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993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

《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docx

福建省漳州三中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福建省漳州三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测试范围:

必修2)

命题:

漳州三中高三生物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其中1-20题每小题1分,21-30题每小题2分)

1.下面是科学家探索基因的历程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

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A.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2.对于下列式子,正确的说法有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DNA转录过程;③式中共有5种碱基;

④式中共有8种核苷酸⑤式中共5种核苷酸⑥式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

3.把兔子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加入至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兔子的血红蛋白,这说明

A.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兔血红蛋白的合成基因进入大肠杆菌

C.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很简单D.兔子的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

4.下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

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④C.③和⑤D.①和④

5.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

 

A.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②─腺苷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④─腺嘌呤

6.DNA分子在复制完成后,新合成的那条子链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应与

A.模板母链相同B.非模板母链相同

C.两条模板母链相同D.两条模板母链都不相同

7.1928年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成功地表明了

A.DNA是遗传物质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能促成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

D.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其中的DNA已失去活性而蛋白质仍具有活性

8.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

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和多糖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

这一现象说明了

①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 ②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 

③DNA是遗传物质 ④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R型细菌的DNA不是遗传物质  

⑤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⑥蛋白质和多糖在该转化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9.下图示喜马拉雅兔在受到低温作用后毛色的变化,这种变化最可能是

 

A.遗传对基因表达的作用B.环境对基因表达的作用

C.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重组D.环境引起基因突变

10.某男性色盲,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A.两个Y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B.一个X染色体,一个Y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C.两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D.一个Y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

C.基因突变一定由人为因素诱发D.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12.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

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右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中心粒移向两极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D.DNA分子进行复制

13.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M,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N,则该市妇女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分别为

A.大于M、大于NB.小于M、大于N

C.小于M、小于ND.大于M、小于N

14.某科技活动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

下列根据图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植株A高度不育,说明该植物的生殖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B.植株A的细胞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C.在植株B的细胞中,通常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都是纯合的

D.由花粉到植株A需要用含有有机物的培养基来培养

15.有一种家鼠,当用黄色鼠和灰色鼠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黄色和灰色两种鼠的比例是1︰1。

将子一代中黄色鼠交配,子二代中的黄色和灰色比例是2︰1。

对上述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家鼠皮毛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规律B.该种家鼠中黄色个体一定为杂合体

C.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时期已死亡D.家鼠的这对性状中黄色对灰色显性

16.在下列细胞或生物体中,不能独立地进行翻译过程的是

A.SARS病毒B.蓝藻

C.动物的汗腺细胞D.蚕豆的根毛细胞

17.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

下列结果不可能是: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18.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19.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

②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③d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④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20、下列大肠杆菌某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变化,对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最大的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第6位的C被替换为TB.第9位与第10位之间插入1个T

C.第100、101、102位被替换为TTTD.第103至105位被替换为1个T

2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人为地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

22.农作物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

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交换;③基因重组;④染色体变异。

A.①③④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③④D.①④②③

23.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均在细胞核中完成

B.过程①和⑤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C.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均存在①②③④⑤的过程

D.在②过程中,DNA的遗传密码决定RNA的碱基序列

24.下图表示人体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转录和翻译过程,a—d表示四种基因突变:

a丢失C/G;b增加C/G;c由T/A变为C/G;d由T/A变为C/G。

假设四种突变均独立发生,突变后血红蛋白不发生变化的是: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

谷氨酸GAA/GAG;甘氨酸GGA;天冬氨酸AAU/AAC;赖氨酸AAA/AAG)

A.a

B.b

C.c

D.d

25.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不可能是由于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

A.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D.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

26.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

“-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可能用到的密码子:

甲硫氨酸AUG脯氨酸CCA、CCC、CCU苏氨酸ACU、ACC、ACA

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GUC、GUA)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这段多肽链中有4个“一CO—NH一”的结构

D.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为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

27、噬菌斑(如下图1)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后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出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利用连续取样、在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测得T4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2。

下列有关该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噬菌斑数量不变,是因为此阶段被侵染细菌还没有裂解

B.曲线a~b段细菌细胞中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C.由b到c对应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d~e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细菌几乎全部裂解

28.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场所及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依次分别是

①脱氧核苷酸②核糖核苷酸③氨基酸④细胞核⑤细胞膜⑥细胞质⑦A与T,C与G配对

⑧A与U,T与A,G与C配对⑨A与U,G与C配对

A.①②③、④⑤⑤、⑦⑧⑨B.③②①、④⑤⑥、⑦⑧⑦

C.①②③、④④⑥、⑦⑧⑨D.②①③、④④⑥、⑦⑧⑧

29.右图示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l、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D.果蝇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

30.右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的结构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合成②的场所主要在细胞质

 

班级姓名座号

福建省漳州三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其中1-20题每小题1分,21-30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31.(10分)下图一是某种二倍体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局部),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动物个体;

下图二是该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请据图回答:

图一一

图二

(1)图一中的乙处于分裂后期。

(2)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bc段可以表示图一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图二中m所代表的数值是。

(3)请在方框内画出甲细胞处于分裂中期完整的示意图。

 

32.(8分)科学工作者发现野猪某一个基因与家猪的对应基因的某些片段不同,下表Ⅰ是家猪和野猪的某个基因转录的两种不同的mRNA分子片段(每个密码子只写出前面两个碱基)

表Ⅰ:

UA

UA

UA

UA

UA

UA

家猪

mRNA

UU

UU

UU

UC

UC

UC

野猪

mRNA

表Ⅱ:

密码子表(部分)

第一个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字母

U

C

A

G

U

苯丙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半胱氨酸

U

苯丙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半胱氨酸

C

亮氨酸

丝氨酸

终止

终止

A

亮氨酸

丝氨酸

终止

色氨酸

G

请根据表Ⅰ、表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野猪和家猪的该mRNA片段翻译成多肽分子中可能存在氨基酸的种类分别为  和    。

(2)比较上表密码子和氨基酸的关系,可以作出哪些推断?

①;

②;

③。

(3)在决定野猪该信使RNA片段第一个密码子的DNA三个碱基对中,任意一个碱基对发生变化都将产生异常的蛋白质吗?

为什么?

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

;理由:

生物学意义:

 

33.(12分)实验室中有四种类型果蝇(包括野生型1#和3种突变型2#、、3#、4#),均为纯种,雌雄均有。

某实验小组以它们为实验材料,通过杂交实验,验证与加深对遗传定律的理解。

下表为这些果蝇的性状表现、控制性状的基因符号和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

品种

性状

(基因所

在染色体位置)

野生型

1#

白眼型

2#

檀黑身型

3#

截毛型

4#

眼色(X染色体)

红眼(R)

白眼(r)

红眼(R)

红眼(R)

体色(第Ⅲ号染色体)

灰身(E)

灰身(E)

檀黑身(e)

灰身(E)

刚毛(X、Y染色体)

刚毛(B)

刚毛(B)

刚毛(B)

截毛(b)

(1)若要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①选择观察体色的性状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

②选择观察眼色的性状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是;

③选择观察刚毛的性状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应是.

(2)若只考虑体色和眼色两性状,选择2#(♀)与3#(♂)杂交,得到F1后再让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代,预期F2代雄性中檀黑身白眼的概率是,2#(♀)的基因型为,3#(♂)的基因型为。

34.(12分)小鼠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小鼠的EPPK症是以其掌跖表皮过度角化和松懈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皮肤遗传病,已知该症由核内显性基因A控制。

请回答:

(1)一只雌性小鼠患有EPPK症,该小鼠的双亲及周围其他个体的皮肤都正常,则该变异来源最可能是。

(2)让

(1)中的该患病小鼠与正常雄鼠杂交,得到足够多的F1个体,统计发现F1表现型及比例为EPPK症雌鼠∶EPPK症雄鼠∶正常雌鼠∶正常雄鼠=1∶1∶1∶1。

此结果说明

(1)中的EPPK症雌鼠为(纯合子、杂合子),(可以确定、无法确定)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若已确定控制EPPK症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小鼠的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

现有EPPK症非血友病雄鼠和正常皮肤血友病雌鼠若干只,为了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选用的亲本的基因型是,产生的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后代表现型中有种与亲本的类型不同。

35.(18分)狗的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四种表现型:

黑色(AB)、褐色(aaB)、红色(Abb)和黄色(aabb)。

(1)若右图示为一只黑色狗(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2位点为a,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或。

(2)两只黑色狗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狗,则它们再生下一只

纯合褐色雌性小狗的概率是。

(3)狗体内合成色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该过程表明:

基因控制

生物性状的途径之一是基因通过,

从而控制性状。

 

(4)已知狗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d)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同源区段)。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

调查方案:

①寻找具有该隐性性状的狗进行调查。

②统计具有该隐性性状狗的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5)现有多对黑色杂合的狗,要选育出纯合的红色狗,请简要写出选育步骤(假设亲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

第一步,得到F1;

第二步选择F1中的狗进行杂交。

请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表示你从F1中选出纯合红色狗的过程:

 

福建省漳州三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其中1-20题每小题1分,21-30题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A

B

D

B

C

C

B

C

D

A

B

A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B

B

C

A

B

D

D

D

C

C

D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31.(10分)

(1)有丝

(2)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乙2(每空2分)

(3)

 

(图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