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537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单元测试2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②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③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④与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选A。

本题用排除法容易直接选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两千多年前“百家争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背景下出现的,两者有质的不同。

2.1956年5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发表讲话说:

“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

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

”这一讲话(  )

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

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信息“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可见陆定一是鼓励学术上自由讨论、自由争鸣,这体现“双百”方针的内涵,故B项正确;A项不是作者的核心思想,故A项错误;C项与此讲话精神矛盾,故C项错误;作者强调的学术而非文艺创作,故D项错误。

3.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

“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

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

选C。

解读材料可知,朱光潜先生在“双百”方针提出前没有像样的学术活动,而“双百”方针出台后学术大有长进,所以一切是“双百”方针在学术界的作用,所以选C项。

4.1983年,召开了为时十天、有六百人参加的“全国轻音乐座谈会”,文化部、音乐协的领导悉数出席。

“座谈会”仍然批判流行音乐是“极力模仿资本主义酒吧歌星的唱法和情调”“在台上乱扭臀部,丑态百出”“污染了社会风气”等等,这反映当时(  )

A.“双百”方针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B.文艺界“百花凋零”

C.存在反社会主义制度运动

D.艺术问题还不是真正百花齐放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时间“1983年”可知这是恢复“双百”方针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故可直接排除A、B两项。

C项在材料中无从反映,排除。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之初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流行音乐,但“座谈会”仍然批判流行音乐,可见当时艺术问题还不是真正百花齐放。

5.校园标语(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

下面的校园标语(口号)按开始流行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②“向科学进军”

③“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解析:

选B。

四个口号分别出现于1968年“文革”时期、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77年高考恢复以后、1983年新时期,选择B项。

6.邓小平曾说过:

“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

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

应当肯定。

”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

A.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创办了一系列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抓住关键信息“教育战线”及“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来判断,应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教育成就,故排除C项。

A、B、D三项相比,D项是对这一时期教育战线取得的成绩最全面的总结,故选D项。

7.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到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解析:

选A。

注意时间:

1958年。

这个时期正是“大跃进”时期,它对中国教育也产生了影响,“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就是例证,说明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8.下图是北京市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某生的准考证,该图片反映了(  )

A.新时期文化上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

B.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文革”尚未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在文化领域延续

D.文理分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

解析:

选D。

从题干的时间上可知,此时“文革”已结束,但还未进入新时期,故A、C两项表述错误。

准考证不能反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故B项错误。

从图片中的“北京市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史地(文)、理化(理)”等信息判断,D项正确。

9.下面为1960—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与表中变化有关的因素有(  )

统计年份

1960年

1965年

1971年

1997年

学校数目

1289所

434所

328所

2170所

①“希望工程”的推行

②“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③《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④“左”的路线的影响

A.①②③④B.②④

C.②③D.①③

解析:

选B。

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这与“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有关;1971—1997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增加,这与改革开放后国家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政策有关。

①③主要是对基础教育的贡献。

10.中国的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

“今天的试验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决心通过它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

”对此陈毅元帅也说:

“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

”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C.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

D.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解析:

选A。

由材料中信息“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的提醒”可知,这一科技成果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中苏之间关系并不友好。

此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国防力量。

故选A。

11.读下表,对表中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  )

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1952—

1956年

1956—

1957年

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

数据

科研项目100项

科研项目400项

科研成果3406项

A.第一阶段的情况说明我国科技起步的艰难

B.第二阶段的情况印证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第三阶段的情况表明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这三阶段的情况证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作用

解析:

选D。

第一阶段我国科研项目少,能够说明起步艰难,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56年我国掀起“向科学进军”热潮,大量科研项目同热潮相匹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三阶段同前面相比,我国科研成果剧涨,表明科技领域出现“大跃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2.中国在2011年成功研制了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性能计算机“天河一号”,但是其应用程度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在我国,核心工业界尚未掌握运用超级计算机的能力;而美国超级计算机的用户,都是波音飞机、福特汽车等大型、一流的核心企业。

这说明(  )

A.我国高科技落后于世界一流水平

B.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与生产联系较弱

C.中国工业总产量落后于美国

D.高性能计算机加快了信息化的发展

解析:

选B。

材料认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能力虽然很强,但是核心的工业界尚没有掌握并运用它的能力,这说明它与生产实践的联系较弱。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9月13日至20日,根据北戴河会议搞“大跃进”的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了文艺创作座谈会,提出要像生产1070吨钢一样,在文学、电影、印刷、美术、理论研究等方面放“卫星”,文艺要表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萌芽,创作和批评要靠群众,都要搞群众运动,掀起了“文艺大跃进”。

——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65年11月,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后,很快掀起了群众性的批判运动,并迅速发展到史学界、哲学界、经济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许多书刊被批评、收缴、查禁。

全国图书、杂志、报纸的出版数量急剧下降。

1965年全国图书出版共20143种,杂志790种,报纸343种。

到1968年,图书下降到3694种,杂志降到22种,报纸降到42种。

——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在文化艺术领域,由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方针,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

在十年改革中,反映我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摘自尹凤英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文化艺术领域的什么现象?

(12分)

(2)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12分)

(3)从以上分析,你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的理论及实践。

(1)问要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注意每个时期的特点;第

(2)问分析原因时应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题,注意要从总体上把握三则材料,根据共同反映出的现象来总结规律性的东西。

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文艺创作无视客观规律,盲目搞“大跃进”;材料二反映的是“文革”时期对文艺的极大摧残;材料三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共同发展,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出现材料一现象是因为受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大跃进”和“反右倾”错误的影响;出现材料二的现象是因为“文革”期间,江青等全盘否定文艺队伍,把大量的文艺作品贴上“封、资、修”的标签而查禁;出现材料三现象则是因为“文革”结束,春回大地,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导。

(3)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有客观规律,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材料二 洋务运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时 间

内 容

1862

创办北京同文馆

1863

创办广东方言馆

1866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

1867

创办天文算学馆

1872、1873、1875、1887年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

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