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9363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oc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doc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内部审计的概述……………………………………………………………………

(2)

二、内部审计的功能内涵………………………………………………………………

(2)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

(2)

1、监督作用……………………………………………………………………………

(2)

2、评价作用……………………………………………………………………………

(2)

3、参谋作用……………………………………………………………………………

(2)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3)

1、不敢实事求是,客观性和独立性差………………………………………………(3)

2、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的冲突问题…………………………………………………(3)

3、从事咨询服务的成本问题…………………………………………………………(3)

三、我国企业内部的历史沿革…………………………………………………………(3)

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4)

(一)企业内部审计理论陈旧,审计风险意识薄弱,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4)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定位不准确,职能狭隘,难以发挥作用………………(5)

(三)缺乏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内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且数量有限……………(5)

(四)企业内部审计的核查手段落后…………………………………………………(5)

(五)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不够完善……………………………………………………(5)

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6)

(一)内部审计结构设置的不合理……………………………………………………(6)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技能不足……………………………………………(6)

(三)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不高…………………………………………………(6)

六、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7)

(一)更新观念,强化审计风险意识…………………………………………………(7)

(二)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7)

(三)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7)

(四)提高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8)

(五)增强内部控制审计法规的执行力度……………………………………………(8)

(六)学校加强审计知识教育,企业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人员素质(8)

(七)审计方法与时俱进,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9)

(八)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9)

(九)将审计资源集约化………………………………………………………………(9)

参考文献…………………………………………………………………………………(9)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措施

论文提要

内容摘要: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近几年内部审计的发展来看,它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监督、评价、参谋的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审计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同时,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也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审计内部在企业乃至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作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地位日趋重要,而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起步晚,内部审计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怎样摆正内部审计的位置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本文就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和对存在问题的完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内部审计;发展现状;完善措施

一、内部审计的概述

200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内部审计定义为: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从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内部审计不仅仅是以前的查错防弊,其最终目标是为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而服务,终极服务对象是董事会,它是董事会管理职能的延伸和具体化。

这一点就明显不同于外部审计,外部审计的目标是为组织财务信息的合法、公允、一贯提供合理的保证,其服务对象则是各相关利益者。

二、内部审计的功能内涵

(一)内部审计的作用

1、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首先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情况和会计部门的工作,有助于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损失,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评价作用

评价作用包括评定和建议,通过了解部门和单位的真实经营管理状况来评价经营计划、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并正常运行,评价其经营管理水平及效益的优劣。

3、参谋作用

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利用专业知识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方案,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

1、不敢实事求是,客观性和独立性差

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的设置机构,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在审计过程中难免受到企业的利益限制,独立性受到影响。

且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管理当局,是管理当局主观意志的体现,企业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确认服务和咨询服务的冲突问题

确认服务是指内部审计师对程序、系统或其他常规事项进行客观评价,提出独立的意见和结论,如舞弊调查、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价等,目的是内部审计人员以独立第三者身份来对企业内部信息或者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等发表意见以供审计委员会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决策使用的;而咨询服务下的内部审计人员直接服务对象是企业的各级管理层,其目的是针对经营过程中的缺陷提出建议,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增加企业的价值。

现代内部审计由于同时提供确认和咨询两种服务,容易导致角色上的冲突,即发挥咨询职能时影响内审人员履行确认职能的独立性。

3、从事咨询服务的成本问题

咨询服务虽然大部分是由人来完成的,但是也需要利用到计算机辅助技术和管理分析技术,这些技术的软硬件成本高。

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历史沿革

1941年是内部审计的奠基年,世界上开始有了内部审计,但是内部审计在中国的发展是在1983年以后,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

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汲取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转变企业的经营模式,企业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从而产生了对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需要。

1983年,我国审计署正式成立并就建立内部审计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到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颁布实施,该项规定的颁布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标志着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了。

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是没有设立专门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且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主要以保护财产,查错防弊为主;90年代初,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在各大中型企业中建立发展,内部审计保证了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了会计记录的可靠性,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益做出了贡献;1995年实施的《审计法》和1999年实施的新的《会计法》,明确了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推动了内部审计的发展;2003年施行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将内部审计的职责进一步拓宽,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

此时,内部审计不再侧重于监督控制,而是着眼于服务,即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过程的有效性,从而提升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

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

(一)企业内部审计理论陈旧,审计风险意识薄弱,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不少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认为,内部审计不能创造价值,况且已设置了财务管理、稽核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可有可无,这是他们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够的表现。

而且即使设立了内审机构,内审机构却对本企业负责人负责,为企业的利益服务,审计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制约。

许多人还误认为提交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存在风险,或者认为自己只是奉领导之命行事,无需承担风险,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被动和无所作为的情况,审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定位不准确,职能狭窄,难以发挥作用。

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在企业中简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付主管部门的要求;有些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还是履行监督的指责,审计重点仍然是财务收支,其评价和参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三)缺乏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内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且数量有限。

在我们学校的学习中也可以发现,我们的审计学并非主干课程,更多的审计知识需要我们课外去汲取和实践,在大学中对于审计知识的重点培养力度还不够。

企业中,大多数内审人员是会计专业的,知识面较单一,缺乏经营管理、生产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难以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四)企业内部审计的核查手段落后。

我国还有许多企业仍采用手工审计,无法利用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对随时发

生变化的生产经营和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无法及时向决策层提供管理参考意见,使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受到很大限制,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

(五)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不够完善。

我国还未有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于内部审计的也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没有正式的规章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时,只能依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结论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及流程的不合理,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失控。

许多管理者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将内部审计机构控制在本职权利内,使其受自身控制,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不具有独立性与权威性,人为控制、回避审计的现象普遍存在。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明确,甚至有的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导致企业内部监督不力。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受到企业内部利益的限制,当企业出现违规行为时,内部控制审计就会失效,最终引起审计风险。

 

(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化技能不足

  首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不到位,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不健全,局限于企业内部环境的限制,缺乏审计部门的专业指导。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缺少专业技能,许多内部审计人员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

从专业角度来说,专业化技术不精,审计过程会习惯性的用会计眼光、思路审视问题,使审计工作效能低下、审计质量不高,查处力度不到位,影响审计工作的深度发展。

最后,内部控制审计刚刚起步,许多内容都比较新颖,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明显不足,理论与实务的把握程度不够。

因此,协调审计工作差异,实现资源共享,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三)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不高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审计工作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事,与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没有关系,也不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