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47542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docx

《高中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docx

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案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法指导】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

3.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探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基本情况。

4.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5.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背景

(1)1911年,____________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________、平等、________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___________有了进一步发展。

(3)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____________;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________,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______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____________的逆流。

2.兴起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

陈独秀、________、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

《________》。

(4)活动基地:

________。

细节点拨 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实质上就是鼓励新思想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

1.内容

(1)新文化运动提倡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

(2)新文化运动还提倡________,反对________。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____________,它提倡________,反对________。

2.意义

(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____________的洗礼,也为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细节点拨 新文化运动既是旧民主主义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总结,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做了必要的准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问题思考】

1.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为什么《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2.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当____________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俄国____________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开始

1918年,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3.发展

(1)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________________》,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____________________”、湖南的“________________”等。

(3)陈独秀、________、邓中夏、________、瞿秋白、________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________》和《________》,深受工人欢迎。

4.影响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____________诞生。

细节点拨 注意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与工人运动的关系。

【问题思考】

3.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何特点?

探究一 新文化运动

1.问题 有人说:

“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

”你是否同意?

为什么?

  

2.问题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

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的含义?

 

3.问题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一运动过程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子,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问题 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探究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有哪些?

  

2.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典型例题

 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最近拟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

展览:

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

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

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主张。

如: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孔子改制考》);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解释其中两个主张的实质和作用。

(如选择三个以上主张做答,只判前两个。

思维流程 

解题技巧 材料解析题——五步解答法

(1)读。

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一般采取读两遍的方法。

第一遍通读材料,粗知要略,理解立意主题。

第二遍根据问题再回头读材料。

(2)找。

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

(3)想。

根据题目要求,不仅要回想教材内容,更要领会命题立意,即试题立意思想观点。

(4)答。

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

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5)查。

认真检查,看观点是否正确,论点与材料是否一致。

论证是否充分,要点是否齐全,力争将过失性失分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答案】

一、1.

(1)辛亥革命 自由 博爱 

(2)资本主义 (3)民主制度 帝制 独裁

尊孔复古 2.

(1)青年杂志 民主与科学 封建文化 

(2)李大钊 (3)新青年 (4)北大

二、1.

(1)民主与科学 专制和愚昧、迷信

(2)新道德 旧道德 (3)文学革命 新文学 旧文学 2.

(1)封建思想 

(2)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三、1.新文化运动 十月革命 2.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3.

(1)马克思研究专号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俄罗斯研究会 (3)毛泽东 蔡和森

周恩来 (4)劳动者 劳动音 4.中国共产党

问题思考

1.

(1)实质:

推动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让资产阶级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2)原因:

蔡元培的办学方针使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到北京,《新青年》迁到北京,使其面貌焕然一新。

2.

(1)新领导: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新基础:

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

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

后期是社会主义思想。

(4)新内容:

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

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3.

(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

(4)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不同意。

新文化运动不是倡导者观念的产物,而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为辛亥革命后中国内忧外患,外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内有军阀专制统治,中国人民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强烈要求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而此时的袁世凯正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为其称帝做舆论准备。

所以,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思想运动必将应运而生。

2.

(1)民主:

新文化人士提倡的民主思想涵盖的范围较广,不仅指人民享有主权、政府由人民投票选举产生、权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专制反特权的共和、宪政、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

(2)科学:

当时提倡的科学,主要指与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同时还包括反对迷信、反对偶像崇拜,宣传进化论、唯物论、无神论等内容。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形成独尊地位,宋明时期,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新儒学”进一步发展。

由于它适应了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的需要,鼓吹尊孔复古,一时间,尊孔读经逆流甚嚣尘上。

(3)当时的中国,要实现民主自由,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就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清除封建势力。

“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打倒封建文化,瓦解封建统治的根基。

4.进步性: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清算旧文化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反对文言文,以采用白话文为重点,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使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新时代;(3)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反对迷信与蒙昧,倡导科学思想、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树立起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使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局限性:

(1)局限于知识界,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2)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探究二

1.

(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工人运动的深入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从客观上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同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新文化阵营分化,并引发“问题”与“主义”之争。

(2)它的传播使更多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重要的干部队伍。

(3)传播提高了中国工人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解题方法探究

典型例题

主张

实质

作用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御敌强国

开阔国人视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道路

在保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利用西方科技自强求富

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后来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推进

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变法图存

突破洋务派主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改良道路行不通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科学发展

【知识链接】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

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运动。

进步:

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文化革新运动),她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局限:

新文化运动中,一些先进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性。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尊重孔教)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为达到“巩固共和”的目的,他们掀起了(  )

A.维新变法运动B.君主立宪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中新社北京2009年4月22日电,依托北大红楼建立的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红楼修缮结束后重新于22日开放。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北京大学红楼为基址,主要是考虑到(  )

A.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B.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全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D.《青年杂志》创刊于北京大学

3.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4.用白话文写的痛斥一切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人吃人”的制度的文章是(  )

A.《狂人日记》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文学革命论》  D.《文学改良刍议》

5.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

C.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7.《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

“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

A.1915年B.1917年

C.1920年D.1924年

8.1919年底,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同李大钊等人进行密切的联系,同时更广泛地研究马克思主义。

后来他回忆说:

“在我第二次游北京期间,我读了许多关于俄国革命的书。

我热情地搜寻了一切那时能找到的中文的共产主义文献,这些文献使我对马克思主义建立起完全的信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确理论。

”这段文字表明毛泽东(  )

A.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

B.开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C.引导李大钊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化

D.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两位先生”具体指的是什么?

(2)这“两位先生”的提出在当时有何深远的历史意义?

 

(3)中国的“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C 2.B

3.C [据教材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文章是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

]

4.A

5.B

6.A [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

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题干材料中所说的“过火”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

]

7.C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对历史时间的记忆。

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从材料中的说法“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

一年以来”判断A、B两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所以最符合题意的是C。

]

8.B [“更广泛”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李大钊在先;D项材料无体现。

]

9.

(1)民主与科学。

(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了弘扬,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

(3)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和军阀割据造成的灾难。

【拓展提升】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原因、概况及其影响

一、传播原因

1.经济政治条件: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2.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

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二、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五四运动后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出版。

社团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3)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

(4)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6)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1)撰写文章。

(2)创办刊物。

(3)创办社团。

(4)翻译著作。

(5)论战。

(6)中共早期组织宣传。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四、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我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爱国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这不仅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

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1)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

(2)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原因

(1)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2)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