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9669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docx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docx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

2020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卫生基础》真题库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前列腺素()。

A、肥大细胞产生

B、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C、淋巴细胞产生

D、中性粒细胞产生

【答案】B

【解析】前列腺素主要有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2、关于良性肿瘤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较快

B、易复发

C、主要引起局部压迫或阻塞

D、镜下表现异型性小

【答案】CD

【解析】良性肿瘤异型性小,分化较成熟;生长缓慢,呈外生性生长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一般不浸润,

手术易切干净,术后不易复发;良性肿瘤也不转移。

故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局部的压迫和

阻塞症状。

故选CD。

3、当一个地区某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该病往年一般发病率水平时称作()。

A、大流行

B、散发

C、以上均不是

D、流行

【答案】D

【解析】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如3~10倍时,称流行。

4、高血压脑出血时,哪支血管破裂最常见()。

A、基底动脉

B、大脑前动脉

C、大脑后动脉

D、豆纹动脉

【答案】D

【解析】脑出血多见于基底节区域(尤以豆状核区最多见),是因为供应该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

直角分出,直接受到大脑中动脉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和牵引,易使已有病变的豆纹动脉破裂。

5、反射弧组成包括()。

A、效应器

B、感受器

C、传出神经

D、神经中枢

【答案】ABCD

【解析】反射的基本机构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传出神经五个部分组成。

选ABCD。

6、急性炎症组织中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

()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答案】B

【解析】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有所不同。

在急性炎症的早期(24小时内)中性粒细胞首先游

出。

中性粒细胞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它们迅速对细胞因子发生反应,并与黏附分子结合,所以最先游

出。

故选B。

7、关于病毒核酸正确的是()。

A、DNA皆为单链

B、RNA不能携带遗传信息

C、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D、不能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答案】C

【解析】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包含遗传基因,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

8、我国新型隐球菌感染以哪种血清型最多见()。

A、C型

B、D型

C、B型

D、A型

【答案】D

【解析】新型隐球菌荚膜由多糖构成,根据其抗原分为A~D四个血清型。

以临床分离的菌株,在我国约

70%属A型。

9、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呼吸道黏膜上皮可出现小肠上皮化生

B、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

C、移行上皮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D、宫颈腺上皮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学生对化生的理解。

常见错误:

选纤维组织化生为软骨组织,认为纤维组织可化生为骨组

织如骨化性肌炎,而忽略了纤维组织亦可化生为软骨组织。

正确答案为呼吸道黏膜上皮可出现小肠上皮化

生。

肠上皮发生于消化道黏膜;而呼吸道黏膜、宫颈管、移行上皮等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而不发生肠上皮

化生。

10、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的血液生化改变是()。

A、GOT升高

B、肌红蛋白升高

C、GPT升高

D、CPK-MB升高

【答案】D

【解析】心肌缺血30分钟内,心肌细胞内糖原即消失。

此后,肌红蛋白逸出。

细胞坏死后,心肌细胞内的谷

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肌酸磷酸激酶(CPK)及乳酸脱氢酶

(LDH)透过细胞膜释放入血,引起相应酶在血液内浓度升高。

其中尤以CPK对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有一定

的参考意义,CPK-MB在30分钟内即可升高,且具有诊断意义。

11、患者男性,34岁,因发热、咳嗽、咯白痰6天为主诉入院。

患者为男同性恋者。

查体:

T38.6℃,P128

次/分,R42次/分,BP120/85mmHg,呼吸急促,有青紫,双肺底部可闻及湿啰音,心脏听诊可闻及心尖部Ⅲ

级收缩期杂音。

胸片提示双肺间质性病变。

血常规:

WBC3.8×109/L,NE0.92,L0.08,PLT250×109/L,

Hb105g/L。

抗HIV抗体阳性。

其肺部并发症可能性最大的是()。

A、病毒性肺炎

B、支原体肺炎

C、细菌性肺炎

D、肺孢子虫肺炎

【答案】D

【解析】艾滋病的肺部感

12、抗原抗体复合物吸引在一起依靠()。

A、电荷吸引力

B、分子间吸引力、电荷吸引力

C、流体静力吸引力

D、分子间吸引力

【答案】B

【解析】抗原抗体复合物吸引在一起依靠分子间吸引力,电荷吸引力。

13、位于脑干腹侧的结构是()。

A、锥体

B、上丘

C、菱形窝

D、下丘

【答案】A

【解析】锥体位于脑干腹侧。

14、人类基底神经节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

A、静止性震颤

B、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

C、肌肉强直

D、随意运动完全丧失

【答案】D

【解析】基底神经节损伤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障碍,随意运动减少,或有不自主舞蹈

样动作。

15、炎症灶中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

A、形成浆细胞

B、吞噬较大的病原体及组织碎片

C、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D、释放氧自由基

【答案】B

【解析】炎区的巨噬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能吞噬较大的病原体、异物、坏死组织碎片甚至整个细胞。

16、光镜下区分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

A、细胞核大小不一

B、细胞异型性的大小

C、病理性核分裂象的多少

D、实质与间质分界是否明显

【答案】D

【解析】癌细胞形成巢片结构,与间质分界清楚;而肉瘤细胞弥散,与间质混杂在一起。

17、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控制,预防措施()。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艾滋病

C、炭疽中的肺炭疽

D、人感染H7N9禽流感

【答案】A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

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因此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管理的只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

炭疽中的肺炭疽。

故选AC。

18、淋巴结结核最多见于()。

A、耳后

B、锁骨上

C、耳前

D、颈部

【答案】D

【解析】淋巴结结核最多见于颈部。

19、淋巴结结核最多见于()。

A、耳后

B、锁骨上

C、耳前

D、颈部

【答案】D

【解析】淋巴结结核最多见于颈部。

20、正常心脏的胚胎发育中,心前细胞出现并心脏开始发育至形成四腔胎儿心脏止,经历时间约为

()。

A、20天

B、2个月

C、1个月

D、15天

【答案】C

【解析】自卵细胞受精算起,胚胎前八周的发育称胚胎早期发育,这主要包括卵裂、胚泡形成和植入,三胚

层形成和分化3个阶段,从胚胎的第3周中期,心前细胞出现并心脏开始发育至第八周形成四腔胎儿心脏

止,总共历时约一个月。

故选C。

21、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多属于()。

A、菌群失调症

B、食物中毒

C、过敏性反应

D、细菌性痢疾

【答案】A

【解析】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易引起菌群失调症。

22、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A、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

B、有效降低动脉血压

C、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D、维持动脉血压的长期恒定

【答案】A

【解析】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心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血量等发生突然改变的情况下,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

调节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23、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的基本原理是()。

A、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素检测抗原或抗体

B、将第二抗体标记上荧光素检测抗体

C、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素检测抗体

D、以上选项均不对

【答案】B

【解析】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是用第一抗体与标本中抗原结合,再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体进行检测,因此荧光素

标记的为第二抗体。

24、可传递抑制信号的是()。

A、KIR

B、KAR

C、CEA

D、TCR

【答案】A

【解析】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捏一种主要表达在NK、T细胞上的抑制性信号传递分子。

正常情况

下,KIR的存在可能是NK、T细胞不攻击自身组织的重要因素。

KIR分子传递的抑制性信号可能是活化T

细胞的负调节因素。

25、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后,常可发生()。

A、坏疽

B、梗死

C、脂肪坏死

D、凝固性坏死

【答案】A

【解析】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

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坏死。

故选A。

2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蚊虫叮咬

B、母婴

C、性传播

D、输血

【答案】A

【解析】艾滋病感染途径:

①性行为②静脉注射吸毒③母婴传播④血液及血制品。

27、睾丸间质细胞的生理功能是()。

A、营养和支持生殖细胞

B、分泌雄激素

C、起血睾屏障作用

D、产生精子

【答案】B

【解析】睾丸间质细胞是睾丸的主要内分泌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雄激素。

28、关于病原携带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B、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C、并非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能排出病原体

D、只能出现在显性感染后

【答案】A

【解析】病原携带状态可以出现在显性感染及隐性感染后。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

临床症状而携带并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慢性病原携带者,

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最常见的感染表现形式是隐性感染。

29、一般不会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

B、脾

C、肾

D、肠

【答案】D

【解析】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和脑组织。

出血性

梗死一般发生在严重淤血、组织疏松的部位,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梗死初期疏松的组织间隙内可容纳多量

漏出的血液,当组织坏死吸收水分而膨胀时,也不能把漏出的血液挤出梗死灶外,因而梗死灶为出血性。

选D。

30、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B、氯平衡电位

C、钙平衡电位

D、钾平衡电位

【答案】D

【解析】细胞静息时在膜两侧存在电位差的原因:

①细胞膜两侧各种钠、钾离子浓度分布不均;②在不同状

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钠离子通透性很小,

细胞静息期主要的离子流为钾离子外流。

31、医学人道主义的内容包括()。

A、尊重病人的生命

B、尊重病人的人格

C、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

D、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

【答案】ABCD

【解析】医学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

(1)尊重患者的生命;

(2)尊重患者的人格;(3)尊重患者的平等

医疗权利;(4)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

故选ABCD。

32、风湿性心包炎时绒毛心形成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

B、纤维素样坏死

C、大量浆液渗出

D、大量纤维素渗出

【答案】D

【解析】风湿性心包炎突出的变化是多少不一的纤维素和(或)浆液渗出。

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

心包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搏动牵拉而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干性心包炎)。

33、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

B、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C、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D、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答案】D

【解析】膀胱三角为膀胱底部内面一三角形区域,其黏膜光滑,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是肿瘤、

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亦是膀胱镜检的重点区。

故选D。

34、细菌形成的芽胞是其()。

A、处于繁殖的迟缓期

B、休眠形式

C、繁殖形式

D、处于衰退期

【答案】B

【解析】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形式,并非细菌死亡。

因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胞,一

个芽胞也只能发芽形成一个繁殖体后再繁殖,数量没有增加,也不是细菌繁殖形式。

35、下列哪项不是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品()。

A、胸腺素

B、丙种球蛋白

C、类毒素

D、抗毒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对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的认识。

常见错误为选转移因子,认为转移因子不属于人工被动

免疫的生物制品,转移因子属于细胞因子,是属于被动免疫制剂的。

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应该是抗体或免疫

细胞、细胞因子等,包括抗毒素、丙种球蛋白、转移因子、胸腺素,类毒素则属抗原性制品,用于人工主动

免疫。

3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A、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

B、有传染性,免疫性和流行性

C、有病原体,免疫性和传染性

D、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后免疫力

【答案】D

【解析】常见错误:

①选答“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和免疫性”“传播途径”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一个基本条

件而不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应复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②选答“有传染性,

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是流行病学的特点,是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之一,应

全面复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要点传染病

37、能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

B、生长激素

C、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D、肾上腺素

【答案】ABCD

【解析】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有多种,按其对血糖浓度的影响分为两组:

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平时以胰高

血糖素为主,在应激情况下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生长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降低血糖浓度

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

故选ABCD。

38、对能量代谢影响最为显著的是()。

A、寒冷

B、高温

C、肌肉运动

D、精神活动

【答案】C

【解析】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伴行,因此,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取、消化、吸

收、代谢、生物氧化和能量利用等诸多因素可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

其中肌肉运动对于能力代谢的影响是最

显著的,机体任何轻微的运动即可提高代谢率。

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成正比,当机体持续进

行体育运动或劳动时的耗氧量可达安静时的10-20倍,机体的产热量也随之增高。

因此,通常可用能量代谢

率作为评估肌肉活动强度的指标。

39、某小学生餐后精神萎靡伴腹痛、腹泻及呕吐,3个小时后体温升高并伴有嗜睡和肌肉抽搐。

查见血清钠

浓度为160mold/L。

对于该学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失水多于失钠

B、失钠多于失水

C、发生了高渗性脱水

D、发生了低渗性脱水

【答案】AC

【解析】高渗性脱水的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

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原因和机制:

(1)水摄入减少:

见于水源断绝、进食或饮水困难等情况。

(2)水丢

失过多:

①经呼吸道失水:

任何原因引起的过度通气都会使呼吸道粘膜不显性蒸发加强;②经皮肤失水:

热、大量出汗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均可通过皮肤丢失大量低渗液体;③经肾失水:

中枢性尿崩症、使用大

量脱水剂、以及昏迷的病人鼻饲浓缩的高蛋白饮食,均可导致失水;④经胃肠道丢失:

呕吐、腹泻及消化道

引流等可导致等渗或含钠量低的消化液丢失。

故选AC。

40、基因的异常影响着肺癌的预后,目前认为对预后有益的基因异常是()。

A、K-ras

B、bcl-2

C、Her-2/neu

D、L-myc

【答案】B

【解析】bcl-2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的寿命,这就增加了其它癌基因表达的机会,同

时它还保护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长期生存而不凋亡,并能增加细胞对多种凋亡刺激因素的抵抗性,阻止细胞

死亡的最后通路,从而bcl-2的异常对肺癌的预后较好。

41、能与宿主组织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

B、细胞壁

C、菌毛

D、荚膜

【答案】C

【解析】菌毛是细菌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

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

关。

42、典型的原发型肺结核,X线胸片表现为()。

A、哑铃状阴影

B、散在点状阴影

C、阴影伴有空洞

D、片状模糊阴影

【答案】A

【解析】原发型肺结核典型的病变表现为哑铃状双极现象,一端为肺内原发灶,另一端为同侧肺门和纵隔肿

大的淋巴结,中间为发炎的淋巴管。

43、斯金纳认为解释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是()。

A、条件反射

B、刺激—反应

C、强化训练

D、复习

【答案】C

【解析】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故选C。

44、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A、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

B、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

C、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

D、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

【答案】D

【解析】组织细胞代谢产生CO2,所以CO2分压最高,经弥散进入静脉内,由静脉毛细血管排至肺泡,再

呼出到外界。

45、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

B、假膜性炎

C、坏死性炎

D、出血性炎

【答案】A

【解析】溶血性链球菌常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蜂窝织炎是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

脓性炎。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故选A。

46、下列关于肾综合征出血热原发性休克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少数顽固性休克可出现DIC

B、宜早期、快速、适量补充血容量

C、多在病程的第3~7日出现

D、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的必经阶段

【答案】D

【解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原发性休克多在病程的第3~7日出现,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形成。

非典

型和轻型病例可不经历低血压休克期,出现越期现象。

47、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时禁用()。

A、间羟胺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

【答案】D

【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休克为心源性休克,如血容量不足应补充血容量,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升,肺

楔压和心排出量正常时可选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

异丙基肾上腺素

有强大的心脏兴奋作用,同时扩张骨骼肌血管,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其兴奋心脏增

加心肌耗氧量的作用不适用于心肌梗死合并休克。

故选D。

48、不是下肢动脉主干的是()。

A、胫后动脉

B、股深动脉

C、腘动脉

D、胫前动脉

【答案】B

【解析】下肢动脉主干包括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

49、患者,男,20岁。

咳嗽伴低热,盗汗,乏力1个月。

X线显示右肺上云雾状阴影。

应首先考虑的是

()。

A、原发性肺结核

B、结核性胸膜炎

C、浸润型肺结核

D、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答案】C

【解析】原发型肺结核常见于小儿,多无症状,少数有呼吸音减弱,偶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哕音;血行播散型

肺结核有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多呈弛张热或稽留热,血白细胞可减少,血沉加速;浸润型肺结

核表现为肺部有渗出、浸润及不同程度的干酪样病变,多数发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渐出现发热、咳

嗽、盗汗、胸痛、消瘦、咳痰及咯血;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反复出现发热、咳嗽、咯血、胸痛、盗汗、食

欲减退等,胸廓变形,X线显示空洞、纤维化、支气管播散三大特征;结核性胸膜炎主要表现为胸痛、发

热、畏寒、肢体乏力等。

50、男性,25岁。

10天前左臀疖肿,前天开始发热伴寒战、咳嗽、咳脓痰,3天来痰中带血,胸痛,血

象:

WBC25×109/L,N91%,胸片两肺有散在密度较淡的片状阴影,内有透光区及可疑气液平面。

应考虑为

()。

A、肺炎链球菌肺炎

B、肺结核

C、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D、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答案】D

【解析】患者考虑为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X线特征为:

多样性与易变性,可有肺脓肿,脓胸,肺气

囊肿等。

51、脾脏中各种细胞首先接触抗原的部位是()。

A、动脉周围淋巴组织鞘

B、脾索

C、淋巴小结

D、边缘区

【答案】D

【解析】脾由被膜、小梁、白髓、红髓、边缘区几部分组成。

“边缘区”是红髓和白髓的交界处,从胸腺或骨

髓迁入脾的淋巴细胞会在这里进一步成熟。

该区域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可对抗原进行处理。

故选D。

52、本体感觉传导路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

A、脊髓后角固有核

B、三叉神经节

C、薄束核

D、丘脑腹后外侧核

【答案】D

【解析】本体感觉传导路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53、体内合成长链脂肪酸的主要原料是()。

A、乙酰辅酶A

B、乙酰乙酰辅酶A

C、丙酰辅酶A

D、草酰乙酸

【答案】A

【解析】乙酰辅酶A是软脂酸合成的基本原料,用于软脂酸合成的乙酰CoA主要由葡萄糖分解供给,在线

粒体内产生,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需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进入胞质。

故选A。

54、急性炎症组织中以哪种细胞浸润为主?

()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巨噬细胞

【答案】B

【解析】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有所不同。

在急性炎症的早期(24小时内)中性粒细胞首先游

出。

中性粒细胞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它们迅速对细胞因子发生反应,并与黏附分子结合,所以最先游

出。

故选B。

55、增殖性肠结核患者不经常出现的临床表现是()。

A、发热

B、腹泻

C、腹痛

D、便秘

【答案】B

【解析】增殖性肠结核少见腹泻。

56、构成心脏传导系的细胞有()。

A、神经细胞

B、移行细胞

C、神经胶质细胞

D、起搏细胞

【答案】BD

【解析】心脏传导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纤维组成,其功能是起搏并将冲动传导到心脏各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

按一定节律进行收缩。

组成传导系统的特殊心肌纤维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起搏细胞:

又称P细胞,多分布在

窦房结和房室结内,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②移行细胞:

分布在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周边及房室结内,起传导

冲动的作用。

③束细胞:

又称浦肯野纤维,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

束细胞能快速传递冲动,将冲动传导至整

个心室肌。

故选BD。

57、异养菌()。

A、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

B、不能利用二氧化碳

C、生长不需要氧气

D、需要有机物作为碳源

【答案】D

【解析】需要利用多种蛋白、糖类等有机物质作为营养和能量合成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异养菌。

58、与绵羊红细胞特异性结合,形成玫瑰花环状结构的免疫细胞是()。

A、单核巨噬细胞

B、T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B细胞

【答案】B

【解析】人成熟T细胞表面表达绵羊红细胞受体,可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花结样细胞,临床称为红细胞玫

瑰花结形成试验。

59、真正的有效通气量是()。

A、时间肺活量

B、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每分通气量

【答案】C

【解析】肺通气的作用是使肺泡气体更新,所以真正的有效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肺活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

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