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489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巢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巢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巢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巢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巢湖.docx

《巢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巢湖.docx

巢湖

巢湖实习报告(下)

(2009-04-0707:

38:

48)

转载

标签:

杂谈

 

第三章  岩浆岩

巢湖市北部山区岩浆岩石不很发育,仅发现有4个小岩体,分布在7410工厂-王乔洞一线,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控制。

单个岩体规模均很小,面积仅100-1200m2,其中以维尼纶厂东侧、炭井村东侧岩体规模最大,露头也较新鲜,但现已全部被维尼纶厂平整建成体育场,难于看到。

主要岩性为黑云母花岗斑岩(7410工厂岩体)、花岗斑岩(王乔洞岩体)、花岗闪长斑岩(炭井村岩体和117高地南坡岩体),呈岩株状产出,一般剥蚀不太深,属浅成-超浅成相。

岩体与围岩均为接触关系,除7410工厂岩体侵入在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外,其余三个岩体均侵入在二叠系中。

岩体一般风化强烈,呈疏松状,但岩体蚀变很微弱,仅见叶腊石化、绿泥石化和高岭石化。

围岩仅具轻微的硅化、角岩化等,一般不见矿化现象。

1983年,7410工厂因修建体育场,推土机揭露出来的炭井村岩体,新鲜露头上可见NNE向和NEE向两组裂隙中均呈明显的褐铁矿化。

岩体的侵入时代,根据炭井村岩体黑云母(K-Ar)的同位素年龄值为106Ma,考虑到K-Ar法年龄值较低及地质证据,认为其时代为晚白垩世。

现就王乔洞岩体为例介绍如下:

       王乔洞岩体位于王乔洞南约30米处,俞府大村向斜的西翼。

平面呈圆形,面积160平方米。

岩体侵入于下二叠统栖霞组下段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岩株的南接触带产状252°∠50°岩性为花岗斑岩,岩性呈浅灰-浅灰黄色。

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斜长石20%、钾长石4%、黑云母2%(野外肉眼观察大于10%)组成,斜长石较钾长石自形晶,颗粒大小不等, 粒径约在0.05-1毫米之间,钾长石呈不规则状,黑云母多有暗化现象。

基质主要由石英、微晶钾长石及斜长石等组成,均呈它形晶微粒结构,钾长石多已高岭土化,斜长石绢云母化。

岩体南界附近边缘相很明显,斑晶显著小且近接触带出现大量的气孔,均呈细长的椭圆形空洞,少量为方解石或沸石类矿物充填的杏仁体,定向排列,可见十分明显的流线、流面构造。

巢湖北部地区脉岩,仅发现两条:

一条为云斜煌斑岩脉,位于实习区东面汤山西坡;另一条为蚀变闪长玢岩脉,位于实习区内朝阳山216高地195°方向(或向核山正南)约300米处,岩脉长50米,宽3米,沿断裂呈70°-250°方向延伸。

 

             第四章  地质构造

巢湖实习基地位于扬子地台下扬子台褶带中部巢县隆起带半汤复式背斜北西翼。

扬子地台基底为一套浅变质岩系,普宁运动使基底固结,盖层为稳定的Z-T21地层沉积。

下扬子褶带内,Z-T1+2该区下降沉积,并于T3J1前发生褶皱。

该带由于固结晚,强度小,故褶皱发育。

  巢县隆起带是下扬子台褶带众多隆起带之一,北西以滁河-罗河断层为界,南东临长江沉降带,呈北延伸,宽11~25公里,长约300千米。

隆起带以古、中生界地层主,并有江镇和庐枞两台火山岩盆地分布。

殷坑组的次级小褶皱

  半汤复背斜核部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构成,向东依次为寒武系、奥陶,产状正常,倾角30~40度,西翼因韦加村断层逆冲,仅出露奥陶系、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并发育三个Ⅱ级褶皱,至西向东依次为马家山向斜、凤凰山背斜、余府大村向斜,褶皱紧密连续,均为线形褶皱。

复背斜轴迹方向20度,轴面西倾,倾角80度左右。

 一、褶皱

本区位于半汤复式背斜西翼,以三个二级褶皱为主要构造形式,自东向西主要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

出露地层有志留系(S)、泥盆系(D)、二叠系(P)、三叠系(T)。

其中二叠系龙潭组(Z)为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地层,而三叠系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南陵湖组(T1n)和东马鞍山组(T2d)地层则构成马家山向斜核部,凤凰山背斜核部由志留系(S)组成。

三个褶皱两翼的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局部倒转。

轴迹方向为20゜-30゜,枢纽均向SSW倾伏,倾伏角15゜-26゜不等。

由于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轴面倾斜且弯曲,甚至铰纽。

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加之褶皱枢纽倾伏,在平面上表现为"M"形展布的低山地貌,南端则被EW向桥头集-东关断层横切而终止。

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使区内形成的褶皱大都斜歪,局部倒转,次级小褶皱颇为发育,特别在两个向斜核部尤为明显。

褶皱多被断裂破坏,并有岩浆侵入。

1、马家山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

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

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平顶山西南坡)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

北坡转折端产状:

东翼235゜∠46゜,西翼146゜∠44゜。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

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

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

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

2、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碾盘山一带。

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

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

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

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

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

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

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

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

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3、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区东北部,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为NNE-SSW。

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栖霞组、孤峰组的地层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坟头组、高家边组的地层组成。

由于受构造多期运动的影响,该向斜大部分直立并且局部倒转,甚至铰纽,特别在其核部栖霞组、龙潭组、大隆组地层发生强烈揉皱,枢纽起伏,向SSW倾伏,轴面倾向NW,倾角变化很大。

该向斜NNW端在本区石刀山北部转折,并且扬起,其SSW端被本区南部近EW向的桥头集-东关断层切断而倾伏终止。

该向斜被许多断裂错切,并有岩浆侵入。

两翼产状基本正常,NW翼倾向110゜~145゜,倾角50゜~85゜,SE翼倾向270゜~300゜,倾角40゜~60゜。

枢纽向北东仰起,仰起角为3゜左右,轴面倾向300゜,倾角84゜,属直立褶皱。

俞府大村向斜在空间的展布形态复杂多变。

二、断层

1、青苔山推覆构造

位于巢湖市西北部的青苔山一带,出露长约30Km,呈北东方向延伸。

青苔山推覆体主要有震旦系灯影组条带状白云质灰岩和寒武系半汤组薄层灰岩组成。

推覆体的前锋位于在青苔山的东侧,主要有灯影组条带状白云质灰岩构成。

前锋带中发育大量密集的,走向平行于青苔山山脉延伸的次级断层,走向40°-60°,倾向北西,倾角大小不一取决于构造位置的不同。

前锋的构造样式为单冲式和背冲式两种。

鹅头崖

 

青苔山断层擦痕

青苔山推覆体之下的原地岩席为志留系高家边组的页岩,主滑脱面位于青苔山东坡的山脚下,出露清晰,构造典型,青苔山推覆构造存在和运动学特征极有力的证据之一。

滑脱面上盘的条带状白云质灰岩为强岩层,下盘的黄绿色页岩为弱岩层,主滑脱面正出在强弱岩层的界面上,现象十分直观。

由于推覆体的强烈运动,在主滑脱面上发育了一套碎粉岩厚度1-2米,分布稳定,原岩为白云质灰岩。

该碎粉岩中多发育平行滑脱面的破劈理。

在滑脱面之下是片状构造岩,原岩为黄绿色页岩,其片理面与滑脱面的产状一致,偶尔可见强烈的小褶皱。

主滑脱面的倾向340左右,倾角多10-20度,有时表现为起伏不平的弧形断肠面,并具有定向排列的构造透镜体,均指示了由西向东的推覆方向。

断层角砾岩、错片)是青苔山推覆构造存在的有力证据。

2、在麒麟山与凤凰山之间的狮子崖有一断层.证据:

1.两套岩层对不上,虚托状.2.断层有角砾岩。

3.下盘向下.4.老地层在上,逆冲,砾石大于50%为砾岩。

 3、在坦克厂附件狮子口有一平移右旋断层.证据:

据底砾岩判断。

三、节理

下石炭统和洲组顶的共轭节理

 

鹅头崖

本区节理极为发育,大多数发育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

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区域性"X"节理,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最常见,将石英砂岩切成许多极为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块体。

另一种是与断层伴生的各种节理,多相互平行,密集排列。

另外,还有追踪张节理和节理尾端变化的羽裂、节理叉、菱形节环和折尾等。

其次,本区节理还发育在志留系(S)、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T2d)及岩浆侵入体中。

发育在灰岩中的节理大都被方解石脉充填。

由于多期运动的影响,本区节理比较复杂。

可简单分为两剪一张三组节理,剪节理较发育,走向延伸长,壁面光滑、平直、壁闭合、无充填物,走向分别为300゜~340゜、30゜~75゜张节理发育较少,走向延伸短,壁面粗糙,壁距2-5毫米有铁质充填走向为  285゜左右。

此外,在断层旁还发育有局部节理,如凤凰山东坡独立石断层下盘砂岩中的派生节理。

  第五章  矿产资源

 根据安徽省地质矿产局的资料,区内主要形成与沉积岩有关沉积矿产。

主要矿种有:

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煤、铁矿等,尤其是作为水泥原料的石灰岩最为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水泥原料基地之一。

一、燃料矿物--煤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及其外围邻区,燃料矿产仅有煤。

含煤岩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

有工业价值的煤矿主要产于龙潭组下段含煤岩系中。

其中又以下段顶部灰岩(欲称"压煤灰岩")之下约3m处的煤层较好,为区内主要可采煤,煤层平均厚0.5m,局部可达7.5m,一般呈透镜状、扁豆状、鸡窝状产出。

顶底板均为页岩、炭质页岩,少数为粉砂岩。

煤层成分:

以亮煤、暗煤为主,含少量丝煤。

煤岩中含有机质总量达41.7-90.2%,粘土质4.2-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均属高硫无烟煤。

二、铁矿

区内铁矿,按成因类型分为沉积型和热液型两种。

1、沉积型铁矿

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内沉积型铁矿有两个成矿期,即晚泥盆世五通晚期和早石炭世高骊山期。

(1)五通期铁矿

铁矿赋存于五通组上段顶部,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变化大,不稳定,区内岠嶂山的铁矿出露较好,且具一定规模,其它均为铁矿化点。

巢湖市北部岠嶂山铁矿,地处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出露地层自五通组至上石炭统船山组,产状稳定,倾向250°-290°,倾角30°-50°,由于北西-南东向断裂发育,致使矿体多处错断位移。

含矿岩系有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石英砂岩及粘土岩等组成,走向延伸近1500m,含矿一层,厚0.8-1.2m,矿体成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一致。

顶板为粘土岩或石英岩,底板为含铁石英砂岩。

矿石成分有褐铁矿、赤铁矿,偶见有黄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砂粒及泥质。

矿石原生结构为砂状结构,并具交代残余、交代假相及胶状等次生结构。

矿石构造以网格状及皮壳状为主,矿石品位较低,Tfe36.05%以下。

该类型铁矿为滨岸湖泊沼泽相沉积成因,亦有人认为是沉积加水解淋滤成因。

(2)高骊山期铁矿

早石炭世高骊山期有两个成矿阶段,第一个阶段形成了高骊山组底部铁矿层(下矿层),第二阶段形成了该组中、上层铁矿(上矿层),巢湖北部地区下矿层发育较好,上矿层发育较差。

下矿层:

巢湖北部地区以平顶山向斜北两翼之曹家山(即113高地一带)铁矿为代表,赋存于高骊山组底部,一般呈透镜状、团块状直接覆盖于金陵组灰岩之上,其间夹一层粘土岩,厚0-0.8m,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矿石一般呈胶状、交代假象结构及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石成分有赤铁矿、褐铁矿,脉石有石英、长石等。

上矿层:

见于巢湖市马脊山(即117高地)一带,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为含鲕状赤铁矿泥岩,呈透镜状产出,厚1m左右,顶、底板均为泥岩、粉砂质泥岩。

中矿层缺失。

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此外还可见有微量的磷铁矿、黄铁矿,脉石主要为石英和泥质。

呈胶状、交代假象、交代残余结构,鲕状、豆状构造,品位较差。

该期铁矿均因矿层规模小,厚度不大,无工业价值。

2、热液型铁矿

俞府大村铁矿位于巢湖市北部的俞府大村东约600米,即维尼纶厂汽车库北60米,处于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出露地层有五通组至高骊山组等,矿体受北西-南东向断裂控制,一般产于构造裂隙和层间空隙中。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楔状产出,产状变化较大。

出露宽度0.5-1米,长15-30米。

矿石矿物有赤铁矿、褐铁矿、沥青质褐铁矿、软锰矿、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等。

矿石具充填胶状结构、交代假象结构及块状、角砾状、肾状构造。

矿体围岩为含泥质粉砂岩,围岩蚀变有高岭土化并见有烘烤现象,与矿体界线清楚。

该铁矿属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类型。

也有人认为是原生沉积,经后期热液叠加再造成因。

三、磷矿

区内现有磷矿点三处,分布于大尖山、曹家山和岠嶂山,均为沉积型。

含矿岩系为下二叠统孤峰组、砂泥质-硅质岩建造。

磷矿层赋存于孤峰组底部,由含磷泥岩和含磷结构泥岩组成。

矿体比较稳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0.8-1.8米,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巢湖市北部较南部矿层厚度大,结核率高,矿石品位高。

巢湖市北部曹家山磷矿发育较好,矿体较稳定,厚1.5-1.8米,走向延长约2000米,矿层顶板为硅质岩、硅质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及含磷泥岩,地层产状倒转,较陡,常有挠曲现象。

矿石类型为含磷泥岩和结核状磷块岩两种。

前者主要由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亚类为主)和钙磷酸盐(大部分为碳-氧磷灰石)组成,隐晶-显微鳞片结构、含生物碎屑结构及微层-薄层状结构。

上述两种磷矿石为浅海盆地环境沉积形成,矿体厚度小,品位低,无工业价值,但曾有当地群众土法开采利用。

 四、石灰岩矿

    区内石灰岩发育较好,分布很广,主要成矿时代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矿层多、厚度大,是本区主要矿产之一。

根据工业用途不同可分为:

化工原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水泥原料矿产及建筑石料矿产。

1、化工原料石灰岩矿产

巢湖北部有马脊山(即维尼纶厂东采矿场)矿床,位于俞府大村向斜南东翼。

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和州组,上统黄龙组、船山组及下二叠统栖霞组。

含矿四层即①和州组上部微晶灰岩,厚7.6米;②黄龙组上段微晶灰岩,厚22.4米;③船山组微晶灰岩、球状灰岩,厚7.9米;④栖霞组下段(臭灰岩段),厚54.30米,矿层很稳定,矿石成分主要为方解石(90-98%),含有白云石(3%)。

该石灰岩矿床可作熔剂和水泥原料。

2、水泥原料石灰岩矿产

巢湖市北部现有茨苔山水泥石灰矿和马家山水泥石灰岩矿,均由巢湖水泥厂开采利用。

(1)茨苔山水泥石灰岩矿床

位于平顶山向斜南东翼,出露下石炭统和州组至下二叠统栖霞组,为单斜构造,产状稳定,倾向280°-295°,倾角50°-60°,矿体被两条北西向平移断层切割,错位50米。

含矿五层,分别位于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及下二叠统栖霞组中,后者含矿两层。

矿石主要为微晶灰岩组成,总厚度200米,CaO含量54%左右。

(2)马家山石灰岩矿床

位于巢湖市马家山、平顶山向斜西翼,出露地层有上二叠统及中、下三叠统等,地层产状倒转,倾向290°-330°,倾角50°-60°,矿层常被断层错断。

含矿三层即:

A、B、C三个矿层,均产于下三叠统南陵湖组,总厚约80m,矿层分布稳定。

矿石类型为石灰岩、瘤状灰岩、瘤状泥灰岩、泥灰岩,主要化学成分为CaO和少量的MgO,其中CaO含量为31.51-54.17%。

3、建筑石料矿产

建筑石料矿产主要是石灰岩,分布极广,但目前广泛开采利用最多的主要是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灰岩,厚度大、单层薄、结构致密、性能好、易于开采,是良好的建筑石料。

 五、耐火粘土、陶用粘土

   此类粘土矿层位较多,分布较广,主要含矿地层为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及下二叠统银屏组。

晚泥盆世五通期是区内较好的粘土矿成矿期,粘土矿层较厚,质量较好,但沿走向稳定性较差。

以巢湖市狮子口粘土矿为例简介如下:

位于巢湖市北部狮子口,俞府大村向斜北翼,出路地层为五通组至船山组,地层产状倾向南东,倾角60°左右。

含矿岩系为五通组上段,中薄至薄层状石英砂岩,含铁石英砂岩及粘土、粉砂质粘土岩等,共有九层粘土岩,以粉砂质粘土为主,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一般1-3米,其中有两层厚度较大,质量较好。

第六章区域地质发展史

普宁运动,该区基底固结,自震旦纪至中三叠纪为地台盖层沉积期,褶皱构造主要是由印支运动形成,之后为大陆边缘活动阶段。

燕山运动虽也造成舒缓的褶皱构造和坳陷,但以断裂活动为主,晚期有微弱的岩浆活动。

喜山运动继承燕山褶皱的特点,形成更加平缓的坳陷或山间盆地,时有阶段性地壳抬升。

实习区山系走向北东向(35°-40°),山脊多为上泥盆统五通组石英砂岩,砾岩组成,岩性少分坚硬,难于风化。

而山谷为下志留统高家边组粉砂质泥岩或上叠统龙潭组煤系一下三叠统殷坑组钙质泥、页岩组成。

岩性松软、易破碎(大隆组硅质页岩、硅质岩),易风化、剥蚀形成沟谷。

凤凰山背斜谷,位于狮子口内7410工厂,是由下志留统高家边组粉砂质泥岩之软弱层构成的;向斜山有平顶山,向该山和北凤凰山(305高地)。

平顶山是以下三叠统和龙山组为核部的向斜山;向核山和北凤凰山则是以下二叠统栖霞组为核部的向斜山。

平顶山至马家山一带,东、西两侧山谷都是由于龙潭组-殷坑组的软弱岩层,风化、剥蚀而成的。

主要有朝阳山、麒麟山、大尖山和巨嶂山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

一面由五通组石英砂砾岩至二叠系灰岩等硬岩层组成,而另一面则是由志留系砂、泥岩等软弱岩层组,因软、硬岩层差异风化而形成单面山。

在北凤凰山西北坡,有一规模可观的古滑坡,古滑坡体主体由石炭系黄龙组和船山组灰岩构成,呈长舌部分之滑舌的前缘可见金陵组和高骊组岩片直接盖在高家边组之上,推测滑坡位移量达1千米。

现令残存部分占地面积约700×200平方米,估算滑坡体体积约30×105立方米。

滑坡体的后缘正好是喻府大村向斜扬起端,其北面为一堵110°-290°方向的悬崖峭壁,高约50-60米。

峭壁为船山组、黄龙组和和州组炭岩构成,峭壁底部为高骊山组泥、页岩,产状均很平缓。

峭壁发充一组110°-290°方向的近直立裂隙(与向斜轴近垂直),与岩层层面刚好构成"Y"型的贯通面。

由于雨水(隔水层)进一步软化(泥水),摩擦力大大减低,于是上覆已经沿裂隙面与母体分离的岩快,在重力作用下,沿高骊山组泥、页岩――滑坡床或滑动面迅速下滑,于是形成滑坡。

该滑坡体可明显地看到由2-3个"台阶"组成,从滑坡体岩块层序正常且重复叠堆在一起的情况推断,这一古滑坡体应是多次滑覆而成的。

洪积地带多分布在区内山地冲沟出口处,形成洪积扇,规模与冲沟大小和长短有关,一般不大。

如狮子口洪积扇(已因修铁路和公路破坏掉)、大理寺水库为东面和万山埠洪积扇等,冲积地带分布在岖嶂山东北部、万山埠西边以及喻府大村小溪的两岸。

实习区灰岩分布面积很广,岩溶比较发充。

较典型有以下几种:

地下暗河:

有省内闻名的王乔洞、猫耳洞以及狼牙山西南公路西侧的白姑洞(泉)与金银洞(泉)。

竖井:

较深的有扁井,双龙井,两坚井相距不到一百米,往下30米左右变为水平,呈北东-南西向延伸上千米。

漏斗:

集中发育地带在288高地至石刀山一带,有四、五个漏斗大致沿北30°方向呈串珠状展布。

岩溶塌陷区:

最具特征的是位于王乔洞与320高地之间的谷地,原是王乔洞地下暗河的向北延伸部分。

该暗河与紫薇洞在成因、展布和形态上完全一致,平行于栖霞组石灰岩的层理发育,但海拔高程高于紫薇洞。

后来坍塌,形成谷地。

其现象至今保存完好。

此外,在石刀、姚家山等地出现发育不太完好石芽地形。

 

第七章结语

 为期三周的野外实习已经结束了,现在转入了紧张的室内整理阶段。

一年前的普地实习是以一个地质参观者的身份参观地质现象,而现在是以一个地质工作者的身份参加实习。

通过此次实习,我受益匪浅不仅能把书本上的知识不说活学活用至少在野外看到地质现象不会再像一个非地质工作者了,而且再次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野外踏勘阶段、实测剖面阶段、填图阶段。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我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野外踏勘为期一周,我们在郑老师的带领下就去了龟山头、麒麟山、炬嶂山、平顶山、平顶山水库,我学会了野外怎么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如何描述沉积岩和火成侵入岩、认识了S1g-T2d的岩性及如何判断各个地层的分界、丘状交错层理的收敛发散指示顶底的原理、野外如何识别断层、如何描述断层和褶皱、如何画素描图和剖面图及成脊成谷的原理,又熟悉了一下罗盘的使用并且学会了后方交会法。

由于踏勘的路程相对比较长,要我们观察的地质现象也就多了,也就是说当跑的地点近时还可以回驻地吃午饭,当远的时候我们就得享受"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的生活了。

虽然苦是苦了点,但同学们都乐在其中,因为野外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而且也锻炼了身体。

  踏勘结束后,就迎来了第二个阶段实测剖面。

实测剖面阶段又可以分为:

①老师对踏勘阶段做总结和讲授实测剖面的工作方法;②野外测量数据;③资料的整理;④绘制剖面图。

李老师把我们的剖面定在凤凰山东坡D3w-P1q地层。

实测剖面的的第一天郑老师把我们带领到测剖面的位置后又教了我们一些注意事项,剩下的工作都得我们自己完成了。

刚开始我们由于对自己的位置所要做的任务都不是很清楚,做起来不是很顺手。

后来我们都了解到自己的位置和任务,团队协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时,每个人到达目的地时都知道干什么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就少数人在工作大多数人在看。

一到达目的地,我们小组的工作就这样紧张有序的开始了。

、分层员、层岩性描述员、标本采集员、前后测手和记录员各司其职,工作异常顺利,晚上回去处理数据。

经过了两天的野外实测时间,我们就开始转入绘制剖面了。

结合自己所测的数据和老师给的前人资料,我们组顺利完成了实测剖面的任务。

在这个阶段,我不仅增强了自己野外动手能力而且充分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画剖面图。

  我们小组经过前两阶段的磨合,现在已经能很好的协作工作了。

接着来的填图对我们小组来说虽然很新,但我相信我们组一定能很好的完成。

填图阶段可分为三部分:

①老师授课;②野外找点连线;③转绘清图。

新的阶段就有新的分工,不过很快我们就明白了自己的位置。

所以工作起来很顺手,一路绿灯,可谓驾轻就熟。

在这个阶段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构造里的那个"V"字行法则,我在上《构造地质学》课时,理解不是很清楚,可通过填图跑野外,不知不觉就把它搞清楚了。

三周的巢湖野外实习就告一段落了,我们也回到学校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了。

此次野外实习,让我感受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