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711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docx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docx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目标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与战略目标

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及东北亚经济环境

政治多极化和经济、科技、文化的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的两大潮流,谋求和平、稳定和发展是国际社会的主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生产力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进一步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疆界,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世界经济格局正逐步形成,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日益加强。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随着经济形式的激烈变化,亚洲太平洋地区已逐步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

世界各国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

在缓和的大背景下,我国与周边国家和相邻地区的围正逐步形成东北亚经济圈、伊斯兰经济圈、南亚经济圈等若干联系密切的经济圈。

我国加快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已经使对外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的单国单向开放变为多边多向开放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亚洲国家的快速发展,加上美国西海岸、欧洲以及加拿大太平洋沿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重心出现东移趋势,特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积极介入,将进一步推动“东北亚经济圈”的迅速发展,使东北亚有可能成为与北美、欧洲并驾齐驱的全球重要的经济——文化圈。

从“东北亚”部来看,尚存许多制约因素,如东北亚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参差不齐,经济合作处于较低水平,区域地缘政治较为复杂,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区域缺乏多边合作协调机制。

尽管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东北亚区域合作还是不断发展,因为区域产业结构、自然资源、技术、劳动力、资本、市场等生产要素上存在极强的互补性,因而东北亚的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具有非常良好的前景。

是省省会,地处东北亚陆中心地带,是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处于欧亚大陆桥中国地铁路网络的联结点上,是我国各省区进入俄罗斯的重要通道,是我国面临东北亚地区的“窗口”。

目前看,在东北亚区域中经济相对日本、国、俄罗斯等国比较落后,参与未来东北亚区域合作面临诸多困难,但已有的经济基础和其在区位上的优势决定了未来在东北亚合作中的地位。

二、国环境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从全国来看,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等几个发展较快的经济区。

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为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同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东北地区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从近些年经济发展速度上看,不如东部沿海地区。

但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开放程度的提高,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加强,将为下一步的经济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尤其是“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国家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这为东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从在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发展指数测算结果,通过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指标综合评定,综合排序名列第10位,在东北10个大中城市比较中,综合排序名列第3位。

(表2-1、2-2、2-3)

表2-1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发展指数测算结果(2003年)

城市名称

综合指数

人口

经济

社会

基础设施

环境

上海

369.6182

40.3317

124.5677

81.0705

87.7675

35.8809

北京

290.3547

59.5042

80.7051

59.6189

66.807

23.7195

深圳

220.8052

15.8408

77.8314

49.8222

54.1161

23.1948

广州

192.0005

25.7752

74.8094

35.5464

51.8498

4.0198

天津

137.7197

24.9779

46.4245

22.6957

38.9151

4.7065

南京

100.5489

26.5427

35.0774

12.4656

18.403

8.0603

大连

99.4911

19.3952

45.6561

18.6391

10.0067

5.7939

杭州

99.2993

14.8866

42.2834

20.1799

16.0174

5.932

99.249

20.9228

34.4511

18.8485

18.4661

6.5604

89.4545

33.7661

26.4744

19.7154

7.2195

2.279

成都

88.5101

24.2855

30.7182

14.4327

14.6679

4.4057

东莞

87.7776

0.6877

39.2742

31.5696

16.1808

0.0653

济南

87.1016

15.4411

34.6877

18.6273

7.9251

10.4205

佛山

86.8635

14.3962

30.8206

24.4366

16.4751

0.735

无锡

84.8097

7.1395

42.4777

13.9066

15.1725

6.1134

长沙

84.4888

25.1956

29.0627

21.6703

5.5815

2.9787

武汉

82.8817

23.2488

28.9614

8.1948

16.0209

6.4558

宁波

79.466

6.0739

43.113

11.9714

12.7877

5.52

长春

76.9438

21.1311

35.8668

5.8726

6.8249

7.2483

76.7374

5.6818

43.9541

11.2737

8.5346

7.2933

表2-2城市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

经济实力

综合经济

F1人均GDP

F2工业总产值

F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科技实力

F4每万人拥有科研人员数

F5每万人拥有高校学生数

产业结构

F6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开放程度

F7外资出口额占GDP的比重

F8人均实际利用外资

社会状况

生活质量

F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F10人均居住面积

就业情况

F11就业人员比重

教育事业

F12人均教育事业费用支出

卫生事业

F13每十万人拥有医生数

环境质量

投资环境

F14人均道路铺装面积

F15人均全年供电量

F16每万人拥有门数

F17人均邮电业务总量

生态环境

F18人均园林绿地面积

F19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F20每平方千米SO2排放量

表2-3各项指标在东北地区主要城市中的地位(2002年)

都市

年末市区总人口

(万人)

市区非

农业人口

(万人)

建成区面积

(km2)

市区人口密度

(人/km2)

GDP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亿元)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

(万元)

城乡居民人均年末储蓄余额(亿元)

外商实际投资额

(万美元)

311.77

273.51

214

1878

715.9

294

405

529486

926

20225

位次

2

2

3

3

5

2

3

3

2

4

488.66

399.55

249

1398

1200.77

354

640

864402

1134

138915

273.23

218.16

248

1131

1068.94

274

485

864539

747

142642

145.54

128.65

134

2332

416.13

80

92

225824

261

11212

138.98

124.36

118

1946

203.1

54

117

134667

220

5142

303.94

228.38

169

844

847.37

203

0

316498

608

56079

178.90

124.23

136

492

297.34

176

157

171242

242

8177

143.85

112.53

103

330

146.46

42

86

80099

156

1390

114.91

87.93

144

225

974.88

192

81

256257

349

1607

112.80

49.20

40

161

89.95

259

46

27491

83

690

资料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

三、省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省位于我国的最东北部,纬度最高,与俄罗斯相接壤,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老工业基地。

2003年底,全省总人口3815万人,国生产总值4430亿元,人均国生产总值11615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1.3:

57.2:

31.5,农业总产值500.8亿元,工业总产值2248.6亿元。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300亿公斤以上,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出现恢复性增长,重型机械设备、特种钢、子午胎、机制纸、亚麻、建材等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

汽车、石化、食品、医药等产业发展迅速。

煤炭、制糖、纺织等产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得到压缩。

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占国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

非国有经济成份占全省国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76亿元。

进出口总值达到53.3亿美元。

已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

作为省会城市市在省各城市中的首要地位十分明显,市区GDP占全省比重为31.9%、人口占8.2%。

在省除人均GDP指标排在之后外,其余指标均位于全省之首(详见下表2-4)。

表2-4省城市各指标比较(2002)

城市

年末市区总人口

(万人)

市区非

农业人口

(万人)

建成区

面积

(km2)

市区人口密度

(人/km2)

GDP

(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亿元)

地方财政预算收入

(万元)

城乡居民人均年末储蓄余额(亿元)

外商实际投资额

(万美元)

311.77

273.51

214

1878

715.9

294

405

529486

926

20225

位次

1

1

1

1

2

1

1

1

1

1

143.85

112.53

103

330

146.46

42

86

80099

156

1390

鸡西

91.87

75.76

73

399

58.65

16

31

23454

84

0

鹤岗

69.12

59.31

58

152

42.14

18

19

21336

57

192

双鸭山

50.67

43.66

59

287

50.71

10

15

13943

38

29

114.91

87.93

144

225

974.88

192

81

256257

349

1607

84.31

80.06

157

43

58.95

14

20

16847

85

152

82.39

59.03

55

439

90.97

16

47

29743

111

35

七台河

48.95

31.89

67

277

52.56

19

17

17353

44

863

80.45

66.07

59

595

99.79

31

51

46788

122

532

19.18

12.33

17

13

16.58

13

6

8938

25

84

86.06

28.60

23

314

45.25

3

15

9934

42

39

资料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

在省已初步形成哈大齐城市带,这一地带位于省中西部,是以我国重要的机电工业城市为核心,以横贯我国最大平原——松嫩平原的滨洲铁路为纽带,连同我国最大的石油城市,重要的机械工业城市和新兴的中小城市、安达、肇东、双城、等组合而成。

这一地带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和重要机械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陆边境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地带。

在这一地带的城市首位度为2.1,拥有44%的城市人口、44%的工业企业、41%的工业产值、73%的高等学院、58%的专业技术人员。

因此的发展变化对这一地带乃至全省将产生重大而深运的影响。

第二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一、发展优势

1、国独有的寒地景观和地域文化

市冬季漫长,寒冷干燥,素有“冰城”之称,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为冰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国独特的资源优势与地缘优势。

“冰雪节”是闻名的冬季旅游项目,已经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

众多的文化景观使拥有了更多的城市魅力,多种历史渊源的渗透,使形成了西洋文化、文化、社会风情文化、现代文化、多元文化相互重叠的城市文化特色,形成了自然景观、历史景观、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城市风貌格局。

2、可支撑国际性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市位于东北亚中心位置,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对外是沟通日本、国、俄罗斯的重要通道,对是沟通全国各地与俄罗斯和东欧等国家的重要桥梁,在对俄罗斯和独联体及东欧国家、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具有很强的经济发展互补性及重要的战略位置。

还是我国东北、绥芬河、满洲里和4个沿边开放城市的连接点,是省域中心城市。

优越的区位条件为市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和交通枢纽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地位

市已基本形成5条铁路(京哈、滨绥、滨洲、滨北、拉滨)、10条国、省级公路(京哈、同三、哈大(庆)、哈萝、哈伊、绥满、哈绥、方通、方虎、哈五)、航空港和松花江航运系统为骨架的交通网络,水陆可通过三个方向的出口与全国各地、东南亚和俄罗斯、东欧国家联系。

铁路干网发达,铁路营业线达621.4km,往西南连接全国各地,往南经、通往世界各地,往西北经滨洲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接轨,通往欧洲各国,是跨越欧亚大陆桥的连接点;太平国际机场是全国八大机场之一,已与国近30个主要城市及部分国家地区通航;松花江航道是东北北部地区江海联运的通道之一;市有10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东北各地,与周围地区紧密相连,是全省最大的公路运输中心。

优越的交通条件,为城市建设发展以及成为东北亚经贸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利条件。

4、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市腹地资源丰度居于首位,市域腹地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良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从本身来看,非金属矿藏种类多、贮量丰富,能源矿藏中天然气和煤的前景良好;土地资源丰富,质量好,利用率高,全市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分别为5.3亩和2.1亩,土地利用率高达92.14%,高于全国及全省水平;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多样,野生经济植物、药用植物、珍贵毛皮动物开发潜力很大,植物主要有蕨菜、薇菜、明叶黄、黄花、人参、金银花、刺五加等,珍贵毛皮动物有紫貂、水獭、猞猁、麝鼠、香鼠等及三花五罗等珍贵鱼种;森林覆盖率高,达36.9%,活立木蓄积量3847万m3;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24.73亿m3,但利用率低,开发潜力巨大。

从全省腹地来看,已探明矿产资源达54种,储量占全国前三名的有8种,居全国前十名的有28种,其中石油、森林煤炭资源名列全国前茅,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大豆、甜菜、亚麻、马铃薯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多样的资源中心地位使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5、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市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渐趋合理的产业结构为其大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医药、汽车、食品、机械为主导产业的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体系。

现有工业企业单位475个,其中锅炉厂、汽轮机厂、电机厂、飞机制造厂、铝合金加工厂、电表厂等企业的产品在全国名列前茅。

亚麻厂是亚洲最大的亚麻纺织企业,轴承厂是全国三大轴承厂之一,此外医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国家又把老工业基地改造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市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化质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强城市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优势将进一步加强。

6、潜力较大的科技人才优势

市科技实力雄厚,人才储备丰富。

市现有大专院校24所(其中哈工大博士学位点29个)、中等专业学校48所、科研机构153家,形成300多个学科的科研网络。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4万人,两院院士27人,博士生导师700余人。

全市每万人口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科学家与工程师分别为31人、23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多,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六位。

从企业科技实力看,在国有单位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1.35万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5.86万人,占50%左右;而且学科齐全,工程力学、焊接、工业机器人、飞机导航、电站设备、电工仪表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位于前列。

二、发展机遇

1、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不仅是向南联系省、辽中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的重要枢纽,也是中俄交通和贸易的重要中心,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市加入经济全球化,将强化与辽中南地区,尤其是、等城市的区际联系,加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经济联系,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便宜的优势,将资本源、技术源、信息源和知识源通过不同的“管道”,从日本、美国等国家尽快导入。

经济全球化能使市成为国际资本和技术转移的重要场所、外资进一步聚集的热点地区;经济全球化将使获得外国先进技术和信息的机会增加,有利于加快地区产业升级进程,优化产业结构,为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可能;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具有低成本、低价格优势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与出口;经济全球化将促进出口贸易,增强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扩大外资引用的领域,优化外资投资结构,参与世界劳动地域分工,拥有更大的产品市场和更大的地区影响力。

2、加入WTO——对外贸易的发展潜力

我国加入WTO,市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与周围区域国家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将促进对外贸易(尤其是对俄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市将利用优势的沿边区位,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优势进一步发挥西进东出、南联北开的战略作用,通过建设完备的市场体系和四通八达的商品贸易网络,恢复市作为国外商家进驻中国市场战略重地的地位。

3、高新技术产业与信息经济——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取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

当前正在继续的这场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产业重心从以钢铁、汽车、化工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位移到以电子计算机、新材料、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新兴主导产业。

特别是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在信息经济的影响下,市有实现跳跃发展的条件。

目前市科技教育产业发达,大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聚集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为市提供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创新源泉。

市的信息产业较为发达,技术型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型基础设施齐全,这些为市的信息港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4、东北亚经济圈——再次辉煌的契机

随着亚洲国家的快速发展,加上美国西海岸、欧洲以及加拿大太平洋沿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的主轴正在由北大西洋移到亚太地区,这将进一步推动“东北亚经济圈”的迅速发展。

东北亚各国为谋求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地利用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在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利用资源优势的互补、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的互补,通过对外贸易等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市是我国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以及开展中俄贸易的前沿;对外是沟通日本、国、俄罗斯的重要通道,对是沟通全国各地与俄罗斯和东欧等国家的重要桥梁,在对俄罗斯和独联体及东欧国家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市也是东北亚经济圈北部最大的城市,具有承南连北的地理优势和一定的沟通基础,将成为东北亚经济区北部整合发展的中心。

5、国家宏观政策——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中央确定的调整结构,扩大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使陆省会城市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更为重要的是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给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21世纪,我国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城镇化的步伐,必将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形成以投资类产品为主的工业经济提供了发展机遇,更有利于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地区发展重心的变迁,可以看出发展重心经历了由南向北推进的趋势。

从东北地区良好的装备工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资源的整合、东北亚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间合作的加强,很可能在东北地区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快速发展区。

依据“十六大”报告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以及小城镇快速发展,必将得到国家政策极大的支持,这为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存在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1、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产业结构亟需优化

2003年市生产总值1414.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4872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位于第11位。

资本力、贷款余额增长率、金融市场交易增长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城市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薄弱。

工业结构调整尚不充分,国企改革任重道远,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到2001年底才扭转持续9年的工业净亏损状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7.85,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97。

投资结构来看转型滞后,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资金占50.3%,在利用外资方面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仅相当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低于东北地区的、、等城市。

从产业结构上分析,市已完成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高级阶段的转变,2003年产业比重与15个副省级城市相比,农业的比重高居第一位,二产居第十三位,三产有一定的虚高度化的成分。

目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整体还不强,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结构不均衡,城市经济活力不足。

2、社会软件环境亟待改善,城市开放度明显不够

社会软环境包括政府管理、社会体制、文化科技环境、思维观念、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等多方面。

的社会文化竞争力、秩序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均居于选取的24个城市20位以后的水平,说明社会软环境的总体水平还十分落后。

政府各部门的协同合作意识不强。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上,“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在人才政策、农村政策、产业政策、私营经济政策等方面不够灵活。

这些严重影响了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新的社会软环境的建立势在必行。

市近几年外向型经济进展迟缓,2003年进出口总值19亿美元,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少,经济还囿于区域经济的小循环中。

海关进出口总值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于15位。

从表2-5可以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