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5576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docx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docx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沙漠化的防治

沙漠化的防治

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是(  )

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

C.地形差异

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2.下面图示为非洲萨赫勒地区(左图中阴影部分)和该地区气温降水资料。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理位置是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之一,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或信风影响,所以降水少

B.萨赫勒地区气候具有从沙漠气候向草原气候过渡的特征,降水总量不大,季节分配不均

C.商业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多样、集中规模经营,对草场保护有利

D.萨赫勒地区农牧之争加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加

3.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

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

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

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

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4.下面左图阴影部分为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甘肃新疆主产区,右图为该主产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右图中各区域适宜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组合正确的是(  )

A.山区修建梯田——水土流失

B.绿洲种植小麦、棉花——土壤次生盐渍化

C.过渡带植灌种草——土地荒漠化

D.荒漠繁育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1~5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土地荒漠化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8.下列省区荒漠化比例最大的是(  )

A.宁夏

B.青海

C.陕西

D.新疆

9.下列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开采矿产 ②生态移民 ③合理载畜 ④抽取地下水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三题。

10.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

A.西部高于东部

B.东部高于西部

C.东、西部相当

D.南部高于北部

11.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出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

①年降水量 ②海拔 ③荒漠化程度 ④人口密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13.在一年中,塔里木河的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14.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

D.向两侧迁移

短花针茅是我国荒漠草原的主要建群植物之一,属优等牧草。

其生长特性是从内向外分蘖,逐步向外扩大占据空间,株丛中央部位被枯死枝叶占据,随着分蘖的进行和放牧压力的增大,短花针茅出现了“分丛”现象。

因此其丛幅的大小变化可以反映出草原的一些变化,结合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15.下列不属于我国的典型荒漠草原景观分布地区的是(  )

A.内蒙古东部

B.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C.柴达木盆地

D.新疆

16.图中信息反映出荒漠草原荒漠化明显的表现是(  )

A.短花针茅的丛幅越来越大

B.短花针茅的大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C.短花针茅的小丛丛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D.短花针茅的中丛丛幅所占比例保持稳定

“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甚至造成“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景观,这是几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17.吉林省西部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8.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19.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碱化加剧

B.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荒芜

C.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20.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西南地区

B.华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地区

D.东北、东南地区

21.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

C.恢复荒漠化区域的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D.改善荒漠化区域的小气候,降低风速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域,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22.荒漠化的实质是(  )

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

23.从图中看出,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较普遍,这些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

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 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 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 ④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4万公顷,并以每年1~3米的速度向外蔓延。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4.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 ③人口迁出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5.土地沙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  )

①湿地减少 ②降水减少 ③农业减产 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6.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不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

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回答以下三题。

28.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 ②河流上游地区 ③盆地中央 ④绿洲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30.解决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最适宜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B.大规模植树造林

C.合理放牧,保护和恢复植被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读“我国西北地区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回答以下两题。

31.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

B.开采矿产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2.针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不断发展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整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粮食生产

B.实施人工降雨

C.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林还草

D.发展立体农业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

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新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33.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壳的运动

C.水循环运动

D.地球的公转

34.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

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

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

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

读下图,回答以下三题。

35.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36.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37.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大,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1~5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以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38.有关图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是草地退化

B.土地利用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气候的变化

C.土地利用问题的后果是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D.草地退化会导致沙化面积扩大

39.针对上述土地利用问题,科尔沁地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正确措施有(  )

①控制人口 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③发展单一放牧,规定只放一个畜种 ④实行轮牧、退牧 ⑤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舍饲养畜为游牧 ⑥依法加强草原保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⑥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40.“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41.“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主要的水土流失区。

据中科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遥感调查计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其中土壤侵蚀强度大于1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

材料二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图中黑色柱状部分代表不同省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于500吨/平方千米的侵蚀面积。

(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面积的空间分布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西省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比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作用中的差异。

43.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的空白圈中,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

C.农林牧业综合治理D.水土流失加剧

E.水土流失减轻F.毁林开荒

G.粮食单产提高

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克里雅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县境内,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99毫米,其中4~9月的降水量所占比重较大,6月份降水最多,平均为26.35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39.9毫米,集中在4~9月。

材料二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乔木树种。

在塔里木盆地,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被称为沙漠的生命之源。

它具有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提供肥沃的土壤等功能。

(1)在图中绘出克里雅河的流向。

(2)简述克里雅河下游地区土地沙漠化较重的人为原因。

(3)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该地区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是否合理?

试说明理由。

(4)试说明应如何保护和恢复胡杨林,防止土地荒漠化。

45.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图1为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图2为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西辽河下游地区沙漠广布,其主要成因有_______________,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特征。

(3)为改善西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可采取怎样的合理措施?

46.在现代社会,海上能源运输十分频繁,时常有油轮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漏油事故。

石油泄漏往往能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气候的特征,人们称之为海洋沙漠化。

下图示意石油污染的海滩。

说明海洋沙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海洋沙漠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几乎每年4月份,京津都会迎来一场“沙尘暴”,整个京津笼罩在沙尘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北京市的浮尘主要由外来沙源引起,沙尘暴主要来自本地沙源。

影响北京的沙源主要有三个:

毛乌素和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主要路径第一条是从蒙古国经浑善达克沙地一带和河北北部影响北京;第二条是从内蒙古朱日和一带经河北省张家口一带影响北京;第三条是从黄土高原经山西北部影响河北和北京地区。

沙尘传输至北京路径示意图

(1)试分析图中沙源地的地表特点。

(2)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试说明原因。

(3)治理沙尘暴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为减轻京津地区风沙的危害起到了屏障作用。

(4)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4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议,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49.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年1月4日,英国《晚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治理沙漠化运动取得历史突破。

截止到2019年的5年间,中国的沙漠面积每年减少1717平方公里,估计中国有53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土地可以得以恢复。

材料二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________,以西是________。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3)C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至少3点)

5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51.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52.地处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贵州普定县,生态系统脆弱,石漠化危害尤为严重,一度处于“人增—耕进—林退—土地石化”循环中。

从上世纪80年代,普定县对石漠化进行治理。

采取培土造林、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桤木与柳杉混交、香椿与滇柏、金银花与冰脆李混交等治理模式。

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7.5%提高到2019年的35.6%,探索出“石漠化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普定治理模式”。

(1)解释“人增—耕进—林退—土地石化”循环模式。

(2)简述该地为治理荒漠化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解析

1.A

【解析】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的降水由东向西递减,植被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2.C

【解析】萨赫勒地区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牲畜品种多样性转变为单一性后,由于牲畜食草的单一性,会引起个别草类的严重破坏,从而造成草场生物资源的破坏。

3.C

【解析】居延海是由黑河注入形成的一个湖泊,生态的恶化主要是由于黑河水量的减少形成的,而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黑河流域内工农业用水增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4.B

【解析】在右图中,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修建梯田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该地降水少,不会是水土流失,A错。

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在绿洲种小麦、棉花,不合理的灌溉,可能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B对。

过渡带植灌种草,可以保护环境,不会引发土地荒漠化,C错。

荒漠繁育野生动物,不一定可行,但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D错。

故选B。

5.C

【解析】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①对、②错。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③对、④错。

故选C。

6.B

【解析】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夏季风速较小,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所以土壤含水量明显较低。

故选B。

7.D

【解析】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对该区干扰很小,故保护该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

故选D。

8.D

【解析】根据图例,从图中空白柱的数值可知新疆的荒漠化比例最大。

9.A

【解析】防治草地退化的措施是应该退耕还牧,并制定合理的载畜量或者进行生态移民等,开采矿产和抽取地下水会导致该地草地退化更严重。

10.B

【解析】由东向西随距海里程的增加,年降水量逐渐减少,草场资源逐渐减少,导致草场载畜量下降。

11.B

【解析】西北地区由东向西随距海里程的增加,年降水量逐渐减少,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大,导致草场载畜量下降。

12.D

【解析】在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提高草场载畜量、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大力发展种植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会导致荒漠化更加严重;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13.C

【解析】塔里木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7月份气温最高,融化冰雪量最多,但冰雪融水汇入河流还要延迟一段时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8月份。

14.A

【解析】塔里木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上游水量大而下游水量小,沿岸绿洲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多,导致下游地区断流加剧,植被因缺水而不能生存,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15.A

【解析】我国内蒙古草原东部水分条件较好,为温带草原景观,而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较少,为荒漠草原及荒漠景观。

16.C

【解析】由图可知,重牧区短花针茅的小丛丛幅比例较大,而轻牧区和封育区小丛丛幅比例较小,说明超载放牧越严重的地区,小丛丛幅所占比例越高,荒漠化越明显。

17.A

【解析】由“大风”“黄沙”“穷荒绝漠”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吉林西部降水少,水土流失不重,东北地区酸雨不重。

18.B

【解析】人为原因是现代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恢复荒漠化区域的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途径,材料是几年前的真实写照,说明该地荒漠化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19.B

【解析】土地荒漠化会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荒芜,地质灾害与森林破坏、臭氧层破坏分别是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问题。

20.C

【解析】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

21.C

【解析】恢复荒漠化区域的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途径,该地属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区,不属于森林植被,所以植树造林不可取,消除地表沙质物质和降低风速既不能防治荒漠化目前也做不到。

22.C

【解析】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实质是土地退化。

23.C

【解析】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水蚀和盐渍化以及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等,沼泽化不属于荒漠化,我国没有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的地区。

24.A

【解析】由于人们在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少;周围植被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地沙化。

25.B

【解析】土地沙化,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农业减产;湖泊周围土地沙化,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土地沙化对该地区降水影响较小;围湖造田,使土地沙化,湖泊面积减小,流进湖泊的泥沙增多,会减弱湖泊的蓄洪能力。

26.B

【解析】热带荒漠面积最大的是非洲,本格拉寒流在非洲大陆的西南部海域。

27.D

【解析】①为亚洲的荒漠分布,④为南美大陆的荒漠分布,亚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而南美洲温带荒漠的形成是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

28.C

【解析】荒漠化发展地区是现在不是荒漠而以后可能变成荒漠的地区,塔里木盆地中部为自然荒漠,河流上游人类活动稀少,盆地边缘地区和绿洲地区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分布区,由于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而导致土地荒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