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83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少数民族的资料实用word文档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少数民族的资料

篇一:

关于少数民族资料

一、各民族为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汉族汉族,在中华族的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

汉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汉字经过3000年的演变,发展成现在的通用简化汉字。

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

据史料记载,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诸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人民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人民历来以简朴、富于创造精神著称。

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2、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3、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

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4、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据史书记载:

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

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除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

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

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

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

舞姿优美,节奏明快。

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5、维吾尔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

此外还擅长园林艺术。

中国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即葡萄沟就在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东南184公里的吐鲁番盆地。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闻名遐迩的音乐史诗《十二木卡姆》(意为《十二部大曲》)是他们的艺术精华。

群众喜闻乐见的顶碗舞、盘子舞、手鼓舞等,最富民族特色。

6、朝鲜族,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

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擅长种植水稻。

延边地区是我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

7、满族,16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以女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由于清代以来大量满族迁入中原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与汉族交往密切,满族人民逐渐习用汉语文。

满族主要从事农业。

散居城市的满族人大多从事工业和文化科学事业。

在历史长期发展进程中,满族同胞对祖国的缔造和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8、鄂伦春族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

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许多人还兼通汉语、鄂温克语、达斡尔语。

通用汉文。

鄂伦春族最擅长的手工艺品,是用大量的桦皮制作的盒、篓、桶、箱和轻巧的桦皮船。

并在上面雕绣各种美丽的图案,充分反映了他们狩猎文化的传统特色。

9、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

赫哲族生活的地区山青水秀,河汊纵横,为渔猎经济提供了便利的自然环境。

过去民间所说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就是对赫哲人民浪漫生活地真实描绘。

现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渔业为主,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捕鱼好手,以渔业经济为核心,形成了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

10、侗族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特产糯谷,以香禾糯最享盛名。

少数人从事林业,池塘稻田中养鱼的也很普遍。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侗族地区一

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

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多样,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为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极珍贵的价值。

侗族擅长建筑。

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

侗锦、侗布、挑花、刺绣以及银饰工艺品等,都充分表现了侗族多彩多姿的传统文化特色。

11、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

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

大理崇圣寺三塔,剑川石宝山石窟造像,《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大理画卷》等都显示了白族人民悠久的历史和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卓越才能。

白族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

他们聚居的区域已成为我国西南边陲的主要产粮区之一。

12、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13、彝族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营牧业。

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药学等许多著作以及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

彝族还有自己的历法。

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

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

14、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受汉族影响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点。

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坝漆”,都是饮誉中外的名产

15、瑶族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1X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

16、傣族历史悠久,傣族有“旱傣”、“水傣”、“花腰傣”之分,不同的装饰代表着其支系的服饰文化。

尤其是新平“花腰傣”服饰和金平清代傣族服饰很有文化价值。

二、少数民族的名人

马本斋,回族,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蒙古族,也是蒙古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郑和,回族,自明永乐1405至宣德1433年28年间,郑和奉诏率众七次远航,前后共经过、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后世誉为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满族。

柯岩,女,满族,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女诗人。

杨丽萍,云南洱源白族人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

宋祖英是苗族,白岩松、三宝、腾格尔、斯琴格日乐、德德玛、斯琴高娃、巴特尔是蒙古族,莫慧兰是壮族,韩红、洛桑、才旦卓玛是藏族,韦唯是壮族。

三、民族乐器背后的故事

1、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葫芦丝又名葫芦箫它是由葫芦笙演进而成的,由于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轻柔而得名。

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或用它独奏,最适合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交好的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普及,是娱乐是助兴的乐器,每个村寨都有很多制作葫芦丝的能工巧匠,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劳动,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欢乐。

2、鼻箫是海南黎族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

箫管约60厘米长,两端各有一小圆孔,距两端约10厘米处也各有一小圆孔,共有4个小孔,可以奏出7个音节,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箫

身很细,直径只1厘米左右。

鼻箫音质很好,曲调优美,别具一格。

关于鼻很箫的产生,还有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黎族青年在五指山下相爱了。

临结婚之前,这位姑娘到槟榔园采槟榔,被峒主发现,被抓起来,峒主硬迫着姑娘嫁给他。

姑娘不允,便被关起来。

小伙子找了十天十夜,终于发现姑娘被关在密林中的一个小洞里。

两人无法相见,小伙子只好唱歌传情。

峒主知道后,又把小伙子抓起来,割掉舌头,发配到一个荒远的山林里,过了一个月,小伙子又在山洞边出现。

他砍了一节白竹,用鼻吹出自己的痛苦和思恋之情。

姑娘心领意会,感动不已。

后来,小伙子被峒主抓去处死。

死前托人将鼻箫转交给姑娘,不久,姑娘逃出虎口,跪在小伙子坟前,悲痛欲绝,把小伙子生前吹奏过的鼻箫曲吹奏了一遍。

然且,姑娘怀揣鼻箫,长眠在小伙子墓前。

以后,鼻箫便一代又一代传下来。

3、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传统乐器,因在琴杆的顶上雕着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

它是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几乎家家都有。

马头琴的声音非常好听,不光人们爱听,就连骆驼听到这琴声都不肯走开。

黄昏,晚霞慢慢染红了草原,牧人们就会坐在蒙古包前奏起心爱的马头琴,圆润、浑厚的琴声像在诉说草原上优美、动人的故事。

从前,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牧民,和一匹聪明的白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

一天,白马突然病死了,苏和非常难过,总盼着白马能再回来。

一天晚上,他梦见白马回来了,对他说:

“你不是在想我吗?

那就用我的骨、筋、尾做把琴吧!

这样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第二天,苏和按梦里说的做了一把琴,并在琴杆顶部精心刻上白马的头。

琴声和白马的叫声一样亲切、动听,后来人们便给这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头琴。

4、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民族乐器。

关于它的产生,在哈萨克人生活的地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

据说古时候,哈萨克汗(国王)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已到成婚年龄。

汗的一位大臣对公主有意,向汗提出求婚,汗同意了。

但由于年龄悬殊,公主不同意,但又不好向父汗讲。

公主的丫环非常聪明,为公主出主意道:

“你对大汗讲,谁要找到会唱歌的树,你就嫁给谁。

”汗最终接受了女儿的意见,张榜告示全国,三个月为限。

那位大臣虽对此心有不满,但又不能公开反对。

一个月过去了,竟没有人敢揭告示。

一天,一个年轻的猎人路过城下,见人头攒动,议论纷纷,便上前仔细阅读了告示的内容,心想:

既然有会唱歌的树,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它。

他上前毅然揭下了告示。

猎人被卫兵带到汗的宫殿。

公主在帘后看到猎人年轻英俊,顿生爱慕之情。

公主向父汗提出要和猎人见面的要求,大臣想从中阻拦,却又说不出正当理由。

公主和猎人终于在后花园见了面。

公主给猎人赠送一枚戒指作为定情物,猎人发誓一定要找到会唱歌的树,娶公主为妻。

年轻的猎人走遍了深山老林,却没有找到会唱歌的树。

眼看期限要到了,猎人既着急又难过。

这天晚上,猎人做了一个梦,雪山老人告诉他:

“遇到了困难,应向百姓求教。

”猎人急忙赶下山。

哈萨克牧民知道他是揭黄榜的青年,都把他看做是心目中的英雄,纷纷前来看望。

当得知期限将到,都为他着急。

为了鼓励猎人尽快找到会唱歌的树,牧民们就杀羊款待他。

杀羊人顺手将羊肠子搭在身旁的树上。

没想到这羊肠子给猎人带来了希望。

宴会结束后,猎人越发郁闷和惆怅,便在树林里散步。

忽然,一种从来没听到过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中。

举目看去,只见几条被阳光晒干、紧绷在树干上的羊肠子,在微风中颤动并发出声响。

他用手指轻轻拨动了几下,竟发出十分美妙的声音。

猎人顿悟:

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会唱歌的树么?

年轻的猎人把树干锯下来,砍削成便于携带的长瓢形,再将几条风干的羊肠子固定好,制成了一把崭新的乐器。

这把乐器,哈萨克人后来叫它冬不拉,意思是会唱歌的树。

猎人怀抱会唱歌的树,将对公主的无限思念编成歌词,叮叮咚咚地连弹带唱起来。

这美妙而动听的琴声,如绺绺游丝,穿过树林,飘向草原。

牧民们都跑来聆听演奏。

大家都被这天籁般的琴声所陶醉,也为猎人找到了会唱歌的树而高兴,纷纷表示愿同猎人一起进京祝贺

公主圆了梦。

在京城,大臣单独接见了年轻的猎人。

他对猎人的成功十分嫉妒,就花言巧语将会唱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