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3108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x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docx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

通过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归纳出了地理综合题常见的十五类命题题型,接下来给大家一一展示一下这十五类命题题型的特点、具体思路及答题模板,每个题型配有一道高考题作为案例,相信会对同学们有很大帮助的。

一、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类问题的答题模板

1.题型特点

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分析类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类,只要求回答出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限制性因素)。

如例1中第

(1)问和第(3)问,常见设问词有“分析”“说明”“归纳”等;第二类,针对特定区域,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其区位条件的特点和表现。

常见设问词是“评价”“分析”。

2.解答基本思路

解题时要根据题目的设问角度,判断是分析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或是两者兼答。

有的题目要求分析农业主导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因素(如例1中的第(3)问)。

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区位因素中,对农业发展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主导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限制条件是指对农业生产最大的不利条件。

3.答题要素

(1)自然条件:

分析角度

答题术语

气候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全年高温、降水丰富(夏季高温多雨)

地形

地形平坦

水源

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

土壤

土壤肥沃(沙质土)

(2)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角度

答题术语

市场

接近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科技

科技水平高(培育良种)、机械化水平高、冷藏保鲜技术水平的提高

国家政策

国家实施“种粮补贴”、政策支持

[例1] (2012·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

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分布规律:

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有利条件:

(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

(4)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二、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的答题模板

1.题型特点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问题,一般有两类:

一是直接评价某个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包括评价地理事项的影响、区位条件或发展条件等。

此类问题设问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

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从多角度分析利弊。

一是给出限制性条件,比如“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评价”。

如例2中第

(1)问,对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进行对比分析。

2.解答基本思路

对某工业区位的评价,既要考虑自然因素,又要考虑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从土地、水源、地形、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人文因素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考虑;同时,还要分析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3.答题要素

(1)自然条件:

分析角度

答题术语

原料

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燃料

接近燃料地(煤矿、油田、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水源

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2)经济条件:

分析角度

答题术语

市场

接近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技术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

农业基础

靠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好

(3)社会环境条件:

分析角度

答题术语

社会条件

国家政策

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工业惯性

搬迁费用高

环境条件

风向

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不污染大气

水源

位于河流的下游(远离水源地),不污染水源

[例2] (2010·山东高考)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

读图、表回答问题。

表1

指标

年份

GDP(亿元)(当年价格)

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实际利用外资额(亿美元)

出口额(亿美元)

1978

2.4

15.5

0.0

0.0

1992

58.5

48.3

1.3

1.2

2000

200.8

59.4

7.1

20.3

2008

1500.6

65.3

16.1

386.8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

工业区

区位条件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资源

①________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交通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②________等运输方式齐全,方便快捷

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________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

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答案] 

(1)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 ②海洋运输

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三、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的答题模板

1.题型特点

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有两种类型:

一是直接分析某种交通线、点的区位选择因素;二是对某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进行评价。

这些问题考查的核心内容都是交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

2.解答基本思路

交通区位条件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思路是:

根据题目背景,选择答题的方向和思路。

比如例题中就是分析交通运输线(铁路)的区位条件,选择交通运输线的答题模式,然后根据题目材料,分析给出的实际区位条件,抓住其不同一般的特殊条件。

将一般思路与题目显示的特殊条件相结合,具体分析该类型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条件。

比如例题中第(3)问武广高速铁路修建的区位条件要从材料和图中获取自然(地形)条件、社会经济(沿线经济、人口、城市状况)和技术条件。

3.答题要素

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

①经济因素(决定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③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④自然因素(制约因素):

地形、地质、气候

交通运输点的区位

①水域条件(航行、停泊条件):

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避风的海湾。

②陆域(筑港)条件: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城市的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③政策条件:

自由贸易港口和对外开放港口有利于港口的发展

水运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

地形(地势平坦、水流平缓、利于航行);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水位变化较小,冬季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水文(河网密布、运河众多,形成庞大的内河水运网;河流含沙量小,河道不淤积)。

②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经济影响客货流状况

[例3] (2012·济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2年1月3日,铁道部发布武广高铁(甲图)安全运营两周年报告指出:

截止到2011年12月25日,武广高铁列车累计行程7500万千米,安全开行84678列,5460万名旅客被武广高铁列车安全送达目的地,带动鄂湘粤三省经济同城化、融入性快速发展。

材料二 青藏铁路线格尔木至拉萨段(乙图)全长1142千米,“以桥代路”的长度达159.88千米。

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更高达1061千米,占全线长度的80%。

(1)比较武汉和广州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2)青藏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都有“以桥代路”,但原因不同,试比较分析。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武广高速铁路修建的区位条件。

[答案] 

(1)武汉位于河流(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广州位于河口(珠江口,是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原因:

沿线地区冻土多,沿线地区河谷多,给野生动物迁徙预留通道。

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原因:

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多占用耕地。

(3)自然条件:

沿线地形以平原和低矮丘陵为主,利于施工;跨越南岭,增加施工量。

社会经济条件:

沿线经济较发达,城市多,人口多,旅客运输需求量大;技术是保障,已有京广铁路为建设物资运输提供保障。

四、描述类综合题的答题模板

1.题型特点

描述类综合题的设问在高考中常常采用“说明××特点”“描述××分布状况”“简述××特色”“从××方面归纳××主要特点”“说明××方向”等形式,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前提,对描述对象的熟悉程度是解答好此类试题的关键。

因此,要树立准确把握主要地理事象的特征及其成因的意识。

2.技法指导

区域空间定位→位置和图文信息→特征分析→梳理组织语言→准确简洁描述。

描述类试题常见答题要素如下表:

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地势特征

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地表环境特征

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例4] (2012·福建高考)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东部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材料三: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

水域

滩涂

未利

用地

1991

48.08

14.47

18.72

0.34

0.21

9.65

7.96

0.35

0.22

2008

41.87

9.89

17.27

0.04

0.03

23.91

6.35

0.63

0.01

据上表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特点:

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

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五、地理事物分布类试题的答题模板

1.题型特点

在高考试题中,常常有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点或规律的一类题目。

许多同学对于这类问题要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分析,要么描述不够准确。

2.解答基本思路

通常地理分布图可分为四类:

(1)点状分布图:

一般多用于城镇、居民点的分布。

如上题第

(1)题。

这类问题的回答一般要指出“沿什么分布”,“×××多”“×××少”等。

(2)线状分布图:

一般多为各种等值线或线状的地理事物,如铁路线与河流分布。

要描述:

“从哪个方向向哪个方向变化”“呈什么走向或形状”,“×××密集,×××稀疏”。

例如台湾铁路线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势低平处,呈环状分布。

(3)面状分布图:

一般为地形区、气候等。

如描述地形分布特征,可以用“类型+分布+地势变化”。

具体可描述为:

地形类型为×××;×××面积大,主要分布在×××,×××面积小,主要分布在×××;地势×××高×××低。

(4)演替分布图。

如比较两个年份土地利用状况的分布特征。

其模式为“数量变化+方向”。

可描述为“×××范围大,逐渐向×××方向发展”。

[例5] 分析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

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易发展成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沿交通线分布。

地形和交通条件。

(2)东北方向:

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狭窄,相邻山坡比较陡,有峭壁,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南偏西方向:

山前到公路间的区域较宽阔,可以使用的建筑用地较多,相邻山地比较和缓,一般不存在洪水、滑坡等灾害的隐患。

(3)丁 丁地地势低平、开阔,位于道路交叉口,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六、原因类问题答题模板

1.题型特点

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很好地评估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非选择题的常见设问类型。

命题形式上,该题型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

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2.解答基本思路

3.原因类问题的答题要素

太阳辐射强弱

①纬度;②天气;③海拔

温度高低

①纬度;②海陆;③洋流;④地形等

昼夜温

差大小

①纬度;②下垫面性质;③天气;④地势;⑤距海远近等

降水

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③天气系统;④洋流;⑤地形;⑥人类活动

渔场分布

①大陆架;②寒暖流交汇;③河流入海口;④上升补偿流等

盐场

①地势平坦的泥质海滩;②气温高;③风力大;④晴天多

水资源短缺

①总量少;②时空分布不均;③人口增多、工农业用水增加;④污染;⑤浪费等

[例6] (2011·江苏高考)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2)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降水:

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

气温:

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东北信风控制。

(2)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七、常见综合题答题模板——分布特征描述类答题模板

1.题型特点

地理考题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其中,针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的“描述”“总结”“归纳”“简述”等,是比较常见的设问形式。

2.技法指导

(1)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基本思路可总结如下:

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进行特征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区域内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等)→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简洁、准确描述。

(2)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如例1中的第

(1)题。

②地势特征:

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

③地表环境特征:

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④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蕴藏量等。

⑤河流的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⑥气候特征:

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生长期)——热量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干湿变化)——水分条件,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⑦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⑧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⑨区域特征:

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交通、城市、人口等)。

⑩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如例1中的第

(2)题。

⑪等值线特征:

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3)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

如例1中的第(5)题,应从地理位置、交通、政策和资源方面综合分析解答。

③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

例如,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时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进行,在描述时要考虑气温和降水的搭配,如是否雨热同期等;描述要用简洁、准确的专业用语,如我国东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能将其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相混淆,另外描述的关键词要准确,将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描述为“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少雨”是不全面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高于0℃,应该是“低温”,且“冬季、夏季”不能说成“冬天、夏天”(太口语化),因此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应描述为“夏季高温(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例7] (2011·江苏高考)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

图1           图2  

材料二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__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____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____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______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______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 

(1)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以盆地、山地为主

气候类型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

矿产资源

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

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

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

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八、常见规范答题术语——地理信息技术的答题术语

1.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类术语

(1)遥感技术的应用:

勘探矿产、调查生物资源、进行农作物生长态势调查;实时监测环境污染、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定位和导航;野外探险救援;人员求生;地壳监测;最佳线路导航等。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预报预测、动态监测、成因与规律分析、评估评价、选址决策等。

2.地理信息技术特点类术语

(1)遥感技术的特点:

探测范围大、获取速度快(或实时性、动态性)、周期短、受地面限制小。

(2)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等。

(3)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图形化、可视化、更新快、信息丰富、应用广泛等。

[例8] (2011·山东高考)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 B

九、措施类设问的答题模板

1.题型特点

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如例2中的主要设问词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2.解答基本思路

措施总是针对着存在的问题而言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分析得到的,而问题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因此必须针对地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去寻求合理的措施,如例2中,沙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是荒漠化,而旱地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因此治理措施各异。

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同学们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解题时注意两点:

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常见措施类问题的答题要素

问题

表现

措施

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的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