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4207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docx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docx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方法

张梁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一、方案编制规范起草背景

随着我国矿业的快速发展,矿山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因采矿引起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有:

矿区地质灾害,包括采空塌(沉)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矿山废水、废渣、废气等“三废”排放造成矿区环境污染问题;矿区土地资源占用损毁问题:

包括矿区地质灾害破坏土地,露天采矿场、采矿废渣、排土场、煤矸石山占用破坏土地,矿区废水、油气开采污染土地等;地质地貌景观破坏问题:

包括石灰岩建材矿山开采造成山体破损、山体裸露破坏生态,地形地貌破坏地质遗迹、破坏植被等;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问题和地下水均衡破坏问题:

因矿区排水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枯、植被死亡等,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了矿区附近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矿区与当地居民的纠纷,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统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发表调查和实地调查共调查矿山113108个,调查的矿山面积约511.8万公顷。

全国因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面积约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约238.3万公顷;采矿活动每年产生的废水、废液数量约61.9亿吨,年排放量约48.6亿吨;采矿活动每年产生的尾矿或固体废弃物量约17.6亿吨,年排放量约15.3亿吨,尾矿或固体废弃物的累计积存量约221.8亿吨;采矿引发的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累计12366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66.3亿元,人员伤亡约4250人。

二、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做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且全面实施,使矿山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矿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的矿山企业必须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经专家评审后,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的依据;是矿业权人转让、变更、延续采矿权的依据;是实行保证金制度的依据;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实施情况的依据。

三、规范的定位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等同于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

国务院[2005]28号文提法:

“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企业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为了指导矿山企业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特制订本标准。

我们认为生态环境等同于自然环境。

所以,标准名称改为《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生态环境是黄秉维提出的,当时讨论宪法草案时,草案中提出“保护生态平衡”他认为不确切,建议改为“保护生态环境”被采纳。

则“生态环境”从此成为法定名词。

但以后黄先生在文章中提出生态环境精确不当,提出生态环境就是环境,污染和其它的环境问题都应包括在内,不应该分开。

其理由是尽管生态学与环境学存在着联系与交叉,但它们是有区别的。

大百科全书上生态学是指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及其保护与改善的科学。

对环境的定义是:

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生态是与生物有关的各种相互关系的总和,不是一个客体,而环境是一个客体,把生态与环境叠加使用是不妥的。

生态环境准确的表达就是自然环境。

生态环境所要表达的自然环境是广义环境的一部分,还不能包括全部的环境问题,还不能包含人类活动造成的某些污染问题。

而且采矿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将生态与环境分开,改为“生态与环境”,矿山生态环境就是矿山环境。

将技术规范的名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技术要求”改为“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四、标准的性质

标准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安全、卫生、食品、国防、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多为强制性标准,即必须要按标准来执行。

国土资源方面的标准大部分为推荐性标准,如果上级发文要求按某标准执行或合同书约定按某标准执行,则该标准即成为强制性标准。

标准附录分为:

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范性附录与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资料性附录仅供参考,可以不按其要求作,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应用。

五、对两个名词术语的解释

1.矿山环境定义:

指自然因素与矿业活动影响到矿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客观实体的集合。

环境法对环境的定义是: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产、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与乡村等。

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中心事物是环境最主要的属性,代表了环境服务的对象和重点,是环境的主体。

与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就是环境客体,这些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环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影响力。

主体的不同是各个学科所研究的环境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客体的不同则是各子环境之间的差别。

我们把矿山作为主体,采矿活动影响到的一切自然因素的集合定义为矿山环境。

2、矿山环境问题定义

矿山环境问题定义为:

矿业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的环境演变、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其产生原因包括人为方面和自然方面的因素。

目前,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可以概括为自然灾害、生态破坏、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人口剧增五类。

这些问题主要是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有一些是自然环境原生的(如自然灾害),但是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效应被放大了。

矿山环境问题从矿业活动对周围环境要素产生的破坏与污染来看,从土地、空气、水、动植物群落扩大到生物多样性及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

3、矿山环境问题分类

(1)矿区地质灾害,包括采空塌(沉)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2)矿山废水、废渣、废气等“三废”排放造成矿区环境污染问题;

(3)矿区土地资源占用损毁问题:

包括矿区地质灾害破坏土地,露天采矿场、采矿废渣、排土场、煤矸石山占用破坏土地,矿区废水、油气开采污染土地等;

(4)地质地貌景观破坏问题:

包括石灰岩建材矿山开采造成山体破损、山体裸露破坏生态,地形地貌破坏、地质遗迹破坏、植被破坏等;

(5)地下水均衡破坏问题:

因矿区排水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枯、植被死亡等。

六、总则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其矿业活动的影响区。

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和编制矿山环境现状图的范围即上述范围。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图的范围也是上述范围。

但是,在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图上要附:

“规划期内治理区范围图”作为镶图。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的范围即是:

“规划期内治理区范围图”的范围。

新建矿山,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在申请采矿权之前编制。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与矿山开发规划、开发设计、矿山基建、采矿选矿技术、废弃地复垦等相互衔接。

符合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突出矿山环境保护的内容。

已投产生产矿山,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内容和精度应与不同采矿阶段的要求相适应。

内容应包含对已有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和开发活动可能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方案》达到规划阶段的精度即可。

规划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防治工程分期治理。

新建、改(扩)建矿山,可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环境保护应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保部门有关规范。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也有规定。

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工作,新建矿山已经进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可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已投产生产的矿山企业,在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时,必须要进行本规范要求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而且,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精度无法达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的精度,对需要治理的地质灾害应进行专门勘查。

七、方案编制工作程序

(1)接受编制方案委托

(2)全面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

(3)矿山环境调查

(4)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5)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6)提交专家审查

八、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方法

1、根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结果,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明确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目标、任务。

矿山环境防治目标的提出要与矿产资源开发方案相协调,同时还要与当前的矿山环境状况和经济实力相适应。

应根据本矿山具体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提出防治目标,矿山环境防治目标的确定要经过多方案比较和反复论证,以保证目标的先进性和可实施性。

防治任务的确定:

任务为目标服务,任务与目标要对应起来。

案例:

某铅锌矿综合治理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为:

在矿区地质环境勘查的基础上,以帷幕截流为重点,对岩溶复塌进行治理,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改善、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任务是:

(1)系统调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着重查明岩溶塌陷发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2)采用物探扫面、钻探验证的方法,基本查明地下溶洞、土洞的分布状况和发育规律;

(3)开展帷幕注浆试验段工程,探寻从根本上预防岩溶塌陷发生、发展的途径;

(4)在深入总结多年来岩溶塌陷防治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注浆、回填、复垦等手段,继续进行地表塌陷的治理,主要采用注浆手段,加固受损的建筑、公路;

(5)进行塌陷高发区生态环境恢复试验,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示范点,维护矿山现有的浅部截流疏干系统;

(6)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矿坑涌水量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表沉降监测等;

(7)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信息支持。

2、确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适用年限。

结合矿山服务年限和开采计划,确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适用年限。

适用年限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大、中、小矿山不同;矿山服务年限不同;开采计划不同等,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规划期都不一样。

例如:

某方案的适用年限为2007年-2015年。

方案编制基准年为2006年。

3.综合防治分区

依据矿业活动所危害的对象、程度与治理难度,分为重点保护区、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

编制分区治理方案,选择重点地区、重点工程进行重点防治。

并按各分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4、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以下具体编制内容。

(1)新建矿山:

编制表层土的剥离、堆放、存储、再利用方案

编制采矿废弃的矿渣、煤矸石、围岩杂石等固体废弃物的存放、处理、再利用方案。

编制选矿中产生的尾矿渣、矿泥等尾矿及废弃物的排放、存储方案。

编制采矿场及梯级开采边坡的保护和边坡整治方案。

编制废水的存储、处理、再利用方案。

新建矿山重点内容是矿山环境预测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方案,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已投产生产矿山重点内容是在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的基础上,作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2)已投产生产矿山

编制采矿场及梯级开采边坡的保护和边坡整治方案。

编制采矿已诱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和矿区潜在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案。

编制地下水均衡恢复、水污染防治方案。

编制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或重建方案。

编制其它矿山环境问题防治方案。

(3)综合治理方案编制的内容

一、保护方案

分述保护目标、保护措施、资金来源等。

二、治理工程方案

分述治理工程名称、治理对象、主要工作量、投资概算、资金筹措方式、工期与进度、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三、矿山环境监测方案

提出开采过程中为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应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以及资金投入等。

案例:

浙江某石灰岩矿山综合治理方案: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结合边坡岩质性状和稳定性分析结果,对各个区段分别采取如下治理措施:

1)A-I区段:

该区段边坡高度较高,坡度40~50,坡面局部存在不利结构面组合,存在楔体破坏,由于爆破开挖影响,边坡表面岩体破碎,局部存在松动岩块,节理裂隙发育,在暴雨等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掉块。

治理措施:

底部场地平整,标高在100.0m,120.0m,140.0m高程处设3m宽马道,马道上方按1:

0.9削坡,120.0m马道设置排水沟;100.0m以下基本保持原地形坡度,平顺清坡。

针对节理、裂隙发育及不利结构面组合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随机锚杆进行加固。

离坡脚3m设置2m高的挡墙,挡墙与坡面之间回填土(填至墙顶标高),种植乔灌木。

挡墙前设置排水沟。

2)A-Ⅱ区段:

该区段边坡整体坡高较高,坡度40~70,在73m左右高程处有一开采平台,面积约7500平方,坡面局部存在不利结构面组合,存在楔体破坏。

同时,坡面局部存有顺坡向的层面,由于爆破开挖影响,边坡表面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存在松动岩块,在暴雨等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掉块。

治理措施:

底部55m高程场地平整,按DM3坡率平顺削(清)坡至73m高程平台,平台进行平整处理。

在100.0m、120.0m、140.0m、160.0m、180.0m、200.0m高程处设3m宽的马道,马道上按1:

0.9削坡,120.0m马道设置排水沟,局部坡段根据地形放缓至1:

1。

76.0~100.0m高程间自上而下进行清理并将危岩予以撬挖清除。

对较大的松动岩块打设随机锚杆进行锚固处理。

55m、76m高程平台离坡脚3m设置2m高的挡墙,挡墙与坡面之间回填土(填至墙顶标高),种植乔灌木。

挡墙前设置排水沟。

3)A-I、A-Ⅱ连接段:

存在一最大高差约15m的小山墙隔断。

治理措施:

将小山墙削除,使得A-I区坡脚线与A-Ⅱ区76m高程平台坡脚线平顺相连,形成一个高程由70m向73m渐变的大平台,连接段坡面平顺处理。

4)B区段:

该区段尚未开采,植被较发育,造成A-Ⅱ区与C-I区分隔,与A-Ⅱ区73m平台最大高差约123m。

治理措施:

从55m高程处削出一平台,平台后坡面按DM3坡率平顺削(清)坡至73m高程,并削出平台与A-Ⅱ区、C-I区平台相通。

在100.0m、120.0m、140.0m、160.0m高程处设3m宽的马道,马道上按1:

0.9削坡,120.0m马道设置排水沟,局部坡段根据周边坡段地形放缓至1:

1。

对较大的松动岩块打设随机锚杆进行锚固处理。

55m、73m高程平台离坡脚3m设置2m高的挡墙,挡墙与坡面之间回填土(填至墙顶标高),种植乔灌木。

挡墙前设置排水沟。

5)C-I区段:

该区段边坡坡度较缓,20~40,坡脚一下有71m、53m两级采石平台,53m平台形成一个凹地,破坏了土地的整体性,降低了土地使用面积。

该区边坡基本稳定,仅在暴雨等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掉块。

治理措施:

为提高土地使用率,将53m采石平台回填至68~71m并与C-II区段68m平台顺接。

71m平台进行场地平整。

在100.0m、120.0m高程处设3m宽马道,马道上方按1:

0.9~1:

1削坡,120.0m马道设置排水沟;100.0m以下坡面按原地形坡度削平顺。

针对节理、裂隙发育及不利结构面组合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随机锚杆进行加固。

71m平台离坡脚3m设置2m高的挡墙,挡墙与坡面之间回填土(填至墙顶标高),种植乔灌木。

挡墙前设置排水沟。

6)C-II区段:

该区边坡最大坡高约70m,坡度约40~60°,并在68m高程处已有一采石平台,坡面因开采,卸荷裂隙较发育,坡面局部堆有松散崩积物,坡面植被不发育,坡面多处因爆破等原因较破碎,边坡岩体以中风化为主,坡顶附近及局部构造破碎处为强风化。

治理措施:

68m平台进行场地平整。

在标高100m、120m高程处设置3m宽马道,上方以1:

0.9削坡,120.0m马道设置排水沟;100m高程以下坡面按原地形坡度削平顺。

针对节理、裂隙发育及不利结构面组合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随机锚杆进行加固。

68m平台离坡脚3m设置2m高的挡墙,挡墙与坡面之间回填土(填至墙顶标高),种植乔灌木。

挡墙前设置排水沟。

7)C-I、C-II区段连接段:

存在一高差约10~30m小山墙隔断。

治理措施:

将小山墙削除,使得C-I区坡脚线与C-II区68m高程平台坡脚线平顺相连,形成一个高程由71m向68m渐变的大平台,连接段坡面平顺处理。

8)C-Ⅲ区段:

该区边坡坡度约30~60°,并在21m高程处已有一采石平台,坡面因开采,卸荷裂隙较发育,坡面局部堆有松散崩积物,坡面多处因爆破等原因较破碎,边坡基本稳定,仅在暴雨等条件下易发生崩塌、掉块。

21米平台的北侧是一个自然斜坡,植被较发育,,最大高程达到90m,阻挡了55m(B区块)平台和68m平台的视线。

治理措施:

在68m高程平台以下按1:

1坡率削坡至55m高程,设置一马道,设盖板涵排水。

边坡底部21m平台在矿区整个中处于低凹地,很难利用。

为加大土地利用率,并考虑到整体效果,以公路为基准,将21m平台按1:

8~1:

10的坡率回填至55m高程顺接,将自然坡按1:

8~1:

10坡率削至与55m高程顺接,并将21m平台南侧前缘也按1:

8~1:

10的坡率削坡。

使得C-Ⅲ区段在整体上形成一块视眼开阔、利用率高的缓坡用地。

针对节理、裂隙发育及不利结构面组合的部位,根据现场情况,设置随机锚杆进行加固。

附注:

1、矿区各矿山现状基本以开挖至山顶分水岭,汇水面积小,故顶部不设截水沟;

2、马道宜外倾3%,且各级马道仅在120m高程马道处设置排水沟。

(二)水土流失治理与复绿

绿化治理的原则是以一定的工程手段,通过一定的施工技术,在边坡坡面上重新建立生态层,以保证边坡稳定,同时兼有治理边坡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绿化景观等的综合效果。

生态层建立后,边坡坡面将形成一道植物根茎交错织成的保护网,使边坡岩土体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雨水侵蚀、冲刷,可以控制局部掉块的发生等,同时,对生态层物种进行一定的技术组合,可以达到一年四季都有绿色,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一)坡面绿化

对于坡高较大,设置马道的坡段:

120m高程马道外侧设砖砌排水沟,后侧回填土,间隔2.5m种植灌木(夹竹桃(H0.6~0.8m,P0.8m,5~6分枝)和小叶女贞(P100~120cm)交替种植),内侧间隔1m种植1株爬藤类植物(爬山虎(一年生));外侧间隔1m种植1株悬挂类植物(黄馨(L0.8~1.0m));其余高程马道设置种植坑,规格0.6m×0.6m×0.6m,间距2.5m,坑内回填土,应优先选择疏松、肥沃、透气、透水的填料,若采用粘土应掺入适量的碎石和植物纤维,并进行土壤改良处理,达到有机质≥10%、全氮≥3.0g/kg、全磷≥0.7g/kg、全钾≥7.0g/kg、PH值6.0~7.0,不能采用淤泥,膨胀性粘土等软弱而有害的岩土体作填料。

每坑种植一棵灌木(夹竹桃(H0.6~0.8m,P0.8m,5~6分枝)和小叶女贞(P100~120cm)交替种植);内侧种植2株爬藤类植物(爬山虎(一年生));外侧种植2株悬挂类植物(黄馨(L0.8~1.0m))。

120m高程马道长度约890m,其余马道的总长度约2096m,共需838个种植坑,597株夹竹桃、597株小叶女贞、2566株爬山虎、2566株黄馨。

为改善矿区被远望效果,坡面采用高强土工格室固土植草技术快速复绿(暂定120m高程以上坡面,铺设5cm高强土工格室。

铺设高强土工格室的目的是增强护坡强度、形成加筋植被混合土,采用φ25钢筋按1.5m×1.5m交叉锚固,锚杆长60~80cm。

分基层、面层两次喷射植被混合土,其中在面层喷射层拌料时加入混合植物种子。

喷射完后覆盖28g/m2无纺布进行保墒,营造种子快速发芽环境。

(二)坡脚绿化

在坡脚与挡墙之间回填土,要求分层填筑,分层厚度30cm,必须逐层夯实往上填。

上部1m填筑耕植土用于复绿。

间距2×2m交叉种植两排杜英(H3.5-4.0m,P2.5m,D≮8㎝),挡墙边沿间距1m交替种植黄馨(L0.8~1.0m)、海桐(H0.6-0.8m,P0.8m),挡墙内侧坡脚处种植爬山虎(一年生),间距均为1m进行种植。

回填土上手播草籽,以增加绿化面积。

坡脚线长2090m,共种植2090株杜英、1045株黄馨、1045株海桐、2090株爬山虎,手播草籽面积为10450m2。

(三)养护管理

施工结束后,为使植物种子顺利发芽,度过苗期,快速复绿,养护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内容主要有覆盖遮阳网,浇水、施肥、补种、病虫害防治等。

1)覆盖遮阳网

为了防止强烈阳光的暴晒和大雨对坡面的冲刷而造成幼苗的不正常发芽生长,对坡面要求覆盖遮阳网。

待幼苗生长到4~5㎝时拆除。

2)苗前养护:

施工完成后,即进入养护期。

保持正常的浇水工作可确保正常的发芽、出苗率。

在此期间要注意浇水方法和浇水量,既要保证有足够促使种子发芽的需水量,又不能积存太多的水形成地表径流将坡面种子冲走,或造成不均匀,形成部分秃斑。

尽可能使坡面保持湿润,直到出苗。

3)苗后养护:

主要内容包括浇水、施肥、补种、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a、浇水:

操作时应控制喷头与坡面的距离和移动速度,使水成雾状均匀地喷洒在坡面上,保证无集中的水流冲击坡面。

对于干旱季节,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雨季适当减少。

遵循“见干见湿”原则;

b、施肥:

边坡的立地条件严酷,保水保肥能力较差,施肥对边坡植物的生长便显的尤为重要,但是为了使各种植物能够达到平衡生长的状态,种间竞争正常。

最终达到边坡植物多样性群落,必须适当调整好施肥种类和施肥量,把握好施肥季节和施肥时间,合理调整肥料在植物间的供需关系。

c、补种:

做好全面普查工作,对于明显秃斑的位置应予以补播;

d、病虫害防治:

认真搞好植保巡查,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确保边坡植物健康正常生长。

案例2:

广东某铜矿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1、排土场治理方案

排土场主要是边坡整治,须把长3km、高达60m边坡分成台阶式边坡,削坡减载,增加坡脚荷载,提高安全系数,在坡顶和各级台阶上建设良好的边坡排水系统;然后对排土场坡顶和坡面进行植被复垦,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以防治水土流失的发生;可以根据土壤改良情况,在排土场种植龙眼、荔枝等经济作物,成为矿湖公园的一部分。

 

排土场环境治理效果图

2、尾矿库治理方案

首先对尾矿坝进行维护加固,对坝堤加大加固,维修加固溢流沟及涵洞,用草皮对坝体绿化;然后在库内填土,将尾矿砂覆盖,植被复垦;可以根据土壤改良情况,在尾矿坝内种植当地特色的经济作物(如龙眼、桑蚕等),成为矿湖公园的一部分。

3、选矿厂、冶炼厂治理方案

首先清除运走分布于厂区路边、场地内的废矿渣,与尾矿和矿渣一并处理;然后根据房屋的破损情况对于破损轻微的房屋,适度加固以后用作后期矿区矿山公园建设用房,对于破损严重的房屋,立即组织拆除,然后植树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4、农田地面沉陷区治理方案

矿山开采抽水曾造成地面沉陷,停采后地面沉陷已趋于稳定状态。

但需要对已经形成的地面沉陷区进行整治,对于沉陷面积较大,深度较大的区域,可以发动村民因地制宜开展池塘种植或养殖;而对于面积较小,深度较小的沉陷区域或成沼泽地,可以回填后复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