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7242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精品.docx

《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精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精品.docx

最新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精品

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

  英国适当法理论之研究吕岩峰内容提要

  适当法理论是英国学者创立的一种冲突法学说。

  它发端于合同法理论,而后扩展到侵权行为及其他领域。

  其宗旨是以适当为原则来确定准据法,以期公正地处理涉外民事案件,合理地裁判当事人各方面之权利和义务。

  它提出的当事人意图和最密切联系的规则,实际即适当原则的具体化,是为确定适当的准据法所提供的准绳。

  它强调依据涉外民事关系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反对传统冲突规范的僵固性和封闭性。

  适当法理论的形成和演变根源于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反映人们对法律的公正与合理精神的追求,为正确解决法律适用问题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启示。

  适当法理论,是英国学者在19世纪初提出来的一种冲突法学说。

  它以其特有的体系、原则和方法,在学说林立的冲突法学领域独树一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各国的冲突法产生着愈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其意义和价值是如此受到人们的肯定和重视,以致被认为是英国学者对冲突法学说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一、适当法理论的起源和演变适当法理论发端于合同领域,后来又扩展到侵权行为及其他领域。

  一般认为,首先提出合同适当法这个概念的是戴西,在1896年出版的《冲突法》一书第143条规则中,他最初使用了这个概念。

  但也有人认为是韦斯特累克首创了这个概念,他在1858年所著《国际私法论》一书中说,一个合同违反其适当法时即为无效,但他对合同适当法的含义并未作任何说明,只是主张合同应优先适用交易与之有最真实联系的那个国家的法律。

  其实,对于戴西和韦斯特累克的评价,主要的不在于是谁提出了合同适当法的概念,而在于他们对涉外合同关系法律适用问题有着不同的主张,正是这种不同的主张导致了合同领域中适当法理论长期存在的主观论与客观论之争。

  概观合同适当法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时期主观论时期、客观论时期和现代论时期。

  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占主导地位的观点。

  一合同适当法的主观论时期依据戴西的意见,合同的适当法应依当事人的意图来确定,是为合同适当法的主观论。

  据说,戴西的主张可以溯源到17世纪的荷兰法学家胡伯,他在阐明合同的形式和实质要件应完全适用合同缔结地法之后,又告诫说但是,合同缔结地不应太严格地予以顾及,因为当事人双方如果在缔约时意在另一个地方,即应以这另一个地方为准,1合同缔结地法则不能再适用。

  莫里斯认为,胡伯的这种告诫实际上等于收回了他的前一种说法。

  在案例方面,受胡伯影响的第一个英国案件是1760年的鲁宾逊诉布隆德案。

  在该案中,曼斯菲尔德法官认为,在契约解释和履行方面,一般的规则是应该考虑契约缔结地,但如果当事人订约时想到的是另一个国家,则该规则允许有例外。

  2这个案例被认为是适当法理论的起源。

  不过,在此后的100多年中,英国法官们经常地适用于涉外合同的,还是缔约地法。

  直到1865年,经过&航运公司诉香德一案,缔结地法才最终被废弃,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法律的原则才得以确立。

  在该案判决中,法官们认为一般的规则是,契约缔结地法支配契约的性质、义务和解释问题,当事人要么是这个国家的臣民,要么作为临时居民必须临时向其效忠。

  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必须认为他们已接受当地实施的法律,并同意当地法律对其契约的作用。

  3从这段引文可以看出,法官们一方面认为合同的有关问题受合同缔结地法支配,另一方面又认为,当事人在何处缔结合同,即意味着他们愿意接受该地的法律,并同意由该地法律支配他们的合同。

  在该案中,原告在英国买了船票——可视为在英国缔结合同,又乘英国船舶去往毛里求斯——可视为在英国履行合同,所以,法官们认为,双方当事人一定想要适用英国法。

  从形式上看,该案仍然适用了缔约地法即英国法,但实质上,它确定所应适用的法律的标准已不是合同的缔结地,而是当事人的意图。

  戴西的主观论至少在1939年以前是十分盛行的。

  它通常被概括为两条规则第一,如果当事人已明确约定了适用于他们之间的合同的法律,那么就适用该法律体系;第二,如果他们没有这种约定,就要由法院来假设他们选择法律的意图。

  在1937年诉国际信托人案中,阿特肯法官明确表达了主观论者的主张就合同的适当法问题可以指导英国法院的法律原则现在已被妥善地解决,那就是当事人意图适用的法律。

  他们的意图将由表示在合同中的意图来确定,如果有的话,那将是确定性的。

  如果没有被表示的意图,这个意图将由法院根据合同的条款和有关的周围情况来假设。

  4施米托夫认为,主观论者的上述主张存在着双重的弱点。

  首先,如果当事人不曾选择适当法,那么,这种假设的过程便是纯粹的虚构。

  因为,显然,在该案中,当事人从未注意到法律冲突的可能性,并且也没能为了这种可能而形成一个意图;其次,明确的法律选择是确定性的这种说法,也没有顾及到当事人进行欺骗的或规避的法律选择的可能性。

  5关于后一个弱点,在1939年的维他食品公司诉乌纳斯航运公司案中,得到了弥补。

  这是一个有关当事人选法自由的重要原则案例,被认为标志着主观论时期的高峰。

  它的意义在于表明,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自由是有限制的,它要求所表现的意图是善意的和合法的……没有根据公共政策而撤销这一选择的理由。

  6大法官赖特认为,在遵守这种限制的条件下,当事人的法律选择是完全自由的,他们甚至可以选择一个与合同没有任何联系的法律。

  就该案的情况,他指出,与英国法相联系不是一个基本原则问题,7该案虽与英国毫无联系,但当事人却选择了英国法。

  因此就应该适用英国法。

  但是,对于赖特的后一种主张,人们多有疑虑。

  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没有联系可能就意味着规避法律。

  据说,关于如何防止当事人规避性地选择法律的问题,曾困扰了莫里斯35年之久。

  他指出,有必要防止当事人规避与其契约有最密切客观联系的法律的强制性的规定,如果所选择的法律体系与合同没有实际的或实际的联系,法院就不一定将明确的法律选择视为占主导地位的因素。

  8他甚至在1940年时与切希尔共同建议在每一个案件中,应首先确定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如果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与此不同,且该合同含有根据合同适当法即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而不能写进合同条款的规定时,当事人所作出的法律选择就必须放弃。

  从实践来看,英国法院似乎从来没有以不存在任何联系为由,拒绝承认当事人明示选择的法律。

  但另一方面,英国立法机关则主张,在当事人选择外国法,而如果没有这种选择,合同本来是由英国法支配的情况下,则要限制这种明示选择的效力,即英国法的强制性规定仍然必须适用。

  所以,对于和英国法有联系的合同,英国的实践是不允许当事人通过选择其他国家的法律而规避英国法中的强制性规定的,至于这种法律选择规避了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其他国家法律中的强制性规定,是否为英国所允许,则不得而知了。

  前引阿特肯法官所说的当事人的意图将由表示在合同中的意图来确定这句话,其实包含了两重意思,即当事人的明示的意图和默示的意图都要依合同来确定。

  对于明示意图的确定不存在什么困难,只是须遵守前面述及的一些限制,方为有效。

  而如何确定当事人默示的意图,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

  戴西和莫里斯认为,可以根据合同的条款、合同的性质和案件的一般情况来确定。

  英国的法官们则经常把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作为确定当事人意图的根据。

  这方面著名的案例是1968年佐齐兹诉蒙纳克轮船有限公司案。

  案中瑞典销售者把一艘船卖给希腊买主,合同规定关于合同的任何争执应在伦敦市通过仲裁解决

  ,而合同的订立地和履行地均在瑞典。

  英国上诉法院认为,虽然除了促裁条款之外,合同与瑞典有最密切和最真实的联系,但是当事人通过选择伦敦市作为促裁的地点,便已经暗示地选择了英国法作为合同的适当法。

  萨尔蒙法官针对该案指出在这样一些情况下,当事人应该同意合同由中立促裁员根据经常确实支配商事合同的法律体系在中产地区被促裁,这毫不奇怪。

  的确,在航运界,他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将由英国商事法庭按照英国法来解决,这并非罕见。

  9在他看来,仲裁条款提供了压倒任何其他因素的强有力推定。

  10在维他食品案中,赖特法官也曾经说过一项到英国仲裁的合同如买卖合同中的条款引入英国法作为支配该项交易的法律,那些经常从事国际商务的人们知道,这样一项条款是多么常见,甚至在当事人不是英国人,交易完全在英格兰之外进行的场合。

  11同样,合同中关于法院管辖权的条款,也常常被作为推定默示选择的根据,即所谓选择法官,便选择了法律。

  在相当一段时间,这种仲裁和法院管辖条款曾被作为推定当事人默示意图的最有力的依据。

  不过,到后来,这种条款的效力不再那样绝对了,只是作为结合契约的其他条款和周围相关的事实一起考虑的迹象之一,而在某些情况下,它还须让位于其他更明显的迹象。

  此外,如果合同采用英国形式在伦敦订立,或者提单以英国形式和英国文字签发,或者合同中所引的法条和所使用的专门术语如或为英国所特有,或者合同规定用英镑来支持,等等,这些迹象,都可以用来确定当事人的默示意图。

  当事人的默示意图,也是当事人的一种合意,只是没有被明确表达出来,所以它可以很恰当地被称为一种默契。

  不过,这种默契必须通过合同条款和周围情况发出必要的暗示,以为法院推定当事人的意图提供依据。

  因此,这种默示意图同所谓假设意图是不同的。

  默示意图是未被表达出来的确实存在的当事人的意图,而假设意图其实是法官的意图,是法官站在当事人的立场上,或站在一个公正而正常的人的立场上,设想当事人各方面如果想到有选择法律的必要时会怎样作出选择。

  前引阿特肯法官的言论中,其后半部分就是讲的假设意图。

  这里有必要指出,假设意图是戴西首创的概念,也是以当事人的意思为基础的,曾是合同适当法的主观论的一个内容。

  但是,探究起来,正如施米托夫所说,在运用所谓假设意图的场合,当事人实际上并没有注意到有选择法律的必要性,也根本没有选择法律的意图,所以,假设的意图纯属虚构。

  由于这个概念实际上只是被法官用来扩大其自由裁量权,或是假借当事人的意图来掩盖法官自己的意图的一种法律技术或烟幕,实际上违背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之本旨,所以已经被摈弃。

  二合同适当法的客观论时期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对经济领域中自由放任理论的谴责,合同适当法的主观论也受到了怀疑。

  特别是其中关于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的情况下,应由法院假定其意图的主张,受到了驳斥和否定。

  如前所述,早在1858年,著名学者韦斯特累克就主张合同应适用与之有最真实联系的国家法律,他指出决定合同自身有效性和效力的法律,在英国将根据实质性的考虑加以选定,应获得优先考虑者,是与交易有最真实的联系的国家,而不是合同缔结地本身的法律。

  12在新的形势下,切希尔积极主张运用最密切和最真实的联系的标准来确定适当法,莫里斯也持有相同的见解,从而开始了合同适当法的客观论时期。

  客观论者的主张在二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明显优势,并得到了英国司法界的支持。

  西蒙兹法官在1951年的鲍尼森诉澳大利亚联邦这个著名案例中,明确采纳了客观论者的主张。

  他指出,合同的适当法是订立合同所参考的法律体系或者与交易有最密切和最真实的联系的法律体系。

  13西蒙兹的这个意见,被后来的许多判决所接受。

  当然,客观论者并不否认当事人拥有选择法律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也不排除对于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的适用。

  不过,他们坚决地主张,当事人的选择应严格地被限制在同立场本身有联系的法律范围之内,并且不允许违背与交易有着重要联系的法律的强制性规则,而在当事人没有作出明示的或默示的选择的情况下,则应适用与交易有最密切和最真实的联系的法律。

  前引西蒙兹法官的意见便包含了这个意思,他的所谓订立合同所参考的法律体系,可以被认为是指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体系,而且,它被放在联系的标准之前,这种顺序决不能被认为是偶然的和没有理由的。

  客观论者所遇到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何种法律与交易有最密切和最真实的联系。

  对此,切希尔在其《国际合同》一书中指出,最密切和最真实联系的原则,使选择支配合同的法律建立在合同诸因素的集合之上,这些因素体现于合同的功能和条款之中。

  通过查明哪一个因素具有支配性,就可使合同定位或场所化……。

  合同从性质上讲是抽象的,是很难定位的。

  但如果它触及或关联到数国,几乎可以肯定它对其中一个国家的触及或关联程度甚于其他国家,合同正是自然地归属于那个法律,并应在总体上服从于那个法律……适当法的确定依赖于使合同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联系起来的连接因素。

  他们可被简单地称为合同的场所化因素,这些因素可能量多并且分散,但他们最稠密地集中的国家构成了合同的中心或中央,其法律并因此成为支配合同的法律。

  14可见,在切希尔看来,与交易有着最密切和最真实联系的法律,是指合同的场所化因素最稠密地集中的那个国家的法律。

  还有人提出,缔约地、履约地、住所居所的、营业地、当事人或他们的代理人的国籍、货物的目的地、约定支付的货币所属国家、船舶的国籍,以及合同使用的术语、合同的内容、有关促裁的根据、清付或担保债务的条款,以及与前一交易的关系,等等,都可作为判定是否存在最密切联系的依据。

  1954年的阿松齐思案,是这方面的著名的案例。

  该案是有关运输合同的争议,从案情来看,同法国法和同意大利法的联系程度基本相同。

  事实是这样的一艘意大利船舶,从法国的敦刻尔克向意大利的威尼斯运送小麦。

  租船人是法国的一个谷物商人组织。

  合同是通过在法国的经纪人和在意大利的经纪人以函电方式商定的,正式在巴黎缔结,使用的是英文并采用英国标准格式,运费及滞期费是用意大利货币在意大利支付。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租方提出应推定缔约地法即法国法为合同的适当法。

  但法院认为,合同的具体条款是在巴黎与热那亚之间通过函电已经商定,仅仅是合同的正式签署在巴黎举行,因而缔约地带有偶然性。

  同时,船主则提出应推定适用船旗国法即意大利法,法院虽然承认这一点是合同的重要联系因素,但也未采纳。

  法院在综合考虑全部情况后,认为意大利法与合同有最密切的联系。

  其理由是,双方当事人的义务履行地都在意大利,即货物在意大利交付,运费、滞期费以意大利货币在意大利支付,因而决定适用意大利法。

  但是,对客观论者的上述意见,也有的学者加以指责。

  他们认为,采用最密切联系的方法会给法官造成一种错觉,即与合同有密切联系的国家,就是联结因素最稠密地集中的国家,结果,运用这一方法成了简单的数学计算。

  况且,在许多因素都均匀地分布在几个国家时,认为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高于其他因素,也未免过于武断。

  再者,它也为法官滥用权力提供了条件,因为既然最密切联系地由法院来确定,那么,法官便可以此时强调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而认为甲国是最密切联系地;彼时强调另一个或另几个因素而认为乙国是最密切联系地,供判断的因素越多,也就越容易掺杂法官主观的意见。

  15尽管如此,对合同适当法的客观论的肯定和支持还是主要的,因为在当事人的意图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依照这一标准来确定合同的适当法,毕竟较其他的标准更为合理,更易于为有关各方所接受。

  三合同适当法的现代论时期所谓合同适当法的现代论,其实就是主观论和客观论的相互补充,有机结合。

  正如施米托夫指出主观的和客观的理论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切记在这类问题

  中当事人的意图是基本的考虑’,如果人们认识到,为了查明合同的适当法,意图的标准是基本标准,联系的标准是在假如前一个标准缺乏的情况下所实行的辅助的标准,那么,这两种理论就是可以调和的。

  16其实,在前引西蒙兹法官对鲍尼森诉澳大利亚联邦一案所表达的意见中,已经孕育了现代论的萌芽,只是他的表述尚欠明晰,对意图的标准和联系的标准之间的关系也缺少明确的论断,所以常常被人忽略。

  在1980年修订《戴西和莫里斯法律冲突论》第10版时,修订者莫里斯等人也开始把意图的标准和联系的标准结合起来,主张在确定合同的适当法时,以意图的标准为主,而以联系的标准为辅。

  从此,现代论在英国占居了统治地位。

  对合同适当法的现代论的经典性阐述见于《戴西和莫里斯法律冲突论》第11版第180条规则‘合同的适当法’这个术语是指当事人意欲使合同受其支配的法律体系,或者,在他们的意图既没有表达出来也没有从情况中推定出来的场合,是指与交易有最密切和最真实联系的法律体系。

  17这种主张今天在英国已经被普遍接受。

  英国法院在解决合同法律适用的问题时,总是首先查明当事人是否已经明确地表达了选择法律的意图;如果没有这种明确表达的意图,就要根据合同本身或者周围情况来确定当事人默示的意图;如果当事人默示的意图并不存在,那么就要最后决定交易同哪一个法律体系有着最密切和最真实的联系。

  正如戴西和莫里斯书中所说在缺少作为第一标准的明示选择时,法院应该根据第二标准考虑是否有当事人的意图的任何其他的暗示,只有当没有这样的暗示时才继续考虑第三阶段,就是合同与什么法律体系有最密切和最真实的联系。

  18在合同适当法理论发展中期,随着最密切和最真实的联系标准的确立,侵权行为适当法理论也被提出来了。

  这首先归功于莫里斯。

  他于1951年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发表了《论侵权行为的适当法》一文,指出,侵权行为复杂多样,一概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很难在每一案件中都获得理想结果而符合社会正义,所以应确立一项包含较广且富有弹性的国际私法规则,以取代侵权行为地法。

  这样,更便于分析各种相关的社会因素,找到一项最合适的法律,以解决侵权行为所涉及的各个问题。

  如果我们采用侵权的适当法,我们至少能够基于政策,选择与我们面前特定情况中的一系列行为及环境似乎有着最密切联系的那个法律。

  19在其所著《法律冲突法》一书中,莫里斯进一步指出尽管在很多也许是大部分情况下,都没有必要考虑侵权行为地以外的因素,但却应该有一个充分广泛充分灵活的冲突规则,以便既适用于通常情况,也适用于例外情况,否则,就难免会出现违背常理的结果。

  他认为,如果采用适当法,就可以满足这种要求,使法院可以把不同问题区别开来,并有利于充分分析所涉及的社会因素。

  他还认为,采用适当法可以使行为发生在一国而损害发生在另一国所产生的问题得到更合理的解决。

  莫里斯的侵权行为适当法理论,显然是受了合同适当法理论的启发和影响。

  他说,英国法院由于对被告是否负有违反合同的责任问题适用适当法原则,已经取得从整体上说在商业上是方便而妥善的结果,那么,对于被告是否负有侵权行为责任问题适用适当法原则,为什么就不能取得在社会上是方便而妥善的结果呢?

因为侵权行为种类之多不亚于合同的种类,侵权行为案件中的问题的种类也不亚于合同案件中问题的种类,所以,如果对各种各样的侵权行为和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律适用一种机械的公式,那是不大可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的。

  所以,他认为,正如采用合同适当法一样,采用侵权行为适当法也可以使法院能够确定一种与具体情况下的事件和行为有最重要联系的法律。

  在莫里斯看来,他的侵权行为适当法理论,在鲍伊斯诉查普林一案中得到了体现。

  该案的原告和被告平常都居住在英格兰,并且都在同一家英国保险公司投保,在驻马耳他的英国武装部队服役期间,被告驾驶摩托车同原告出游,由于疏忽使原告身受重伤。

  原告在英格兰对被告起诉。

  依据英国法律,原告可以获得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两方面的赔偿,数额达2,303英镑,而依据马耳他法律,他只能获得物质损失的赔偿,计53英镑。

  弥尔莫法官基于赔偿的数额应依法院地法来计算的理由,判给原告较大的数额。

  而上诉法院也以多数维持这一判决,但每个法官所持的理由不同。

  其中,丹宁法官是明确主张采用侵权行为适当法作出判决的。

  后来在上议院的审理过程中,有半数以上的法官以侵权行为适当法为由,主张适用英国法,并据此驳回了被告的上诉。

  不过,莫里斯的侵权行为适当法理论当时在英国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而是受到了诸如切希尔等人的抵制。

  即使到了现在,侵权行为适当法也是作为一般规则的补充而予以适用的,即对某些特殊侵权行为或者侵权行为中的某个特别问题,可以适用与事件和当事人有最重要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侵权行为的适当法理论与合同的适当法理论在内容上略有差异。

  在合同领域中,它包含两个方面,即第一,是指当事人所选择的法律;第二,如果没有这种选择,是指与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在侵权行为领域中,则仅仅是指同行为和当事人有真实的和实际的联系的法律。

  这种差异是由合同和侵权行为这两种法律关系的不同特性决定的。

  可以认为,适当法理论扩展到其他领域时,也会由于各个领域法律关系的特性的不同,而使其内容有相应的变化,以便使准据法的确定更能切合各该法律关系的性质。

  二、适当法理论的一般问题一之真谛及其中文译法在我国,对这个英国冲突法中特有的名词,有着许多不同译法。

  较为普遍采用的译法是自体法,另外还有人译作特有法、准据法,等等。

  这些不同的译法,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这个概念的内涵的不同理解。

  从语义上来分析,一词有适合的、适当的、恰当的、固有的、特有的、本来的、自己的等等意义。

  20究竟应当采取哪一种意义,取决于对的内涵的认识。

  这里,不妨列举一下学者们关于合同适当法的各种定义,以帮助我们弄清的内涵。

  其一,格雷维森认为,合同的适当法,在采取分解法的时候,是指经当事人自主选择适用于合同的最重要方面如合同的成立和效力的法律。

  至于合同的形式和缔约能力,则因不允许当事人意思自治而应由别的冲突规则来决定它们的准据法。

  21其二,努斯鲍姆认为,合同的适当法即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指定为最适合于合同的法律。

  22其三,切希尔和诺思认为,合同的适当法是一个描写支配影响着合同的许多事项的法律的合适而简洁的表达方式,它通常支配影响合同责任的确立和内容的最多事项。

  23其四,戴西和莫里斯的定义前后有些变化。

  较早的时候,他们认为‘合同的适当法’这个术语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打算或者可以公平地被假设已经打算使该合同受其支配的某一法律或某些法律。

  24后来,他们认为‘合同的适当法’这个术语是指当事人打算使合同受其支配的法律体系,或者,在他们的意图既没有表达出来也没有从情况中推定出来的场合,是指与交易有最密切和最真实联系的法律体系。

  25其五,日本学者西贤认为所谓适当法,是指根据具体的案情、有关的事实以及当事人的身份能力而被认为最适合于控制特定争执点的标准法律。

  26比较上述几种定义,可以看出,它们有的主要是从的适用范围的角度来说明其含义的,如格雷维森及切希尔和诺思的定义;有的是从的具体内容的角度来说明其含义的,如戴西和莫里斯的定义;有的主要是从确定

  的依据的角度来说明其含义的,如西贤的定义;而努斯鲍姆则是以一种较为抽象、较为概括的方式来说明其含义的。

  这样,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应当怎样提示概念的内涵呢?

我们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范围的思维形式,而内涵则是概念对事物的本质的反映。

  因此,我们提示概念的内涵,首先就要认识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

  就而言,首先可以肯定,英国学者们提出这个概念,是用于说明在调整合同及侵权行为等法律关系时应该适用何种法律这样一个问题。

  莫里斯在谈到合同适当法理论的优点进曾说适当法提供了一个适用于各类合同的范围广泛的公式,如果没有这个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