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55229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9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docx

《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 19页.docx

中国CIO影响力分析报告doc19页

中国CIO影响力报告

 

资本刊编辑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CIO领导力项目组

2005年5月,《IT经理世界》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对国内CIO的影响力进行了针对性调查。

本次调查历时半年,接受调查的CIO多来自行业领袖型企业,包括宝洁(中国)、百事可乐(中国)、伊莱克斯(中国)、上海通用汽车、一汽大众、万科、银河证券、浦发银行、中石化、宝岛眼镜、安利(中国)、西安杨森、玉溪红塔烟草、中海集装箱运输公司、同仁医院等企业。

本次调查所覆盖行业较为均匀,包括家电、汽车、石油化工、烟草、医药、物流、房地产、金融、零售等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占49%、金融证券业占17%、批发零售及贸易企业占13%,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各占7%左右。

CIO所在的企业所有制覆盖了国有企业(29%)、外资/合资企业(29%)、股份公司(27%)、民营企业(15%)。

影响力归位

 

李圆

2005年10月,康佳集团CIO许伟宜为IT部门争取了两三年的流程管理职责终于见到了曙光——集团决定撤销企业发展部,并将该部门最主要的职责划归到IT部门,康佳集团IT部门的名字也相应改为“流程信息管理中心”。

1994年,大学毕业后许伟宜便进入康佳集团,先后任职ERP项目经理、制造部经理、IT总监等职位,凭借多年来对企业业务和流程的深刻理解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进入康佳11年后,他终于说服CEO将企业流程管理的重担交给他。

中国CIO影响力报告

 

资本刊编辑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CIO领导力项目组

2005年5月,《IT经理世界》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对国内CIO的影响力进行了针对性调查。

本次调查历时半年,接受调查的CIO多来自行业领袖型企业,包括宝洁(中国)、百事可乐(中国)、伊莱克斯(中国)、上海通用汽车、一汽大众、万科、银河证券、浦发银行、中石化、宝岛眼镜、安利(中国)、西安杨森、玉溪红塔烟草、中海集装箱运输公司、同仁医院等企业。

本次调查所覆盖行业较为均匀,包括家电、汽车、石油化工、烟草、医药、物流、房地产、金融、零售等行业,其中制造业企业占49%、金融证券业占17%、批发零售及贸易企业占13%,交通运输、建筑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各占7%左右。

CIO所在的企业所有制覆盖了国有企业(29%)、外资/合资企业(29%)、股份公司(27%)、民营企业(15%)。

影响力归位

 

李圆

2005年10月,康佳集团CIO许伟宜为IT部门争取了两三年的流程管理职责终于见到了曙光——集团决定撤销企业发展部,并将该部门最主要的职责划归到IT部门,康佳集团IT部门的名字也相应改为“流程信息管理中心”。

1994年,大学毕业后许伟宜便进入康佳集团,先后任职ERP项目经理、制造部经理、IT总监等职位,凭借多年来对企业业务和流程的深刻理解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进入康佳11年后,他终于说服CEO将企业流程管理的重担交给他。

       和许伟宜类似,中国的CIO在组织内的影响力近几年有了很明显的变化。

几年前,国内CIO阶层的影响力更多地存在于IT部门内部和信息系统建设层面。

那时,他们大多凭借自身的技术背景,对企业的信息系统项目实施、IT系统运维负责,而在系统选型、资金落实、IT战略规划、业务流程变革等方面并没有决策权,那时的中国CIO群体还只是准CIO。

       近两三年,随着IT价值在组织中不断显现,以及CIO们不断扩展自己的职业管理能力,主动通过各种渠道增进与业务部门和企业高层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企业上下对CIO工作的理解、认可和信赖越来越增强。

伴随着这个过程,中国CIO的影响力和信息系统一起,扩散到组织内的各业务部门,他们帮助业务部门整理业务流程、为他们提供更为便捷的工具,并带给他们低成本和高效率。

2006年,许伟宜准备好好“用”一下对业务部门流程管理的决策权,准备通过主动优化企业所有部门的业务流程,让企业管理、运作与IT系统更完美地融合一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CIO开始走出技术圈子,主动运用自己对企业的深入了解拓展自己的影响力,向外界证明CIO这个职位不仅是精通IT技术的能手,更是企业的管理者。

此外,CIO的工作职能也逐渐从企业后台移到了中台,有些甚至前移到了组织的业务前台,CIO所统领的IT部门成为企业业务创新的中心。

利群集团CIO狄同伟所领导的计算机中心长期以来就是企业的业务创新中心,这不但让他进入了集团董事会,还承担起了企业业务拓展的工作。

       随着CIO这个“舶来”职位在组织内职能的逐步归位,越来越多的国内CIO开始将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到公司的战略决策层面。

2004年,交通银行CIO侯维栋作为企业经营的高层进入核心决策团队,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界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CIO。

也是在2004年,招商证券前技术总监熊剑涛被任命为副总裁,主管公司的经纪业务。

       近几年,发生在CIO阶层的这些巨大变化的确令人鼓舞,毕竟CIO这个仅有10多个年头的新兴职业群体的整体命运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地位提升、影响力的扩大,无不映射出微观组织和整个社会对信息化的认可程度。

       2005年5月,《IT经理世界》杂志社继1998年、2002年对中国CIO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后,再次起对快速变化的CIO阶层进行了一次调查。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验证几年来发生在中国CIO阶层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进行科学而量化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明显地验证了“中国CIO的影响力已开始进入组织决策层”的判断。

调查数据显示,32%的受访CIO已经是副总裁(包括总裁助理)级别,而在本刊2002年《CIO生存状况调查》中,只有12%的受访者是公司副总裁。

另外,本次调查显示,68.8%的CIO经常或较多参与高层决策,仅有10%左右的CIO很少或较少参与决策;72%的CIO直接在向CEO汇报。

CIO影响力调查

董小英刘倩倩蒋贵凰祁德君李芳芳李丹曹璟李圆

2002年,本刊曾做过一次《CIO生存状况调查》,当时的调查数据显示,58%的受访者处于部门经理的级别,12%的受访者属于公司副总裁级别,只有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在名片上印上了CIO的头衔。

可见,那时的中国准CIO阶层“远未到达权力的顶峰”。

       3年后,当我们再次对中国的CIO进行调查时发现,接受调查的CIO中有32%的人已经拥有副总裁(包括总裁助理)的头衔,14%的CIO将“首席信息官”的职位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

这一结果并不出乎我们所料。

2005年,在本刊组织的一系列CIO活动中,如“中国优秀CIO”的评选、CIO论坛、CIO沙龙上,这一现象已很明显地显示出来。

天津家世界连锁超市公司信息副总裁韩劲松在家世界工作10年有余,他从一个IT部门经理到IT总监,进而在两年前被提拔为信息副总裁的职业经历代表了国内CIO群体在企业中的地位变迁的轨迹。

       渐入佳境

       本次调查的CIO多为中年人,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34~36岁的人数最大,其次为41~44岁。

CIO的学历都比较高,硕士和博士学历占40.4%,本科占57.4%(见图1)。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企业的业务环节,CIO的教育背景也开始以技术为主,转向以IT与管理双重专业背景为主(占48.9%,见图2)。

       在国外,CIO这个职位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技术和人际关系的双重压力下成长,他们前赴后继,因此CIO成为企业中更替最频繁的职位之一。

在美国,CIO的平均任期不超过3年,但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调查对象的平均任期为6年,有14%的CIO任职时间在10年以上。

安利(中国)日用品公司的CIO杨海鹏现年55岁,在CIO岗位上工作了24年;31岁的无锡默洛尼卫生洁具(中国)公司CIO彭元华在企业IT负责人的岗位上,也做了10年。

CIO们职位的稳定,使得他们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企业的信息化和战略发展上,其个人影响力随着IT渗透力而与日俱增。

       不过,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由于CIO们所在企业的所有制类型不同,其个人拥有的影响力并不均衡。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的CIO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处于劣势的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同类型企业引入信息技术的平均年限不同,其中外资企业引入IT的平均时间最长,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稍短,民营企业最短,且总体水平很不均衡(见图3)。

企业引入信息系统的年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CIO在这些企业的地位和内部职业发展。

本次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引入信息系统的平均年限为9年,也就是说,国内多数企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引入信息化。

而多数民营企业是近5年才开始引入信息系统,有些企业的信息化负责人就是企业决策者本人,企业内部只有几名专职IT技术人员。

可见,民营企业的信息水平化距离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

 

       CIO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就是一个推动者:

他们在企业内部推动变革,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运作方式;他们还要推进外部供应商和客户变革与企业协同运作的方式。

       另外,本次调查的一些数据仍值得CIO们警醒和借鉴。

调查发现,我国企业IT部门的员工数占企业总人数比例普遍较低(见图4),平均仅为1.4%,居然有30%的企业IT部门的员工数不到企业总人数的0.6%;仅有4.35%的企业超过了5%。

其中,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的IT员工人数平均高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主动提升领导力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我们特意设计了一组有关CIO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问题(见图5)。

从分析的结果看,多数CIO希望能够在原单位寻求更高的职位(43%),部分CIO对现有的职位感到满足(20%),有的CIO希望能够寻找其他更好的发展路径(37%)。

CIO们表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需要不断提升多方面的技能和技巧,他们认为人际网络、战略视野、领导能力最为重要;其次是职业声望、沟通能力、商业技巧及业务经验(见图6)。

其中,选择“在原单位寻求更高职位”的CIO最看中的能力便是领导力。

       做为一名管理者,拥有卓越的领导力往往可以让员工做他们其实并不想做的事情,并且比通常情况下完成得更快。

在企业内部,CIO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就是一个推动者:

他们在企业内部推动变革,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运作方式;他们还要推进外部供应商和客户变革与企业协同运作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不同的面目——教练、导师、服务者和公关人员出现在不同的变革环节中,为此他们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与高层管理者的良性互动平台,还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领导力,使自身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更纯熟的管理技巧。

       本次调查显示,CIO最常用的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比较分散(见图7)。

其中,最常用的IT信息获取途径是专业书籍或刊物(18%)、软硬件厂家的报告会和资料(16%)、企业内技术人员(14%);CIO们最常获取管理信息的渠道(见图8)是财经类杂志书籍(17%)、与企业内同事的交流(17%)和管理会议(16%),不太常用政府政策和参观伙伴企业或竞争对手等来源。

从获取技术和管理信息的渠道来看,国内CIO更重视内部交流、技术和管理财经类出版物,对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信息获取不足。

       当然,在知识更新上,不同专业背景的CIO有着不同的偏好:

拥有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知识背景的CIO,其技术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来源相对单纯技术出身和单纯管理出身的CIO而言,更为广泛和多元。

如在获取技术信息方面,他们将软硬件厂商报告会、行业内交流研讨会、咨询公司和顾问、专业书籍和刊物及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等都作为技术信息来源,而技术背景的CIO则更偏爱软硬件厂商的报告会和专业书籍刊物,管理专业背景的CIO则对企业内技术人员提供的信息最重视。

       沟通技巧是CIO领导力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和企业高层管理者之间的互动。

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CIO非常注重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交互和沟通。

为此,CIO们非常乐于也能够帮助高层提高信息技术知识和IT应用水平,并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高层管理者对IT的认知,进而参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过程。

       数据显示,有10.4%的CIO经常为高层提供新的信息技术知识,58.3%的CIO为高层提供较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见图9)。

从CIO影响高层管理者对IT的认知度(见图10)看,22.9%的CIO认为他们能够对高层管理者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58.3%的CIO认为能够产生较多的影响。

       CIO在企业中的领导力最终将表现在参与高层决策的程度。

本次调查显示,27.1%的CIO经常参与高层决策,41.1%的CIO较多参与高层决策,只有10.5%的CIO较少或很少参与高层决策(见图11)。

这个结果相比本刊2002年进行的“CIO生存状况调查”有了明显变化:

当时,42%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决策层只是偶尔会征求他们的意见;13%的受访者表示,公司的决策层从不征求他们对决策的意见,而能够真正参与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准CIO们还不到受访者的一半,这次调查中这个数字已经接近70%。

       CIO与CEO的关系更为紧密

       除了CIO的领导力正在逐步得到提升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CIO与企业高层,尤其是CEO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这从其向CEO的汇报路径上可以得到印证。

本刊于2002年对CIO进行调查时,直接向CEO汇报的CIO数量仅是36%;而本次调查发现,有72%的CIO直接向CEO汇报,通过其他上司间接向CEO汇报的CIO只占26%(见图12)。

       另外,我们在本次调查和研究中试图发现CIO在企业工作年限的长短、CIO所在企业的类型、CIO的职业经历会否对其与CEO的汇报方式产生影响。

数据分析得出了有意思的结论——工作年限在CIO与CEO等高层团队关系上没有相关性,但CIO所在企业的类型与CIO的汇报方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的CIO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而言,更多采用直接向CEO汇报的方式;有管理与技术双重经历的CIO更多地采用向CEO直接汇报的方式;以管理经历为主的CIO全部向CEO直接汇报。

       本次调查中,大多数CIO认为,他们与CEO的相似程度比较大(15%)或一般(25%),认为非常相似和不相似的比例都比较低(见图13)。

这说明当CIO与CEO或高层管理团队在价值观、职业道路、兴趣和专业上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和互补时,双方更容易认可对方。

在这个单项调查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认为自己与CEO非常相似和比较相似的CIO将原因更多地归结于大家拥有相同的价值观;而认为自己与CEO具有一定程度相似性的CIO则把主要原因归为双方具有共同的兴趣;那些认为相似性较小或很小的CIO,把原因更多地归为所学专业存在差异。

       从本次调查中还可以看出,大部分被调查的CIO能够在较大或很大程度与高层团队达成相互理解(见图14)。

双方的相互理解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IT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促进和IT对企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的看法上;不过,双方在IT投资决策上的相互理解程度并不高。

       大多数接受调查的CIO认为,自己与CEO之间有很多或较多的共同语言(见图15),这个比例大大高于相似性。

图15反映出来的数据能够看出,CIO力图避免使用高层管理者不懂的技术术语与他们进行沟通;而认为与CEO之间的共同语言一般、较少或很少的CIO,对与高层在交流中避免使用技术术语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使用非技术术语是CIO加强与高层管理者沟通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常而言,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对人际关系的疏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引入了CIO与CEO之间的空间距离指标,以考察空间对他们两者关系是否存在影响。

我们将CIO与CEO的空间距离分为4种类型:

在同一座办公楼的同一楼层、在同一座办公楼的不同楼层、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办公楼、在不同城市。

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类型与CIO和CEO的空间距离是具有相关性的,股份制企业和外资企业的CIO与CEO工作地点通常比较近——CIO更多的是与CEO在同一座办公楼的不同楼层办公;只有在外资企业,才有CIO和CEO不在同一座城市办公的情况出现。

此外,有管理和技术双重经历的CIO与CEO多在同一座办公楼的不同楼层,这与他们多直接向CEO汇报工作之间有着比较强的相关性;以管理经历为主的CIO和CEO都在一座办公楼内,是否在同一楼层办公并不影响他们向CEO直接汇报的方式。

       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节选了本次调查报告的部分重要内容。

       本次调查历时半年,得到了国内数百位CIO的大力配合与支持,本刊在此特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作为一本一直深入关注中国CIO阶层成长的媒体,《IT经理世界》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助力CIO阶层成长。

2006年1月,本刊将揭晓第四届“中国优秀CIO”获奖者;2006年上半年,本刊将继续联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面向国内众多行业,进行一次信息化应用状况调查,希望届时能够得到更多国内CIO的配合与支持。

CIO的视野

董小英  

近几年来,CIO日益成为我国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中令人尊敬和瞩目的群体。

他们也越来越成为左右企业的力量之一,但我们对这一群体的了解还很少,认识也还嫌浮浅。

在国外,业界对CIO已有15年的研究历史,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挖掘和总结CIO的成功经验、开发CIO的领导力和战略能力。

在此次针对中国CIO的针对性调查中,我们以国内CIO的环境扫描和信息获取、CEO和CIO的共享认知模式为切入点,试图对我国的CIO群体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全面扫描环境

       企业高层决策者通过信息扫描来感知环境变化是促进企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定期进行环境扫描和信息获取能够帮助企业正确感知内外部环境中关键变量的变化,并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要素改变。

越是高度市场化、竞争激烈的产业和市场环境,环境扫描和信息扫描就越重要。

       CIO作为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设计者和引入者,他的信息获取能力决定了对信息系统关键问题的感知和理解。

信息技术应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CIO不仅要感知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还要感知商业环境和企业战略的变化,这就要求CIO具有全方位感知相关信息的能力。

同时,CIO不仅要对来自企业外部的信息高度敏感,还要对来自母公司、来自CEO和其他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信息高度敏感,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信息系统战略与企业战略进行有效匹配。

       当然,不同企业高层决策者在感知外部环境变化中的分工有所不同,当CEO对环境变化了如指掌并制定了明确的战略时,CIO对技术信息和来自企业内部信息的感知就变得更重要。

如果CIO所关注的信息与CEO接近时,他就会更容易理解CEO的战略意图;当他对信息技术了如指掌时,他可能会因为掌握差异性的知识而在企业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讲,优秀的CIO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环境扫描者和敏感的信息获取者。

如果CIO获取信息能力不强,一些关键性的信号可能被忽略或误读,将导致其在制定企业信息技术规划时,出现盲点和决策失误。

可见,CIO的信息扫描行为对他的权力和地位是有影响的,如果他具有较强的捕捉和处理突发事件、发现机会和创新的能力,会有助于其巩固权力,乃至获得升职。

       商业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对CIO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着重调查和研究了国内CIO获取信息的来源,这是因为CIO获取信息的宽度、深度和速度不仅反映了其环境扫描的基本行为和习惯,也反映了他原有的知识背景对获取信息行为的影响。

CIO获取信息的行为在短期内会影响他感知管理和技术关键问题的能力;从长期发展看,又会影响到他的思维模式、认知架构和视野。

而CIO的视野直接影响到他与CEO等高层团队的沟通、所使用的语言和在关键战略问题上的共识,这种共识会影响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战略的匹配。

国外的研究也表明,这种共识会影响企业对IT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我将CIO获取信息的视野分为4个层次:

(1)国际视野,指CIO获取国外信息的情况;

(2)产业视野,指CIO获取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信息的情况;(3)战略视野,指CIO获取母公司和高层管理团队信息及企业外部有关经营管理知识的情况;(4)技术视野,指CIO获取技术发展信息的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总体而言国内CIO的产业视野和国际视野略显不足。

国外学者对澳大利亚的43位CIO的一次调查显示,CIO最广泛使用的信息来源是硬件厂商的技术推广会和行业研讨会(占91%)、与专家讨论(占86%)、行业报纸和出版物(占84%)、软件供应商的报告(占84%)和参观其他企业(占84%)。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信息来源是与专家讨论(在从1到7的量表中,平均得分5.02),内部人员报告的影响居第二(4.82),行业研讨会位于第三(4.74),参观其他企业列第四(4.69)。

国外的研究还表明,几乎所有CIO都浏览硬件厂商的报告,但所受影响却很小;此外,培训课程和顾问等信息对CIO的影响也不大。

       CIO与CEO的共享认知模式

       在对CIO与CEO和高层管理团队之间关系上,本次调查将重点放在了探索他们之间的共享认知模式上。

所谓共享认知模式是指CIO与CEO和高层管理团队之间具有“共享的价值观、文化、标准的操作程序和信念;对信息系统的目标、模式、功能与状态有相似的理解;对信息系统的未来状态有共同的预测机制。

       共享认知模式主要通过关键成员间的沟通和知识互换机制逐步形成。

在实践中,CIO与CEO对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的理解经常不太一致:

CEO更看中商业绩效而缺乏战略性信息系统知识,CIO则喜好追求技术完美而忽略对业务和战略的理解。

这种认知模式上的差异会导致企业战略与信息系统战略的背离,从而降低IT的投资回报率。

从这个意义上讲,CIO与CEO的知识互换机制创造了业务需求与IT知识交流的机会,对促进企业关键成员间对信息系统决策的相互理解很有裨益。

       通常而言,影响CIO与CEO之间的知识互换机制有3个变量:

交流系统、CIO教育机制、CIO与CEO之间关系的相似性。

       交流系统又分为3个层面:

(1)交流的空间系统,指两个或更多的人在同一地点办公,这能为CIO与CEO提供更多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并在战略问题上有更多的交流机会;

(2)交流的组织结构,指在组织系统中进行正式的交流;(3)交流的社会结构,指CEO与CIO就信息系统进行非正式的沟通,这种接触能够增强团队成员间交流的舒适性和频率,有利于知识在组织内的传播,也为成员间私下交换观点和达成共识提供了机会。

       CIO的教育机制是指CIO为企业高层理解信息化作用所传播的知识和提供的培训。

它既包括通过3种交流系统对高层提供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也指正式的教育培训和研讨会等形式。

       CIO与CEO关系的相似性是指具有相似个性、经历和背景的人接触机会越多,发展共同语言、建立共同的认知模式的可能性就越大。

       共享的认知模式由共享语言和共同理解程度组成。

通过对本次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国内CIO与CEO的共享认知模式与国外很不一样。

在美国,在可能影响CIO与CEO共享语言和相互理解的5个因素中,CIO教育机制、交流的组织结构、关系相似性等3个因素与之显著相关,而CIO与CEO的地理位置对他们之间共享语言和共同理解程度不构成影响。

本次对我国CIO的调查结果显示,CIO教育机制、交流的组织结构不能影响CIO与CEO之间的共享语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