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4514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全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操作规程.docx

《安全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操作规程.docx

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

1.前言

可控气氛箱式多用炉(BQC系列),使用的气体大部分都是易燃、易爆气体,设备又属于重型设备,为了使大家合理、有效、安全的使用好设备,请认真学习并掌握本规程。

2.滴注式箱式多用炉操作规程

2.1升温

所谓的安全不仅是人身的安全还包括设备自身安全,升温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特制定设备升温操作规程。

2.1.1升温操作规程

(1)接通控制柜内所有空气开关;

(2)将温控仪数字选择开关拨到指定的程序并确认该程序为升温程序;

(3)接通控制柜上的记录仪表电源,使其正常记录;

(4)将触摸屏上加热炉搅拌风扇马达的选择开关置于“手动”位置,并确认该指示灯亮,风扇正常工作;

(5)接通搅拌风扇轴承水冷套的冷却水;

(6)确认防危温度仪的上限温度为1000℃,下限温度为0℃;

(7)将温度控制按钮开关接通,打开“处理开始”按钮,确认温控仪执行升温程序;

(8)当温度超过700℃时,将防危温度仪下限温度设定为700℃。

注:

a)此规程适用于停炉时间长且炉温低于300℃的场合

b)事先应将升温工艺输入到指定的程序,低温升温程序为:

c)如停炉时间较短﹝300℃〈炉温〈600℃﹞时,应采用另一种升温工艺,其工艺为:

 

2.1.2升温操作规程解述

(1)搅拌风扇的作用

由于箱式炉其加热元件一般分布在炉膛两侧和炉床底部,气体从炉顶通入,为了使炉内温度、气氛均匀,故而采用搅拌风扇。

假如没有搅拌风扇或搅拌装置不工作,可能会导致炉内局部温度升高或降低,炉衬热胀冷缩不一致,严重影响炉衬寿命,另外炉内温度、气氛不均匀也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

(2)防危温度仪的作用

在箱式多用炉上共有2根测温热电偶,一根接在温控仪上,另一根接在防危仪上。

在正常生产中,如由于跳闸或其他原因导致加热元件不能正常工作而工作人员又未能及时发现,一旦炉温降到700℃以下,防危温度仪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

如炉温超过允许使用最高温度,同样也会发出报警,并自动切断加热电源。

一般防危温度仪上限放在设备允许使用最高温度值加上50℃的位置,假如设备允许使用最高温度为950℃,则上限设定在1000℃。

下限温度设定在700℃位置,其原因在2.2中将作详细叙述。

(3)为什么要阶梯状升温

由于炉衬、加热控温元件、气氛控制元件等都怕急冷急热,采用阶梯升温可以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

2.2滴注封门

箱式多用炉一般使用的滴注剂、富化气、封门气为甲醇、丙酮、乙醇、丙烷、丁烷、氨气、液化气、天燃气等,这一类原料都是易燃易爆品,正确使用、合理存放是安全的关键。

2.2.1滴注封门操作规程

当炉内温度升到920℃,确认保持10分钟后方可进行滴注封门操作。

(1)确认“火帘”选择开关在断开状态后,打开操作柜的控制开关;

(2)打开炉体封门气总阀门及分阀门;

(3)点燃引火嘴,打开引火杆的阀门,并用引火嘴点燃引火杆,然后把引火杆放在中门下方的链轨上方;

(4)确认滴注剂罐中的滴注剂量充足;

(5)打开滴注剂罐上氮气加压阀及滴注剂输送管道的阀门,氮气压送压力为0.04~0.05Mpa;

(6)打开滴注剂的流量计阀、调整流量到工作要求范围(此流量根据炉子型号而定,炉子型号不同,其炉膛容积不同流量也不同),开始滴注;

(7)打开控制柜上流量报警的电源开关,并确认该指示灯亮;

(8)打开油搅拌马达,并将油槽温度控制接通,确认其正常工作;

(9)大约一刻钟后,确认中门下方链轨处火焰充分燃烧;

(10)用引火杆检查中门四周是否泄漏,如泄漏需停炉调整中门;

(11)确认中门不漏火,关闭引火杆阀门,并取出引火杆;

(12)拨去前门安全插销;

(13)将操作台上的操作选择开关打向“手动”,确认炉前没有人,(注:

无任何时一旦操作火帘开关,均需确认炉前没有人)在控制盒上接通火帘开关,火帘燃烧,保持1~2分钟;

(14)关闭前门气缸、空气管道上的球阀;

(15)在操作盒上按“前门关按钮”;

(16)稍打开前门气缸空气管路上的球阀,使前门关下一半,关闭球阀保持1-2分钟,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使炉门降到3/4处,保持1-2分钟,最后全部关闭,此时空气管路球阀应为全开;

(17)把富化气(丙、丁烷或丙酮等)开关打向手动,调整流量到工作范围的上限开始补渗;(补渗完成后,再把流量调至正常位置)

(18)将控制柜上防危温度仪的下限温度设定为700℃;

(19)2-3小时后,氧探头分析系统手动烧碳一次;

(20)选择工艺程序,把“处理开始”开关打向“自动”状态,投入正常生产。

注:

前门关闭后,若发现排出炉气不能正常燃烧,且前门小门处有“大喘气”现象,说明前室仍有大量空气存在,封门不充分,需重新打开前门,重复(13)、(14)、(15)、(16)步骤。

一般刚刚封门后前门小门处有火苗不稳定燃烧,可能还有轻微“喘气”现象,五分钟后就有气氛在小门燃烧,封住小门。

2.2.2滴注封门操作规程解述

(1)引火烧嘴的作用

A.点燃火帘;

B.点燃炉内排出的废气,防止废气排到生产现场,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同时用火焰封住小门,防止空气进入前室。

(2)火帘的作用

产品进出前室时,前门需打开,为防止空气进到前室,故而通过火帘封住前门,防止空气混入前室,产生不安全因素。

(3)封门前为什么要确认火帘开关在断开状态

火帘动作电磁阀跟“前门开”动作是联动的,火帘在接通的情况下,一旦打开前门,火帘开关就自动工作。

在封门前假如火帘开关在接通状态,此时操作人员点燃引火嘴时,容易烧伤。

(4)引火杆的作用

封门前引火杆点燃放在中门链轨上方,其目的是燃烧炉内产生的废气,防止废气进入空气,对人体造成伤害,另外引火杆也用来检查中门是否泄漏。

(5)流量报警的作用

甲醇滴注流量计上装有流量报警。

其作用是一旦甲醇没有流量,就会发出滴注报警。

因为如果甲醇没有流量,短时间内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时间一长有可能导致炉内负压,空气进入炉内,引起爆炸。

(6)中门泄漏的危害性

中门泄漏一方面直接影响炉内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会导致中门四周钢板变形,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2.3停炉

停炉方法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设备自身安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正确停炉是安全操作规程中重要内容之一。

2.3.1停炉操作规程

(1)确认炉温在850℃左右,油温小于80℃,切断加热炉温度控制按钮和油槽温度控制按钮;

(2)在触摸屏上切断流量报警电源;

(3)在触摸屏上,将富化气和氨气转换开关打向断开状态;

(4)关闭富化气和氨气流量计;

(5)关闭滴注剂流量计(注意:

带有手动装置的电磁阀,正常情况下,禁止把它置于手动位置,停炉时务请再次确认所有电磁阀处于自动状态,以便停电后自动关闭);

(6)将滴注剂罐上的氮气和滴注剂的输送阀门全部关闭;

(7)切断加热炉加热元件开关,油槽加热元件开关;

(8)在加热炉操作盒上,将操作开关打向“手动”。

(9)在加热炉操作盒上,按下“前门开”按钮,确认该指示灯亮。

(10)在加热炉操作盒上,断开“火帘”选择开关,此时,火帘熄灭,前室烧碳,检查中门四周是否泄漏并做好记录,以便下次开炉前调整;

(11)在加热炉操作盒上,按下“中门开”按钮,确认该指示灯亮,保持10秒钟;

(12)在加热炉操作盒上,按下“中门关”按钮,确认该指示灯亮,保持10秒钟,再打开中门,重复进行该动作,直到加热室的废气烧尽,关上中门;

(13)关闭引火烧嘴及封门气总阀门;

(14)将危险防止温度计下限设定为0℃;

(15)关闭记录仪电源开关;

(16)关闭控制柜上空气开关(注意:

关闭前再次确认火帘开关已断开);

(17)关闭所有气体总阀门及管道上各分阀门;

(18)插好前门安全销。

此时炉膛搅拌风扇旋转冷却水接通,直到炉温降到300℃以下,方可停掉搅拌风扇及冷却水。

2.3.2停炉操作规程解述

(1)停炉时炉温为什么要在850℃?

假如在较高的炉温下停炉,由于在烧碳过程中,废气燃烧释放出大量热量,可能导致炉内温度急骤升高,超出炉子最高使用温度,严重影响热电偶、氧探头、炉衬的使用寿命。

假如停炉时温度较低,可能导致炉内碳黑烧不干净,炉膛有碳黑,影响后面正常生产,故而选在850℃左右较为适宜。

(2)停炉时油温为什么小于80℃?

由于一般淬火油的闪点在170℃~180℃,假如停炉时油温较高,前室废气燃烧时可能导致油表面温度快速上升,引起火灾,故而停炉时的油温不得超过80℃。

(3)在加热室烧碳过程中,中门打开时间为什么不宜过长?

由于中门打开时,有大量空气进入炉膛和炉内废气混合并燃烧,如燃烧时间过长,温度升高太快,炉衬不能适应快速热胀冷缩,导致开裂,影响炉衬寿命,另外大量的空气进入加热室会使加热元件、氧探头、热电偶表面氧化,影响这些元件的使用寿命。

(4)滴注剂没有完全关闭造成的危害

停炉后,如果滴注剂没有完全关闭,滴注剂持续滴入炉内,炉温在下降,容易在炉内产生大量的易燃易爆气体,一旦遇到火源就有可能在加热室引起爆炸,导致炉膛及相关元件损坏。

(5)前门安全销的作用

停炉后,一般压缩空气都已关闭,如安全销没有插上,前门会自动下落关闭,此时加热室中如有未完全燃烧废气排到前室,在前室积聚与空气混合,一旦达到爆炸混合比,并碰到明火,就会在前室产生爆炸,故而停炉后必须插上前门安全销,使前门无法关闭,呈敞开状态。

3.爆炸

易燃气体与空气中氧混合,在一定极限范围内容易产生爆炸,爆炸极限范围随涉及的气体不同而不同(详见附录)。

3.1产生爆炸的要素

3.1.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中氧混合达到一定范围;

3.1.2在一定的容器中达到一定的压力;

一般箱式多用炉的炉膛或换气室,就相当于一个压力容器,易爆气体不断增加,无法泄出,压力就会升高。

3.1.3产生爆炸的最主要要素是必须要有火源点燃混合气体。

火源的来源:

A.赤热的炉膛、加热元件

B.加热后的工件

C.机械部件转动引起的火花

D.火帘、引火嘴等火焰窜入炉膛

E.具有引火或催化作用的物质

F.化学反应导致的自燃

G.静电放电产生的电弧

H.炉子附近的引火源,如切割、焊接、铁器碰撞,烟火、爆竹等

3.2产生爆炸性气氛的因素

3.2.1生产过程中,滴注剂量减少或没有,导致空气进入炉内与残余气体混合。

3.2.2炉膛冷却,炉内废气没有燃尽,空气渗入。

3.2.3进出炉时,空气渗入炉内。

3.2.4炉子漏气,如转动部位渗入,油位不够,溢油口露出油面导致空气进入。

3.2.5炉内温度低于700℃时,加热元件不工作,滴注剂不能充分分解,炉内压力降低,空气渗入。

3.2.6引火嘴熄灭,空气进入炉内。

3.2.7操作失误或设备安装错误等。

3.3防爆措施

3.3.1用不可燃气体冲刷炉子,工业生产一般用氮气的较多,适用于各种场合。

3.3.2烧尽炉内气氛,一般保护气氛炉在炉子前侧或炉顶侧都装有引火嘴,其目的就是为了烧尽炉内排出的气体,另外可通过开门,使大量的空气进入,充分燃烧,但此方法不适用于炉内有工件或加热区温度较低,不能完全燃烧的场合。

3.3.3抽空炉内气氛,氮气补压,该方法一般在前室预抽真空设备上应用较多,但绝大多数设备没有抽空装置。

3.3.4采用防爆装置在产生爆炸时泄压,使爆炸的危害性降到最低,一般保护气氛炉在非加热室上方都有此装置,其作用就是一旦发生爆炸,利用压力作用使其自动打开,将大部分压力从炉顶侧泄出,使炉门侧压力降到最低。

4.着火

4.1气体着火

一般保护气氛炉所用的化工原料、炉内反应排出的气体,以及油蒸气、碳黑、粉尘等都是极易燃烧的成分,如果这些成分失火,其危害性较大。

因此在设备制造和生产过程中都必须防止这些成分的泄漏和接触火源。

化工原料的存放应远离生产现场且通风效果好,周围不能有热源,另外原料库照明灯具、开关等应有防爆装置,操作人员应熟悉气源总阀所处位置,并能准确及时的关断。

如发生气体失火,首先必须切断气源和火源。

气体失火,绝不可用灭火器灭火,因为火被熄灭后,易燃的气体将继续逸出,并与空气形成可燃的混合物,随时可能会发生再次点燃着火。

可采用水冷却或加快通风,使其不能燃烧。

4.2油着火

热处理生产中油着火主要是指淬火油着火,一般是由于油过热或油中含有水引起的着火。

4.2.1带有内置式淬火油槽的密封式箱式炉中的油着火

(1)油着火可能引起的因素

A.淬火油中有水,热工件淬入后,水汽化在表面形成油沫,并着火。

B.油槽控温系统失效导致油过热。

C.油位过高,工件淬入油槽后,表面油温过高,并溢出引起着火。

D.油位过低,工件淬入油槽后,引起油过热。

E.大面积多孔零件淬入,使油过度受热并超过其闪点而着火。

F.油槽冷却系统失效,导致油过热。

G.油搅拌系统失效,导致油加热或热工件淬入油槽时,局部油过热并达到闪点。

H.升降系统下降速度过慢,导致油局部过热。

I.停炉时,油温过高,炉内废气燃烧,引起表面油过热并着火。

(2)防止油着火安全措施

A.定期检测油中水分,或定期油加热蒸发掉油中水分。

B.定期检测油槽控温系统和冷却搅拌系统。

C.定期检查油位,确保油在正常液位。

D.在处理小另件时,尽量减少装炉量。

E.调整升降系统下降速度使其下降速度不小于20cm/s。

F.停炉时,使油温预先降低到一定温度以下,再打开前门。

5.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及防护措施(GB15375-1995)

5.1热处理常见危险因素

表1热处理生产常见的危险因素

类别

来源

危害程度

易燃物质

1.1.淬火和回火用油

2.2.有机清洗剂

3.渗剂、燃料和制备可控气氛的原料:

煤油、甲醇、乙醇、乙酸乙酯、异丙醇、丙酮、天燃气、丙烷、丁烷、液化石油气、发生炉煤气、氢气等

1.油温失控超过燃点即自行燃烧,易酿成火灾

2.有机液体挥发物和气体燃料泄出后遇明火即燃烧

易爆物质

1.1.熔盐

2.2.固体渗碳剂粉尘

3.3.渗剂、燃料、可控气氛

4.4.火焰淬火用氧气和乙炔气

5.5.高压气瓶、储气罐

1.熔盐遇水即爆炸,硝盐浴温度超过600℃或与氰化物、炭粉、油脂接触即爆炸

2.燃气、炭粉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极限值遇明火即爆炸

3.气瓶、储罐遇明火或环境温度过高易爆炸

毒性物质

1.液体碳氮共渗、氮碳共渗和气体氮碳共渗用的原料及排放物:

氰化钠、氰化钾、氢氰酸

2.2.气体渗碳的排放物:

一氧化碳

3.3.盐浴中的氯化钡、亚硝酸钠和钡盐渣

造成急性中毒或死亡

高压电

1.1.高频设备

2.2.中频设备

3.3.一般工业用电

电击、电伤害甚至死亡

炽热物体及

腐蚀性物质

1.1.高温炉

2.2.炽热工件、夹具和吊具

3.3.热油、熔盐

4.4.激光束

5.5.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1.热工件、热油、熔盐或强酸、强碱使皮肤烧伤

2.2.激光束使皮肤及视网膜烧伤

致冷剂

氟利昂、干冰酒精混合物、液氮

造成局部冻伤

5.2热处理生产常见有害因素

表2热处理生产常见的有害因素

类别

来源

有害程度

热辐射

1.高温炉

2.炽热工件、夹具和吊具

造成疲劳、中暑、衰竭

电磁辐射

高频电源

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失调

噪声

1.喷砂、喷丸

2.加热炉的燃烧器

3.真空泵、压缩机和通风机

4.中频发电机

5.超声波清洗设备

长期处于高强度噪声(>90dB)会造成听力下降

粉尘

1.喷砂时的石英砂、喷丸时的粉尘

2.浮动粒子炉的石墨和氧化铝粉

3.固体渗剂

长期处于高浓度粉尘作业会引起矽肺

有害气体

1.盐浴炉烟雾

2.一氧化碳、氨和甲醇、乙醇蒸气

3.强酸、强碱的挥发物

4.油蒸气

5.氟利昂

造成各种慢性疾病

5.3热处理工艺作业一般要求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安全培训,经考核取得操作合格证后方可从事热处理生产。

(2)操作人员应穿戴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3)各种加热炉均不得超过最高额定温度和最大装炉量。

(4)操作前必须认真检查设备的电气、测量仪表、机械保护装置是否正确、灵敏,传动部件运转是否正常。

严禁设备带故障工作。

(5)应严格按GB6067规定操作起重机械,对吊具和吊绳定期检查,强制更换。

(6)工作现场应保持整洁,不得妨碍操作

5.4安全卫生防护技术措施

(1)所有热处理作业场地都必须制定安全、卫生防护技术措施,并应能达到GB12801-91第6.1条的基本要求。

(2)防护用品,按GB11651和有关规定定期向热处理操作人员发放劳动保护用品。

(3)防火防爆

a.在放易燃、易爆原料的库房和产生易燃、易爆因素的设备及工艺作业场地应正确选择和配备足量的消防设备和器材。

b.对控制室配电间,贵重设备和仪器等,应配有自动报警装置,必要时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4)防尘防毒

a.对产生粉尘和毒性物质的工艺作业场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制度。

b.对毒性物质要制订严格的使用、保管和回收制度,并配有必要的防毒面具。

c.对在粉尘、有毒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休息、就餐、洗漱及污染衣洗涤管理制度。

(5)防止作业环境气象异常

应根据热处理生产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车间和作业环境的气象条件符合防寒、防暑、防湿的要求。

(6)安全监督

a.热处理生产场地应设置必要的检测仪器,监督危险和有害物质的水平。

b.热处理场地使用的安全防护装置,闭锁装置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等,应根据相应的标准或技术文件定期检查其完好程度,不得任意废止不用或拆除。

c.使用有危险和有毒的气体时,应加强对排气通风装置的检查工作,并安装信号指示系统。

5.5安全、卫生管理措施

(1)基本要求

a.发现、分析和清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b.制定相应的安全、卫生规章制度。

c.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教育。

d.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各种损失。

(2)人员

A.对人员的基本要求

a.心理、生理条件应能满足工作性质要求。

b.应定期进行体检,其健康状况必须符合工作性质的要求。

B.对人员的技能要求

a.必须掌握本专业或本岗位的生产技能并经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b.熟悉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和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掌握导致事故的条件,并能根据其危害性质和途经采取防范措施。

c.了解本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相关作业的关系,掌握完成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d.掌握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及维护方法。

e.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f.掌握应急处理和紧急救护的方法。

(3)安全、卫生管理机构

a.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健全安全、卫生管理组织。

b.安全、卫生管理组织应按国家及有关部门规定的功能和职责,检查、监督和贯彻国家、部门下达的指令和规定,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全面,系统的标准化管理。

6.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及限值(JB/T5073-91)

6.1热处理车间空气中常见有害物质

表1热处理车间空气中常见有害物质

来源

有害物质

高、中温盐浴

氯、氯化氢及盐酸、钡及其化合物、氟化物

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氮碳共渗等化学热处理工艺

一氧化碳、氨、氰化氢及氢氰酸盐、甲醇、丙酮、苯、氮氧化物、甲酰胺、甲烷

等温、分级淬火和回火等低温盐浴

氮氧化物

清洗、发蓝等

苛性碱、二氧化硫、三氯乙烯、盐酸、丙酮、苯

吹砂和喷丸、浮动粒子炉、固体渗碳等

粉尘

淬、回火用油

油烟中的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6.2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表2热处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有害物质

最高容许浓度,mg/m3

一氧化碳

30

二氧化硫

15

苛性碱(换算成NaOH)

0.5

氮氧化物(换算成NO2)

5

30

氰化氢及氢氰酸盐(换算成HCN)-1)

0.3

1

氯化氢及盐酸

15

甲醇

50

丙酮

400

苯-1)

40

三氯乙烯

30

氟化物(换算成F)

1

二甲基甲酰胺-1)

10

粉尘

2(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

1(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

钡及其化合物

0.5(推荐值)

7.常用灭火介质及优缺点

7.1机械灭火法

一般扑灭敞口式淬火油槽的油着火时,可采用油槽上加盖板使火源与空气隔绝,缺氧而熄灭,但只适用于着火初期且油槽体积不易太大,另外使用快速循环,也可使火熄灭。

7.2水

水可以起到降温,冷却作用,适用于一般着火物,但不适用于油着火,因为油密度小于水,油浮在水面上仍会继续燃烧,另外水也不能用于电气灭火。

7.3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作用主要在于切断氧气对火源的供应。

优点:

瞬时强烈灭火,且不损害淬火油等的质量。

缺点:

密度大于空气,对强列火焰、灭火效果差且不能起冷却作用,火扑灭后,有可能再次爆发起火,另外其喷射范围小,灭火者需紧靠火源,对人的不安全因素提高。

7.4泡沫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由水和发泡剂混合组成,并且在压力下与空气形成泡沫。

优点:

泡沫层起隔绝火源与氧的作用,同时还起到冷却作用,另外由于有一定压力,可远距离灭火。

缺点:

由于水和发泡剂的存在。

对油影响较大,也不能用于电气灭火。

7.5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的作用在于阻断氧气对火的供应,并且阻碍燃烧。

适用于固体、液体、气态物质的灭火,也可用于电气灭火。

缺点:

对油污染较大,另外电气设备用干粉灭火后,不能再使用,灭火时间较短。

附录

一、术语

1.危险因素: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

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3.生产物料:

生产需要的原料、材料、燃料、辅料和半成品。

4.剩余物料:

生产过程中的余料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废料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

5.生产装置:

生产需要的设备、设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各种劳动资料。

6.有害物质:

空气中的粉尘、气体、烟和雾等,经由呼吸道或与皮肤、眼睛接触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7.有害物质的浓度:

单位体积的车间空气中含有害物质的质量。

8.工作地点:

指在观察、操作、管理生产的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9.最高容许浓度: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不应超过的数值。

10.可燃气体:

用火焰引燃时,在空气混合物中燃烧一旦移开点火的火焰,就会熄灭的气体。

11.易燃气体:

在着火后,将连续不断在空气混合物中燃烧的气体。

12.着火温度:

易燃物与空气组成的可引燃的混合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刚刚能导致着火的最低温度。

13.爆炸:

在火焰蔓延速度高达12m/s和压力高达10bar的条件下发生的燃烧过程。

14.爆炸极限:

在这些极限内、气体、蒸气、雾状物或粉尘能在与空气混合中爆发,由此产生的爆炸或着火能自行蔓延。

15.爆炸范围:

气体、蒸气、雾状物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爆炸上、下限之间的含量范围,在此范围内的混合物是可引燃的。

16.中毒:

摄取、吸入或通过皮肤吸附有害物质造成对健康的严重损害甚至死亡。

17.窒息:

由于人体缺氧而导致的一种状态。

18.炉内气氛:

指炉内所含有气体。

19.安全温度:

指炉室的气氛能安全可靠地发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20.换气:

指用别的气氛取代炉室或辅助室内气氛的工艺过程。

二、各种气体及混合物的性质

名称

分子式

密度kg/m3

密度比

空气=1.0

着火温度

爆炸范围

(空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