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231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docx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docx

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

2018高考历史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1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易错练兵)

1.右图为1955年的苏联海报《两个世界两个结果》,高速行驶的火车是“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缓慢爬行的乌龟是“资本主义阵营国家”。

该海报的制作意图是(  )

A.表达国家垄断经济的优势

B.从经济上制约资本主义发展

C.展示战后苏联经济真实状况

D.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D

2.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答案】B

【解析】杜鲁门主义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手段,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

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由此而言马歇尔计划更为隐蔽的特点,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实质相同,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相同:

实现美国的称霸,故D项错误。

3.下图是匈牙利1974年在某一国际组织成立25周年时发行的邮票。

其宗旨是在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

下列有关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成立不利于加强世界市场的紧密联系

B.它是由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参加的政治经济组织

C.利于欧洲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

D.其成立是二战后国际力量失衡的重要标志

【答案】A

4.有人说在日本崛起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大的现代化历程,一次来自内部自发,一次来自于外部强力。

其中,与第二次密切相关的是(  )

A.列强战舰厉兵秣马逼迫开关B.中国是列强全球扩张主方向

C.美国对日从打压削弱到扶植D.计划经济体制在欧亚的延伸

【答案】C

【解析】列强战舰厉兵秣马逼迫开关是日本第一次被迫开始现代化历程,故A项错误;中国是列强全球扩张主方向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二战后,美国出于抗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需要调整对日政策,促使日本再一次崛起,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与日本崛起无关,故D项错误。

5.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主题是(  )

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C.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形成D.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各国国旗,针对美国攻打伊拉克,英法德等国表现出自己不同的立场,体现了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故A项正确;欧洲一体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只是一个趋势,至今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从来没有成为霸主,故D项错误。

6.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那种挑战”指(  )

A.不结盟运动的萌动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美苏冷战的正式结束

【答案】B

【解析】不结盟运动早在1961年兴起,故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故B项正确;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提高,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共同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同有改善关系的需求,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结束于苏联解体(199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7.美国总统奥巴马仍在坚持1992年提出的沃尔福威茨理论,即通过武力在全世界保持一种美国领导的单极态势,遏制其他强国的崛起。

沃尔福威茨理论提出的背景是(  )

A.东欧剧变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答案】D

8.在对外经济活动中,美国经历了从二战前的“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到二战后的“美元坚挺,主导出口”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B.美国金融霸主地位的巩固

C.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加强D.美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体现不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信息,故A项错误;美国金融霸主地位是在1944年确立的,故B项错误;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元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介绍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与对外贸易无关,故D项错误。

9.右图是20世纪70年代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幅漫画。

其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由此搁浅

B.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美国依然主导着世界经济

D.世界经济开始体系化、制度化

【答案】C

10.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D.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

【答案】C

【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无法解释计划经济国家所占比重的下降,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属于资本主义货币金融体系,无法解释对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故B项错误;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建立,自由贸易的趋势推动了奉行市场经济的工业国经济发展,比重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计划经济国家对市场的排斥,则导致其比重下降,故C项正确;石油危机出现在1973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11.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

这能看出(  )

A.欧盟经济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B.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D.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缺陷显现

【答案】D

12.在全球化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

“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

”材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的实现

C.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

D.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

”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区域集团化,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决定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两者不可分割,也未提到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故B、C、D项错误。

13.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他认为当时并存的三个圆环将西方串联起来:

第一环是英联邦;第二环是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

这体现了英国(  )

A.迈出了西欧联合的关键一步

B.对美国有利用与轻视的心态

C.强调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

D.力图保持自己昔日大国地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可以看出英国对自己大国地位的迷恋,故D项正确。

14.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

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

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B.北约集团成立加大武力干涉

C.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

D.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

【答案】D

15.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

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

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  )

A.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推动多极格局的形成

C.调和美苏之间的敌视关系D.德国摆脱冷战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加强与东方的谅解”“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可知,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故A项正确;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趋势,还没有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目的是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不是调和美苏之间的敌视关系,故C项错误;1969年冷战局面还存在,德国没有摆脱冷战的影响,故D项错误。

16.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

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  )

A.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B.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C.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D.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

【答案】A

17.由下列两幅图片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美国企图控制和利用西欧

B.美苏实力由均衡到美国称霸世界

C.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

D.强大的美国建立单极世界

【答案】C

【解析】图一中注意美元符号,反映了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扶植西欧以抗衡苏联,体现了两极格局;图二体现了欧盟、中、日、俄等联合与美国抗衡。

综合两幅图信息,它反映了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8.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

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

该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瓦解

B.世界金融中心再度发生转移

C.美国经济衰退丧失主导权

D.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A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承诺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材料中美国黄金储备和存量不足以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国际责任,故A项正确;二战后,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后,目前再未发生转移,故B项错误;二战后至今,美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始终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欧洲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19.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

“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

”这一社论(  )

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

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

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

【答案】B

20.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说: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

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该观点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B.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

C.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D.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故A项错误;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给政治领域带来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与加强地区联系的区域集团化不符,故C项错误;从材料经济全球化“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可知经济全球化加强世界经济联系的同时,削弱了国家、民族的影响力,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故D项正确。

21.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B.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答案】C

22.有人用一幅漫画(如下图)来形容目前的“欧洲局势”。

漫画意在表明(  )

默克尔的难民政策

A.美苏对峙使欧洲分裂

B.欧盟的分歧无法弥合

C.欧盟国家的联合困难重重

D.多极化趋势曲折漫长

【答案】C

【解析】美苏对峙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导致欧盟内部出现了分歧,而非分歧无法弥合,故B项错误;欧盟内部对难民的不同态度造成成员国之间的联合存在困难,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及欧盟,未提及国际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势力,故D项错误。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政治影响力扩大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我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互动明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也步入一个新阶段。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注重经济外交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

在变革中,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有所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大,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抱有强烈愿望。

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

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人民日报社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大有可为》(2004年9月3日)

材料二 1998年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利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

……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赋予新内涵,并出台新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以便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潮中,为我国谋求更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发展空间。

——邢厚媛《国际商报》

材料三 综合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的统计资料,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至2001年12月初,已经有欧美等29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477起反倾销案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案件最多的国家。

2000年各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51起,其中我国遭到反倾销起诉的案件有33起,对中国的反倾销占世界总数的13%以上,……2001年1~11月中旬,我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投诉案件已经达到34起……据统计,对华反倾销调查涉及15类商品,影响13000多家企业,包括钢铁、彩电、纺织品、化工、玩具在内的行业。

——《中国如何直面反倾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分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因素。

(2)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上实行“走出去”战略。

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

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并就中国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因素:

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及与我国发展经贸合作的要求十分迫切;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根本利害冲突。

(2)举措:

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变化: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问题:

中国成为世界反倾销浪潮的最大受害者。

(或中国成为欧美反倾销调查的最主要国家)

原因:

中国经济发展快速,竞争力日益增强;欧美国家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外贸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够。

建议:

充分利用世贸规则为自己争取公平待遇;坚定不移地走发展自主创新之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以增强商品竞争力;开发国内市场以摆脱过于依赖外需的现状;努力争取到国际经济秩序的话语权等。

24.2017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

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

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

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

【答案】

(1)原因:

①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以及对美洲殖民地的掠夺;②西方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大量需求,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③中国自然经济对西方商品的抵制作用。

影响:

经济:

①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转型(或农产品的商品化);②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③沿海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文化:

④产生了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⑤小说、戏曲、风俗画等市民文化繁荣。

(2)破题:

20世纪70年代,美元放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缺陷;欧日经济恢复发展,与美国在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美国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大增。

影响:

不利于国际金融及世界贸易的稳定,金融危机频繁。

(只要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贸易的作用上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