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729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docx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docx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1doc

 

 

研究生文献阅读报告

 

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方向:

高强度镁合金

姓名:

指导教师:

2012—2013学年下学期

评分:

年月日

高强度镁合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第1章绪论

1.1镁的特性

1.1.1镁的物理化学性质性质【1】

镁属于元素周期表上的IIA(第二主族)族碱土金属元素。

具有银白色光泽,略有延展性。

镁的密度小,离子化倾向大。

在空气中,镁的表面会生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使空气很难与它反应。

镁和醇、水反应能够生成氢气。

粉末或带状的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强烈的白光。

在氮气中进行高温加热,镁会生成氮化镁(Mg3N2);镁也可以和卤素发生强烈反应;镁也能直接与硫化合。

镁的检测可以用EDTA滴定法分析。

镁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能与沸水反应放出氢气,燃烧时能产生眩目的白光,镁与氟化物、氢氟酸和铬酸不发生作用,也不受苛性碱侵蚀,但极易溶解于有机和无机酸中,镁能直接与氮、硫和卤素等化合,包括烃、醛、醇、酚、胺、脂和大多数油类在内的有机化学药品与镁仅仅轻微地或者根本不起作用。

但和卤代烃在无水的条件下反应却较为剧烈(生成格氏试剂)镁能和二氧化碳发生燃烧反应,因此镁燃烧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镁由于能和N2和O2反应,所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在食醋中的变化为快速冒出气泡,浮在醋液面上,逐渐消失。

一些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就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性质。

1.1.2镁的力学性能

铸造状态的镁的力学性能较低,常温下其抗拉强度为80—110MPa,伸长率为6%—8%,弹性模量为45GPa,泊松系数为0.33。

1.2镁——绿色材料

1.2.1丰富的镁资源

全球镁资源十分丰富,镁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35%,总储量估计为100亿t以上。

海水中的镁含量为0.14%,全世界海水中的含镁量估计为6×1013kt。

主要的含镁矿物有:

菱镁矿(MgCO3),白云石(MgCO3·CaCO3),光卤石(MgCl2·KCl·6H2O),水氯镁石(MgCl2·6H2O)和蛇纹石(3MgO·2SiO2·2H2O)等。

世界上所利用的镁盐矿物原料主要是菱镁矿和白云石,其次为海水苦卤、盐湖卤水及地下卤水。

我国是世界上镁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镁资源矿石类型全,分布广,总储量占世界的22.5%,居世界第一:

菱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已探明菱镁矿储量34亿吨,占世界菱镁矿总储量的28.3%;原镁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产量的70%多。

我国含镁白云石矿丰富,白云石资源遍及我国各省区,特别是山西、宁夏、河南、吉林、青海、贵州等省区,现已探明储量40亿吨以上;我国4大盐湖区镁盐矿产资源的远景储量达数十亿吨其中,柴达木盆地内大小不等的33个卤水湖、半干涸盐湖和干涸盐湖,蕴藏着储量占全国第一位的镁盐资源;我国海域水中的镁合金达到0.13%。

1.2.2性能特点【2-9】

(1)镁合金密度小但强度高、刚性好。

在现有工程用金属中,镁的密度最小,是钢的1/5,锌的1/4,铝的2/3。

普通铸造镁合金和铸造铝合金的刚度相同,因而其比强度明显高于铝合金。

镁合金的刚度随厚度的增加而成立方比增加,故而镁合金制造刚性好的性能对整体构件的设计十分有利。

(2)镁合金的韧性好、减震性强。

镁合金在受外力作用时,易产生较大的变形。

但当受冲击载荷时,吸收的能量是铝的1.5倍,因此,很适合应于受冲击的零件—车轮;镁合金有很高的阻尼容量,是避免由于振动、噪音而引起工人疲劳等场合的理想材料。

(3)镁合金的热容量低、凝固速度快、压铸性能好。

镁合金是良好的压铸材料,它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快速凝固率,能生产表面精细、棱角清晰的零件,并能防止过量收缩以保证尺寸公差。

由于镁合金热容量低,与生产同样的铝合金铸件相比,其生产效率高40%~50%,且铸件尺寸稳定,精度高,表面光洁度好。

(4)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切削加工性。

镁合金是所有常用金属中较容易加工的材料。

加工时可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和廉价的切削刀具,工具消耗低。

而且不需要磨削和抛光,用切削液就可以得到十分光洁的表面。

(5)镁资源丰富,价格廉美。

如前所述,世界镁资源丰富且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原镁的成本也快速下降,价格也不断降低。

综上所述,镁资源丰富,镁合金有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并且易回收,因此,镁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

第2章镁合金的发展概况

2.1镁及镁合金发展简史【10-12】

1808年,科学家戴维以汞为阴极电解氧化镁,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制取了金属镁。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第一次通过电解氯化镁得到了金属镁。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法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都实现了镁的工业生产,但产量有限,大约年产量几百吨,主要用于军事方面。

  19世纪80年代,才由德国首先建立工业规模上的电解槽,电解无水光卤石生产氯化镁,从此开创了电解法炼镁的工业化时代。

后经不断在工艺和设备方面的改进,直到目前世界上采用的就是这种电解法。

  电解法炼镁的原理是在高温下电解熔融的无水氯化镁,使之分解成金属镁和氯气。

高温情况下水对熔盐性质的影响是致命的,因此,高纯度的无水氯化镁是电解法制镁关键所在。

依据所用原料及处理原料的方法不同,电解法炼镁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道乌法、氧化镁氯化法、光卤石法、AMC法、诺斯克法。

电解法因为其生产工艺先进,能耗较低的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炼镁方法。

目前,发达国家80%以上的金属镁是通过电解法生产。

由于金属镁的需求越来越大,电解法生产金属不能够满足镁的需求,因此催生了金属镁的热还原法冶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热还原法生产镁的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使用硅作为还原剂还原氧化镁实现于1924年,但此时还未应用于工业生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在真空高温炉内用硅铁还有白云石生产镁的工艺;同期,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用碳直接还原氧化镁来生产镁的亨氏格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些工艺用于工业化生产。

1941年加拿大教授L.M.皮江在渥太华建立了一个以硅铁还原煅烧白云石炼镁的试验工厂,获得了成功。

1942年加拿大在安大略省的哈雷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皮江法生产的硅热法厂(年产量5000t),并取得成功成为炼镁的第二大方法。

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家的卓越成就,特命名为“皮江法”;又由于用硅铁作还原剂高温炼镁,故又称为“硅热法”。

皮江法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热还原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镁的主要方法之一。

皮江法炼镁的实质是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有氧化钙存在时,通过硅(或铝)还原氧化镁生成镁蒸气,与反应生成的固体硅酸二钙(2CaO·SiO2)相互分离,并经冷凝得到结晶镁。

该工艺过程可分为白云石煅烧、原料制备、还原和精炼四个阶段。

2.2国内外镁合金发展现状【13-16】

近年来,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加大了对镁合金开发与应用研究的投入。

镁合金应用和研究重点开始从宇航和兵工等领域扩展到民用高附加值产业(如汽车、电脑、通信和家电等)。

特别是由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汽车将成为镁合金应用的重要领域。

据报道[9],使用镁合金结构件每辆汽车有减重150kg的潜力,围绕镁合金材料的开发,争夺国际商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此,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镁研究计划。

例如,美国的Rheo2molding项目重点是研究镁合金件生产新工艺,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德国1997年由联邦政府出资2500万马克的MADICA(MagnesiumDieCasting)镁合金研究开发计划,主要研究压铸镁合金工艺、快速原型化与工具制造技术、切削加工技术、连接技术和半固态成形工艺,并将镁合金应用于诸如汽车、计算机、航空航天等领域,从而提高德国在镁合金应用方面的能力。

1995年“澳大利亚镁研究与发展计划”(简称AMRDP)的协作研究项目由昆士兰金属公司、联邦政府和昆士兰州政府联合实施旨在发展镁金属制品的工业技术。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加大镁及镁合金的生产。

1999年世界镁的消耗在40万吨左右,预期在2005年以前将达到55万吨。

镁合金公司(MAC)正在刚果投资5.14亿美元,建成一家世界上最大的年产6万吨的压铸镁合金厂,并计划于2003年建成投产。

澳大利亚目前有9个镁项目正在研究和发展建设中。

另外,以色利、日本、德国、英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家也已完成建新厂或正在扩大已有工厂的生产能力。

为了降低轿车自重以减少汽油消耗,提高轿车的使用性能,各大汽车公司对镁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纷纷积极投资镁合金冶炼基地,确保原材料的供应。

世界头号汽车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世界上第二大镁业公司—挪威NorskHydro镁业公司达成协议,就增加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进行期合作,NorskHydro镁业公司将稳定地长期向通用汽车公司提供所需镁合金和镁合金零部件。

镁合金在电子器件中应用的增长就更快,日本松下、NEC、SONY以及欧洲、美国、台湾等著名公司已经用镁合金制造便携式电脑、手提电话、摄录像机壳体,显示出了极强的竟争力。

我国目前在镁工业方面拥有三项“世界冠军”。

第一是镁资源大国,储量居世界首位。

在青海盐湖蕴藏着氯化镁32亿吨,硫酸镁16亿吨。

在辽宁、山西、宁夏、内蒙、河南等省区菱镁矿均有很大储量,仅辽宁大石桥一带的储量就占世界菱镁矿的60%以上,矿石品位高达40%。

第二是原镁生产大国,2003年我国共生产原镁3514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7%。

第三是出口大国,年产量80%以上的镁出口到国际市场。

尽管如此,我国的镁工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原镁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质量不够稳定,镁锭中的夹杂物和有害元素含量大大超标,难以满足压铸、板材轧制和冲压等高端产品的生产需求;2)出口产品绝大多数是廉价的纯镁锭,镁合金出口比重只有15%左右,镁合金制品出口则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出口利低效益差,而对于军工生产所需求的高性能镁合金板材和型材还需要从俄罗斯进口;3)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缺乏,目前出口的所有镁合金锭几乎全部按照国外的牌号生产,而且在镁合金产品加工中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大部分依靠进口。

中国镁合金产品的生产和应用现状是,镁合金的优势已经被许多企业所认识,在汽车、摩托车和3C产业中镁合金已经开始获得应用,用户汽、一汽、二汽、奇瑞、隆鑫、海尔等,例如,一汽铸造有限公司AM50镁合金方向盘骨架;镁合金压铸迅速增长,台湾、香港和大陆投资的镁压铸厂分布在几乎全国各地,各种压铸机数量超过50台;变形镁合金加工开始起步。

2000年3月,科技部启动了“镁合金开发应用及产业化”的前期战略研究,并于2001年8月正式通过项目论证,将该项目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国家投入经费4000余万,全国共21个省市区的4个研究院所、7所高校、20多家企业直接参与了项目实施,最终目标是充分发挥我国的镁资源优势,通过技术集成创新和机制与体制创新,加强镁合金应用开发,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群,将镁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863”计划中,开展了耐热镁合金、变形镁合金、高强高韧镁合金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2.3镁合金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17-21】

镁合金面临的问题:

(1)易燃性,镁元素与氧元素具有极大的亲和力,其在高温下甚至还处于固态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且生成的氧化镁导热性能不好,热量不能及时发散,继而促进了氧化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且氧化镁疏松多孔,不能有效阻隔空气中氧的侵入。

(2)室温塑性差,镁属于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其在室温下只有1个滑移面和3个滑移系,因此它的塑性变形主要依赖于滑移与孪生的协调动作,但镁晶体中的滑移仅发生在滑移面与拉力方向相倾斜的某些晶体内,因而滑移的过程将会受到极大地限制,而且在这种取向下孪生很难发生,所以晶体很快就会出现脆性断裂。

在温度超过250℃时,镁晶体中的附加滑移面开始起作用,塑性变形能力变强。

(3)耐蚀性差,镁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泼性,其平衡电位很低,与不同类金属接触时易发生电偶腐蚀,并充当阳极作用。

在室温下,镁表面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形成氧化镁薄膜,但由于氧化镁薄膜比较疏松,其致密系数仅为0.79,即镁氧化后生成氧化镁的体积缩小,因此耐蚀性很差。

(4)绝对强度偏低,尤其是高温强度和高温抗蠕变性能较差。

镁合金的发展趋势:

 

(1)耐热镁合金,耐热性差是阻碍镁合金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温度升高时,它的强度和抗蠕变性能大幅度下降,使它难以作为关键零件(如发动机零件)材料在汽车等工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美国、日本、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均将耐热镁合金的研究开发作为重要的突破方向,其目标是在不大幅度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提高镁合金150-250℃下的高温强度和蠕变性能,同时,具有良好压铸性能和耐蚀性。

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商业化AZ(Mg-Al-Zn)系、AM(Mg-Al-Mn)系Mg-Al基镁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较差,温度高于150℃后的拉伸强度迅速降低。

为改善Mg-Al基镁合金的高温性能,可以通过加入合金元素改善析出相的特性(晶体结构、形态及热稳定性)来提高其耐热性能。

RE比Si能更有效地增大Mg-Al合金的蠕变强度,Mg-Al-RE系的AE42、AE41镁合金具有比AS系镁合金更高的蠕变强度,可以应用于压铸【18】。

 

(2)耐蚀镁合金,严格限制镁合金中的Fe、Cu、Ni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控制Fe/Mn比,得到的高纯镁合金具有很好的耐蚀性,例如,高纯AZ91HP镁合金在盐雾试验中的耐蚀性大约是AZ91C的100倍,超过了压铸铝合金A380,比低碳钢还好得多镁合金在熔炼浇注过程中容易发生剧烈的氧化燃烧。

实践证明,熔剂保护法和SF6、SO2、CO2、Ar等气体保护法是行之有效的阻燃方法,但它们在应用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合金性能并加大设备投资。

(3)阻燃镁合金,镁合金在熔炼浇注过程中容易发生剧烈的氧化燃烧。

实践证明,熔剂保护法和SF6、SO2、CO2、Ar等气体保护法是行之有效的阻燃方法,但它们在应用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合金性能并加大设备投资。

 (4)高强度镁合金,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开发出了具有高强度、高延展性、耐热、质轻的镁合金。

这种镁合金的强度至少是以往镁合金的2.5倍,是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镁合金。

这种镁合金是在急速冷却条件下将镁、锌和钇的金属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用高压挤压而成,其中镁、锌、钇的原子数比例为97∶1∶2。

这一构成使新的镁合金既具有高强度又富有延展性,在横截面积为1mm2的新型镁合金丝上挂600kg的重物也不会变形,其耐热强度是目前镁合金的2倍以上,同时也特别易于加工。

另外,经过精炼加工后,还可把镁从该合金中再单独分离出来,非常利于循环利用。

预计这种镁合金除广泛用于家电产品外,还将在机器人、人造卫星等要求材料既轻又结实的领域发挥巨大威力。

 (5)变形镁合金,虽然目前铸造镁合金产品用量大于变形镁合

金,但经变形的镁合金材料可获得更高的强度,更好的延展性及更多样化的力学性能,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结构件的使用要求。

因此,开发变形合金,是其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趋势。

新型变形镁合金及其成型工艺的开发,已受到国内外材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美国成功研制了各种系列的变形镁合金产品,如通过挤压和热处理后的ZK60高强变形镁合金,其强度及断裂韧性可相当于时效状态的A17075或A17475合金,而采用快速凝固(RS)+粉末冶金(PM)+热挤压工艺开发的Mg-Al-Zn系EA55RS变形镁合金,成为迄今报道的性能最佳的镁合金,其性能不但大大超过常规镁合金,比强度甚至超过7075铝合金,且具有超塑性(300℃,436%),腐蚀速率与2024-T6铝合金相当,还可同时加人Si、C、P等增强相,成为先进镁合金材料的典范。

日本1999年开发出超高强度的IMMg-Y系变形镁合金材料,以及可以冷压加工的镁合金板材。

英国开发出Mg-AI-B挤压镁合金,用于Magnox核反应堆燃料罐。

以色列最近也研制出用于航天飞行器上的兼具优良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变形镁合金,法国和俄罗斯开发了鱼雷动力源变形镁合金阳极薄板材料。

第3章高强度镁合金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3.1高强度镁合金加工方法、发展现状及成果

(1)添加稀土元素强化镁合金在镁合金中,稀土元素具有提高合金高温强度及抗高温蠕变性能和改善铸造性能的作用,因而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添加稀土元素强化镁合金的广泛研究和应用。

如20世纪70年代,PettersonG提出在Mg2Al合金中加RE,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后来,DOW化学公司开发了实用的AE42合金。

90年代,有研究指出,在Mg2Al合金中加入1%左右的RE会形成含RE的化合物,如Al14RE,Al11RE3或Al2RE相,而没有发现Mg2RE相或Mg2RE2Al相化合物,说明在RE加入量较少时,稀土与镁难以结合生成化合物,但由于RE与Al结合生成RE2Al化合物,减少了

Al形成低熔点相Mg17Al12的数量,有利于提高Mg2Al2RE合金的蠕变性能因此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又如UnsworthWm等对Mg28%Zn21.5%RE铸态组织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含RE的Mg2Zn合金

中会产生高稀土含量的Mg2Zn2RE三元相。

Mg2Zn2RE合金具有明显的时效硬化特点,且在20h后才出现硬度峰值,说明RE具有推迟过时效作用。

再如有人在Mg28%Li合金中分别加入1%~2%的La、Ce、Nd,经过一定的均匀化处理后,组织中的A相细化,并产生Mg17La2、Mg17Ce2(或Mg12Ce)及Mg3Nd等稀土镁化合物。

由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硬度,因此使合金的硬度及强度提高。

加RE还可以提高Mg2Li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并促进Mg2Li合金的时效硬化。

由于资源和成本的原因,目前主要以稀土Ce或稀土Y或富Ce混合稀土的形式加入镁合金。

稀土Ce在Mg2Al系合金中,首先与Al形成化合物Al11Ce3,且分布于A2Mg晶界处。

Al11Ce3熔点为1

200℃,在A2Mg中的最大固溶度仅为0.5%,因而它是一种耐高温的稳定相;同时由于消耗了一定的Al而减少了高温软化B相(Al12Mg17)的生成量,随着Ce的加入量增加,B相在晶界的连续性逐步减弱并有粒化的趋势。

而Ce在Mg2RE系合金中则以共晶相Mg12Ce存在,其共晶点为560℃,且该相也为高温硬化相,同样分布于A2Mg晶界处;它们在晶界处不仅能阻止晶粒长大,而且还阻止了高温下晶界迁移和减小扩散性蠕变变形。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作用,明显地

提高了镁合金的高温强度及其高温稳定性,并随着Ce含量的增加,镁合金的高温性能也进一步增加,当Ce含量达到0.8%时,高温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其使用温度可达到250℃。

稀土元素Y与镁一样,同样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原子半径相近,Y在镁基固溶体中具有12.0%的固溶度;在室温条件下,Mg与Y以Mg24Y5高温强化

共晶相化合物形式弥散分布于A2Mg晶内和晶界处。

所以Mg2Y合金具有很显著的时效硬化特性,时效温度一般在200℃左右[16],时效过程分为B″→B′→B(Mg24Y5)三个时期[17,18]。

一方面,Mg24Y5分布在A2Mg晶内,可以弥散强化基体;另一方面,Mg24Y5分布于晶界,可以阻止晶界滑移,强化晶界,进而能有效地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和抗高温蠕变性能。

近年来,Y对镁合金的有利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Mg2Y系合金视为很有发展潜力的一类耐高温合金。

其它的稀土元素还包括La、Pr、Nd、Gd、Dy等,同

样也被应用于镁合金之中。

其中Nd的作用尤为优良,由于其最大固溶度为3.6%,远大于Ce的固溶度1.6%,以Mg12Nd高温稳定共晶相存在,所以其表现与Ce不尽相同,它不仅能提高镁合金的高温强度,而且还能提高室温强度。

由于上述原因,人们又开发出了一些多元的稀土镁合金如:

Mg2Y2Nd2Zr合金,室温度和抗高温蠕变性都比其它镁合金高些,使用温度可达300℃。

稀土Gd、Dy的原子半径与镁的更为接近,所以它们在镁中的固溶度更大,分别为23.5%和25.8%,且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具有比Y更高的时效硬化特性,其中尤以Gd为甚。

而La的作用最弱。

由于稀土资源的原因,对大部分稀土元素还缺乏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我国盛产富Ce和富Pr的混合稀土,对它们予以开发应用是我国镁合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21-22】。

(2)镁基复合材料,以镁合金为基材来制作复合材料所选增强体通常要求物理化学相容性好且避免增强体和基体合金之间

界面的不利反应。

增强体的不同,其界面反应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例如Al2O3会与Mg发生置换反应生成MgO化合物,降低界面的润湿性和结合力,所以镁基复合材料中较少采用Al2O3短纤维、晶须或颗粒作为增强体。

目前镁基复合材料所采用的增强体主要为SiC、

B4C、ZrO2或石墨的纤维、晶须、颗粒等。

增强体在镁合金中的存在,增加了材料内部的界面面积,加强了晶界的强化作用且细化了A2Mg基体晶粒;由于增强体与镁基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在复合材料的冷却过程中,界面处及近界面处将存在热错配残余应力,引起基体的塑性流变,产生高密度位错,起到位错强化的作

用。

通过以上的强化机理,镁基复合材料便能比镁合金具有更高的室温强度、硬度、弹性模量和抗磨性。

据文献报道:

通过挤压铸造制备的含SiC晶须(体积分数为20%)的SiCwöAZ91D镁基复合材料,经过410℃×2h的固溶处理,然后在170℃进行5h的时效处理,其室温抗拉强度达到了392MPa。

许多研究者研究了SiC与镁合金基体之间的界面反应,在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及高温固溶处理(500℃×12h)中都没有发现任何不利的界面化学反应。

由此可见,SiC晶须或颗粒是镁基复合材料合适的增强体。

但是到目前,镁基复合材料的高温强度并未得到显著提高。

研究发现B4C与纯镁不反应,但B4C颗粒表面的玻璃态B2O3与Mg能够发生界面反应可使液态Mg对B4C颗粒的润湿性增加,所以这种反应不但不降低界面结合强度,反而可使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近几年有研究表明:

将纳米级的SiC、ZrO2颗粒加入到镁合金中,能通过弥散强化作用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强度,如:

含有体积分数为3%的平均粒径为14nm的SiCö镁基复合材料,在100℃时的抗拉强度为180MPa,室温抗拉强度为320MPa。

由上可见,现有的镁基复合材料的强度虽有明显

提高,但其结果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基体材料的强度太低。

如果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再附以复合强化手段,那么就有希望研发出高强度的镁基复合材料【23-24】。

(3)RSöPM高强度镁合金快速凝固粉末冶金(RSöPM)法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材料制备新工艺,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