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50480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docx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docx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降雨区划细则试行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降雨区划技术细则

(试行)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1

1资料收集2

2规划区域分区的原则和方法4

3单站设计暴雨5

3.1直接频率计算法5

3.2暴雨等值线图法6

4暴雨等值线图9

4.1实测暴雨极值线图9

4.2设计暴雨等值线图9

5降雨区划10

6实例11

前言

我国江河众多,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山洪灾害频繁,严重威胁着山丘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当前防洪减灾中的突出问题。

本次规划所述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各省(区、市)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山丘区为规划区域。

导致山洪灾害有其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山洪灾害防治区划是从这两方面因素对规划区域进行分区。

降雨是触发山洪灾害的最主要的外因,降雨区划着重从降雨的角度对规划区域进行区划,目的是为山洪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划分提供支撑。

因此,这里所指的降雨区划是一种狭义的降雨区划,而且重点在临界雨量的基础上进行的,总体思路为先将规划区域分为临界雨量基本一致的分区,然后分析计算出规划区域的设计暴雨等值线图,比较每个分区临界雨量指标与设计暴雨的关系,确定降雨区划。

1资料收集

(1)搜集规划区域内现有气象台(站)、雨量站、水文站的分布情况,并填写表1;按1:

100万比例尺绘制规划区域水系站网分布图,并将站点标注在图上,以全面了解区域内的气象、雨量及水文站点分布情况。

表1规划区域内气象、水文和雨量站观测情况统计表

序号

站名

测站类型

所在流域

所在地

经度

纬度

观测内容

雨量观测年限

观测

方法

(2)搜集规划区域已有的最新暴雨等值线图、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

包括最大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暴雨等值线图和对应的统计参数(均值、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等值线图等。

(3)搜集规划区域山洪灾害多发期雨量站历年降雨资料。

内容包括山洪灾害多发期逐日降水资料、历年分时段最大降雨量的特征值(包括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最大降雨系列)及降雨过程等。

搜集各时段最大暴雨系列时统一填写表2。

 

表2山洪灾害多发区域站暴雨特征值表

年份

10分钟

30分钟

1小时

3小时

6小时

24小时

雨量

时间

雨量

时间

雨量

时间

雨量

时间

雨量

时间

雨量

时间

2000年

最大

平均

注:

1.表中时间指最大时段雨量所发生的起始时间,雨量为相应时段内年最大雨量。

单位:

mm。

2.表中资料系列从建站观测时开始。

 

2规划区域分区的原则和方法

降雨分区选择临界雨量基本一致的区域作为分区单元。

以此为原则,将规划区域以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进行初步分区,在每个分区里选择资料条件较好,灾害记载资料较完善的典型区域(典型区确定详见《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中相关内容)分别计算其各时段的临界雨量(计算方法见《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

如各典型区域临界雨量基本一致,可以综合出区域临界雨量,则认为该区域可以作为一个降雨区划基本单元。

否则,要将该分区进一步按临界雨量指标进行细分,直至每个小分区可以综合出区域临界雨量。

这样,将规划区域每个大分区按上述方法细分成小的临界雨量基本一致的降雨区划基本单元,制作降雨区划分区图层。

 

3单站设计暴雨

3.1直接频率计算法

对于资料条件较好的省(区、市),一般要求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中要求进行。

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手册》,现简述如下:

(一)统计选样

以年最大独立取样为原则进行选样,统计规划区域内雨量站各时段(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最大降雨资料系列(系列应不少于25年,短历时系列可适当放宽,但应不少于20年)。

(二)经验频率公式、线型和参数估计方法

(1)经验频率公式

在n项连序暴雨系列中,按大小顺序排位的第m项暴雨的经验频率

采用下列数学期望公式计算:

在调查考证期N年中有特大暴雨

个,其中有

个发生在n项连序系列内,这类不连序暴雨系列中各项暴雨的经验频率可采用下列数学期望公式计算:

个特大暴雨的经验频率为:

个连序暴雨的经验频率为:

(2)线型

线型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

(3)参数估计方法

采用目估适线法或最小二乘法用计算机适线估计参数。

(三)根据确定的三个参数(均值、Cv、Cs)计算出单站P=2%、5%、10%、20%的设计点暴雨值。

填写表3。

表3省(区、市)站小时(分钟)设计暴雨成果表

序号

站名

经度

纬度

频率P(%)

2

5

10

20

3.2暴雨等值线图法

对于资料较短缺的省(区、市),可以采用全国审查通过的《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全国各省(区、市)水文部门20世纪80年代初编制了各省的《手册》,现已经把系列延长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或21世纪初,《手册》中有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最大点雨量均值及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

在本次设计点暴雨计算时,可以利用其成果:

在规划区域内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站,利用《手册》中已有的暴雨等值线成果,计算出代表站的设计点雨量。

具体做法如下:

(一)代表站的选定:

选定的代表站要有经、纬度,资料系列较长,观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代表站要有一定的数量,在规划区域分布尽量合理,主要要能反映出规划区内降雨特性的变化;

(二)从《手册》上查出代表站的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时段雨量均值、变差系数Cv(偏态系数Cs与Cv的倍比各省《手册》中都有规定),根据Cv和Cs查出各设计频率下的φ值(《手册》中有相应的表可供查用);

(三)按下式计算其相应频率的设计点暴雨值:

——时段雨量均值;

——设计频率P下的设计雨量;

——设计频率P下查算的

值。

这样可以计算出规划区域内代表站设计频率为P=2%、5%、10%、20%的上述四个时段的设计暴雨,同样填写表3。

(四)点雨量折算:

《手册》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服务的,在《手册》的编制过程中主要考虑了各地区历史大暴雨及实测极值,勾绘过程中还考虑到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Cv值作了加大处理,还考虑边界地区与邻省计算成果拼接定线。

利用《手册》中等值线计算出的设计暴雨成果是为工程设计服务的。

而本次降雨区划的一个很重要指标临界雨量是从多次历史山洪灾害中找出的时段面雨量的最小值,两者的适用条件有差异,因而利用《手册》等值线图计算出的各频率设计点暴雨成果应进行必要的折算。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选择降雨资料条件较好,观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的站点,统计该站点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年最大时段降雨量系列,按3.1中的方法对该站直接进行频率计算,求出上述四个时段P=2%、5%、10%、20%设计频率下的设计点雨量;

(2)利用《手册》中10分钟、1小时、6小时、24小时最大点雨量等值线图查出上述代表站的时段降雨量均值、变差系数Cv值,按3.2中的方法计算出该站点的P=2%、5%、10%、20%设计频率下的设计点雨量;

(3)计算各站点两种不同方法求得的设计点雨量成果间的折算系数,求出同时段、同频率折算系数的均值。

(五)将代表站设计点雨量成果乘以相应的折算系数,求出新的代表站设计点雨量成果。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中要求的30分钟、3小时各频率设计暴雨在图集中没有时段等值线图,其设计点暴雨可采用单站频率计算法计算,也可利用暴雨衰减指数进行时段转换求得(《手册》中有暴雨衰减指数查算的图表可供查用)。

 

4暴雨等值线图

绘制等值线图的底图采用各省(区、市)1:

25万电子地图,等值线图的绘制要与各相邻省(区、市)沟通、协调,等值线统一采用Arcgis格式,以便全国汇总。

4.1实测暴雨极值线图

统计区域内各站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实测降雨量极值,点绘实测极值点,勾绘上述6个时段实测暴雨极值等值线图。

4.2设计暴雨等值线图

将规划区域内代表站相应时段相同频率的设计暴雨成果点绘在规划区域的电子地图上,分别勾绘出10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设计频率P=2%、5%、10%、20%的设计暴雨等值线图。

 

5降雨区划

将规划区按临界雨量划分的降雨区划基本单元图层与规划区域等值线图图层叠加在一起,比较每一个降雨区划基本单元的临界雨量指标与各频率等值线图的关系,根据同时段各频率设计雨量成果与临界雨量大小关系,山洪灾害降雨区划分为五种类型:

(1)山洪灾害高发降雨区

临界雨量≤P=20%的设计值雨量的区域

(2)山洪灾害常发降雨区

P=10%的设计值雨量≥临界雨量>P=20%的设计值雨量的区域

(3)山洪灾害易发降雨区

P=5%的设计值雨量≥临界雨量>P=10%的设计值雨量的区域

(4)山洪灾害少发降雨区

P=2%的设计值雨量≥临界雨量>P=5%的设计值雨量区域

(5)山洪灾害罕发降雨区

临界雨量>P=2%的设计值雨量区域

如不同时段的临界雨量与相应时段的设计雨量成果对该单元划分的降雨区划有矛盾,以引发灾害的重要时段(可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实际情况分析确定)划分的结果为准;如果重要时段不唯一,应以不利的分区(高靠,即当按一个时段划分为少发区,按另一个时段划分为易发区时,则定为易发降雨区)为准;如因区域内不同灾害类型的临界雨量不同,引起降雨区划矛盾,也采用高靠的原则。

6实例

下面以湖南省浏阳市山洪灾害区为例,举例说明确定该典型区降雨区划类型。

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山丘区向洞庭湖平原区边缘带,全市国土面积为5007.5km2,共辖40乡、镇、街道办事处。

全市境内有连云山脉、大围山脉、九岭山脉形成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三条水系,其流域面积分别为:

浏阳河3207km2,捞刀河1125.3km2;南川河675.5km2;5公里以上长度的河流有139条,总长2222km。

浏阳市地处湖南省湘东暴雨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冬冷夏热,湿润多雨,年雨量在1400—2200mm,而60%以上降水又集中在5—7月份,浏阳河、捞刀河之发源地的大围山、连云山,亦是湖南省湘东暴雨区的超强降雨带。

暴雨主要由南来的太平洋湿热气团与极地高压气团接触形成,基本以低压类造成的暴雨出现机会较多,强度大,从大围山--连云山自东北向西南递减。

(详细浏阳市山洪灾害典型区的基本情况见《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中相关内容),

选取了该典型区14个雨量站,资料系列截止至1988年,按年最大独立取样原则,统计14站的时段最大降雨系列进行频率计算(因原刊印资料大部分为人工观测,没有自记资料,短历时降雨系列较短,本次只选取了24小时一个时段为例,其它时段做法相同),线型采用P-Ⅲ型,先用矩法初估参数,调整参数,使理论曲线与经验点据配合最佳,计算出各站的设计频率为P=2%、5%、10%、20%的设计雨量,设计雨量成果见表4.

表4浏阳市山洪灾害典型区14站频率计算成果表

单位:

mm

站名

均值

设计频率(%)

2

5

10

20

白沙

116

227

196

172

146

达浒

114

223

193

169

144

张坊

109

211

183

160

136

寒婆坳

118

244

207

179

148

大光

115

224

194

170

145

白果树

118

243

207

179

149

黄荆坪

101

204

177

157

134

双江口

113

235

200

173

144

浏阳

100

198

173

153

132

石湾

106

214

186

164

141

目莲渡

98.6

193

167

146

124

大瑶

99.0

193

167

147

125

文家市

103

173

155

140

124

古港

107

209

180

158

135

将不同频率设计暴雨点绘在地形图上,即可分别勾绘该典型区域设计频率为2%、5%、10%、20%的设计暴雨等值线图。

该典型区设计频率为20%的年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等值线见图1,年最大24小时降雨多年平均值等值线图见图2,在《临界雨量分析计算细则》中已经综合出该典型区的区域临界雨量,成果见表5。

表5浏阳市山洪灾害典型区临界雨量表

单位:

mm

项目

1小时雨量

3小时雨量

6小时雨量

12小时雨量

24小时雨量

过程雨量

单站临界雨量法

20-30

35-50

40-60

50-70

65-85

100-150

区域临界雨量法

25-35

35-50

40-60

50-70

65-85

100-150

结合表5和图1可以看出,该区域临界雨量小于设计频率为20%的设计暴雨,按5.1的区划原则,该区域属山洪灾害高发降雨区。

因资料条件有限,未能计算出其它时段的设计暴雨等值线成果,仅以此为例说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