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934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3.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docx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docx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作业指导书

合福铁路闽赣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合福铁路闽赣段(DK681+995-DK698+384)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支承层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线下工程在路基支承层施工前通过验收;路基沉降已通过评估验收,CPⅢ网布设完成并通过评估;通过试验确定符合技术要求的配合比;配备支承层材料的搅拌和运输设备;配备足够数量用于支承层养护需要的覆盖物;配备足够数量的用于支承层施工的人员、机具及设备。

3.技术要求

3.1支承层采用铺设水硬性支承层,困难条件下采用C15低塑性混凝土支承层,支承层底面宽度3.4米,厚度0.3米,支承层两侧边设置3:

1的斜坡。

支承层应连续摊铺并每隔5.2米左右设一深度约105mm的横向伸缩缝。

伸缩假缝位置应在两轨枕的中间设置,避免伸缩假缝处于轨枕块的下方。

支承层浇筑完后应在道床板宽度范围内的表面进行拉毛,拉毛的纹路应均匀、清晰、整齐。

3.2支承层材料技术要求、平面位置、顶面高程、表面平整度、厚度、宽度等主要指标满足《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

3.3本着“样板引路,试验先行”的原则施工。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支承层C15低塑性混凝土支承层采用立模施工,两侧模板按设计断面斜立,侧模用微调式组合钢模板。

4.1施工程序

4.1.1支承层施工顺序

支承层施工顺序为单线或双线推进,根据道床板进度要求具体安排。

4.1.2混凝土支承层模板调配

支承层施工根据连续作业,循环利用模板的原则,配置模板。

4.1.3支承层施工的物流组织

路基段落要充分利用既有的上线便道和线上通道做为物流通道。

4.2支承层施工工艺及流程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支承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将路基表层松散级配碎石及杂物清扫干净,洒水湿润但无多余的水,并至少保湿2小时。

5.2支承层的测量放样

根据原线路坐标及CPⅢ的布置,由测量人员按施工精度要求放出支承层边线,每隔10m打上钢钎,并在钢钎上用红油漆标上支承层顶面高程位置,再由施工员弹出墨线用来进行模板定位。

测量放样时需放样出线路中线,支承层两侧边线及里程线。

5.3混凝土支承层模板

根据放线位置进行支承层模板的安设,保证模板支撑牢固,在浇筑砼时模板不变形,模板顶标高与设计值一致。

模板安装由于支承层两侧边设置3:

1的斜坡,在立模时应注意模板顶面线形,斜支撑的稳定性,顶面模板施工完成后,采用钢丝绳检查模板的平直度,并采用角度尺测量模板的倾角。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中线位置

5

全站仪

2

顶面高程

+2~-5

水准仪

3

宽度

0~+10

尺量

5.4混凝土支承层拌制、运输

C15低塑性混凝土拌和物应采用自卸卡车运输。

每次使用前后应将自卸卡车清扫干净,自卸卡车运输时,应对拌和物进行有效覆盖,避免拌和物失水过多或遇雨雪天气引起含水率过大变化。

5.5混凝土支承层的浇注

混凝土入模前对混凝土的坍塌度、温度、扩展度、含气量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浇注。

入模后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然后提浆整平。

超高段施工时,严格控制坍落度,以防止混凝土向内侧漫流。

直、曲线段两侧设置16%排水坡。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采用3m铝合金尺将支承层顶面抹平。

5.6混凝土支承层养护、拆模

混凝土浇筑完成及时进行湿润养护,浇筑一段、养护一段。

养护采用覆盖潮湿的土工布+塑料养护膜等方式进行,也可采用塑料布封闭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7d。

冬季施工按冬季施工方案进行保温养护。

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进行拆除。

5.7混凝土支承层拉毛

混凝土初凝前,支承层面进行纵向拉毛处理,深度达到1.5~2.0mm。

5.8混凝土支承层的横向切缝

6小时内(终凝前)应进行切缝施工,释放表面应力。

支承层应连续浇筑并每隔5.2m左右设一深度约105mm的横向伸缩假缝,宽度控制在5~8mm,切缝位置应尽量避开轨枕位置。

5.9施工缝处理

施工段落之间的施工缝应设在切缝处,施工缝应垂直支承层表面设置,并且垂直于轨道轴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端模,及时进行人工修整凿毛;当混凝土浇筑停顿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应中断浇筑,留作施工缝,再次浇筑时,将施工缝处的松散骨料剔除,将杂物清理干净,并用水将接触面湿润。

图1模板安装图2混凝土浇筑

图3混凝土面拉毛图4洒水养护

图5支承层切缝图6施工完成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施工管理人员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支承层施工劳动力配置表(一个作业面)

序号

名称

人数

备注

1

管理人员

2人

2

技术人员

1人

3

试验员

1人

安全员

1人

4

测量工

3人

材料工

1人

模板工

6人

混凝土工

6人

电工

1人

焊工

1人

司机

2人

7.材料要求

7.1水泥

水泥的性能指标和质量检验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规定。

7.2细骨料、粗骨料、粉煤灰、减水剂、水

细骨料、粗骨料、粉煤灰、减水剂、水的性能指标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的规定。

8.设备机具配置

单个作业面的机具及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混凝土输送车

2

2

震动提浆机

1

底座板提浆整平

3

插入式振捣器

4

4

组合钢模板

m

200

满足支承层双线施工

5

拉毛器

4

6

铁抹子

4

7

木抹子

4

8

切割机

1

横向切缝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1.严格掌握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对施工过程中的每道工序和环节必须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路基支承层施工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为四个方面:

①原材料(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粗骨料、细骨料);

②施工配合比(根据骨料含水量不同需进行调整);

③模板支立偏差;

④混凝土外形尺寸。

3.浇筑前,测量对模板进行复测,并仔细检查模板加固是否牢固。

4.施工中各工序必须满足有关技术指标,未达到技术要求的不允许转入下一工序。

9.2支承层的验收

支承层施工完成后,应尽早进行验收,有关要求如下: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频率

质量要求

检测方法

1

抗压强度

每500延长米检验一次

28d抗压强度大于10MPa

试验检测

2

中线位置

每20延长米检测一次

10mm

全站仪

3

厚度

每20延长米检测一次

±20mm

尺量

4

宽度

每20延长米检测一次

0~+15mm

尺量

5

顶面高程

每20延长米检测一次

-15~+5mm

水准仪

6

表面平整度

每20延长米检测一次

10mm/4m

4m直尺

7

切缝

全检

切缝应贯通竖直,缝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尺量

8

拉毛

每50延长米检测一次

拉毛纹路应均匀、清晰、整齐

观察

9

表面质量

全检

表面应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疏松及缺棱、掉角等缺陷

观察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按照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的各级机构或部门工作人员,明确其安全工作职责范围,将施工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管理的各级机构和部门。

10.2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各级安全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

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各级专职安检人员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10.3每月一次分层次开展安全检查评比活动,并进行通报,奖优罚劣。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并监督落实。

10.4现场作业人员要佩戴安全帽,穿工作鞋,严禁穿拖鞋上岗。

10.5在施工便道边按照公路交通标识设置一些指路标志、减速标志、危险标志、安全标志等,使进入施工现场的车辆、行人有标识可依,行为规范化。

10.6制定和落实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避免由于施工操作引起的粉尘、有害气体、噪音等环境污染;保证沿线居民房屋、树木、农作物不受损害;避免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10.7材料堆放整齐有序,机械设备布置合理,施工垃圾及时清理,运送到指定地点,避免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合福铁路闽赣段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桥上混凝土底座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合福铁路闽赣段(DK681+995-DK698+384)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桥上混凝土底座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线下工程在桥上混凝土底座施工前通过验收;桥梁沉降已通过评估验收,CPⅢ网布设完成并通过评估;通过试验确定符合技术要求的配合比;配备混凝土底座材料的搅拌和运输设备;配备足够数量用于混凝土底座养护需要的覆盖物;配备足够数量的用于支承层施工的人员、机具及设备。

3.技术要求

桥上无砟轨道的混凝土底座直接浇筑在桥面上,并与桥梁用桥面预埋钢筋连接,桥上混凝土底座采用分块式结构,桥上每分块底座板上设置两个凹槽,限位凹槽四周设弹性缓冲垫层,道床板与底座之间设置隔离层,采用厚度4mm的聚丙烯土工布。

3.1底座板结构尺寸

底座板横向宽度2800mm,直线段厚度210mm,曲线段根据超高不同而不同(各端点相对轨底高度可与直线段各端点相对轨底高度按线形变化计算)。

每个底座板中间设置两个凹槽,凹槽上口长1022mm,宽700mm,下口长1000mm,宽678mm,深度110mm。

3.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全部采用集中拌合。

3.3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底座板施工顺序为单线或双线推进,根据道床板进度要求具体安排;底座板施工根据连续作业,循环利用模板的原则,配置模板;桥梁段落要充分利用既有的上线便道和线上通道做为物流通道。

4.2工艺流程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底座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桥梁工程验收及沉降评估完成后,复测表面高程,对存在问题地段按设计要求处理。

对梁面进行凿毛清洗、修补、找平处理。

处理后的表面达到清洁、干燥,无尖锐异物,不起砂、不起皮及无凹凸,无空鼓、松动、蜂窝、麻面、浮渣、浮土和油污。

5.2测量放样

通过CPⅢ控制点进行底座边线放样,每隔10m测设一个断面,作好标记,并对每个标记点进行高程测量,作为底座立模依据;通过CPⅢ控制点测出桥上凹槽的平面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