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6383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乐山一中2014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1~10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伉俪(kàng)胡谄(zhōu)档案(dàng)改弦更张(xuán)

B.跻身(jī)忖度(cǔn)妊娠(shēn)不可估量(liáng)

C.躯壳(qiào)机械(xiè)憎恨(zēng)乘人之危(chèng)

D.主角(jué)毗邻(bǐ)着手(zhuó)怙恶不悛(q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彗星凑合笑眯眯明火执仗B.渲泄坐镇拓荒者厉行节约

C.旋律告罄流水帐扬长而去D.震撼蕴藉抱不平大有稗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十分重要,可他因要处理私事,没等会议结束,就擅自离开了,因此受到了领导的批评。

B.科学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又要异想天开,大胆假设,这将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C.美国金融系统正遭受着新一轮冲击,在是否要对银行实施国有化的问题上,美国政府正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D.昨天,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在桃花故里盛大开幕,市民们意兴阑珊地徜徉在花海之中,尽情享受难得的视觉大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的文化产品。

B.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C.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把当地的主要河流称为母亲河,是因为这些河流不仅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区域文化的摇篮。

D.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①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

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②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

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迂腐气。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

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他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前者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③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才是最合苏轼的标准,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④“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偶然的感喟。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副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无怪乎同样具有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

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

苏轼在后期传统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的意义的一项是

A.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苏轼在美学上追求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和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哲理高度。

D.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6.下列关于原文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亮出全文观点:

苏轼把进取与退隐的双重矛盾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B.第②段阐述了苏轼思想中入世和出世两方面的矛盾,重点分析了苏轼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C.第③段提出了苏轼的美学追求、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然后详细地分析了陶诗平淡朴质的意境,阐述了苏轼的追求。

D.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苏轼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在其后世各时代所产生的先驱作用和深远意义。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艺成就虽不如屈、陶、李、杜,然而在中国文艺史、美学史中却有巨大影响,是一个重要人物。

B.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深刻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是苏轼之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

C.苏轼虽然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表现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但在其心中仍深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D.相对于苏轼,朱熹更赞赏王安石,因为王安石的思想不像苏轼那样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贾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

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飞入谊舍,止于坐隅。

鵩似鸮①,不祥鸟也。

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

至,入见,上方受釐②,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具道所以然之故。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

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

故贾谊以此讥上。

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

“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鵩似鸮:

鸮,猫头鹰。

鹏,古书上说的一种不吉祥的鸟,形似猫头鹰。

②釐:

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

写作

B.悉更秦之旧法更:

改变

C.乃短贾生曰短:

诋毁

D.意不自得意:

意料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文帝召以为博士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衡乃拟班固《两都》

C.上因感鬼神事律曰:

“君因我降”

D.为庸臣所害为击破沛公军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把贾谊招为博士,非常赏识他的才能,在短短一年之内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B.贾谊的变革涉及了很多方面,引发了天子和一些大臣的不满,被贬为了长沙王太傅。

C.贾谊向汉文帝讲解鬼神本源之事,汉文帝听得入神,听完后感慨自己远不如贾谊。

D.刘向认为贾谊的才能堪比伊尹、管仲,假如当时贾谊能够被重用,他必定能建立伟业。

第Ⅱ卷(共120分)

四、(28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

(5分)

译文: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分)

译文: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4分)

桓公读书于堂上。

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

“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

“圣人之言也。

”曰:

“圣人在乎?

”公曰:

“已死矣。

”曰: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

“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

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

“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13.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诗人的情感是丰富而变化的,请结合诗歌进行简要概括。

(3分)

答:

(2)“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一联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富有诗意。

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分析。

(5分)

答: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六个小题)(6分)

(1)还顾望旧乡,。

《涉江采芙蓉》

(2),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3),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5)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7)悦亲戚之情话,。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文学作品阅读)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12月,天寒地冻。

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

每天有从后方开来的火车,将他们砍伐的木材整车整车地运回内地,运到莫斯科,运到基辅。

造飞机需要木材,修铁路需要木材,对于沙皇而言,除了金银矿产和宝石,没有什么比木材更适用的东西了。

所以,沙皇命令这些犯人拼命地砍伐木材,以备所需。

为此,冬宫还专门派了一个名叫托可可夫斯基的监工。

监工还带来了他的妻儿,看样子是要长期在这里居住。

托可可夫斯基是一名很严厉的监工,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如果完成不了定额任务,工人们不但没有面包吃,甚至还会被抽得遍体鳞伤。

当然,倘若超出了任务,就会得到半瓶伏特加作为奖赏,超出部分的木材,托可可夫斯基将它们囤积在一个仓库,并不急着马上运回莫斯科。

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大家都知道:

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看到这样一幕,卡尔觉得心寒,既替那名伐木工人感到可怜,更为自己感到可悲,什么时候,这样的日子才是一个尽头啊?

为了生存,为了能回到城里,他必须好好地活下来,因为那里还有他的亲人。

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

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

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个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

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

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

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

大家都在心底里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

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

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

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

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是这里唯一的政治犯,知识最深,你会懂得的。

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

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赶进了木屋。

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

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

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

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下一步怎么做,大家都很茫然,虽然传说战争要结束了,可是并没有明确的消息,他们将何去何从?

卡尔小心地翻开日记本,里面是托可可夫斯基每天记的日记。

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死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是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

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一股小部队已经在开来的途中。

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再不逃走,工人们面临的只有死亡。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

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

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由于没有了工人,到来的士兵们也就没有采取措施,都纷纷离开了。

几天前还是拥有一千多人的伐木场,变得十分空旷和冷清。

卡尔把事实的真相告诉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和儿子,听到卡尔的话,这对可怜的母子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一个劲地哭。

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

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

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冬天的西伯利亚,还是那么的寒冷。

尽管少了许多伐木工人劳动的场面,但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

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

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5.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6分)

答:

16.小说写卡尔翻开托可可夫斯基日记本时“心一阵阵刺痛”这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分)

答:

17.欲扬先抑是本文构思上最为突出的特点,请你结合文章简要赏析。

(6分)

答:

18.有人认为小说安排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情节虽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但不近人情。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六、(10分)

19.选择下列语句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为“微小说”下定义。

(60字以内)(4分)

①微小说指以微博的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

②微小说已成为微博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

③微小说的字数一般在140字以内,语言简洁,矮小精悍,可随时随地有感而发。

④微小说选材精、结构巧、含义深,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⑤微小说随时与读者互动,读者可以随时参与讨论,作者也可以随时回复读者并与读者讨论。

60字

20.下面这则家长会通知,在用词、语法和格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请找出问题,并进行修改。

(6分)

通知

家长同志:

兹定于2013年4月20日下午3点在我校大礼堂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

届时,我们将传达今年高考改革的要求,通报第二次模拟考试情况,与大家磋商高考冲刺复习事宜。

请务必准时到会。

2013年4月5日

×××中学

(1)

(2)(3)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从“山寨手机”,到“山寨药品”,再到“山寨明星”、“山寨歌曲”……“山寨”火遍中国,已从经济领域蔓延到了文化领域,成为了“山寨文化”。

对此,有人反对“山寨文化”,认为“山寨”是模仿和抄袭,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我们民族的创造力。

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满足了广大草根阶层的消费需求,显现了民间的文化创造力。

对于“山寨文化”,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乐山一中2014届第四学期第二阶段(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B

A

D

D

B

B

一、(12分)

1.(3分)B(A.改弦xián更张;C.乘chéng人之危;D.毗pí邻)

2.(3分)A(B渲泄——宣泄C流水帐——流水账D大有稗益——大有裨益)

3.(3分)D(意兴阑珊:

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

与语境不合)

4.(3分)C(A项搭配不当,应为“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和挖掘特色文化内涵”;B项句式杂糅,“造成对……遭到伤害”应改为“对……造成伤害”或“使……遭到伤害”;D项成分残缺,在“等”后加“中毒征状”)

二、(9分)

5.(3分)B(答非所问。

该项表述的是苏轼的个性和思想,不属于“意义”)

6.(3分)A(B项概括不准确,文章并未阐述“入世和出世两方面的矛盾。

”C项分析不严密。

文章只是提及了陶诗平淡朴质的意境,并未“详细分析”。

D项以偏概全,在元以后,苏轼的美学理想才发挥了先驱作用)

7.(3分)D(无中生有,原文没提及王安石的思想没有破坏性)

三、(9分)

8.(3分)D(意:

心意,意志)

9.(3分)B(B项:

均为连词,译为“于是”。

A项:

均第一句“以”介词,译文“把”,第二句“以”为介词,译为“凭”。

C项:

第一句“因”为连词,因为,第二句“因”为介词,译为“通过”。

D项:

第一句“为”为介词,表被动,第二句“为”为介词,译为“为了”)

10.(3分)B(贾谊的变革并未引发了天子的不满)

四、(28分)

11.(10分)

(1)(5分)(汉文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过去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大意正确计3分,落实“故”“征”各1分)

(2)(5分)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利益为先以个人私仇为后。

(落实“先”“后”各1分)

【参考译文】

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过去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把他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

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汉文帝刚刚即位,谨慎从事而来不及实行。

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

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

“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贾谊的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

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鵩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

鵩鸟的外形跟猫头鹰一样,被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

贾谊因为被贬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

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召回京城。

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

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