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个青年。
能用一个词来说说他留给你的印象吗?
生1:
他是一个认真的青年。
生2:
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青年。
生3:
他是个全神贯注的青年。
生4:
他是个举止特别的青年。
师:
那么这个青年的举止到底特别在哪儿?
他又是怎样使鱼游到了纸上的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
(二)精读课文:
1.师:
他到底是怎样使鱼游到了纸上呢?
请同学们默读3—12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批注你的理解。
2.学习观鱼:
(1)生1:
他看鱼的时候特别安静,很认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
师:
你们去公园里看过金鱼吗?
你到公园里面看金鱼跟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
生2:
我边看鱼边喂它们鱼食吃。
师:
哦,那这个青年呢?
生2: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生3:
我就从旁边跑过去,看一眼就走了。
师:
哦,你是走马观花地看鱼。
那这个青年呢?
生3: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生4:
上次,我和弟弟一起去公园玩。
我边看鱼,边和弟弟说那鱼的颜色什么的。
师:
你是边看鱼边议论,是吗?
那这个青年呢?
生4: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那么,这叫怎样的看?
生1:
静静地看,呆呆地看。
生2:
专心致志地看。
生3:
全神贯注地看。
生4:
一动不动地看。
生5:
聚精会神地看。
(2)师:
是啊!
这个青年就这样站在金鱼缸便,静静地看,呆呆地看,专心致志地看,全神贯注地看(板书:
全神贯注),这一看,就看了多久?
生1:
一整天。
师:
就仅仅是一整天吗?
生2:
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看。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2:
我看后面写的是: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说明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看鱼。
师:
联系上下文,前连后挂地读书是一种好方法。
他每个星期天都会来吗?
我们来看看。
师: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看见——
生1: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那个青年的确在看鱼。
春天过去了,夏天到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了玉泉,你又看见——
生2: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看来,他还在啊!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你又看见——
生3: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哦,这位青年果真还在。
秋天过去了,冬天到了,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还来到玉泉,你又发现——
生齐: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啊,就这样,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那位青年就这样静静地看,呆呆地看,中断过吗?
生齐:
没有。
师:
他放弃过吗?
生齐:
没有。
师:
那这又叫怎样的看?
生1:
坚持不懈地看。
生2:
坚定不移地看。
生3:
持之以恒地看。
师:
把我们想到的词语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吧!
(板书:
持之以恒)
3.学习画鱼:
师:
这样全神贯注、持之以恒地看鱼,是使鱼游到纸上的前提啊!
那么,他还是怎样让鱼游到了纸上的呢?
(1)生1: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我觉得他很会画画,一会工笔细描,一会挥笔速写。
师:
画技高超,是吧?
师:
那你知道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是“挥笔速写”吗?
生2:
我觉得“工笔细描”就画的很慢,“挥笔速写”就画的很快。
师:
嗯,有道理。
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这两个词语吗?
生3:
“工笔细描”就是“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挥笔速写”就是“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是这样的。
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幅金鱼的画,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好吗?
同学们看,这鱼的鳞片就需要我们“工笔细描”。
拿起手,我们以手代笔,来细描一下好不好?
“细描”应该是怎么描的?
画得很——
生1:
仔细。
师:
画得很——
生2:
细致。
师:
对,它应该是慢慢地描。
你看,这细细的线条要慢慢地画,像姑娘绣花一样,慢慢地,一笔一笔……感觉到了吗?
这叫“工笔细描”。
师:
大家再看这尾巴,我们来“挥笔速写”一下,好不好?
拿起手,也来感受一下,来,一笔,两笔,三笔,四笔,对,就这样,用三笔两笔快速地把尾巴给画出来,把金鱼的动态给画出来,这就叫“挥笔速写”。
师:
能读出它们的不同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合作读一读。
(生自由练习,指名朗读)
(2)师:
同学们读的真不错,那如果你就是这青年,你都会画出金鱼的什么动态?
(课件出示: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 )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
生1: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吃食)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哦,那当你很快地画出金鱼吃食的动态的时候,你还会去看金鱼缸里的鱼吗?
生1:
我不会,因为鱼的样子已经在我心里了。
生2: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吐泡泡)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哦,那当你很快地画出金鱼吐泡泡的动态的时候,你还会去看金鱼缸里的鱼吗?
生2:
我不会,因为鱼已经游到了我心里。
生3: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哦,那当你很快地画出金鱼甩尾巴的动态的时候,你还会去看金鱼缸里的鱼吗?
生3:
我不会,因为鱼已经游到了我心里。
生4: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嬉戏)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哦,那当你很快地画出金鱼嬉戏的动态的时候,你还会去看金鱼缸里的鱼吗?
生4:
我不会,因为鱼已经游到了我心里。
师:
哦,那此时,你的眼中就只有——
生齐:
金鱼!
师:
心里只有——
生齐:
金鱼!
师:
你的笔下也只有——
生齐:
金鱼!
师:
你自己整个人就仿佛成了一条——
生齐:
游鱼!
师:
这就叫做——
生齐:
融为一体!
(板书:
融为一体)
(3)生:
他还特别爱鱼,都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
那他在看鱼、画鱼的时候,都可能忘记了什么呢?
生1:
忘了吃饭。
生2:
忘了睡觉。
生3:
忘了回家。
生4:
忘了时间。
生5:
忘了他自己。
生6:
忘了周围的人。
生7:
忘了在公园里。
生8:
忘了一切。
师:
好一个忘了一切啊!
用书上的话说,就是说这个青年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师:
同学们,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让青年全神贯注、持之以恒地观察鱼,使鱼的形象牢牢地印刻在他的心中,让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板书:
鱼游到了心里);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使他在画鱼的时候仿佛和游鱼都——(融为一体)了,使鱼的动态跃然纸上;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让那个小女孩真切地看到——(鱼游到了纸上)!
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让每一位围观的人在心里边儿发出这样的赞叹——(鱼游到了纸上)!
(三)拓展延伸:
1.师:
现在,你知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了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小助手——关联词,你能选用一个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因为……所以……”“如果……就……”
生1:
因为鱼游到了心里,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生2:
如果鱼游到了心里,就能游到纸上。
师:
你还能用什么关联词把他们连起来?
生3:
只有鱼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纸上。
生4:
鱼之所以游到了纸上,是因为先游到了心里。
2.师:
这个能让鱼游到心里的青年真是令人敬佩啊!
如果你就是早上来公园锻炼的老爷爷,如果你是带着小朋友来公园玩的阿姨,如果你是来玉泉游览的外国朋友,当你看到这个青年,当你被他的画深深地吸引了过路,你想怎样称赞这个青年?
让我们也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拿给青年看吧!
生1:
白发苍苍的老人侧过身来说:
“你可太了不起了!
这鱼都活了!
”
生2:
年轻的阿姨赞叹道:
“这画画得也太好了!
小伙子,了不起!
”
生3:
外国的游客也挤了过来,竖起了大拇指:
“哦!
Verygood!
”
生4:
外国的游客也挤了过来,竖起了大拇指:
“我要买回去珍藏起来!
”
生5:
鱼缸中的鱼说:
“天啊!
我们的同伴怎么跑到纸上去了!
”
师:
看来,这青年画的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啊!
连金鱼都骗过去了,是吗!
师:
听的出来,同学们对这位青年充满了敬佩,是吗?
那就让我们把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汇成这样一句——(课件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齐读此句)
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生齐读此句)
(四)写法总结:
师: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那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个形象写得那么生动呢?
生1:
作者抓住了青年画画时的动作,比如“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生2:
作者还写了青年看鱼时的神态,比如,“呆呆地”和“静静地”。
生3:
作者还写了那个小女孩的语言。
生4:
老师,我觉得题目上这个“游”字用得最好。
师:
是啊!
正是由于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时候那样细致,才使这个青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五)总结:
一位聋哑青年,他通过长期认真地观察,让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就是——入心。
鱼入了心,就画活了,也就游到了他的纸上,这就是——入画。
画鱼是这样,我们的学习、生活不也是这样吗?
凡事只要入心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就让我们都记住这个了不起的青年吧!
课前沟通,从姓名和学校开始,从性别开始。
师:
《鱼画到纸上》
生:
不是鱼画到纸上,而是游到纸上
师:
对了,我刚才讲注意观察,你已经掌握。
师:
你有什么问题
生:
师:
让我们用奇怪的语气读课题
生:
师:
我发现同学们非常注意一个字游
生:
师:
好,请大家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老师巡视,)。
师:
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啊,我们来解决问题,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生:
一个青年画画的事
师:
画什么呢
生:
画鱼
师:
真不错,一个青年画鱼(板)
生:
师:
这个青年画鱼前做什么事呢
生:
看鱼
师:
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
师:
师PPT出现填空题:
生:
师:
请同学们找到青年看鱼看得专注的句子,找到马上拿手
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
师:
你的眼睛真亮,找准了,出示句子
生:
师:
哪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
师:
真好
生:
师:
从哪个词看出专注
生:
呆呆
师:
谁来读一读,再读一遍你会读得更好
生:
静静
师:
还有哪个词
生:
师:
青年看鱼只是看一天两天吗?
生:
师:
每个星期
生:
师:
多长时间的每个星期
生:
师: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从这句话你看出来青年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
师:
好一个坚持不懈
生:
师:
带着这种感情,好好地读这句话吧
生:
齐读
师:
让我们一起来想想青年看画的情景,老师来描述,你们来找句子。
周老师引导学生体会青年一年多来每个星期天都坚持来玉泉看鱼及画鱼的专注的时候:
师:
春天来了,你来得百花盛开的玉泉,你看到了——
生:
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师:
夏天过去,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你看到了——
生:
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师:
秋天来了,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位玉泉。
你看到了——
生:
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师:
冬天来了,在一个星期天,你来到玉泉。
你看到了——
生:
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流动。
师:
他记住了什么
生:
动态
师:
你说
生:
金鱼的每一个部分
师:
哦,特点
生:
金鱼的形状
师:
用青年的话来说,鱼已经游到了他的心里,所以青的把游到心里的金鱼,画到纸上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发出了一个惊奇的话
生:
……
师:
生:
……
师:
用课文的原话
生:
师:
你惊奇的叫声不但吸引了我,还吸引大家。
生:
师:
为什么说金鱼游到纸上呢
生:
因为把金鱼画活了
师:
谁来读读
生:
师:
你的朗读让我有心临其境的感觉
生:
师:
他为什么能把金鱼画得那么好呢
生:
找出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师:
你从哪个词语当中看出青年画鱼画得非常的专注。
生:
一丝不苟
师:
一丝不苟什么意思,你跟我们学学
生:
…………
师:
你已经学会思考了。
大家再来读一读
生:
齐读
师:
还可以从哪个词
生:
细致
师:
还有吗
生:
静静
师:
太历害了,还有谁发现这个词
生:
师:
围观的人影不影他画鱼
生:
师:
他画鱼的时候想的是他的鱼……
生:
一个学生读
师:
你的朗读让我们带到了青年看鱼的现在
师:
他画鱼画好吗
生:
好
师:
从哪里看出
生:
鱼游到了纸上
师:
当青年静静画画的时候,他还要跑到 还需要跑云看金鱼吗
生:
师:
画眼睛……
生:
师:
画尾巴
生:
师:
我们也来画鱼,我们不用笔来画,我们用朗读来画
生:
齐读那位青年在静
师:
大家读得非常好
生:
师:
青年之所以把鱼画得这么好,是因为什么
生:
看得认真
师:
生:
看得很仔细
师:
很忘我
生:
师:
正是青年……,所以才把鱼画得这么好,那就是
生:
鱼游到纸上
师:
正是青年
生:
师:
正是青年……,所以才把鱼画得这么好,那就是
生:
师:
正是青年……,所以才把鱼画得这么好,那就是
生:
师:
正是青年……,所以才把鱼画得这么好,那就是
生:
师:
这就是我们的题目……
生:
师:
刚才你有一个问题,鱼怎么游到纸上了,你明白了吗
生:
师:
用词多准确呀
生:
师:
之所以把文章写得这么好,是因为认真观察
生:
师:
所以我们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学会认真观察
生:
师:
课文学完了,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生:
要想学得好,就要认真
师:
生:
师:
老师希望大家以后看到的是认真的羊统健
生:
师:
作业抄写生字,把描写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下来。
课堂点评:
评周寿金的《鱼游到纸上》
昨天听了9位老师在开发区小学语文教师首届素养杯上的9堂阅读课展示,今天又听了区级骨干周寿金老师的《鱼游到纸上》受益匪浅。
受评委组的委托,让我在作一下点评。
与其说让我在这里点评区级骨干周寿金老师即将代表我们洋浦开发区小学语文界到省城参加比赛的这样一节课,不如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学习周老师这堂课的设计和实施。
把周老师这节课作为一个载体,我们共同来探讨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话题,我今天的发言,也不是什么点评,而是为大家抛出几个话题,与大家一同思考,只为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已。
这是一节非常特殊的语文课,如果没有素养大赛,我们谁都不会考虑如何去上好30分钟的课堂,我们常说向40分钟要效率,如今30分钟课堂却向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30分钟把握不好,也许是参加开发区首届素养杯课堂展示大赛中个别老师的课堂留有遗憾的一个原因。
看如此特殊的课,周老师却让我在今天如此炎热的气温里感到春风拂拂面,神清气爽,其间还不断飘来浓浓的语文清香。
纵观整堂课花样不多,但脉络清晰、扎扎实实,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提升。
设计靠理念,完成靠底蕴。
周老师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本深度的解读,在教学设计与课堂完成上均有独到之处,让我们叫好的同时,引领着我们的思考。
一、学情分析到位,目标定位准确,教材处理巧妙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文本中的聋哑人身上却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
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显得非常的必要。
这是对学情分析的到位。
本课的教学设计有2个目标。
目标一: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落实我们的中段课标的要求,也是这堂课得到顺利、高效实施的基础。
目标二:
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是对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呈现和深化,是语文的人文性的展现,是为学习成长的一种奠基。
这是对目标定位的准确
由于课堂只有30分钟,如何高效地利用这30分钟,周老师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后,马上直奔主题,引导学生品读关于青年看鱼和画鱼的句子。
而且紧紧抓住反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字词,通过反复朗读来达成老师的目标。
周老师对其他的细节末节不去过多的停留,这真可谓是“一路风情不入眼”,因为“无限风光在顶峰”。
这就是教材处理的高人之处。
教材处理是什么,那就是可删可简,可用一次,也可用两次。
二、教法的选择实在而高效,学法的把握到位而有效。
在教法上,周老师一是选择了体验阅读法。
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创设文本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在我们的课堂中,关注老师怎么教的很多,关注学生怎么学的恐怕不多,能做到关注老师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恐怕会更少一些。
周老师在这个方面给我们很好的引领。
在考虑老师怎么教得精彩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得实在,学得有效,学得其法。
所以,周老师考虑了学生的学法指导。
那就是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积累语言。
注重学生学法引导,还体现在一个方面。
周老师在课前的与学生的谈话中才会引导学生从观察老师姓名到单位开始。
还特别安排了一个把题目“鱼游到纸上”故意写错“鱼画到纸上”要养成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突出,设计脉络清晰,教学理念呈现饱满。
一篇课文的重点在哪里?
你掌握快速把握重点的方法吗?
这个问题恐怕对大家来说来不是一道好解的题。
课文重点一在单元导语中,二在每课的课后练习中(阅读课文没有课后练习的在课前导语中),三在每单元后面的我的发现或交流平台中。
具体到《鱼游到纸上》这一课堂就要解决好三道题:
一是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二是我们一起来交流:
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是,我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了下来,你呢?
这是我们老师要毕40分钟之力解决好、解决透的问题,也是一堂课是否有效的一个评价标准。
周老师为了在这一堂30分钟的课里解决好这个问题,设计了一条非常清晰的授课脉络,从立足课题,提出疑问的破题,到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到鱼游到心里,最后鱼由游到心里过渡到鱼游到纸上。
在这个过程中,明确两个教法定位和两个学法定位,一是紧紧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青年人的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并获得了思维的训练。
二是通过学生的多种形式读,多个层面读,爬坡式读,来达到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语言,读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和思维的启迪。
呈现了几种理念: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琐碎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真正用常态的课堂践行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再深入到课堂具体的环节去看周老师这一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其清晰的脉络:
环节一:
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设计点评:
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学习完以后,再回到原先的提问中,结构显得相当的完整。
]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点评:
带着问题读课文。
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
又灵活运用词语。
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环节三:
品看鱼,感悟鱼游到心里
紧紧抓住“呆呆的”“静静地”等词语,通过么复朗读体悟来感受青年看鱼的专注、忘我,让课堂流动着浓浓的语文清香。
环节四:
品画鱼,领悟鱼游到纸上
这一个环节周教师紧紧抓住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
并选择了一个语文学科该有的手段——通过抓关键的字词来体会青年技艺的精湛,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
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
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人文合一,语文的工具性与文人性合一。
四、点评语言用词的丰富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生机勃勃。
周老师的课堂点评的语言极其丰富:
你的眼睛真亮,找准了。
你的朗读让我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你总结得真好。
啊,你惊夺的叫声把我给吸引住了。
老师在课堂上的点评、点拨语言展现了老师的基本功,展现了老师的教学理念,还展现了老师的教育睿智。
五、诵读感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
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
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在这里,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一是周老师讲究读的情景的构建,二是周老师注重学生读书的指导,三是周老师呈现了读书指导的爬坡。
有的老师经常说,我的学生朗读水平太差,根本没办法上出好听的课来。
我说,学生朗读水平差没关系,只有你的朗读水平可以就行。
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因为不会才需要学习,学生一拿起书来就读得像赵宗祥老师一样,你觉得还有必要去教他读书吗?
我们很多时候,对我们的学生失去信心,失去包容,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