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4641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docx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docx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

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开拓方式及煤层顶底板条件

一、矿井开拓方式

唐山矿采用立斜井分阶段采区前进式开拓方式。

阶段高度分别为:

11水平以上各水平间距分别约为60m;11水平至12水平间距约100m;12水平至13水平间距约120m;13水平至14水平间距约150m。

矿井为单翼多水平阶段石门开采,现有生产及延伸水平为:

11、12、13、14水平,矿井最深开拓深度为-950m。

主要生产区域有:

南翼11水平、12水平,北翼12水平,以及铁路煤柱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

二、煤层顶底板条件

1.煤层的岩石学性质

(1)5煤

顶板:

本煤层伪顶在老生产区厚1.5~2m,其它区域厚0.14~0.31m,均为深灰色泥岩。

直接顶板为条带状灰色粉砂岩到中粒砂岩,较坚硬。

伪顶与直接顶之间有一层薄煤,致使煤层伪顶极易冒落。

而直接顶与老顶之间则无明显界面,一般为一渐变过程。

顶板有冲刷的区域,可造成老顶直接顶与煤层直接接触。

底板:

5煤直接底板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厚度一般不大于1m,坚硬,含较多的植物根化石。

其下为细、中粒砂岩作为煤层的老底,具明显的微波状层理,质地坚硬、较脆。

(2)6煤

顶板:

深灰色泥岩,性脆、断口边缘锐利,含黄褐色似结核浸染体或扁豆状结核体,厚度2~5m,是井田的标志层之一。

底板:

灰色-褐灰色泥岩,局部显砂质,含细长植物根化石,富滑面,垂直层面的节理较发育、易碎。

(3)8煤

根据多年的资料表明,由于成煤期井田范围内的沉积环境差异,致使8、9煤出现分叉与合并现象,表现在煤层上就是,合并区为一特厚煤层,分叉区则分为独立的两个煤层,即8煤层和9煤层。

从沉积学角度看,唐山矿范围内的9煤底板,应为合区和分区的统一底板。

而8煤层的顶板,则为统一的顶板。

而分叉区内两个独立煤层之间的岩石,则是上层煤之底板,同时又为下层煤之顶板。

基于上述认识,将8煤和9煤顶、底板情况叙述如下。

顶板:

岩性变化很大,即使同一区域的不同部位,其岩性亦可能不同。

总的说,一般为灰色砂质泥岩,在合并区一般有0.2~2m的深灰色炭质泥岩伪顶,往上岩性变粗,粒级由粉砂岩到粗砂岩不等,有的地区为硅质胶结,致使顶板坚硬,有的地区为泥质胶结,易于风化,有时砂岩顶板直接覆盖煤层之上。

底板:

直接底板为深灰-黑灰色泥岩,含植物根化石,厚1~1.5m,往下为含有大量透镜状菱铁质结核的深灰色泥岩。

8、9煤呈分区时,作为8煤底板和9煤顶板的岩层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厚度1~30m,当其厚度较小时,多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炭质成分较高,当其厚度加大时,近煤处一般仍为灰色泥岩,中间夹灰色-灰白色砂岩,随砂岩厚度加大,其粒度可能变粗至粗砂岩,胶结物多为泥质,使本层砂岩易风化。

(4)11煤

顶板:

深灰色泥岩,断口平坦,含黄铁矿微晶或小颗粒,有时黄铁矿呈穴状分布,局部区域黄铁矿呈薄层状分布,致使岩石呈细条带状,近煤处含植物碎片化石。

底板:

深灰色泥岩,含少量植物根化石,往下过渡为泥岩、粉砂岩互层,呈明显的水平层理,局部区域沿细层面含大量黄铁矿细粒而呈细水平层理。

(5)12-1煤

顶板:

黑色腐泥质泥岩,质地纯净,贝壳状断口,划痕呈褐色,油脂光泽,局部含黄铁矿结核,厚度一般2~4m,较稳定,在全井田发育,往上渐变为深灰色泥岩,本层为良好的标志层。

本煤层由于有分叉与合并现象,致使在一些区域分为两个独立煤层,即12-1甲和12-1乙,二者之间的岩石既为12-1甲煤层之底板,又为12-1乙煤层之顶板。

现将本层岩石介绍如下:

厚度0~8m,为黑灰色泥岩,含紊乱而明亮的植物根化石,厚度加大区域有粉砂岩夹层。

底板:

灰色-深灰色泥岩,含明亮的植物根化石,局部区域断口发褐,含少许云母碎屑。

(6)12-2煤

顶板:

直接顶常为黑灰色泥岩,水平层理,含苛达、轮叶等植物化石。

老顶为灰白色分选磨圆较差的砂岩,洪积相特征较明显,泥质胶结,易风化,有时本层砂岩直接覆于煤层之上。

底板:

深灰色砂质泥岩,硅质成分,含交错杂乱的植物根化石,印膜凸起,含大量云母碎屑,往下为硅泥质胶结的细砂岩粗砂岩,较坚硬。

(7)14煤

顶板:

黑色泥岩到深灰色砂质泥岩,近煤处炭质成分较多,有植物化石及黄铁矿晶体或结核,其上部有时为黑灰色石灰岩。

底板:

灰色泥岩或粉砂岩,含大量发褐色植物根化石及黄铁矿晶体或结核。

2.煤层及顶、底板物理力学性质

为较为准确的把握唐山矿煤层及顶底板物理力学性质,原地质报告中引用了部分测试结果,表6-1。

本次将2002年新测的5煤和8、9合区的一些结果引入,表6-2。

从两个表中可以看到,不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很大,同一煤层顶底板在不同的区域其物理力学性质也有所不同;此外,这两次测试结果,就5煤和8、9合区而言,差异较大。

第二节特殊开采

唐山矿在开采中主要采用立斜井分阶段采区前进式开拓方式。

对于“三下带”特殊煤层则采用一些特殊开采方式,主要采用条带式开采。

条带开采是保留部分煤柱以条带的形式支撑顶板,改变全部垮落开采而造成的覆岩破坏形态,控制“上三带”的发育从而减少由于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减少由此带来的地面设施损坏的一种开采方法。

在唐山矿区,结合唐山矿业公司生产实际和地面及地质、煤层情况,选择“建下”条带采煤方法,并实施5、8、9煤组合开采。

采用条带法开采可保护城填、矿外工业厂房、建筑和铁路基础设施,回收部分煤炭资源,特别是在高潜水位条件下可避免房舍被淹,采后不需要大量资金维修房屋和治理环境等。

1.条带式开采采宽和留宽的原则

为了保证上、下煤层条带煤柱的稳定性,防治下层条带采动破坏上层条带柱煤,条带柱煤在多层采动时必须保持上层窄、下层宽。

为此,各煤层的采宽和留宽总和保持不变。

上、下煤层开采条带中心线沿垂向对齐。

另外,该区北部、西部和南部为老采空区(除5煤北部为古河床冲刷变薄带外),为减轻条采引起老采空区有害的活化影响,整个条带工作面与采空区之间必须留设隔离煤柱,其隔离煤柱宽度不少于90m。

隔离煤柱与条带煤柱留设统一考虑。

但考虑到老生产区12水平8煤层开采年代较长,采空区已经稳定,北部9煤条带工作面与8煤采空区之间没有留设隔离煤柱。

2.条带式开采采宽和留宽的优选

按5、8、9煤组合开采,又考虑到5煤受古河床冲刷等情况,经过计算和优选,确定如下组合开采采宽和留宽参数,采宽均包括工作面巷道宽度。

有5煤开采时:

5煤留宽为90m,采宽为60m;8煤留宽为102m,采宽为48m;9煤留宽为108m,采宽为42m。

无5煤开采时:

8煤留宽为60m,采宽为90m;9煤留宽为54m,采宽为96m。

3.条带式开采发展过程

2003年经河北省煤炭工业办公室冀煤规字[2003]80号《关于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矿业分公司建筑物及铁路下采煤方案的批复》,在铁三区开展了“建下”条带开采工作,经过中国煤炭科学总院唐山分院设计及省有关专家论证铁三区5煤层采60m,留90m。

目前已经试采,8煤层也已开始进行试采。

下一步准备在试采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采规模,尽最大努力回收煤炭资源。

3.条带式开采采出量情况

截止到2007年底,采用条带开采工作面采出量、损失量构成情况见表6-3:

表6-3采用条带开采工作面采出量、损失量构成表单位:

工作面编号

采区采出量

采区损失量

采区回采率

T3251

32212

44595

72.23%

T3252

55587

109444

50.79%

T3281

67655

235985

28.67%

小计

39.86%

一、瓦斯

1.矿井瓦斯涌出量及鉴定

由于唐山矿生产作业区域广,构造形式多,多煤层开采,因而瓦斯涌出量因区域、构造部位及煤层的不同而有差异。

唐山矿矿井为单翼多水平阶段石门开采,现有生产及延伸水平为:

11、12、13、14水平,矿井最深开拓深度为-950m。

主要生产区域有:

南翼11水平、12水平,北翼12水平,以及铁路煤柱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

矿井2006年度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高瓦斯矿井,绝对涌出量为52.0650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6841m3/t。

2007年7月上、中、下三旬,分三班进行了基础数据的测定工作,鉴定点共76个,化验煤样6个,气样9个,鉴定时间为上旬2、3、4日,中旬12、13、14日,下旬22、23、24日,结果详见表6-4,6-5,鉴定结果仍为高瓦斯等级煤矿,全矿井相对涌出量为6.4221m3/t,绝对涌出量为48.5990m3/t,采区或一翼最大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9.9070m3/t。

2.矿井瓦斯分布规律研究

(1)煤层埋藏深度与瓦斯涌出的关系分析

唐山矿5煤底板标高与相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分布图(图6-1)。

从图上可以看出,在北翼区内,当底板等高线从-500m逐渐下降至-800m时,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值从5m3/t增大到9m3/t;在铁二区内,当底板等高线从-500m下降到-600m时,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值从1m3/t增大到3m3/t;在铁一区出现相对瓦斯涌出量低值区,可能与这里发育有张性断裂及冲积层变厚有关。

在唐山矿,煤层埋藏深度是瓦斯涌出量一个普遍的影响因素。

(2)煤层围岩与瓦斯涌出的关系分析

煤层围岩的隔气和透气性能直接影响到瓦斯的保存条件。

顶板砂岩比是间接反映煤层围岩透气性的一项瓦斯地质指标,是指煤层顶板一定厚度层段内砂岩厚度与统计厚度的比值。

砂岩比在0~1之间,砂岩比越大,反映统计层段内砂质岩层厚度大,有利于瓦斯的逸散。

总体来看,顶板砂岩比在唐山矿9煤对瓦斯涌出量有较大的影响,而其他煤层或是影响不大,或是与其他因素具有相关性,规律不明显。

唐山矿9煤20m砂岩比等值线图(图6-2)。

从图上可以看出,瓦斯涌出量等值线与煤层顶板岩性分布有较密切的关系,在20m砂岩比等值线图上可以看到,北翼区和铁二区砂岩比等值线从0.2向外增大到0.6,形成圈闭;相应的相对瓦斯涌出量从8m3/t降低为4m3/t,并形成圈闭。

由此反映出,顶板岩性透气好的区域瓦斯逸散条件较好,透气性差的部位具有较好瓦斯保存条件。

利用钻孔柱状图和统计的数据表也可以看出,煤层泥质岩顶板区较砂岩区瓦斯涌出量高。

唐山矿9煤顶板岩性与瓦斯涌出量

工作面

深度

(m)

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顶板岩性

胶结成分

239

-605

12.08

灰白色中细砂

泥质硅质

2390

-683

11.00

灰白色中细砂

泥质硅质

2492

-696

14.16

灰色泥岩

5084

-590

15.21

粉砂岩

硅质

5188

-588

14.81

粉砂岩

硅质

5091

-493

12.66

粉砂岩

泥质钙质

5285

-588

14.44

炭质泥岩

5287

-592

13.73

炭质泥岩

6296

-550

14.10

炭质泥岩

6295

-550

16.10

炭质泥岩

从表6-6中的数据也可以分析得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较大范围内煤层顶板为砂岩的区域,瓦斯相对涌出量明显降低,并且砂岩顶板中粒度细的比粒度粗的区域瓦斯涌出量大。

(3)煤层厚度及其变化与瓦斯涌出的关系分析

从唐山矿9煤厚度与相瓦斯涌出量等值线图(图6-3)中可以看出,瓦斯涌出量与煤厚的变化关系比较明显。

北翼区和铁二区煤厚等值线从6m增加到10m时,相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数值也从4m3/t增大到8m3/t;西翼区相对瓦斯涌出量也随着煤厚的增加而增加;南翼区的煤厚等值线从6m增加到10m成圈闭时,相对瓦斯涌出量也从1m3/t增加到4m3/t。

这也符合煤层厚度愈大,瓦斯生成和储存量愈多,开采时相应瓦斯涌出量也大这个规律。

从表6-7中分析,在煤层较厚的部位瓦斯相对涌出量较大。

而煤层薄的部位相对要小。

(4)地质构造对瓦斯涌出的影响分析

①褶皱构造对瓦斯涌出的影响

从表6-8可以看出,越接近背斜的核部,瓦斯涌出量越高。

由于唐山矿9煤顶板岩性封闭条件较好,背斜构造作用使之形成了一个聚气构造,瓦斯涌出量在煤层褶曲核部明显增大。

②断裂构造对瓦斯涌出的影响

唐山矿井田发育着许多走向压性断层,在本次研究的范围内,其主要控制性断层除FⅣ断层是东正、西逆外,其余都是逆断层和逆掩断层。

断层附近的煤层均呈挤压状态,致使局部煤层大量增厚,而应挤压被拉薄的情况较少。

从瓦斯涌出量等值线和小断层对比图上(图6-4)可以发现,在小断层发育的北翼区,瓦斯涌出量出现高值区,而在西翼区和铁一区,小断层虽然也发育,但相对瓦斯涌出量出现低值区,这是由于小断层是影响瓦斯涌出量的因素,它对涌出量的影响和断层的性质有关。

(5)邻近煤层与瓦斯涌出的关系分析

邻近煤层对开采煤层瓦斯涌出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如邻近层与开采层的层间距、开采层采高、层间岩层、邻近层原始瓦斯含量、煤层倾角等。

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层间距是影响瓦斯排放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唐山矿是多煤层矿井,邻近层对研究煤层的影响不容忽视,此次分析了5煤与8煤间距同瓦斯涌出量的关系(图6-5)。

根据收集的已采区邻近煤层层间距的24个数据成图表明,开采煤层与邻近煤层越近,开采过程中邻近层越易于向开采层排放瓦斯。

但图上局部地区有相反的情况,这也说明在影响5煤层瓦斯涌出量的所有因素中,相邻煤层的层间距并不一定是主导因素。

瓦斯是安全的重要隐患,应引起高度重视,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之规定,建立健全各项有关瓦斯管理制度,采取广泛的、有效的预防措施。

唐山矿向来十分重视瓦斯治理工作,特别是瓦斯抽放方面,加强硬件设备建设和人员素质的提高。

公司现有各类瓦斯泵15台,并通过永久抽放和井下移动抽放相结合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四节矿压与地温

一、矿压及显现规律

矿井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地压观测资料,故对其变化规律难以作出评述。

但就地压显现的一般规律而言,地压主要是以井巷开挖、煤层的采动而引起的围岩变形和破坏的形式显现出来的。

地压的显现除受地质和采矿方面的因素影响外,矿井的开采深度也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矿井开采深度直接影响着煤岩层原始应力的大小,岩层承受重力变形而积聚的能量与开采深度的平方成正比,煤壁支撑压力的分布范围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扩大,由此引起的围岩变形、破坏、煤壁片帮等愈加严重。

据矿井开拓实践,矿井地压的显现主要受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所决定,其动力因素则为围岩的应力活动,经对工作面的顶板活动观测可知:

一般泥岩顶板的初次垮落步距为2~3m,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6m,周期来压不明显。

在局部砂岩顶板地段,因其岩性相对较坚硬,顶板常呈整体性及厚层状,致使采空区长时间悬顶,造成顶板大面积来压,且具冲击性,随之出现支架被压弯、压拆及煤柱、煤壁严重片帮等现象,另外,在井巷开挖过程中,呈现出其侧向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的趋势,其两帮煤岩层的变形也愈加严重,给巷道的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地压的显现给矿井生产带来了危害,尤其是冲击地压更具威胁性。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矿井地压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1)根据不同的顶板选择合理的控顶距和支护方式;

(2)控制工作面的推进速度;(3)开采时尽量不留顶煤;(4)对不易垮落的顶板应采取井下强制垮落卸压,以防止顶板的大面积冒落。

二、地温

大地热流是指地球内部的热量以热传导的方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散发到地表的热量,其分布受岩石圈的热状态控制,并与地质构造及地壳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山地处华北盆地北部。

华北盆地地热流值总平均值达68.4mW/m2,其中凹陷区为61~65mW/m2,凸起区达到70.0~80.0mW/m2,最高达到105mW/m2。

下辽河盆地中37个热流值的平均值为63.21mW/m2,最高可达83.14mW/m2。

华北-下辽河裂谷盆地新生代裂谷作用明显,伴随着裂陷伸展作用与带桥厚度减薄,盆地之下存在着热地幔底辟作用,造成较广的幔源基性火山活动,并出现地温梯度较大和大地热流值偏高的现象,说明华北-下辽河裂谷盆地目前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活性的“热”盆地。

并通过对比莫霍面深度与大地热流密度值发现,莫霍面相对隆起部位对应于大地热流密度值高异常区,而莫霍面相对凹陷部位则对应大地热流密度值低异常区。

该现象表明,新生代软流圈上涌而导致其地壳下莫霍面相对隆起,并形成大地热流密度高异常区。

唐山地区莫霍面深度为32~34km,大地热流密度值约为60mW/m2,为渤海湾盆地高值区陡变带,结合浅部岩浆岩等资料综合对比分析,唐山矿中生代燕山期和新生代为构造活跃期,因深部受区域应力场强烈作用而形成大规模软流圈上涌。

唐山地区岩石圈明显减薄、大地热流密度值为高异常、莫霍面明显隆起且上方浅部多发育新生代玄武岩喷发,表明新生代该区软流圈上涌,与喜马拉雅早期NW-SE向伸展应力场是相匹配的。

第五节矿山环境地质

一、地面塌陷及治理

本矿开采易引发地表塌陷,造成地面建筑物、铁路、管线损坏、农田高低不平或沉陷积水,土地废弃。

所以,对于矿区地表塌陷造成的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处理力度,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唐山矿防治对策主要有:

复田与排矸相结合,利用塌陷区堆放矸石或灰渣,进行复土造地,植树造林,种植农作物。

据塌陷区塌陷实际情况,可将塌陷区改造为高产鱼塘、人工湖、水上公园等,改良矿区生态环境,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和工艺,采用条带式、局部充填或柱式采煤等技术,减少和减缓地表沉陷,从而保护地面村庄、良田、建筑物,防患于未然。

这些对策措施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产生了很好的环境效应。

目前在唐山矿区地面范围内共存在六个积水塌陷坑(1号坑、2号坑、6号坑、7号坑、9号坑和8-10联坑),总积水面积为2188276m2。

利用现有水体资源,唐山市政府于2007年开始,在积水坑区域进行了扩湖工程,建造南湖湿地公园,远期总规划面积91km2,前期规划核心区面积28km2,以铁路为分界线铁路以东为高尔夫球场、五星级园林酒店和汽车工业园区,铁路以西主要是湖体区域,在湖体西侧修建商品住宅。

预计到2008年11月份总积水面积将增大至3100000m2左右,主要扩湖区为6号坑和8-10联坑,据南湖管委会提供规划图纸,湖区水体面积还要进一步扩大,至2009年5月1日竣工,对游人开放。

三、污水及治理

本矿井排水系统分中央(井口)、对角(风井)两个系统,中央系统为三级阶段排水,即:

13水平涌水自流至12水平,与12水平涌水混合后,流至12水平井口水仓,由12水平排至12水平,再由12水平经3号井排至地面进入净化水厂(其中有少部分涌水排至9水平),9水平涌水经3号井排至地面污水沟(少部分供洗煤厂工业用水)。

此外,1/2水平涌水均独自直排地面污水沟。

对角系统为四级阶段排水,即14水平南翼、13水平南翼、13北翼涌水排至12水平南翼,再由12水平南翼排至11水平南翼,11水平南翼排至7水平22石门水仓,最后由7水平泵站自一号回风井排至地面沉积池,作为井下生产喷尘和注浆灭火用水。

净化水厂水源集中由中央11水平排水泵房提供,中央11水平排水泵房安装6台PJ200×8型水泵(单泵排水量7.0m3/min,扬程742m),3条直径为325mm的排水管路,排水量维持在10m3/min左右,担负着10水平、11水平、12水平老区(包括对角入中央水量和铁三区)全部涌水的排水任务。

9水平泵房安装2台250D60×10型水泵(单泵排水量7.00m3/min,扬程600m,功率1050KW),担负着9平涌水及以上的排水任务。

上述9水平、11水平泵房排水量在18m3/min左右。

从近十年涌水量变化看,该水源的供水量是比较稳定的,但也存在着老区涌水量衰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角入中央水量。

处理前后的水质比较:

井水处理前其浑浊度、悬浮物、氟化物、锰、铁、汞硬度均超过国家标准,经过处理后,仅硬度超过国家标准,其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第七章储量估算

第一节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一、储量估算范围

唐山矿业分公司储量估算范围及分布

东起南新道煤柱线、西到16号剖面线,北到12-2煤的边缘,南至京山铁路煤柱线。

北翼生产区:

北至奥灰煤柱线,南到风井广场煤柱线及京山铁路煤柱北线,东至16号剖面线,西至26号剖面线的11至13水平。

西翼生产区:

北至奥灰煤柱线,西至京山铁路煤柱线,东至北翼生产区边界,西到西翼延伸水平的边界。

东翼生产区:

北从京山铁路煤柱线南线,南到Ⅳ号断层,东至南新道煤柱线,西到11水平东翼零石门。

南翼生产区:

东起11水平的东翼零石门,西至延伸水平的设计边界,北到京山铁路煤柱南线,南至FⅣ号断层。

19东FⅣ-FⅤ间:

该区划为FⅣ-FⅤ主断层间9水平以下各煤层,东至南新道煤柱线,西至24号剖面线。

岳胥区:

本区除京山铁路煤柱外,其东部分别以西翼和南翼生产区延伸水平设计线为界,北部及南部分别以FⅢ号和FⅣ号断层为界,西部则以岭子背斜煤层外缘为界。

随着京山铁路煤柱的解放,目前已将铁路煤柱划分为四个区:

铁一区、铁二区、铁三区、铁四区,其中铁二区5煤层1997年开始已投入生产。

二、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原煤灰分以5煤、11煤和12-2煤最低。

平均含量小于15%,为低灰煤;以14煤为最高,平均含量大于25%,为富灰煤;其余煤层灰分在15~25%间,为中灰煤。

煤层最低可采厚度采用0.70m,最高可采灰分采用Ad=40%。

第五节资源储量的开采与利用

一、采出量和损失量

唐山矿业分公司1998-2007年采出量总计2877.4万吨,损失量总计1396.6万吨,历年采出量及损失量如表7-7。

表7-71998-2007年矿井动用储量构成表

储量

时间(年)

采出量(万吨)

损失量(万吨)

备注

1998

216.3

51.8

1999

245.8

90.8

2000

277.7

98.6

2001

311.5

125.3

2002

288.6

247.8

2003

310.1

253.2

2004

291.6

91.2

2005

290.5

133.3

2006

313.4

124.5

2007

331.9

180.1

合计

二、储量的可靠系数、有效利用系数与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

1.勘探储量可靠系数

2.勘探储量有效利用系数

唐山矿历年采区回采率、矿井回采率、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如表7-8,可见采区回采率均在70%以上,平均为79.61%,较高;矿井回采率也在60%以上,平均为67.84%,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平均为9.82%,较低。

第五节资源储量的开采与利用

一、采出量和损失量

唐山矿业分公司1998-2007年采出量总计2877.4万吨,损失量总计1396.6万吨,历年采出量及损失量如表7-7。

表7-71998-2007年矿井动用储量构成表

储量

时间(年)

采出量(万吨)

损失量(万吨)

备注

1998

216.3

51.8

1999

245.8

90.8

2000

277.7

98.6

2001

311.5

125.3

2002

288.6

247.8

2003

310.1

253.2

2004

291.6

91.2

2005

290.5

133.3

2006

313.4

124.5

2007

331.9

180.1

合计

二、储量的可靠系数、有效利用系数与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