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docx
《商务礼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礼仪.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务礼仪
商务着装礼仪及穿法
一、正装衬衫的识别。
穿西装应配正装衬衫。
选择正装衬衫,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面料方面:
正装衬衫主要以高支精纺的纯棉、纯毛制品为主。
以棉、毛为主要成分的混纺衬衫可酌情选择。
不宜选择以条绒布、水洗布、化纤布制作的衬衫。
不宜用真丝、纯麻做成的衬衫。
2、色彩方面:
正装衬衫必须为单一色彩。
在正规的商务应酬中,白色衬衫是商界男士的惟一选择。
除此之外,蓝色、灰色、绿色、黑色有时亦可加以考虑。
杂色衬衫,或红色、粉色、紫色、绿色、黄色、橙色等穿起来有失庄重之感的衬衫不可取。
3、图案方面:
正装衬衫以无任何图案为佳。
在一般性的商务活动中可以穿着较细的竖条衬衫,但必须禁止同时穿着竖条纹的西装。
印花衬衫、格子衬衫、以及带着人物、动物、植物、文字、建筑物等图案的衬衫均非正装衬衫。
4、衬衫的衣领:
正装衬衫的领型多为方领、短领和长领。
衬衫衣领选择时,应与个人的脸形、脖子及将打的领带结的大小结合,不能使它们相互之间反差太大。
有时可选用扣领的衬衫。
立领、翼领和异色领的衬衫不适合于同正装西装相配。
5、衬衫的衣袖:
正装衬衫必须为长袖衬衫。
正确使用单层袖口和双层袖口。
双层袖口的衬衫又称法国式衬衫,主要作用是佩戴装饰性袖扣(又叫链扣、袖链),可为自己平添高贵而优雅的风度,在国外是商界男士在正式场合所佩戴的重要饰物。
但若将其别在单层袖口的衬衫上,就不伦不类了。
6、衬衫的衣袋:
正装衬衫以无胸袋为佳。
如穿着有胸袋的衬衫要尽量少往胸袋内放东西。
二、正装衬衫与西装搭配的技巧。
空西装的时候,衬衫的所有钮扣,不管是衣扣、领扣还是袖扣,都要一一系好。
穿西装时,衬衫的袖长长短要适度。
最美观的作法,是令衬衫的袖口恰好露出来1厘米左右。
穿长袖衬衫时,不论是否穿外衣,都必须将其下摆均匀而认真地掖进裤腰之内,不能让它在与裤腰的交界处皱皱巴巴,或上下错位、左右扭曲,特别不能使之部分或全部露在裤腰之外“自由活动”、“外逃。
正装衬衫大小要合身,尤其衣领、胸围要松紧适度,下摆不宜过短。
商界男士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可以暂脱下西装上衣,直接穿着长袖衬衫、打着领带,但不能以此形象外出办事,否则就会有失体统。
商务礼仪的常识
那我下面呢,想结合我们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动、公务活动,来跟各位谈一谈日常交往中和公务交往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规的礼仪。
首先我想跟各位讲一讲公务活动中会遇到的几个礼仪。
第一、公务交往中的介绍的问题。
你人和人见了面你要介绍,你有时候不介绍就很麻烦了。
我也遇到这种人,他对你很客气,跟你说了半天话你不知道他是谁,你就没办法跟他沟通。
介绍有两种:
第一种介绍----自我介绍,第二种介绍----介绍他人。
那两者你都需要了解,他有规矩。
自我介绍一般有四个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个要点,最好是先递名片再介绍。
其实你交换名片时有个时机的问题,你说我要走了,都把事跟你谈完了,你才给我留名片,是不是才信任我,以前都不信任我?
其实有经验的话,我们一见面就把名片递过去,什么头衔、什么职务都不用说了,顶多把名字重复一下,省得你念错了,省很多事。
所以有经验的人他是先递名片再介绍,这是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自我介绍时间要简短,愈短愈好。
你问我“先生怎么称呼?
”“我叫金振坤”“您在什么地方高就”“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
你就直截了当,说了就算了,不要在那儿连篇累牍地大说废话。
一般自我介绍半分钟以内就完全可以结束了,训练有素。
第三条要注意,内容要全面。
自我介绍一般的内容要四个要素:
单位、部门、职务、姓名。
比如我,比如正规场合我要介绍,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的教授,我叫金振坤。
单位、部门、职务、姓名,一口气全出来,别挤牙膏。
“先生在哪儿高就?
”“混”“什么单位?
”“一个破单位”“到底什么单位?
”“不值得一提的一个单位”。
他也够不值得一提了,提都提不起来。
要训练有素,一气呵成。
最后第四个点要注意,倘若你的单位和部门头衔较长的话,这个名字较长的话,一定要注意第一次介绍的时候使用全称,第二次才可以改简称。
你别小看这里,你比如我在这里要给你讲个词,简称“南航”。
恐怕大多数人就会想到南方航空公司,其实还有一个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所以在国际交往中,用字母来做简称,或者以中文来做简称,一定要注意,先讲全称,再搞简称,否则很麻烦,南辕北辙。
这是关于自我介绍。
第二个方面我想介绍,就是介绍别人。
介绍别人有两个点是比较重要的:
第一个点谁当介绍人?
比如社交场合的惯例,介绍人一般应该是女主人。
那么在国际交往中,介绍人是谁呢?
国际交往中介绍人一般是三种人。
第一种人我们称为专业对口人员。
比如我请一个外国教授来给我们学生办讲座,那我就有义务把他跟校领导之间做介绍,我把他请来的,我俩对口,专业对口人士。
第二是什么呢?
第二就是公关礼宾人员。
外事办公室的同志,办公室的主任或者秘书,或者专门委托的接待陪同人员,各地的接待办公室的同志,他是搞接待的。
第三如果来了贵宾的话,礼仪上讲身份对等,要讲对等,就是我们在场的这些人里职务最高的。
那么这个是关于介绍。
那我下面再讲一讲国际交往中名片的使用问题。
在国际交往中,你要注意,我用的词是国际交往中,不是学生,关于名片使用讲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一个没有名片的人,将被视为没有社会地位的人。
换而言之,国际交往中拿不出名片的人,人家怀疑你是真是假,有没有地位可言。
第二句话,一个不随身携带名片的人,是不尊重别人的人。
名片不仅要有,而且要带着。
说实在话,在外国的企业公司,员工这个名片放在什么地方都有讲究,一般放在专用名片包里,放在西装上衣口袋里,或者放在什么什么地方,不能乱放。
比如白领的话,女孩子出去的话,一般在公文包的某一个部位放着呢,一伸手拿出来。
我也见过有同志这方面稍逊一筹。
我有一次跟女孩子交换名片,我把名片递给她,“金教授我给你拿名片”,把包马上拉开了。
包也是个好包,很名贵,但是找不着名片,首先抓出一包话梅,接着发现一包瓜子,最后拉出半只袜子,然后告诉我,忘带了。
那么我下面讲一讲名片使用的几个重要的礼仪。
第一,名片制作上在国际交往中,讲三个不准。
第一个不准:
名片不随意涂改。
我们经常有的同志,你要说好听的,他节约了,电话改号了,神州行变成动感地带了,就划掉再写;电话升位了,010改成020,或者什么什么的,到外地去了,这种事常有。
但是在国际交往中,强调名片譬如脸面,脸面是不改的,大家理解我的意思,不能改,否则会贻笑大方。
第二不提供私宅电话。
刚才讲了,涉外礼仪和我国传统礼仪的一大区别,涉外礼仪是讲究保护个人隐私,有教养、有身份的人不向别人索取电话号码、私宅电话诸如此类。
那么在国际交往中,你要注意,他讲公私有别,我因公跟你打交道的话,我给你的电话就是办公室的电话,手机号码不给你,私宅电话更不给你。
我们国内同志有些人没这个感觉,那天一个外国朋友给我们一个同志一张名片,这上面没有私宅电话,我们那位就问,家里有电话吗?
那位装听不懂。
你家都没装电话,是不是很贵?
互动出现问题。
第三个点你要注意制作名片的话,一般不提供两个以上的头衔。
名片上不出现两个以上的头衔,他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倘若一个名片上给的头衔越多,有三心二意、用心不专、蒙人之嫌,所以很多外国客人,他有地位有身份的人,他身上会有好几种名片,他是对不同的交往对象,强调自己不同身份的时候,使用的不同名片,这个要说一下。
第二个点关于名片我想讲讲索取名片的问题。
一般索要名片有这么几个点你要注意。
第一个点尽量不要去索取名片,因为名片交换有一个讲究,地位低的人首先把名片递给地位高的人,所以你要去索取名片的话,是不马上就出现地位方面的落差了?
你说是不是?
那么第二个点你要注意,索要名片也最好不要采取直白的表达。
那天一个同志就问我了,你有片子吗?
这个话有点糙。
我们比较恰到好处地交换名片的方法大概有这么几个:
第一种我们称为交易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交换的方法,交易法,“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我想要史密斯先生名片,我把名片递给他了,“史密斯先生这是我的名片”,他无论如何他要回我一张,他不至于告诉我“收到”。
当然,你在国际交往中,有的人会有一些落差,有的人地位高的、身份高的,他明哲保身,你把名片递给他,他跟你说声谢谢,他没下文了。
这种情况存在,你要担心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是跟对方有较大落差的时候,你不妨采用第二个办法,我们称为激将法。
“尊敬的威廉斯董事长,很高兴认识你,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您交换一下名片?
”这话跟他说清楚了,不知道能不能有幸跟你交换一下名片,他不想给你也得给你,他不至于告诉你,不换,就是不换。
还可以采用第三个方式,我们称为联络法。
“史玛尔小姐我认识你非常高兴,以后到联邦德国来希望还能够见到你,不知道以后怎么跟你联络比较方便?
”以后如何跟你联络比较方便,这就是联络法,那就是暗示她,怎么才能找到你?
她一般会给,她不给,她也有恰到好处的退路,我跟你联系吧,其深刻含义就是这辈子不跟你联系,还是讲互动。
那么名片我们还要讲第三个点,就是接受别人的名片的注意事项。
有来有往,接受名片的第一点要注意,就是要回敬对方,“来而不往非礼也”,你拿到人家名片一定要回。
当然这个在我国就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相当数量的同志,大概是没有名片的,特别是做内勤的同志,没有。
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比较正规的场合,即便没有一般也不说,采用委婉的表达,“不好意思名片用完了,抱歉今天没有带”。
没有带或者用完了,其实是两种可能。
第一对方不愿意给你,地位高,或者对你有猜忌之心,不知道你是谁。
第二没有。
那你给人家退路下,“没关系改日再补”。
不要给他拆穿,“没有就是没有,少来这套。
”那也不合适,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你要注意,那是更重要的一个点,接过名片一定要看,是否对人家尊重,是否待人友善,那这个点很重要的。
接过名片一定要看,通读一遍,这个是最重要的,一定要看。
为什么要看?
看是对对方表示重视,看是要了解对方的确切身份。
但是很遗憾,我们有人不看,不看有时候就会出现问题了。
我有一天到一个单位去讲学去了,我给那个主持活动的同志递了一张名片,那位你也不知道他看了没看,我人民大学金教授,他这么介绍的:
“各位非常高兴地向你们介绍北大的高教授”。
我赶快就找,我以为还有位老高,没有啊,就我一个。
你把调到北大还说得过去,是吧?
说实话咱两学校也是势均力敌,谁也不比谁差哪里去。
但是你干嘛让我姓高?
我姓金,你让我改姓对不起俺爹呀。
你把人家的名字和姓氏搞错了,显而易见怠慢对方这不可以的,所以在这点要注意
什么是商务礼仪
主讲人简介
金正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礼仪与公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研究。
已出版专著、教材12部,发表文章近百篇,共350多万字。
是国内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政府多部门顾问。
内容简介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
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叫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外事交往增多。
了解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要求,掌握与外国人交往的技巧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振坤教授,从政务、商务和日常生活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阐述和分析了中外礼仪的差别和涉外礼仪的一些常识和要求。
他认为,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会互动,这是三个重要的程序。
接触是前提。
接触了之后才会了解,逐渐了解之后才容易沟通。
所谓沟通是双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
那么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宏观上涉外礼仪有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要尊重自己的单位。
第二个方面的理念就是要善于表达。
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要强调接待三声:
“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金正昆教授结合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动、公务活动的一些内容,具体介绍了自我介绍、介绍他人、名片的制作和使用、与外国朋友交换礼物、宴请外国朋友等等需要使用的一些常规的礼仪。
从而在衣食住行访谈送,等方面,使观众对涉外礼仪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他认为,与人交往要尊重为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
所以在国际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
5月30日,《百家讲坛》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主任,金振坤教授为我们指点涉外礼仪的技巧和要领,敬请关注。
全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高兴地来跟各位谈一谈涉外礼仪。
那么主要想跟各位在今天这个讲坛之中,讲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想讲一讲涉外礼仪的基本理念,总的要求;另外想讲一讲涉外礼仪可操作性的一些重点和难点。
那么我们首先呢,想从一个案例导入。
那我请了一个同学来跟我合作一下,那么这位同学呢,他将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到一个国际会议去做辅助性工作,他专门去买了一身西装,或者说借了一身西装,那他现在等候出发。
请各位注意他,发现他身上有哪些问题不符合涉外交往的要求呢?
请 好,谢谢,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是火眼金睛,那么他呢?
现在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他穿西装是符合要求的,但是他的西装上应该有比较大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想大家一目了然,就是穿了白袜子。
在比较重要的场合穿西装的话,最佳的要求是袜子跟皮鞋一个颜色,至少是深色,绝对不是白色,除非是白皮鞋,否则将产生巨大的反差。
在很多国家深色西装是正装,黑色皮鞋是基本要求,中间夹双白袜子他们称为“驴蹄子”,反差太大了。
另外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错误,它就是袖子上的商标没有拆。
我们现在买来的西装都会有一个比较醒目的商标,但是实际上那是西装的封条,按照惯例你买来西装之后,服务生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替你把商标拆掉,启封了,开始用了。
很遗憾我们国内很多服务生对此不是很了解,也有人知道了不干,久而久之,害得我们不少弟兄,误认为袖子上有一横是名牌的标志。
君不见经常有人走路时,有意做屈臂挺进状,要露一手,那么此点是不合惯例的。
好我这个案例就到这里了。
那么我刚才要讲的这个案例是要说明什么呢?
我是想跟各位讲,什么是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换而言之,它是讲规范,规范就是标准。
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人懂不懂规范的问题;你讲不讲规范,是你这个单位有没有规范的问题。
这个在国际交往中是很强调的。
比如在大庭广众之前,一个男人一个女人着装,他有规范性的说法,两句话:
“女人看头,男人看腰”。
女人看头是看什么呢?
看发型,比如染不染色,长度如何等等。
像我们服务行业,政府机关一般公务员是不染彩色发的,除非把花白的头发染黑。
另外头发不宜过长,作为女性,一般工作岗位上不长于肩部。
有同志讲了,长于肩部如何?
长于肩部要做技术性处理,盘起来、挽起来、梳起来,不能随意披散开来。
道理很简单,年轻姑娘的一头飘逸的长发是很有一些魅力的,你这儿一甩,没准附近的每一个人就晕了。
“男人看腰”,看什么呢?
不是看我们腰粗不粗,也不是看腰带是什么品牌,而是看这样一个细节,腰上挂不挂东西。
我们说句涉外交往中的行话,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一个有层次的人,在大庭广众之前腰上是不挂任何东西的。
你见过普京总统腰上挂手机吗?
你见过安南腰上有一串钥匙吗?
所以我刚才想讲的这是涉外礼仪的一个特点,就是规范性。
那么实际上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讲的涉外礼仪,国际交往中要遵守的国际惯例,和我国传统礼仪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我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明,有五千年的礼仪文化,我们都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继任成长,那么我们大家应该说是学识源远流长,但是,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中外礼仪是有一些差异的。
譬如国际礼仪它是强调关心有度,换而言之,不得打探或者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而我国传统礼仪,强调亲密无间。
这个恐怕在国际交往中,此点不了解就麻烦了,按照我们的规范性说法,国际交往中不宜随便探讨对方、请教对方的问题有五,我们叫涉外交往五不问:
第一不问收入问题,第二不问年纪大小,第三不问婚姻家庭,第四不问健康状态,第五不问个人经历。
第二个特征讲对象性,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内外有别,自己人你该问还是问,但是外人你不问还是比较好。
比如在国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健康被视为私人的资本,你身体不好,人家做生意会跟你合作?
那缺乏可靠程度嘛,但是说实话,这个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比较爱问的。
那天一个老兄就问我了,说“老金你怎么脸色不大好?
”我说我最近比较累,晚上经常熬夜。
“你是不是胃不行?
吸收不好胃一般不好,脸色就不好。
”我说我胃还行,比较能吃。
“那你肝呢?
”他不把你整死他难受,但是我也知道此人并无恶意。
但是因为他在对外交往中,或者跟陌生、不大熟悉的人打交道时,他要不讲规矩,就容易引起歧义、误会。
我们讲了一个规范性,讲了个对象性,还要讲一个沟通。
人和人之间有接触才有了解,有了解才能沟通,有沟通才会互动,这是三个重要的程序。
接触是第一样,前提。
接触了之后才会了解,逐渐了解之后知己知彼才容易沟通。
所谓沟通是双向了解,我理解你,你也理解我。
但是这个有难度,不同地方人有不同的招呼。
老北京的习惯,就是要问,五十岁以上的人起码要问吃过没有。
我们听众大家外语没得说,我不知道你怎么翻译?
但是我一般告诉我的学生,老北京问外国朋友吃过没有,最准确的翻译是:
“你好”。
千万不要直译,因为大多数外国兄弟听不懂。
我个人就遇到这种情况,有一次一个活动,我们一个同志没话说,就问外国朋友,说你们吃过没有,他们很实在,“我们都没吃,你请吧。
”谁让你问了?
那外国人也有个习惯,他喜欢恭维异性,见男士会说你很帅很酷,见女孩子会说你很漂亮,甚至会说你很性感,很有魅力。
但是我相信我们大家都见多识广,当别人说我们说小姐你很漂亮,我们一定会落落大方地看着对方的眼睛,说一声谢谢。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这实际是传递了两个信息:
第一咱见多识广,第二谁怕谁,两军相逢勇者胜,充满自信的人、临阵不慌的人容易得到尊重。
那么从国际交往的角度来看,那么涉外礼仪有什么基本要求呢?
宏观上来讲有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个要求尊重为本,这个尊重二字,应该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之道的根基之所在。
你不管是坐、请坐、请上坐也好,茶、上茶、上好茶也好,关键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向别人传递出尊重对方的信息,这恐怕是要点。
但是尊重在国际交往中,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不能够偏袒于一方。
第一个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
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
有同志这方面差点劲了,往人家对面一站,或者一坐,也不管对方是熟人是生人是同性是异性,比较洒脱,比如腿伸出去,男同志,顺手把裤管往上一拉,露出一条飞毛腿。
但是此种人,那么在国际交往中,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呢?
所以要尊重自我。
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职业。
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
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
最后,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
大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小到我们现在供职的地方,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
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
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
“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
但是,光讲尊重为本,在国际交往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第二个方面的理念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表达。
你要把你对对方的尊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你不表现他怎么会知道你尊重他呢?
它有个表现程式的问题。
比如我们在国际交往中,接待外国客人,我们强调接待三声:
“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是吧?
来了话你要先说个欢迎光临,然后再说事。
我在我们保卫处的同志讲过课,我跟他讲,“那要来了客人的话,你首先要问先生你好,然后再说事,你不能上来问,找谁,人家是犯罪嫌疑人吗?
”你打电话也是,拿起话筒第一句话,“你好中国人民大学”,然后再说事,不能上来就喂喂喂,再问“有人吗?
”那人家不是人吗?
那你这是基本礼貌,你这个“三声”没有,你算什么?
国际商务礼仪
(1)
那么在世界各国对此都有比较具体的规定,比如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他要求接过名片不仅要看,而且要看一分钟左右,因为看一分钟会看三四遍,看三四遍就记得很清楚了。
有些国家要求更高,他要求不仅要看,还要像我这样嘴里做默读状。
有些国家要求更高,发现对方有重要头衔,要朗诵读出来,“董事长,这么年轻就是董事长,看不出来。
”你想想对方一听是什么感觉,爽,是吧?
他没白印呢。
那么第三个点在国际交往中,你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称呼的问题。
在国际交往中,称呼的问题,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习惯不一样,称呼上面就有一些差异。
比如我们大家知道,在国际交往中,对行政职务、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我们可以用“阁下”这个称呼,总统阁下、大使阁下这样的称呼。
但有些国家不行,比如美国、联邦德国、墨西哥这样的国家不大喜欢讲“阁下”这个词。
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以下三种称呼最为通用。
其一,称行政职务。
这个一般是在正式的官方交往中使用的,“董事长先生”“尊敬的经理先生”“部长阁下”,那么这是称行政职务。
第二,称技术职称。
见了专家学者,或者学术方面比较有造诣的人士,称学术职称。
第三个在国际交往中,你可用的称呼是什么呢?
就是所谓的泛尊称,广泛的泛,泛尊称,先生、小姐、夫人、女士,这样的一些称呼。
那么在国际交往中,比较重要的下一个问题,礼品赠送的问题。
在国际交往中,赠送礼品实际上是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纪念,纪念两国人民,两方人员的交往和友谊;第二宣传,宣传本国文化,宣传企业形象,推广民族特色。
纪念性和宣传性是国际交往中礼品的基本功能,但是,我们在选择礼品的时候,恐怕有两个点,是一定要考虑的,一定要注意有规范性,有对象性,还有沟通的问题。
第一个点你要注意的是什么呢?
就是在向外方人员选择礼品的时候,首先要回避对方的禁忌,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当你和他沟通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类似的禁忌,不仅国际交往有这个问题,其实民族交往也有的时候会出现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跟一个西北方面一个少数民族打交道,他很客气,他非要给我送个礼物。
我跟他讲我说,不要送了吧。
他说不行,那我说你就送吧,你送我一顶小花帽算了。
他们这个民族喜欢戴小帽子。
这个老兄第二天给我拿了一顶帽子,这个从包里一拿出来,在场的人都用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我,他送我一顶绿帽子。
人是好人,但是沟通上出现障碍,我们怎么能戴绿帽子呢?
“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你在国际交往中,赠送礼品一定要注意沟通的问题,不是我喜欢不喜欢,而是对方能不能接受。
就是他认为这个东西是不是好东西,是不是感觉到尊重和尊严。
另外一个点你要注意什么呢?
国际交往中赠送礼品其实更多强调的是形式,而不是内容。
换而言之它比较注重包装,是否做到认真的包装,跟郑重其事有关。
同时接受对方礼品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要打开看一看,表示欣赏,不看他的礼品,不打开看,意味着怠慢对方没把他当回事。
最后,我关于公务接待的话我想讲讲宴请的问题。
“衣食住行访谈送”。
这恐怕是国际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几个问题,衣食住行访谈送,访问谈话赠送礼品,吃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那么在国际交往中,宴请外国友人的时候,或者是请客人吃饭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般讲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