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5048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docx

《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docx

医院感染考试复习题

医院感染管理防控知识复习题(通用)

(247+147+162=556)

一、判断题(247)

1.当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经治医生必须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感染控制科。

(对)

2.临床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过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或霉变等。

(对)

3.医疗机构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关于组织实施军队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进行报告。

(对)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

(对)

5.可通过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

(错)

6.只要在住院患者手术切口处分泌物培养出病原体就应诊断为手术部位医院感染。

(错)

7.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对)

8.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对)

9.医疗机构应当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错)

10.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颈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

(错)

11.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对)

12.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军团菌。

(对)

13.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错)

14.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错)

15.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2类或2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错)

16.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增加耐药菌感染。

(对)

17.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是细菌可以产生药物灭活酶或钝化酶。

(对)

18.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周用量。

(错)

19.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对)

20.医院感染产生的危害:

加重医疗护理工作负担,降低医疗工作效率,增加个人国家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妨碍现代先进医疗技术的应用和进一步发展。

(对)

21.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先进行。

(错)

22.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对)

23.全院综合性监测是指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对)

24.目标性监测是指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是一种回顾性调查方法。

(错)

25.感染源就是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对)

26.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对)

27.针对不同疾病传播途径的隔离措施包括空气隔离、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

(对)

28.机体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不全、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慢性肝病、肾病、婴幼儿、低体重儿、高龄患者等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易感人群。

(对)

29.空气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错)

30.飞沫传播是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错)

31.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对)

32.隔离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对)

33.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的灭菌方法是化学灭菌剂浸泡。

(错)

34.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的化学灭菌法可选用环氧乙烷。

(对)

35.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对)

36.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其他污物的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进行防护,操作结束后只要摘除手套,不须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或洗手。

(错)

37.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对)

38.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对)

39.卫生手消毒是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常居菌的过程。

(错)

40.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错)

4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先洗手,后消毒的原则。

(对)

42.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或生活垃圾。

(对)

43.手的清洗与消毒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

44.目前医院的消毒灭菌更加重视“彻底清洗、尽快清洗和注意细节”。

(对)

45.无菌物品开包后,有限使用期限为20小时。

(错)

46.高效消毒剂是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错)

47.标准预防的概念是,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对)

48.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对)

49.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亲脂病毒、亲水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

(错)

50.膀胱冲洗是发生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

(错)

51.艾滋病预防性用药应在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

最迟不得超过36小时。

(错)

52.HBV暴露后,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对)

53.医务人员洗手方法中要求认真揉搓双手至少30秒时间。

(错)

54.隔离病房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红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错)

55.对感染或携带MRSA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对)

56.《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防治条例》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指的是鼠疫和霍乱。

(对)

57.通风换气是最常用、最方便的空气净化方法。

(对)

58.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及储物间、配餐室均属于清洁区。

(对)

59.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使用后医疗用品处理室、内走廊等,均属于潜在污染区。

(对)

60.静脉置管,成人置管应首选股静脉。

(错)

61.静脉置管无菌操作时,可以铺小无菌洞巾。

(错)

62.卫生手消毒是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对)

63.暂居菌是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接触被污染的物表是可获得,也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对)

64.手清洁用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时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对)

65.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时间是6-8小时。

(对)

66.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对)

67.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对)

68.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错)

69.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告标识和警告说明。

(对)

70.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等,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和感染性废物一起收集。

(对)

71.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体液等应当严格消毒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对)

72.自身感染又称外源性感染,其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错)。

73.手皮肤消毒方法:

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15秒钟,流动水洗手(对)。

74.新生儿在住院48小时内出现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属于医院感染(错)。

75.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对)。

76.保护性隔离措施:

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对)

77.已明确为病毒感染者,可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性感染。

(错)

78.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原则,可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和限制使用两类。

(错)

79.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以外的感染,如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

(错)

80.I类切口一般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对)

81.不能盲目采用广谱抗菌药或联合用药预防感染。

(对)

82.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作为局部用药。

(对)

83.清洁切口是指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对)

84.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对)

8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对)

86.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对)

87.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对)

88.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审核制度,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正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

(对)

89.医院感染监测内容最主要的是环境卫生学监测。

(错)

90.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药物治疗时,应由科主任签字。

(对)

91.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可以超过2小时后输入(错)

92.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对)

93.《实施处方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零售药店无需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销售。

(错)

94.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对)

95.患有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在佩戴好外科口罩的情况下可以参加手术。

(错)

96.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对)

97.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消毒。

(错)

98.对免疫力极度低下的患者,须选择能杀灭各种病原菌的广谱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以预防所有可能入侵体内的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错)

99.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增加与抗菌药物泛用和不合理应用关系不大。

(错)

100.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对)

10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24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错)

10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对)

103.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亦属于医院感染。

(对)

104.医院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60%以下。

(对)

105.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对)

106.提倡使用或更改抗菌药物应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病人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不低于30%。

(对)

107.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种类可分为五类

(1)感染性废物

(2)病理性废物(3)损伤性废物(4)药物性废物(5)化学性废物。

(对)

108.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预案的规定,采取卫生防护措施。

(对)

109.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错)

110.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要洗手。

(对)

111.洗手的目的只是保护医务人员自身不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错)

112.医生为病人查体前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然后为病人查体。

(对)

11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重新消毒后不可重复使用(对)

114.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对)

115.消毒液的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错)

116.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对)

117.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科和专职人员、各科室病房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和护士。

(对)

118. 

119.只要手套没有破就不用担心有害微生物会污染到手。

(错)

120.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对)

121.易感人群是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对)

122.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对)

12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对)

12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每个患者之间不必进行更换。

(错)

125.隔离衣每周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错)

126.对不耐湿热的医疗器械或物品选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或灭菌,使用前应用无菌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

(对)

127.手术器具及物品、敷料等首选的灭菌方法是环氧乙烷。

(错)

128.手术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对)

129.外源性感染不能被消灭,内源性感染可以通过消毒、灭菌而避免。

(错)

130.新建医院必须开展医院感染的全面综合性监测。

(对)

131.抗HIV初筛实验阳性时,要及时报告疫情。

(错)

132.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对)

133.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管理组织,制定医院内预防传染病的管理制度,严格消毒隔离,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促使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防止发生医院内传染病传播的基本措施。

(对)

134.医院感染不能根除,只能采取措施减少发生。

(对)

135.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基础。

(对)

136.医院感染包括医院内交叉感染。

(对)

137.在条件不够如时间紧时,手术器械可以只高水平消毒即可以使用。

(错)

138.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对)

139.医院使用的锐器(针头、穿刺针等)用后应放入防渗漏耐刺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

140.应用气溶胶喷雾消毒法消毒空气,喷雾时,关好门窗,操作者手持喷头朝向空中,从里到外,自上而下,由左至右均匀喷雾。

达到作用预定时间后,打开门窗,驱除空气中残留的消毒剂雾粒。

(对)

141.应用加热熏蒸消毒法消毒空气,将消毒剂溶液盛装容器放于加热源上,关闭好门窗,接通加热源,消毒剂熏蒸完后关闭热源,达到作用预定时间后开窗通风(约30min)。

熏蒸时如室内相对湿度较低,可喷洒一定量的水以提高室内相对湿度。

(对)

142.紫外线杀菌灯是指直接利用紫外线(中心波长为253.7nm)达到消毒目的的特种电光源。

(对)

143.紫外线辐射照度是指距紫外线杀菌灯管表面正中法线1.000m处,灯管无反射罩测得的单位面积上以253.7nm为主波长的紫外线辐射照度,单位为μW/cm2。

(对)

144.紫外线杀菌灯有效寿命是指由新灯的紫外线辐射照度降低到70uW/cm2(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标准规定的70%(功率<30W的灯)时的点燃时间。

(对)

145.空气净化是指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

(对)

146.洁净手术部(室)是指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对)

147.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对)

148.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适用于污染源分散及室内空气污染不严重的场所。

机械送风口宜远离门窗。

(对)

149.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污染源分散及室内空气污染不严重的场所。

机械送风口宜远离门窗。

(错)

150.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污染源分散及室内空气污染不严重的场所。

机械送风口宜远离门窗。

(错)

151.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室内空气污染较重的场所。

室内排风口宜远离门,宜安置于门对侧墙面上。

(对)

152.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室内空气污染较重的场所。

室内排风口宜远离门,宜安置于门对侧墙面上。

(错)

153.机械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的场所。

根据通风的需要设定换气次数或保持室内的正压或负压。

(对)

154.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适用于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的场所。

根据通风的需要设定换气次数或保持室内的正压或负压。

(错)

155.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适用于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的场所。

根据通风的需要设定换气次数或保持室内的正压或负压。

(错)

156.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的新风机组粗效滤网宜每2d清洁一次。

(对)

157.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的新风机组粗效滤网宜每7d清洁一次。

(错)

158.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的新风机组粗效过滤器宜1月~2月更换一次。

(对)

159.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的新风机组粗效过滤器宜3月更换一次。

(错)

160.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应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宜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

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

(对)

161.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应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宜每月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

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

(错)

162.重症监护病房可选用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净化空气。

(对)

163.清洁是指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对)

164.清洁是指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错)

165.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对)

166.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错)

167.消毒剂是指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对)

168.消毒剂可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对)

169.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对)

170.中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对)

171.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对)

172.存活时间指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min)。

(对)

173.存活时间指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有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min)。

(错)

174.消毒产品指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

(对)

175.卫生用品是指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

(对)

176.菌落形成单位(CFU)是指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对)

177.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对)

178.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对)

179.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对)

180.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对)

181.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对)

182.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对)

183.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对)

184.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对)

185.中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

(错)

186.低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错)

187.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对)

188.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

(对)

189.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要进行终末消毒。

(对)

190.应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对)

191.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对)

192.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对)

193.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时,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对)

194.使用碘酊原液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时,直接涂擦皮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时间1min~3min,待稍干后再用70%~80%乙醇(体积分数)脱碘。

(对)

195.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时,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对)

196.使用70%~8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时,擦拭消毒2遍,作用3min。

(对)

197.使用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进行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时,皮肤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min~5min。

(对)

198.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