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玩具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思考.doc
《我国玩具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玩具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玩具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思考
上传日期:
2009年4月28日 编辑:
现代经济编辑部 点击:
1108次
王旭磊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0135)
摘要: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剧烈震荡,随着时间的推移,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从金融层面传导到实体经济层面,危机的国际传导效应增大了全球经济的风险,国际经济形势更趋复杂。
在实体经济中,玩具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制造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其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在这次金融风暴中面临着严峻考验。
本文试图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玩具业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玩具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国,截止2007年10月,我国制造了全球75%左右的的玩具。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内地)玩具企业有26000多家(含玩具生产厂家、贸易公司、经销商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00多家,生产企业15000多家,从业人员450多万,生产工人超过350万人,年产值15000多亿元,年出口150多亿美元。
从出口市场来看,对欧美发达国家出口占到总出口量的80%以上,其中美国是我国玩具的最大出口市场。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玩具业影响
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08年逐渐加剧并引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些著名的金融机构相继陷入了危机之中。
大规模的金融机构倒闭,导致市场上出现持续的流动性短缺与信贷紧缩。
信贷紧缩与流动性短缺又进一步危及到实体经济,例如作为美国经济象征和骄傲的三大汽车巨头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
金融危机对我国玩具企业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金融危机直接导致国外需求减少。
自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地区经济活动进一步疲软,多数地区消费者开支呈下滑趋势,制造业增速放缓,部分地区对其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增加。
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市场对玩具的需求量大大萎缩,甚至有波及日韩市场的迹象。
上述地区正是我国玩具出口的主要市场。
需求的下降直接导致出口的减少。
以我国玩具出口总量排名第一的广东省为例,08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出口玩具44.7亿美元,比07年同期仅增长6.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出口企业数量大幅减少,08年1至9月,广东有玩具出口实绩的企业2191家,比去年同期减少1391家,只有去年的六成。
以往圣诞节期间是欧美地区玩具销售的旺季,生产企业往往加班加点生产以满足订单需求,但在金融危机之下,许多企业圣诞订单比往年减少了三分之一至一半的份额,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我国玩具生产企业影响之大。
2、金融危机使得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
金融危机之际下,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滥用WTO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二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有的国家提高了进口关税,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例如:
2007年美国最大玩具商美泰公司连续三次全球召回中国制造玩具,一时间,中国玩具的质量问题一下子成为热点问题。
是否禁止中国玩具的进口,甚至在08年美国大选期间一度成为两党候选人争论的焦点。
2008年2月22日,美国玩具产业协会与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共同宣布了一项新的玩具测试和安全认证系统计划,并征求公众的评论2009年1月23日,印度发布公告,宣布自即日起禁止进口三个海关税号项下的中国玩具,禁期为6个月。
上述这些措施,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我国玩具生产企业的出口。
二、我国玩具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玩具产业基本概况来看,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等东部沿海省份。
从企业性质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在深圳、东莞的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外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为代表,这类企业主要在深圳、东莞等沿海地区设立玩具加工工场或发外加工,主要为贴牌加工(OEM),产品全部外销;另一类是以在澄海、安海、云和等地的民营企业为代表,这类企业从家庭作坊起家,通过简单的加工工艺为国内外加工生产简单的玩具产品,发展形成了中国玩具行业的第一批玩具生产企业。
到了21世纪,中国的玩具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产业规模巨大,企业数,从业人员等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行业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
但同时,我国的玩具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价值链末端,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
一方面,国内玩具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原有的价格优势在以印度等新发展中国家的玩具生产商的积压下不断减弱。
原材料涨价、土地资源稀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都让中国玩具生产企业无法维持原来的那种靠低廉的价格赢得市场的经营方式。
另一方面,国际上对数量庞大的中国玩具出口感到紧张,进口国当地的玩具生产企业及协会往往通过对政府施压的方式,对中国玩具进口设置种种贸易壁垒,如欧盟的WEEE及RoSH指令、国际玩具协会的道德标准、美国玩具进口的反恐条件等等,这些标准都对中国玩具出口带来障碍。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本来就不堪重负的我国玩具企业雪上加霜。
具体归纳起来,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国玩具企业需要吸取的教训主要有以下两点:
1、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出口贸易方式单一。
由于我国玩具产能过剩,严重依赖出口市场,同时玩具出口贸易方式单一,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来样加工的玩具品种占九成以上,以自主品牌出口的不到一成,导致企业利润普遍偏低。
金融危机之下,欧美市场对玩具的需求大幅减少,一些欧美的玩具进口商由于无力应付严峻的经济形势,破产倒闭,身处产业价值链末端的我国玩具企业也会迅速受到波及。
例如全球最大圣诞树制造商宝吉在年初倒闭,造成深圳超过百家圣诞树制造商关厂、停工、合并或外迁,企业数量从去年的400多家减少至不到290家,产量骤减两成以上。
2、部分企业恶意倒闭产生的不良连锁反应。
玩具业有着涉及门类多、关联度高、业内货款常赊账等特点,一家企业的倒下至少带来数倍的放大效应。
例如东莞大型玩具厂合俊集团的倒闭就为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敲响了警钟。
合俊集团的倒闭导致200多位供应商2亿元的货款化为泡影,更为严重的是,部分企业恶意倒闭产生的不良连锁反应,还带来了各市场主体之间的极度不信任。
以东莞为例,在东莞的港资玩具企业大多向香港银行借贷,但在合俊事件发生后,香港银行将玩具行业视为“高危行业”,惜贷严管,催交还款,使得玩具企业的经营状况雪上加霜。
以上事例说明,无论是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出口加工企业,还是以价格取胜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一些思考和建议
我国虽是玩具制造大国,却不是玩具强国。
首先,按照“三来一补”模式发展起来的中国玩具企业,虽能够生产出国际水准的玩具,却缺少自己的知名品牌。
多数玩具厂商成为国外品牌的大型贴牌加工基地。
其次,我国自主研发的玩具大多档次偏低,品种单调,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玩具产品较少,自有专利也较少,国内玩具普遍缺乏民族特色和创新元素。
玩具出口贸易方式单一,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来样加工的玩具品种占九成以上,以自主品牌出口的不到一成,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企业利润普遍偏低。
为争夺市场,玩具生产企业竞相压价,产品的高附加值更无从谈起。
金融危机的来临使得我国玩具企业更深刻的发现和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迫使企业下定决心进行转变。
我思考了以下的一些措施,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1、加快实施品牌化战略。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玩具产业和其发达的动漫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将影视、出版和玩具、具等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相互促进,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
这种拉长产业链的方式,既提高了文化创新能力,又使得作为产业链中的玩具产业获得了丰厚利润,同时又间接的向外传播本国的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眼下我国政府也在大力发展中国的动漫产业,玩具生产企业正好可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同动漫影视企业合作,从长远利益出发,推出自己的品牌,培育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摆脱目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方式。
2、加快国内市场的开发。
据相关统计,中国现有2亿多14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人均年玩具消费仅20元到30元人民币,远低于亚洲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13美元和全世界儿童人均年玩具消费34美元的水平。
据统计,2007年我国玩具市场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
另外,根据香港贸易发展局发布的《中国玩具市场》综合调查报告预测,内地玩具市场未来将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玩具企业应当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3、玩具企业要重视加强风险控制。
“合俊事件”的最大教训是,企业应加强风险控制、防止资金链断裂。
“合俊事件”给玩具业发展带来的直接冲击是,今后产销商的资金压力将会更大。
从上游看,原料供应商对玩具厂家的支持会更加谨慎,要求提高现金首付比例,甚至不再垫资。
银行可能下调玩具企业的信用评级,企业贷款难、资金周转难等问题将更为突出。
因此,风险控制和保证资金链的安全应当引起玩具企业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全国玩具行业信息中心,中国(内地)玩具产业概况[J].玩具世界,2006;(08)
[2]许懋琦,龚晓田,玩具产业品牌化策略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8;
(2)上旬
[3]焦朝霞.我国玩具产业突破出口瓶颈的对策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4]董娜,康冬.看中国玩具产业面临的问题探究解决之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