探究的思路(不要求写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涉及的是单个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事实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它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答案】

(1).AaBb、Aabb

(2).是(3).F1中两对性状的分离比分别为3:

1和1:

1,F1中四种性状的分离比为3:

1:

3:

1(4).绿色:

蓝色:

黄色:

白色=24:

3:

8:

1(5).让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无尾鹦鹉,成熟后,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产生的受精卵正常孵化(不注射胰岛素),观察后代性状的表现(6).基因与环境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绿色的基因型是A-B-,黄色的基因型是A-bb,蓝色的基因型是aaB-,白色的基因型是aabb。

【详解】

(1)一只绿色的鹦鹉A-B-和一只黄色的鹦鹉A-bb杂交后,后代(F1)表现型比例为绿色A-B-:

蓝色aaB-:

黄色A-bb:

白色aabb=12:

4:

13:

4=3:

1:

3:

1,根据白色aabb占1/8=1/4×1/2,可以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2)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后代中的绿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3AABb、2/3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均为:

2/6AB、2/6Ab、1/6aB、1/6ab,根据棋盘法计算可知,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绿色:

蓝色:

黄色:

白色=24:

3:

8:

1。

(3)正常有尾的基因型应该是mm,若无尾性状是胰岛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则其基因型为Mm,若只影响胚胎发育的结果则基因型仍为mm,故可以取注射胰岛素后产生的无尾鹦鹉,成熟后,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产生的受精卵正常孵化(不注射胰岛素),观察后代性状的表现,若后代中全部为有尾,说明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若后代中无尾:

有尾=3:

1,说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均存在着相互作用,影响生物的性状。

【点睛】当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已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以先把两对性状拆开分别推出对应亲本的基因型,再进行合并。

10.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

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食物以及这些食物的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含_________________。

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共同的流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鄱阳湖相比,Crooked湖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该湖中存在某一条食物链,那么能量在两种相邻的生物间的传递效率一定在10%-20%之间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4).被分解者利用(5).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6).较低(7).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8).不一定;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每个营养级可能含有多个种群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详解】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前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者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图中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同化量的去向通常包括:

流向分解者的、流入下一营养级的、呼吸散失的,因为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的去向,故各营养级共同的去向只有流向分解者和呼吸散失的。

光线可以影响藻的生命活动,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3)Crooked湖的组分比较少,营养结构比较简单,故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

(4)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是指在相邻营养级之间,不是两种生物之间,因为一个营养级常常有多个种群。

【点睛】信息传递的作用:

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1.回答下列问题: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的真菌,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

(1)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各种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至少写两个),并进行______________灭菌。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从物理状态来看,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3)将接种后的平板置于培养箱中培养时需倒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对酵母菌的扩大培养过程中,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台盼蓝染液(体积忽略不计)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体积为0.1mm3)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________________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_______,才能达到每毫升4⨯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答案】

(1).温度、pH、氧气、无菌等

(2).高压蒸汽(湿热)(3).平板划线法(4).稀释涂布平板法(5).固体(6).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7).无(8).80

【解析】

【分析】

培养基常含有的成分:

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常用的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详解】

(1)培养基需要有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还需要合理的温度、pH、渗透压等,对培养基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2)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稀释涂布平板法还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3)平板导致是为了避免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台盼蓝只能把死细胞染上颜色,活细胞无色。

设5个中方格的酵母菌数量是n,则25个中方格中的数目为n/5×25,计数板的体积为0.1mm3,1ml=103mm3,另外培养液稀释了1000倍,故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目应该为n/5×25÷0.1×103×1000=4⨯109个,计算得n=80个。

【点睛】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故可以通过台盼蓝染色进行鉴定细胞的死活,活细胞不会染色,死细胞会被染上颜色。

12.生物技术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1)哺乳动物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新手段,该项技术为研究隐性基因功能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如图表示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获取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方法。

请分析回答。

①方法一中,研究人员需对实验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从而获得更多的_______________,在体外选用特制的培养液培养至____________________期,并从_____________中分离、筛选出胚胎干细胞。

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称为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

②采用方法二可获得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

受精阶段,防止多精入卵的第二道屏障是_______________。

研究人员用特定方法去除细胞M中的______________原核,再对处理后的细胞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分离和筛选。

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在转基因或产品研究过程中,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能自觉地遵守科学研究道德,如把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上,如转生长激素基因鱼,受体鱼一般培育为__________(填二倍体或三倍体)。

【答案】

(1).卵母细胞

(2).囊胚(3).内细胞团(4).卵细胞膜反应(5).雌(6).发育的全能性(7).特定缺陷(8).三倍体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方法一用单纯的卵母细胞的培育成的单倍体,培养至囊胚阶段可以从内细胞团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方法二中,经过受精,但人为除去其中的雌原核,只留下雄原核,发育成至囊胚阶段,从内细胞团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详解】

(1)①方法一中,需要用促性腺激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经过早期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可以从内细胞团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

②精子入卵的两道屏障:

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

方法二中人工去除雌原核,再经早期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可以分离出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以分化出各种组织细胞。

(2)转基因技术一般应用于有遗传缺陷的生物,如原本缺乏生长激素,可以通过基因工程转入生长激素基因,为了避免对其他生物造成基因污染,受体细胞常选择三倍体,因为三倍体不育。

【点睛】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