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9384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抱朴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抱朴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抱朴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抱朴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抱朴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抱朴子.docx

《抱朴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抱朴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抱朴子.docx

抱朴子

抱朴子

篇一:

抱朴子养生论

《抱朴子养生论》

【原文】:

抱朴子曰:

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支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

神犹君也,血犹臣也,炁犹民也;故至人能治其身,亦如明主能治其国。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国亡,气衰身谢。

是以至人上士乃施药于未病之前,不追修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散,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制嗜欲,保金性命。

【注释】:

抱朴子:

东晋名道士葛洪之号。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

早以儒学知名,后入道,师事郑隐及鲍玄。

精医药及炼丹,善文章,好神仙导养之术。

著有《抱朴子》内、外篇、《金匮药方》、《肘后要集方》等数十种,史称「著述篇章,富于班马」。

腠理:

中医指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纹理。

四衢:

四通八达的道路。

炁:

同「气」,指元气。

至人:

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此处指深谙养生方术的人。

保金:

当为「保全」之误。

【易解】:

抱朴子说,一个人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国家。

胸腹好像是皇帝所居的宫殿;四肢躯干像是边境;骨骼和关节,好像是国家委派的各级官吏;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和皮肤、肌肉的众多纹理,像是全国四通八达的道路。

精神,就像是君主,血液则像一国的群臣,身中的元气似一国的老百姓;所以,深明养生方法的人,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英明的君主,能治理好他的国家。

爱护百姓,可以让国家安定;爱护自己的元气,可以健全自己的身体。

百姓疲困了,国家就必然灭亡;元气衰竭了,身体就会死亡。

所以高明的人,在未病之前,就会先采用药物调和,绝不等到身体已经衰败之后才来补救。

由此可知,生命难保而易逝,元气难以清明而易浊;如果能够明白这些道理,知道轻重,那么就会节制嗜欲,保全性命了。

【原文】:

且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

何者是耶?

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

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尔,盖缘未见其益。

虽心希妙道,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诚缘舍其本而忘其末。

深可诫哉!

【注释】:

且夫:

「况且」,承接上文,表示更进一层。

延驻:

道家谓长生不老。

延:

延年。

驻:

驻颜。

使容颜不老,永保青春。

薄:

轻视。

沮嫉:

诽谤妒忌。

咀嚼:

细细咬嚼。

英华:

草木之花。

此指能健身治病的药草。

【易解】:

况且善于养生的人,应先除去六害,然后可以延年益寿,以享百年。

除去哪六害呢?

一是淡薄名利;二禁声色欲乐;三不贪图货物财宝等物;四要清淡饮食;五除谄佞虚妄习气;六是注意平和身心,去掉诽谤妒忌等情绪。

这六者不去掉,修身养性之道等于是虚设了,因为没有看到养生的益处。

如果不注意这六项,任凭放纵,那么,纵然心中仰慕至道,希求身体康泰,口里念着道家经书,时常吃些保健药物,每天呼吸大地元气,也不能补他的损缺,救他短促的寿命。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丢弃了养生的根本,而胡乱地追求那些细枝末节。

这都是应当深切引以为戒的啊!

【原文】:

所以保和全真者,乃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夫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藏腑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膀胱纳客风,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鬓憔枯,多好则志气倾溢,多恶则精爽奔腾,多事则筋脉干急,多机则智虑沉迷。

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损人之命,猛于豺狼。

【注释】:

保和:

保持心志和顺、身体安适。

全真:

保全天性。

机:

机巧、机心。

气海:

指下丹田。

在脐下三寸处。

也指肾。

虚脱:

中医病名。

又叫「脱症」。

指病情突变,阴阳相离,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及其症候。

此指气海虚弱衰竭。

客风:

客气风邪。

客:

客气。

指侵入人体的外邪。

风:

病因六淫之一。

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

筋脉干急:

谓血液流通不畅,脉博跳动急促。

【易解】:

所以保和天性的方法,是少思虑,少挂念,少发笑,少说话,少欢喜,少发怒,少快乐,少忧愁,少爱好,少憎恨,少事务,少机心。

过多的思虑,会使人的精神耗散;过多的思念,则会劳累心脏;过多发笑或是激烈的笑闹,会使脏腑上翻;话说得太多,气海则会虚弱衰竭;过度欢喜,会让膀胱纳入客气风邪;过多的发怒,则会使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充满奔流的血液;快乐过度,则心神放荡;忧愁太过,头发便枯焦发黄;过多的嗜好喜爱,会使志气倾泻外流;过多憎恨不平,会让精神奔腾起伏;事务过于繁杂,做事过多却没有得到适度休息,则会让血流不畅,脉搏跳动急促;过多机巧,则使才思被深深迷乱。

这些伤害人的身体,比斧头还要厉害,损害人的寿命,比豺狼还要凶猛。

【原文】:

无久坐,无久行,无久视,无久听。

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

至饥。

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

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

【注释】:

胀:

鼓胀。

空心:

犹言「空腹」,腹中没有食物。

【易解】:

不要长时间坐着不动,也不要长时行走不休息,眼睛不长时间地看东西,耳朵也不长时间去听音声。

在肚子没有饿的时候,不要勉强进食;口不渴时,不要勉强饮水;不饿的时候,又吃了东西,会让脾脏劳损;不渴又喝下很多水,则会让胃脏鼓胀难受。

身体需要时常劳作运动,食物不可吃得过饱;虽然身体需要动,但也不能过度以至于疲乏;虽然食物要吃得少些,但也不要少到仍然觉得饥饿。

冬天时,早上不要饿着肚子,夏天时,晚餐不要过量。

早起床时,不要早到鸡鸣以前;晚起床,不要晚到日出之后。

【原文】:

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

行欺诈则神悲,行争竞则神沮。

轻侮于人当减筭,杀害于物必伤年。

行一善则魂神乐,搆一恶则魄神欢。

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灾害不干,生录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

养生之理,尽于此矣。

至于炼还丹以补脑,化金液以留神,斯乃上真之妙道,盖非食谷啖血者越分而修之。

万人之中得者殊少,深可诫焉。

老君曰:

存吾此道,上士;全修延寿命,中士;半修无灾病,下士;时修免夭横;「愚者失道,摈其性」,其斯之谓欤?

【注释】:

澄:

清澈平静。

真神:

本来之精神,天赋之精神。

年:

指寿命的年数。

宽泰:

宽舒安泰,轻松平易。

恬淡:

清净而无所作为。

咎:

灾祸,此指死亡之祸。

食谷啖血者:

吃谷物和肉食的人,意指一般人、凡人。

时修:

有时修习。

【易解】:

内心清澈平静,则与生俱来的精神,就固守在它的职位上;元气在体内安定,那么邪气就远离他的身体。

如果去欺诈别人,精神就感到悲伤;与人竞争,争强好胜,精神就感到沮丧。

随便地轻视侮辱别人,应当减少一百天的寿命;杀害生物,必然会折损年寿。

做一件善事,魂神就感到快乐;做一件恶事,魄神则感到欢喜,魂神乐人生,魄神乐人死。

常常让自己处于轻松安泰之中,恬淡无欲,清静无为,那么身体自然安宁、健康,灾害就不会去侵犯他,生死薄的生录上,必然写上他的名字,死录上必然消除了他的灾祸。

养生的道理,就都在这里了。

至于修炼房中术之还精补脑,化津液以留住精神的方法,这是上等仙人所传的高深妙道,不是一般凡人超出本分所能修得的。

在一万人中,能修成的极少,切忌不要随意去作此越分之事。

老君说:

能终身存守我传的这个道术,是上等的修道者;能全部按此

篇二:

读《抱朴子》的生与命

读《抱朴子》的“生”“命”

《抱朴子》的“生”“命”其实是平实的,在许多地方并没有我们现代人赋予的神秘,如在《抱朴子》中,“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命题,“命”就不是指的命运之义,也不是后世“性”与“命”对举的“命”。

仙,也不是指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的“仙界”,是指人通过以包括服食金丹为主要手段的各种长生方法使寿命得以长久延续的生命状态,长寿之人的境界是不同于未达到长生状态时的境界的。

用平实的心读平实的经典,这或许是《抱朴子》中“生、命”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抱朴子》金丹道中并没存在一个“彼岸世界”的问题,其宗旨和核心只有一个,即:

寿命的延续和人的境界的提升。

在《抱朴子》中,“生”是产生,是与死对举的生。

所谓“产生”,是指人出生的瞬间;所谓与死相对的生,指的是“生死之际”,确切说是指“生死之际”的“际”往初始的方向延伸,而此“际”往“死”(此往“死”方向的延伸实际上不过是假设的存在)的方向延伸就是死。

合起来看,“生”主要的含义就是生命存在状态,即是人的自然生命历程,此生命状态在《抱朴子》看来是能无限延长的,即寿命是可延长的,没有所谓“彼岸”的问题。

生的“产生”义,如《抱朴子》中“夫虱生于我,岂我之所作?

故虱非我不生,而我非虱之父母,虱非我之子孙”。

(《塞难》)这里的“生”就是产生之义。

关于与死相对应的“生”,体现于《抱朴子》对生死关系这一永恒问题的思考中,比如它说:

“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论仙》)。

这里不但“生”与死对举,且“生”也是指的出生。

而“草木之药,埋之即腐,煮之即烂,烧之即焦,不能自生,何能生人乎?

”(《金丹》)说这些草木药物,它自己尚且还不能自我长久存在,服食它的人就能长久存在么?

这里的“生”指生命存在。

在此“生”的意义基础上,《抱朴子》说到了长生。

“夫求长生,修至道。

”(《论仙》)这就是说,“求长生”就是在求人长寿的道路,在根本上就是在走一条自然法则的路。

《抱朴子》还说“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

(《黄白》)这里强调长生是符合道的,是道中的法则。

这一法则是什么呢?

即法于自然,所谓“金银可自作,自然之性也,长生可学得者也”(《杂应》)。

这种长寿法则,如同松柏常青、如同龟鹤之遐寿的道理,“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

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

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对俗》)。

当然,自然法则中也有短命的事物,而人的寿命果真是如此短命的事物的话,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段来改变,使之符合于长寿的法则,这些手段诸如食五谷、服气法等等。

总之,要相信短命的现象是能改变的,就象我们食五谷可以让生命延续一样,“五穀非生人之类,而生人须之以为命焉”(《对俗》)。

“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

”(《论仙》)“长生之道,不在祭祀事鬼神也,不在道引与屈伸也,升仙之要,在神丹也。

”(《金丹》)

由此看来金丹等长生之法是双重含义:

一是人本来就是长生的,则以手段加强它即可,二是如果人果真如物类中未能长寿的东西,则以金丹之法改变之。

究其根本,第一是内在的基本的。

因为,生之存在本身就是能使生得以延续的“寿”的存在的证明。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值得理解,即“长生不死”。

从《抱朴子》中看,“长生不死”之“长生”与“不死”,不是对待义,而是同义反复,它只有一个涵义,即长生,也就是人的寿命的延长,一种非短命的状态。

所谓对待义的“长生”与“不死”是说生为此岸世界,死为彼岸世界。

事实上,“死”无论如何只是在仅有也只有的此岸中才可理解、才有意义,“不死”只不过是个假

问题。

当然,这不是《抱朴子》所说的,是我们现代人的理解。

然而后面这一点却也正是《抱朴子》所昭示的。

在《抱朴子》中,由于并不追问所谓“死”的存在状态,所以“不死”就是长生的同义反复,它表明不存在“彼岸”状态的“死”。

《抱朴子》在谈到“长生不死”时从来未曾谈到“死”的状态如何,从未曾说到过“死”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而说的都是服药的情况,说是你吃了这个药,你就能延长寿命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如《仙药》说:

小神方,用真丹三斤,白蜜一斤,合和日曝煎之,令可丸。

旦服如麻子十丸,未一年,发白更黑,齿堕更生,身体润泽,长服之,老翁还成少年,常服长生不死也。

又如《仙药》中提到仙人告诉一个叫翟的人说:

“此是松脂耳,此山中更多此物,汝炼之服,可以长生不死。

”此外,《金丹》也有类似的描述,“若服半两,则长生不死,万害百毒,不能伤之,可以畜妻子,居官秩,任意所欲,无所禁也”。

通过对《抱朴子》中“生”及“长生”含义的了解,我们就知道了:

在《抱朴子》中,生有瞬时意义,也有存在状态的意义。

所谓瞬时意义有二个涵义:

第一,生,为产生,即人从母胎中出生;第二,“生死之际”的那“际”,逆时间方向而来的为“生”,顺时间方向而去为“死”。

所谓存在状态有一个涵义,即生命的存在状态,其实就是前面两个“生”的意义的综合。

长生,就是承认人有生之延续的过程,即承认有从第一“生”的瞬间到第二“生”的瞬间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寿命的存在状态。

平时,人们并没有分清这一点,仅仅把生看作是以“生死之际”的“际”为分界点的顺时间方向而去的“死”的方向延伸。

事实上,往这一“死”的方向上延伸的“生”果真存在否?

它不过如孔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那个“死”的状态罢了——人未曾经历过“死亡”,何以知“死亡”呢?

这本来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在《抱朴子》看来,生,就是人的自然生命过程,自然生命的过程如果有问题,它也必只是一个如何长生的问题。

在此意义上,《抱朴子》与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命题指示的是何等相似。

作上理解,则我们就会明白,长生思想的立论基础并不在于第二意义上“生”往“死”的方向而去的那不可知的状态,而是现实的存在的自然生命状态。

如是,则长生何以不可能呢?

肉体的生不就是可能的现实性吗?

在可能性现实化了的基础上去求一个可能性的现实,为什么不是现实的呢?

所以,如果人们攻击长生的理论基础说“长生不可能”的话,那不过是在否定存在的现实,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攻击者的本身就是长生的存在之现实。

可惜,在当时的理论水平下,《抱朴子》并没有作这样的理论论证,而是用自然物类的现象进行类比论证的,这在现在看来当然是朴素的论证方法。

用现在的话来说,所谓长生,就是人的自然生命质量如何提高的问题,如何延长人的寿命的问题,这是一个只有也仅有的“此岸”的问题,无所谓“彼岸”的问题。

这一人如何长寿的问题,这一不是脱离了人的自然生命的“生”的问题,决定了《抱朴子》开启的是一个——在今天我们看来——化学及生命科学方向的思想旨趣(当然含有宗教性)。

所以,在今天,我们能在其中看到那么多的关于人体科学的因素,诸如养生、服气、房中等关于提高人的寿命及自然生命的质量的方法和实验,能在其中看到诸多化学等一系列科学要素,这不是偶然的。

其必然在于《抱朴子》人生思想的根本是上述我们所说的“生”。

生,具有瞬时性,而使瞬时性变为时段性,是可能的。

人的生命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时点转化为时段的过程;同时,人类生命存在以来的事实,又说明了时段性存在的现实性。

可见,生是在时间之中,不是在无时间性的“彼岸”之中。

这当然不是《抱朴子》的理论,却正是我们由《抱朴子》的逻辑得出的理论。

命就是生,命是时段意义上的人的自然生命存在状态,在概念上就是指对从“生”的第一义到“生”的第二义上之时段内的人的生命状态的反映。

这一生命状态的特性,在《抱朴子》看来,理应是一种能无限延续的状态,那就是寿命,寿命的问题也就是长生的问题。

关于命,《抱朴子》中曾用“延命”“寿命”等来指示。

“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

”(《论仙》)又说:

“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修短之能至焉。

”(《论仙》)可见,命,指寿命,不是指的命运。

寿命,是由人自己把握的,是自然的,也是注定的。

《抱朴子》引《龟甲文》说:

“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古人岂欺我哉?

”(《黄白》)又说“寿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修短之能至焉。

”(《论仙》)这说的都是寿命由我把握之义。

“富贵之家,岂乏医术,而更不寿,是命有自然也。

”(《至理》)这说的是命是自然的。

而“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

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

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

命属死星,则其人亦不信仙道。

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塞难》)。

说的是命,是注定的。

寿命,无论是自己能把握的,还是自然的,还是注定的,但都是能延长的。

正因为它能为自己把握,所以能以各种人的方法来延续;正因为它如同自然中的松、鹤、龟等长寿之物一样自然,所以正可仿效它们使长寿成为可能,“故云乐天知命,故不忧耳,非不欲久生也”(《勤求》)。

正因为它是注定的,所以正如天上星宿一样,长寿是必然的,所谓“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塞难》)。

一句话,寿命是能延长的。

可见,命不必定就是宿命的第一命运,由此理解“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命题,我们得出的答案是:

我寿命的长短由我自己的修炼程度来决定。

这同样也说明了,命,寿命,在我之人生就能实现的,无所谓“彼岸”的问题。

仙与境界

长寿者自然生命的延续及精神境界提升的合一,就是“仙”。

所谓的仙人,其实还是人,非非人,但此人确非“凡人”,是拥有较高精神境界的人。

历来,围绕着“仙”的问题,产生了诸多迷离的问题,究其实质,是人们在理解《抱朴子》如何由人生论跨进本体论,即探索长生长寿的内在根据时产生的问题,这在《抱朴子》中就是如何打通“生(命)”与“玄”之间的问题。

考究起来,《抱朴子》对此作的解释是两个方式:

一个是命定论,一个是境界论。

事实上,就第一点而言,它在《抱朴子》中也是隐而不现的,它并没有去讨论这样的问题,也不追求它之所以然。

也许,如孔子一样,那是个悬而不决的问题。

而我们现在之所以说《抱朴子》有所谓的命定论,是由它回答信众的一段话引起的,那段话说:

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

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

《(塞难》)从上下文看,这是作为随机应答的回话,我们很难说《抱朴子》所持的就是命定论,只能说它或者无法回答该问题,或者不愿意回答这一可能引起误解的问题。

现在的人们,恰恰在这一问题上,取的只是《抱朴子》中命定思想的一面,没有看到其境界思想的一面,这是因为《抱朴子》中没有境界这个名词。

境界是我们现在用来反映《抱朴子》中关于长寿者的精神状态的语词,关于此精神状态,《抱朴子》所依据的也是历史上“仙家”的记载。

用文本的存在来说明人长寿之状态的精神质量如何,这是一种不同于命定的神秘性的论证方法。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美化《抱朴子》的不足,那就是在使用这一方法时,其一,它的所谓的历史典籍本身也是不可靠的;第二,它所用的类比方法也是不严密的。

《抱朴子》肯定长寿者的精神活动与未能长寿者的精神活动是不同的,且前者高于后者。

我们今天讨论哲学时,不也如此么。

我们的哲学家们不也是承认精神境界是有高低之分的么?

如冯友兰先生的“四境界”,又如我们树立“共产主义的精神风范”的教导等等。

可见,《抱朴子》观察到了长寿时之精神境界不同于未能长寿时的精神境界,并树立起长寿时的精神境界

为提高精神境界的目标的立论是有现实根据的,只是正如我们——也正如《抱朴子》——所知道的,长寿时的精神境界不是必然地高于未能长寿时的,这又说明《抱朴子》是何等地具有现实存在性基础,而现实存在性没有“彼岸”的问题。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关于“仙”是如何的问题。

追究起来,我们发现《抱朴子》未曾说过“仙是如此这般的”、“仙是在另外一个世界的”等等诸如此类的判断。

它所描述的仙,都是历史上经典所载的,如:

鬼神数为人间作光怪变异,又经典所载,多鬼神之据,俗人尚不信天下之有神鬼,况乎仙人居高处远,清浊异流,登遐遂往,不返于世,非得道者,安能见闻。

(《论仙》)

它所描述的都是如何去成仙的问题,从未曾正面说过仙是怎样的,如:

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而旧身不改,苟有其道,无以为难也。

(《论仙》)

又如:

盖闻身体不伤,谓之终孝,况得仙道,长生久视,天地相毕,过于受全归完,不亦远乎?

果能登虚蹑景,云舆霓盖,餐朝霞之沆瀣,吸玄黄之醇精,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室,行则逍遥太清。

(《对俗》)

《抱朴子》还对古之长寿者彭祖所陈述的“仙”也不以为然,认为是“为附人情”而说的。

对于彭祖所说的:

古人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失人之本,更受异形,有似雀之为蛤,雉之为蜃,非人道也。

人道当食甘旨,服轻暖,通阴阳,处官秩,耳目聪明,骨节坚强,颜色悦怿,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处任意,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不能犯,五兵百毒不能中,忧喜毁誉不为累,乃为贵耳。

若委弃妻子,独处山泽,邈然断绝人理,块然与木石为邻,不足多也。

(《对俗》)

《抱朴子》认为:

“笃而论之,求长生者,正惜今日之所欲耳,本不汲汲于昇虚,以飞腾为胜于地上也。

若幸可止家而不死者,亦何必求于速登天乎?

若得仙无复住理者,复一事耳。

彭祖之言,为附人情者也。

”(《对俗》)

对于《抱朴子》只是提仙法如何,仙道如何,从未提仙如何,这是一个启示:

仙就是现实肉体生命的问题,是以现实人生为出发点的修炼问题,其根据决不是来自于人之外的东西。

以经籍来陈述仙,从不提仙如何,这只是一种理论论证的需要,是在为人的精神境界论作的论证。

因为世人皆想象有一仙人的形象。

然而就其自然生命体而言,仙人与人何异?

它只不过是自然生命之延长及相应境界之高妙而已!

在这意义上,用我们现在的话语来翻译其哲学涵义就是:

仙人只存在于时间之中,不在“空间”之中。

这意思是说,在所谓“彼岸”中寻找一“空间”,是不可能的,“彼岸”和“空间”是对立的概念存在,存在其一则另一无。

在《抱朴子》看来,长寿不但是具有现实性的,而且是可以发挥人的能动性去充实它的,这就是说长寿是有方法的,其方法就是以金丹为主的各种方术。

而长寿不但是自然生命的事实,也是自然生命所包涵的精神境界丰富的事实,后者就是仙。

故“仙”包涵了长生,又重在精神。

如果说这样算是正确理解了《抱朴子》的“生”与“命”的话,那么仙的精神质量的存在及其提高只能是人的境界问题,而不是什么“彼岸”的根据问题。

所以,仙,即长寿者,其现实精神境界的提升之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对俗》)。

或者:

“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

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

”(《对俗》)

也就是说,金丹等诸术让生命得以自然延续,忠孝仁信等人伦修养使得生命之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两者的完成即是仙。

*本文获20XX年“香港道教信善奖学金”资助。

参考文献:

①《抱朴子内篇》,载《正统道藏》第四十六册、第四十七册,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1977年3月初版。

②王明撰:

《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

中华书局,20XX年3月第2版。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摘自:

《中国道教》20XX年01期作者:

岑孝清

篇三:

抱朴子

《抱朴子》中的儒道思想

葛洪(公元二八三——三六三)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

所著的《抱朴子内篇》是一部充满了哲学色彩同时有着科学技术内容的道教传世之作,可以说葛洪是接过了老庄的大旗,并在老庄玄学的影响下继而深化为他自己所创造的体系,《抱朴子》是将老庄所表达的玄学世俗化功利化而成为一种社会实践。

道教本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是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次飞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老子给世人的哲学命题,庄子继承了这种玄奥的思想论点,而为世人剥开了玄学的第一层外衣。

玄学是劝诫世人远离身外之物,洗涤内心污恶从而实现逍遥自在尽天命享人世的一味药剂。

葛洪则是一个比较实际的有创造性思维的玄学家兼科学家,他的《抱朴子内篇》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兼化学家的完美结合。

葛洪的炼丹术和养生观为世人所推崇,虽然炼丹术在我国晋代就已经产生,并且有一定的论著具体的介绍多种炼丹的方法,《抱朴子内篇》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参考史料,是一部十分完备的修身养性的参考书。

而在《内篇》中葛洪也提出了他本人对儒道各方面问题的一些见解。

一、仙论体系与儒墨初步调和

《内篇》开篇即讲玄道,这与老庄所讲的玄是合拍的,“方而不矩,圆而不规”此谓玄之形状,以金石湛露作比;“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这是玄道的要义,老庄主张修身养性而进入玄道,葛洪在他们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他独特的神仙论体系,他的《仙论》篇中论道:

“万物云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