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8295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3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docx

《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docx

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

泉州市普通高中(含完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2008)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自评

县评

市评

A1

(100)

 

B1

(60)

C1

(30)

①实施素质教育有完整的构想,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6分)

②有切合学校实际和体现学校特色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有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的课程管理方案。

(8分)

③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体现“以人为本,师生素质同步发展”的管理理念。

(8分)

④建立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开展自我评价,并主动地利用自评结果,调整学校发展计划。

(8分)

 

①学校的发展规划、实施素质教育方案、课程管理方案;近三年学校工作计划、总结。

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或办学理念的有关资料。

②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及其实施过程的有关资料;

③学校建立年度自评的有关资料。

④班子成员的教育经验总结或论文,听(评)课的记录;

⑤校务会(行政会)记录;

⑥班子成员主动征求教职工意见、建议或教职工民主测评领导班子及整改情况的有关资料;

⑦能体现班子成员素质的其他资料。

 

 

 

说明:

表中所列的各备查材料目录仅供参考,不作硬性要求。

学校应将平时教育教学管理中自然形成的文字或电子资料分类归档,保存于有关处室中,坚决杜绝在接受检查时追补或编造材料。

学校应根据本《细则》每年开展自评。

 

①查阅资料;

②听取汇报(有关领导);

③座谈、专访、问卷(中层领导、年段长、教研组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分别进行)。

 

 

 

 

 

 

 

 

 

 

 

 

 

 

 

 

 

 

 

 

 

 

 

 

 

 

 

 

 

 

 

 

 

 

 

 

 

 

 

 

 

 

 

C2

(30)

①领导班子有较强的执法意识,依法办学,以德治校。

(6分)

②校长具备任职资格,有清晰的办学理念。

(4分)

③领导班子成员具有开拓、创新、务实精神和一定的理论素养及领导管理学校的基本知识,能独立履行岗位职责。

(5分)

④领导班子成员具有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和推广先进经验,与时俱进规划学校发展,推进教育创新的能力。

(4分)

⑤班子成员模范遵守师德、为人师表、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团结协作、联系教师、深入教学。

(6分)

⑥民主测评,全体教职工对领导班子的工作满意度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可度均达90%以上。

(5分)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自评

县评

市评

A1

(100)

 

B2

(40)

C3

(10)

①根据省编办和教育厅的有关规定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和岗位;(3分)

②各部门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管理层级清晰。

(7分)

①学校各机构的设置及岗位职责;

②校务会记录;

③规划、工作计划、总结,落实计划的过程性资料;

④教代会、工会的有关材料(包括提案、建议和处理情况);

⑤校务公开的有关资料;

⑥能体现学校管理创新和管理效能的其他资料。

⑦检查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管理的情况。

①查阅资料;

②实地察看;

③座谈、专访、问卷(各部门管理人员、教师代表)。

 

 

 

 

 

 

 

 

 

 

 

 

 

 

 

 

 

 

 

 

 

 

 

 

 

 

 

 

 

 

 

 

 

 

 

 

C4

(30)

①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能对学校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管理。

(6分)

②学校有自身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各部门有配套的落实措施,并建立监控机制,确保计划落实。

(8分)

③信息传递与反馈渠道畅通,上传下达,效能高,令行禁止,解决问题及时。

(6分)

④校务会议、教代会、教育工会和其它的群众组织能发挥作用,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经教代会讨论通过。

(6分)

⑤校务公开制度落实。

(4分)

 

A2

(150)

B3

(60)

C5

(30)

①学校实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细则要求和相应的规章制度。

(8分)

②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12分)

③有检查、考核、奖惩等工作过程的文字记录,材料完整。

(10分)

①贯彻实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

②师德评价的措施、方法、成效及开展师德教育的有关资料;

③师德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及落实情况的资料;

④师德情况分析及整改资料;

⑤师德先进个人(或优秀教师)的事迹;

⑥家长会、家访工作的有关资料。

①查阅资料;

②听取校级领导汇报;

③座谈、专访、问卷(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分别进行)。

 

 

 

 

 

 

 

 

 

 

 

 

 

 

 

 

 

 

 

 

 

 

 

 

 

 

 

 

 

C6

(30)

①全体教职工热爱本职工作,有进取精神。

(8分)

②为人师表,无品行不良行为和违法违纪现象。

(7分)

③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无任何形式侮辱、歧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

(8分)

④学校、教师密切与家长联系,通过多种形式与每位学生家长经常沟通。

(7分)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自评

县评

市评

A2

(150)

 

B4

(90)

C7

(30)

①教师的培训、培养立足本校,按照“面向全体,分层实施”原则,根据本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体系,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制度保障。

(8分)

②重视教师的主体参与,开展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校本师资培训活动,突出阶段性的任务重点,讲求培训实效。

(8分)

③以教研为抓手,研训一体。

创设良好的校园教研氛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和外部支持。

(8分)

④学校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培训、研修、学习和交流活动。

(6分)

①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计划、措施和制度;

②校本培训有关材料、教学研究制度与落实情况;

③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名单及有关资料;

④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及计算机技术等级证书;

⑤校本课程和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的资料;

⑥教师参加函授进修提高学历层次的名表与毕业证书;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经验与典型事例;

⑦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总结、论文汇编、论文发表获奖登记表;

⑧教师业务档案、继续教育证书及相关材料。

①查阅资料;

②座谈、专访(分管领导、教研组长、教师代表)。

 

 

 

 

 

 

 

 

 

 

 

 

 

 

 

 

 

 

 

 

 

 

 

 

 

 

 

 

 

 

 

 

 

 

 

 

 

 

 

 

 

 

 

 

 

 

 

 

 

 

 

 

 

 

 

C8

(30)

 

①校本培训记录性的书面材料完整,经验和实例翔实,能说明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8分)

②有50%以上的专任教师能担任相关学科的选修课教学工作,绝大多数专任教师能适应初中、高中单科循环教学工作。

(8分)

③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创造性的教师,并在教育科研中发挥示范作用。

(8分)

④教师完成继续教育要求的学习进修时数,参加培训的教师有考核的书面材料和考核合格的证明或结业证书。

(6分)

C9

(30)

①学校有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教学工作的计划性与分析反思能力等,全面体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12分)

②构建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教师工作评价制度,每学年全面考核评价一次,反映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事实(事例)、证据、数据完整有效,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既有自评又有他评。

(18分)

①教师评价方案;

②教师评价过程性材料、分析、反馈评价结果以及学校、教师本人制定的整改方案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的措施。

③学生或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①查阅资料;

②座谈、专访(分管领导、教师代表)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自评

县评

市评

A3

(500)

 

B5

(100)

C10

(30)

①学校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8分)

②校园环境和学校各项工作都能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4分)

③德育活动有必备的软件和硬件,有与活动内容相应的教育基地,并定期开展活动。

(5分)

④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家校联系机制、家长学校活动制度、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完善。

(8分)

⑤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思想道德教育有充分的时空。

(5分)

①学校近三年德育工作计划、总结;

②德育基地及开展活动的有关材料;

③“三结合”德育网络及其运行机制的有关材料;

④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措施及成效;

⑤“减负”措施与取得的成效。

①实地察看;

②查阅资料;

③社会专访。

 

 

 

 

 

 

 

 

 

 

 

 

 

 

 

 

 

 

 

 

 

 

 

 

 

 

 

C11

(10)

①有专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有胜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有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和其他专题教育的兼职教师。

  

(2分)

②教师人人教书育人,各门学科及校内各个部门都重视德育,并形成合力。

(5分)

③校外教育力量和社会德育资源统筹、协调,发挥作用。

(3分)

①思想政治课专兼任教师名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名册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

②各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总结或论文;

③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取得的成效。

①查阅资料;

②社会专访。

 

 

 

 

 

 

 

 

 

 

 

 

 

 

 

 

 

 

 

 

 

C12

(25)

①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设置课程和教材,完成教学任务。

(5分)

②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教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分)

③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和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充实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

(6分)

④坚持知行统一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德育实践活动。

①课程表;

②思想政治课教学计划、教案;时事政策教育和专题教育活动的有关资料;

③德育实践活动计划、总结及过程性材料;

④校级领导听课记录。

①查阅资料;

②随机听课。

 

 

 

 

 

 

 

 

 

 

(6分)

⑤校长和分管德育的校级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和指导。

(4分)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自评

县评

市评

A3

(500)

 

B5

(100)

C13

(15)

①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加强班级建设,形成文明诚信、互助友爱、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

(4分)

②班级、少先队(团队)活动有计划,做到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全员参与。

(4分)

③学生干部进行民主选举,定期轮流任职,学习自主管理。

(4分)

④团、队、班委会、学生会等组织,能自主开展德育活动,办好业余团校。

(3分)

 

①班、团、学生会等组织机构及选举办法;

②团支部(团委会)、班委会、学生会等组织活动计划、总结及活动过程的有关材料;

③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有关材料及班、团、学生会获奖情况。

①查阅资料;

②活动观摩;

③座谈会(班、团、学生会干部)。

 

 

 

 

 

 

 

 

 

 

 

 

 

 

 

 

 

C14

(20)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和《中学德育纲要》的规定,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规范训练和检查评比形成制度。

(5分)

②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切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优秀民族传统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5分)

③学校定期开展道德体验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日常的心理咨询因事因人制宜,方法、方式学生乐于接受。

 

(5分)

④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

(5分)

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和有关材料;

②《中学德育纲要》、《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细则以及实施过程的记载、总结等材料;

③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评价的改革及有关资料;

④德育活动过程的有关材料。

1查阅资料;

②问卷调查(学生代表);

 

 

 

 

 

 

 

 

 

 

 

 

 

 

 

 

 

 

 

 

 

 

 

 

 

 

 

 

 

 

 

 

 

 

B6

(120)

C15

(40)

①按省颁课程计划开齐课程门类,开足课时,高中试行学分制管理,可据学校实际创造性实施课程计划。

(10分)

②依据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或推荐的教学用书目录选用教科书。

(8分)

③建立“课程审议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效实施。

(6分)

④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校内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广泛利用,信息化资源积极应用)。

(16分)

①课程表、教师课时分配表;

②教科书及推荐用书目录;

③“课程审议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的建立及审议、评价的有关资料;

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情况;

⑤校内外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有关资料。

1查阅资料;

②座谈会或问卷(各年级学生代表)

③实地观察(教室、专用教室)。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自评

县评

市评

A3

(500)

 

 

B6

(120)

 

C16

(40)

①严格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文件,制定学科课程实施计划,内容应包括:

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与课程评价意见等。

(15分)

②建立学校、各处(室)和教研组(年级组)三级教学管理机制,对教学工作实行全程管理。

备课分层要求、因人而异、注重实效、倡导设计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

上课提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规范教师课堂行为,优化教学过程。

作业管理立足于减轻课业负担,倡导多样化的作业检查批改方式。

学习辅导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不能进行集体补课。

考试(查)方式多样化,考查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侧重素质与能力立意命题。

(25分)

①学科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表、教师课时分配表;

②学校、教导处、教研组的教学工作计划、总结;

③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实施方案及实施情况的有关资料;

④本学年的教师教案、学生作业、试卷、教学质量分析表。

①查阅资料;

②抽查教案、作业。

 

 

 

C17

(40)

①正确使用教科书和其他的教学资料。

(4分)

②教学过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明确,并自然渗透、有机结合。

(10分)

③教学开放,师生互动,学生广泛参与,师生交流充分,课堂气氛自由、宽松、平等、和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多种方法主动学习。

(10分)

④教学手段先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和自制课件,加强直观教学,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应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有明显变革,学校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足开齐。

(8分)

⑤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8分)

①关注个体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评价制度;

②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或评价表);

③学校现有教学器材、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情况及经验;

④本学年的教师听课记录。

⑤学生兴趣小组及个别辅导提高的有关资料。

①查阅资料;

 

②随机听课。

 

③教师个别座谈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校自

县评

市评

A3

(500)

 

 

B7

(40)

 

C18

(25)

①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健全的工作机制,计划完整措施得力。

(3分)

②按《课程标准》上好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3分)

③贯彻“健康第一”原则,坚持做好课间操(早操)和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每周安排两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6分)

④重视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5分)

⑤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管理规范,对学生开放,注意运动安全,使用率、完好率高。

(4分)

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体育考勤、考核制度。

(4分)

①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意见、年度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总结;

②课程表及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表;

③校运会、单项竞赛、传统项目运动队训练及参赛的有关资料;

④体育教师的配备、体育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教案;

⑤体育场地、器材配备及其管理、使用情况;

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情况及体育考勤、考核制度执行情况。

①查阅资料;

②实地观察(体育课、课外活动、两操)。

 

 

 

 

 

 

 

 

 

 

 

 

 

 

 

 

 

 

 

 

 

 

 

 

 

 

 

 

 

 

 

 

 

 

 

 

 

 

 

 

C19

(25)

①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健全的工作机制、计划完善,措施得力。

(3分)

②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并重视体检结果的应用,做好登录、统计、分析、反馈等工作。

(5分)

③有卫生室并配有常用药品和简单的医疗器械。

(2分)

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学生的视力。

(7分)

⑤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4分)

①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工作机制,年度计划、总结;

②卫生室及常用药品、医疗器材的配备情况;

③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传染病常见病防控、防中毒、保视力等有关资料;

④学生体质健康卡、体检表及分析、反馈资料。

 

①查阅资料;

②实地观察(卫生环境、学生卫生习惯)。

 

 

 

⑥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确保食堂和学生宿舍的安全卫生。

   (4分)

 

指标设定

评价要素标准及权重

主要备查材料

信息采集方式

自评

县评

市评

A3

(500)

 

 

B8

(30)

 

C20

(15)

①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按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教材进行教学,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学方法多样化,效果较好。

(6分)

②有专用的音乐、美术教室和配套的教学设备,管理规范,使用率和完好率高。

(3分)

③有稳定的任课教师。

(3分)

④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

(3分)

①课程表及教师任课表;

②艺术课(或音、美)的计划、教案,学校艺术教育活动计划和总结;

③专用教室的设置,活动场所和配套的教具器材、教学设备、声像资料的数量及保管、使用情况;

④校内外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外艺术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的有关资料。

⑤学生艺术作品展览或参加比赛的资料。

①查阅资料;

②随机听课;

③实地查看(专用教室、器材、活动场地);

④参观(兴趣小组活动)。

 

 

 

C21

(15)

①学校有数量足够、形式多样的课外艺术活动组织(艺术社团和艺术活动小组)。

(5分)

②各种艺术活动有专人辅导、有计划和制度、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地点、有供学生欣赏的声像资料、制品。

    

(4分)

③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的校园艺术节活动,并根据自身的条件,经常举办形式多样的单项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创造能力。

(6分)

B9

(80)

C22

(20)

①根据课程计划完成必修课。

(8分)

②有与信息技术教育相匹配的设备。

(4分)

③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4分)

④配置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平台、教学资源库。

(4分)

①课程表、任课教师表;

②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教案;

③信息技术设备配备及使用情况的有关资料。

④校园网的栏目及相关资源。

①查阅资料;

②随机听课;

③座谈、问卷(学生)

④实地察看。

 

 

 

C23

(20)

①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管理、指导小组,负责编制研究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