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47427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docx

《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docx

广东省兴宁一中届高三语文期末测试试题

广东省兴宁一中2008届高三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题8页,答卷3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埋mái  埋藏埋没埋怨埋头苦干

B.闷mèn  闷酒  闷雷  闷热  闷声不响

C.倒dào  倒车  倒影  倒彩  本末倒置

D.模mó  模范  模糊  模样  模棱两可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________。

(2)文章的基本论点是正确的,但是论据_______了一些,说服力还不够强。

(3)________上次"一弹多头"空中拦截试验失败的教训,美国决定暂缓多极导弹的研制。

A.忘怀单薄鉴于B.释怀单薄基于

C.释怀薄弱鉴于D.忘怀薄弱基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南非的著名模特,塞隆的漂亮是无可厚非的,但为了演好"女魔头"艾琳,她不仅增肥30磅,还在脸上贴上假的很干涩的皮肤。

B.治学要善于理性思考,善于由此及彼地联想,拔出萝卜带出泥,我们就会变得丰厚、睿智而深刻。

C.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D.卖药人唾沫四溅将那小瓷瓶里的药说得神乎其神,围观的人们大都将信将疑,但个别人显然有些动心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鲁迅先生有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的奋斗的一生是他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鉴于制假售假、欺骗坑害消费者的活动日益猖獗,省政府要求全省各级公安、工商等部门,要把查线索、挖窝点、打产地、堵渠道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C.虽然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长沙体育文化中心热热闹闹地落下了帷幕,火炬熄了,赛场空了,运动员走了,但给星城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D.陈水扁当政4年,台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发展环境恶化,这是陈水扁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所带来的恶果。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

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

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

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

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

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

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

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

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

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

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

5.对下列文中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浣花溪委也委:

水流所聚

B.像颇清古,不必求肖肖:

像,似

C.出城欲雨,顷之霁霁:

雨过天晴

D.迫暮趣归趣:

兴趣

6.下列各句中"乃"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C.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浣花溪"清幽秀丽"的一组是

①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②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③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  ④水木清华,神肤洞达

⑤缚柴编竹,颇有次第     ⑥碑皆不堪读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花溪在成都城下回旋萦绕,但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主要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

B.杜工部祠中杜甫像清矍古朴,但不一定就是那个样子,只是人们想象是这个样子罢了。

还有一个刻在石碑上的肖像,附有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为杜甫写的传记。

C.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浣花溪的显得清远,而在东屯的显得险奥,各有各的特色。

作者借此赞赏了杜甫在穷愁奔走中犹能择胜而居的宽阔胸怀。

D.文末作者写到朝廷使臣出来游玩,大都由当地官府招待,来来往往都是些做官的人,因此到处热闹哄哄,引发了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9.

(1)用"/"线给下列语句断句。

(3分)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

②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若全做,只改前3题,6分)

①子曰:

"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切莫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高福生

在教育部举行的第十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而用电脑这个字很快就能敲出来。

长期使用电脑导致学生提笔忘字,这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专家呼吁:

在网络时代,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

曾几何时,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

而E时代的到来,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

面对着曾经熟悉的文字,手指放在键盘上,就知道该按哪个钮,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印象模糊写不出来。

这种"手写时代"老年人才会经常出现的"提笔忘字"现象,在年轻人的身上表现得愈来愈明显,被人戏称为"电脑失写症"。

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大学生对电脑等数码多媒体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手机和电脑来"救助"。

在某人才招聘会上,一些应聘大学生的电子简历装祯精美,电脑编排功夫非同一般,但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连填表书写"聘任"的聘字都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

去年,某媒体记者在IT行业聚集区街头随便找行人做了个调查,让他们写出"尴尬"一词,结果十余位过路的大学生、高三学生和公司白领等,竟无一人能正确写出来,着实令人"尴尬"了一回。

众所周知,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不论是方正的楷书、俊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即便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

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课程中,都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在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的今天,国人却因电子书写的推广,让"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成为另类景观,不仅提笔忘字,而且提笔写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还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是儿童化的趋势,实在是一种悲哀。

这样的"写字困境"频现,不仅隐藏着学校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中文教育的失落与迷失,也意味着传统的汉字书写艺术及其所传承的中国语言文化也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值得我们反思和重视。

当务之急,有必要将汉字作为一种"国粹"来进行保护,让每一个公民对这种民族文化敬畏有加。

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应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同时,重拾传统学习方式,培养阅读图书、手写文字习惯;我们的中小学校也要与时俱进,在研究语言教学的技术手段、推进板书教学的同时,抓好学生的"手写"训练,不仅要求学生用手写作业,更要在我们庞大而运转自如的考试机器里,加入关于写字的内容。

如此,"提笔忘字"的"别扭"才会淡出我们的视野。

(选自《光明观察》2007年9月7日)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教育部官员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学生提笔忘字的现象与一个书法大国很不匹配。

B.E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手写文字的习惯,导致了"电脑失写症"。

C.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一些中小学生课程中,已经将"书法"列入必修课。

D.有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具有开发智力的作用,汉字能够激发人的联想。

E.现在大学生对电脑有依赖感,遇到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汉字就要借助电脑来"救助"。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切莫忘了笔杆"的是()(3分)

A.现在很多学生写字时只知道那个字的大概形状,但是具体怎么写就不会了。

B.一个人写字的水平意味着他的修养和素质。

C.汉字博大精深,底蕴丰厚,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象征。

D.很多外国人都把汉字当成一门艺术,在积极地学习中文。

14.根据文意,"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15.如何消除"提笔忘字"现象?

(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阮殿文

这话本应该这么说:

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但细细一想,觉得这样说也有道理。

没有离开过故乡,没有感受到故乡带来的多重滋味,跟没有故乡又有什么两样呢?

身在故乡,日子久了,你会觉得故乡是枷锁,是牢笼,是火焰山,是沼泽地,是魔鬼放在心上的一块巨石,是命运为你安排的一块绊脚石,是用火都烧不断的一根草绳,是一百八十层地狱,是每个失眠的夜晚一分一秒数着过的挣扎。

这时的远方,则是音乐,是舞蹈,是天堂,是仙境,是沙滩,是海浪,是清风,是明月,是细雨,是彩虹,是陶醉,是浪漫,是鸟儿的歌唱,是草原的翠绿与辽阔,是你在梦中见到过几百遍的仙女……

于是,被你在婴儿时搁置起来的梦想的翅膀开始展开,开始跃跃欲飞。

你要挣脱绳索,你要砸破牢笼,你要离开火焰山,离开沼泽地,离开这个让你虽生如死的地狱。

你开始背叛和你一起长大的、你现在可以在下面乘凉的小树,你开始背叛给了你很多乐趣的大白狗,你开始背叛为你解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渴的水井,你开始背叛故乡的人--你一心想遗弃他们,只为走进远方那个被你编织了千百遍的场景。

你觉得自己是属于那个场景的,而不属于眼前巴掌之地。

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清晨,你终于走了,头也不回,就背一个小包,别的什么也没带。

似乎这里的一切都不是你想要的,你想要的都在远方,且已经在远方等着你了。

你走得很干脆,像英雄出征。

故乡就这样输给了远方。

终于在离故乡很远的地方呆了下来,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再两年……你终于呆不住了,你终于想起了故乡,你终于发觉故乡离你太遥远,你身在故乡时,远方离你都没有这么遥远。

你想靠近它,却早已无法靠近,梦中都很难抵达。

这时候,你突然发觉已身在其中的远方是枷锁,是牢笼,是火焰山,是沼泽地,是魔鬼放在心上的一块巨石,是命运为你安排的一块绊脚石,是用火都烧不断的一根草绳,是一百八十层地狱。

而此刻的故乡,则成了你的音乐,你的舞蹈,你的沙,滩你的海浪,你的清风,你的明月,你的细雨,你的彩虹,你的鸟儿的歌唱,你的草原的翠绿与辽阔,你在梦中见到过几百遍的仙女……

于是,你准备展开帮助你离开故乡的翅膀,准备在一夜之间--最好是眨眼之间--就飞回那个暖乎乎的地方。

而这时,你突然发现翅膀不在了。

你找遍了全身,还是没有。

你摸摸自己的肩膀,摸摸自己的手臂,摸摸自己的手指和面孔,一切已经面目全非,你已经不再是原初的你。

你当然不知道翅膀是怎么离开你的,尤其是为什么离开你的。

是呀,只因你一度沉醉于你已身在其中的远方而无暇照顾,翅膀在黯然神伤中回到了它起飞的地方。

因为它只属于故乡。

故乡是诞生梦想之翅的地方,远方则是消解梦想之翅的地方。

梦想之翅不愿意被消解,就自己回去了。

你蹲在地上,你哭,你揩着眼角的泪水,谁也看不见。

远方能让你尽情地流泪,却不会为你揩擦泪水。

不像在故乡,那么多的目光看着你,那么多的手伸过来,你还没发现自己有泪,就已经有人为你擦干了。

你终于知道了故乡是什么味儿,也知道了远方是什么味儿。

于是你开心地笑,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你安慰自己说,不幸福的人,是那些没有故乡的人或是没有失去过故乡的人。

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还不知道故乡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除非他们也像你一样把故乡丢失。

此刻,你一下子发现,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自己的一个亲人,随便抱着故乡的一棵柳树,你都会毫不犹豫地叫上一声娘。

甚至那曾经伤害过你和你曾经伤害过的姑娘,你也一下子想把她们紧紧拥抱,从此不想再放手。

这一次,远方输给了故乡。

你终于像个乞讨者突然获得了一块黄金一样,在一个无人的夜晚,独自向家的方向走去。

你想,你的脚就是翅膀,你愿意这样走回故乡,哪怕累死在返乡的路上,也值得。

(选自《散文》2006年第11期)

16.为什么说"没有失去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结合文义简要分析。

(4分)

17.作者前面说"故乡就这样输给了远方",后面又说"这一次,远方输给了故乡"。

联系原文分析故乡"输"和"赢"的原因。

(5分)

18.离开故乡时"你走得很干脆,像英雄出征",回故乡时"你终于像个乞讨者突然获得了一块黄金,在一个无人的夜晚,独自向家的方向走去"。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

(15分)

警惕"专家观点"成为"利益俘虏"

李扬

动辄搬出"专家观点"如今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然而,无可回避的是,专家意见的可信度似乎也在大幅度地滑坡。

比如,最近有好几件事让人对某些专家学者的所言所行不敢恭维。

在调控政策之手逐渐引导房价理性归位的时候,不少专家学者在许多公开场合发表力挺房价的高论。

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先后有两个楼盘恰在此时盛大开盘,房地产商竟推出了"同质化"的气派庆典,不是大搞那种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而是盛情邀请专家学者作现场演讲,请他们在论坛上发布"房价不会下跌"之类的观点。

不管说得如何动人,其实都只不过是转弯抹角地引你掏钱罢了。

试想,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

前不久,国内一家专搞环境研究的权威机构,经过一番研究竟然能得出一个"科学结论":

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

当这个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不敢相信的"科研成果"公诸于世时,立即遭到了各方的质疑。

很快,有报道"揭开了盖子"--原来,这个环境研究课题是由一家汽车公司赞助的!

此外,在"苏丹红"、"雀巢奶粉"事件风波中,专家的表现忽左忽右,有位学者竟抛出了"一支烟就含多少苏丹红"的袒护之辞,难怪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感言:

专家"别卖了科学精神"!

在普通公众的心目中,学者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

但以上这些专家学者的表现,更像是表演。

这种"专家秀"直接玷污了专家学者得以安身立命的良知道义和学术操守。

专家观点失却公信力的背后,是部分专家与某些利益没有了距离。

少数专家学者与开发商等利益团体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所谓学术研究的公正与科学自然蜕化变质了。

诸如此类的"专家观点",尽管有"专家"在场,但知识分子葆有的理性与操守却缺席了,这实际上是学术的失语,发生了腐败的"学术寻租"。

这些学者凭借自己耀眼的学术头衔,手中的鉴定权、论证权、签字权去堂而皇之地攫取一笔可观的评审费、润笔费、讲课费。

但实际上为利益驱使,玩"学钱交易",做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结果是,受利益主宰的专家意见又主宰了不知就里的善良听众。

从股市到房市,站在利益集团前面做代言人、吹鼓手的学者专家并不鲜见;还有,某些经济学家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一次次说出"屁股决定脑袋"的误人误市的言论。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愤言提出封杀"社会活动院士",剑指的正是这类"利益的俘虏"。

如果最信赖的专家把屁股坐到"利"字上去了,日后谁还听专家的话?

学者自贱,导致的将是学术自戕、文化自贬。

专家不能不自重,要切实担负起专家应有的责任。

什么是专家的责任?

一是尊重科学的求真而独立的品格,二是全心服务公众的义务。

做到了这两点,也就自然远离利益集团的金钱诱惑。

当越来越多的专家走进百姓生活、进入公众视野时,我们不仅要强调道德的自律,而且更要善用制度性的他律来共同维护专家观点的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

只有制度性地剔除那些"利益专家",实现专家观点的"去功利化",才能从"专家意见"中聆听到坚守科学精神又为公众服务的"专家观点",如此既有益于社会又裨益于学术。

19."他们跟推销的售楼小姐比起来,恐怕只是多穿了一件叫'专家'的外套。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分)

20.文章的第二段与第三段列举了某些专家学者成为利益俘虏的所言所行,这些事例是否有堆砌之嫌,为什么?

(5分)

21.文章批评了成为"利益俘虏"的专家观点,专家某方面的权威,是"学术上颇具造诣、道德上堪为楷模的受尊敬的群体",你认为作为一名专家应该怎样做?

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作分析。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按要求改写下面的语句。

(6分)

采用总分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

要求:

①不得改变原意;②适当添加语句;③语言要连贯。

(6分)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23.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用口语向同学们转述。

不得改变原意。

(6分)

佛经的全集叫《大藏经》(藏,音zàng,宝藏的意思),最早包括经(佛经)、律(戒律)、论(对经文的解释)三部分。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生都在为社会创造的歌德,晚年曾说:

人们通常把我看成是一个最幸运的人。

其实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勤地劳作,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这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会有哪些有益的启发呢?

请根据你的某一感悟,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考点:

字音识记。

考查常见多音字字音]

C(A.埋怨mán;B.闷热闷声不响mēn;D.模样mú)

2.[考点:

词语使用。

本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准确运用词语(实词、虚词)的能力]

A("忘怀"意思是"忘记","释怀"意思是"(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消除(多用于否定)"。

结合句

(1)语境,该填"忘怀"。

"薄弱"和"单薄"都是形容词,表示不雄厚、不坚强,容易破坏。

"薄弱"强调力弱,不坚强,容易破坏;用于力量、意志、能力、事情的环节等抽象事物,不用于具体事物。

"单薄"强调不厚实,显得无力;用于力量、论据和某些具体事物。

结合句

(2)语境,该填"单薄"。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后接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件事情发生的条件;"基于"只是相当于"根据"之意。

结合句(3)语境,该填"鉴于"。

3.[考点:

词语使用。

本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准确运用熟语的能力]

D(A.无可厚非:

不可以过分责备。

不合语境。

B.拔出萝卜带出泥:

谚语,其意多指因某一件事而受到牵连,此谚语意与句意不符。

C.忍无可忍:

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不合语境。

D.神乎其神:

神,神妙;乎,语助词,表感叹。

神秘奇妙到了极点。

形容非常奇妙神秘。

符合句意)

4.[考点:

病句辨析。

考查6种病句类型]

D(A.主宾关系颠倒,应是"他的这两句诗是他奋斗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B."查线索、挖窝点、打产地、堵渠道"不能是"打击对象"。

C.关联词语位置错误,前后主语一致,"虽然"应该放在"城市运动会"之后)

5.[考点:

重点实词。

考查常见重点实词]

D。

趣:

通"促",急,赶快。

6.[考点:

重点虚词。

考查18个常用虚词]

A。

题干和A项均解作"才"。

B,竟然;C,是;D,你的。

7.[考点:

内容理解]

B。

注意③"阴森"是"浓荫森森"的意思,可以说明"清幽"。

②江的来源;④"神肤洞达"指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⑤门户、篱墙整齐;⑥碑文磨灭无法读

8.[考点:

分析概括]

D。

作者极大的赏玩兴趣不是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热闹哄哄引起的,表达的应是愤世嫉俗,鄙视豪贵的感情,而不是对隐居的向往。

9.[考点:

断句翻译]

(1)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雨、饮、溢"后断对各1分)

(2)①溪水的东边住了一些人家,因此,溪水常常被挡住看不见,稍有空缺,又显现出来(又可以看见溪水)。

像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

("左"、"蔽"、"是"各1分)

②可以看到一个小沙洲,像梭子一样横斜着插在水面。

溪水环绕着它,没有桥就不可以通(到洲上去)。

("如梭"、"周"、省略各1分)

【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

向西折行,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连环、像玉玦、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碧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

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

溪流一会儿远,一会儿近。

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

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心神、肌肤都觉得清爽。

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

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

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齐整。

走尽了桥,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

过了这里就到了武侯祠。

祠前有一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