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8825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docx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docx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1完整篇doc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一-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8、成语故事)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

 

过渡:

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

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

说大话。

 

戳穿:

刺穿。

(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

腮。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时间允许的话,学完第一则成语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

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对策:

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成语学习的探究之中。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词语。

 

2、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

夸口是什么意思?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

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

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读出什么语气?

(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自学《画龙点睛》

 

1、让学生自己阅读这则成语故事,想想:

自己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

 

2、学完之后,请学生交流收获。

相机讨论:

 

(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

 

(3)结果怎样?

 

(4)交流、朗读:

 

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5)自由朗读。

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高超。

 

(6)思考:

 

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

 

在想象讨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3、读课文。

读出感情变化。

 

奇怪不信佩服

 

四、背诵课文。

 

五、作业。

 

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2、背诵《画龙点睛》

 

3、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具体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形象地感知寓意。

 

2、交流其他的一些成语故事,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难点:

扣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内涵,会用典型的事例来加以诠释。

 

对策: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教学准备:

学生事先的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默写词语:

 

腾空墙角张口结舌自相矛盾逼真神韵画龙点睛惊叹不已

 

二、再谈成语故事

 

1、上次学习的三个成语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读了以后获得了哪些启发?

 

2、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例呢?

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启发、交流。

 

指名交流,点评。

 

三、成语故事会

 

1、昨天让学生进行了成语故事的搜集,大家准备好了吗?

 

2、请在小组中先交流一下,然后请代表上台来讲。

 

3、谈谈其中某个成语故事带给你的思考。

 

附:

成语故事

 

退避三舍草木皆兵按图索骥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望梅止渴望洋兴叹掩耳盗铃

 

胸有成竹唇亡齿寒闻鸡起舞指鹿为马

 

不学无术鸡鸣狗盗抱薪救火梁上君子

 

杯弓蛇影夜郎自大盲人摸象庖丁解牛

 

板书设计:

 

戳穿

 

自相矛盾:

夸口矛----------盾张口结舌戳不穿

 

滥竽充数:

总是一样的俸禄装

 

不要而要溜

 

画龙点睛:

奇怪不信佩服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填字成词。

 

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

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

那人哑口无言)

 

2、请学生朗读夸口的语气。

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3、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

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来了请学生填空。

有进行一段话的描写的,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唔晤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

也有学生是以替换词语的方式来进行的,他们会分别将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等词语放进原句来理解!

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充分表现出来了!

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朗读句子: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③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

(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分类布置作业:

 

(一)基础题: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挑战题

 

1、绘声绘色讲故事,丰满人物形象。

提示:

可补充以下几点:

 

(1)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

 

(2)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3)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

 

2、创编故事,挑战自我。

提示:

 

(1)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2)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3)题目自拟如:

《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

(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

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

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

说大话。

 

戳穿:

刺穿。

(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

腮。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

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

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7-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6、成语故事三则)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

(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

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

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

说大话。

 

戳穿:

刺穿。

(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

腮。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

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5)说说这三则成语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三、指导书写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

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

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抓住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比喻义。

 

教学过程:

 

一、陶行知的名言导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还记得是谁的名言吗?

 

1、真人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的人)

 

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后,你认为这三则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不是真人呢?

为什么?

 

(楚国人和南郭先生不是:

说假话,做假事。

张僧繇是:

说真话,有真本事)

 

过渡:

这节课我们先深人地认识一下这两个做假之人。

 

二、精读课文,品悟主人公的假。

 

(一)读课文画出能看出他们假的词句,说说如何看出来的。

 

(二)交流如何从具体的词句看出他们的假的。

 

精读《自相矛盾》

 

1、你如何看出假的?

 

(1)什么矛、什么盾;(指任何的矛或盾,包括自己的吗?

)戳不穿、能戳穿(一会儿说自己的矛戳不穿自己的盾,一会儿又说能戳穿)

 

小结:

是啊,像这样语言前后不一致,相互冲突,用书上的词说就是自相矛盾(齐读)

 

(2)夸口:

什么叫夸口?

(吹牛、大话、假话)那你就来吹吹你的矛和盾吧。

(感情朗读)

 

2、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呢?

结合他的职业谈谈。

(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1)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

是的,在热闹的集市上,好好地宣传一下自己的商品,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赚到更多的钱。

你现在就是那楚国人,快来夸夸你的矛和盾吧。

(感情朗读)

 

(2)以书为盾,以笔为矛,再现当时的情境,表演读。

自己练习、指名读、推荐读。

 

(3)同学们听了他的宣传,你们动心了吗?

打算买了吗?

为什么?

(这不是骗人吗?

怎么可能呢?

)嗯,他周围围观的人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没有直接指责他骗人、吹牛,而是采用反问的方法,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

谁来反问一下他呢?

(指名读)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可笑了啊,还要读出一种嘲讽的意味呢。

(再指名读)

 

3、说假话的结果怎么样呢?

看图说说。

(急得满头直冒汗,有口说不出话来)这句是书中说的张口结舌(板书)采访一下:

老板,你怎么不回答人家的问题啊?

(如果我说能戳穿,那么我的第一句就是骗人的了;如果我说戳不穿,那么我的第二句就是骗人的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啊)

 

小结:

他真是左右为难啊,谁来用朗读给我们展现一下他尴尬的样子呢?

(指名读)

 

4、分角色表演读(只说台词、加上动作和表情,不读旁白)

 

5、看到楚国人因说话自相矛盾而落到如此下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6、如果让聪明的你来帮他卖矛和盾?

(我就是那个楚国人我知道错了,请问我该如何去推销我的矛和盾呢?

 

7、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或事呢?

 

精读《滥竽充数》

 

1、你怎么看出他做假的?

 

(1)从来不会、混:

谁混到哪里去充数?

(根本不会吹竽,混在会吹的乐队里充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哪个词语滥竽充数

 

谁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

(指名读)

 

(2)每当。

鼓。

按。

装。

对于南郭先生的这种表现我们一般会用什么词来讽刺他啊?

(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不懂装懂。

 

2、他为什么要做假呢?

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想想看。

(想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想不劳而获。

 

指名读,读好居然、一样多

 

3、做假的结果怎么样呢?

为什么?

 

(1)开始成功了。

 

怎么知道的呢?

找出有关的句子谈谈。

 

抓许多人一齐吹(a会吹的人多,一两个不会吹也注意不到,听不出来b南郭先生装得像)

 

指名读,读出齐宣王的特殊喜好。

 

(2)后来失败了。

 

a怎么知道的?

为什么会失败?

找找有关句子谈谈。

 

抓一个一个地单独吹,读出齐宣王和齐湣王喜好的不同。

 

b你要是南郭先生听到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个单独吹会怎么想?

(那还不露馅啊,我一吹大王就知道我不会吹了,那可是欺君大罪啊,我还是溜吧。

 

看图,你们看那些乐师都排着队等着单独吹给齐湣王听呢,而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生齐读)只好有种无奈啊,再读。

 

4、看着南郭先生狼狈逃走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呢?

(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只靠弄虚作假。

 

5、那么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人或事呢?

(齐读齐背课文、假冒伪劣商品。

 

小结:

生活中,滥竽充数不仅用来比喻像南郭先生这样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中充数的人,还用来比喻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的事。

 

三、读了这两则成语故事,目睹了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的狼狈下场,再想想陶行知先生的话,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提示:

以后不要做怎样的人,要做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来齐读一下陶先生的名言,把它铭记在心,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吧。

(齐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认识真人张僧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说说你眼中的那个楚国人和南郭先生。

 

2、谈谈对成语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理解。

 

二、精读课文,品悟张僧繇的真。

 

1、如何看出他是真人的?

找出有关词句谈谈。

 

(1)a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理解推辞。

指名读这句话,你来推辞一下。

(突出眼睛、就会)你听了他的话相信吗?

会怎么想,怎么说?

游客和你一样,也不信,你来读读写游客的话吧。

大家一再要求,会怎么要求呢?

 

b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好神奇啊,一眨眼画上的龙竟然真的活了!

谁来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啊?

(指名读)

 

小结:

是啊,张僧繇说的话应验了,说的和事实一样,不像那个楚国人说的是大话、假话,事实证明他说的是真话,确实是一位真人啊。

让我们齐读这句话再次感受

 

一下这份神奇吧。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呢?

游客会怎么惊叹?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过渡;张僧繇的真不仅仅表现在这儿,和南郭先生比他还表现在哪儿呢?

读读前面的内容。

 

(2)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象逼真(画技高超,有真才实学)指名读。

最能体现他高超的画技还是后面的什么呢?

(齐读:

大家一再要求。

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2、做真人的结果如何呢?

(令人佩服)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三、三则成语故事学完了,你能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谈谈你的收获或感想吗?

能总结出陶行知先生一样的名言更好。

把它写下来,当作人生的座右铭。

 

四、让我们把《画龙点睛》的故事铭记在心里,在今后的人生中争做一个张僧繇这样的真人吧。

练习背诵《画龙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