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413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重庆市云阳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重庆市云阳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据此推断,下面孔子的哪个主张有可能贴不上“正能量”的标签()

A.提倡“为政以德”B.“克己复礼”

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是指良好的道德品质,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的精神B强调贵贱有序,恢复西周奴隶社会等级名分制度,因而具有保守性,所以选B。

2.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

C.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根据材料“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观点。

因此材料反映了两人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孔子与老子所处时代相同,故A项错误;孔子和老子都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都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排除BD.

3.有学者指出:

中国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与下表信息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同情行将消逝之封建

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

厌弃一切制度

同情宗法

反对宗法

放弃宗法

④个人观点

①贵族观点

②平民观点

③君主观点

A.①道家②墨家③法家④儒家B.①儒家②法家③墨家④道家

C.①儒家②墨家③法家④道家D.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可以判断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①贵族观点表示出对旧制度的留恋,希望恢复,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②平民观点反对宗法血缘关系,体现了墨家“尚贤”的思想;③承认正在萌长之专制,放弃宗法,体现了法家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④厌弃一切制度,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体现了道家超越世俗人际关系,追求个人内心平静的价值取向,故对应正确的是C。

①儒家②墨家③法家④道家。

4.荀子认为: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董仲舒也说: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A.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答案』D

『解析』天下的黎民百姓的存在,不是为君主服务的;相反,天下人所立的君主是用来为百姓服务的。

荀子和董仲舒一直是强调重民,这两句话都是强调“以民为本”。

但是董仲舒更加强调对政策的要求,要求君主施行德政,这就对君主的暴政有所制约。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5.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

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

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

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

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道家主张“天道自然”

D.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可知上天能感应人,对皇帝的不好的德行进行警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主张,故B项正确;严刑峻法属于法家思想,不符合“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信息,故A项错误;“天道自然”指的是指自然界的运动、发生和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另外的支配者,这属于道家思想,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知行合一”指的是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自己的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6.有学者说:

每一次人类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发展的机遇。

比如说,我们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个很大的幸运。

以下事例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程朱理学的创立B.无为寡欲主张的提出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答案』A

『解析』程朱理学吸收了佛教的思想,促进了儒学的发展,故A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无为寡欲的道家思想,而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为西汉时期,排除BC;西汉董仲舒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法家等思想,发展了儒学思想,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与佛教无关,D不符合题意,排除。

7.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

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

A.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C.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答案』C

『解析』材料“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明品德忠厚和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材料强调的是儒家学者道德和修养并重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的社会责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信息,排除BD。

8.南宋时期,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等。

葛兆光先生也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礼》。

”这最能反映

A.理学的核心是礼教

B.“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C.理学思想的生活化

D.“知行合一”的必要性

『答案』C

『解析』依据“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可以得出朱熹比较注意推广儒学,并使其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体现了理学的逐渐生活化、世俗化。

9.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这些主张

A.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B.表达对小农和平均土地的关注

C.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D.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B

『解析』根据“授民以田”“均田”“有其力者治其地”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的核心是强调“分田”,反映对小农经济的支持,故B符合题意;A项“抑商”无从体现,排除;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0.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经世致用

D.考据学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传教士向中国的学者介绍西方科学知识,这符合经世致用者提倡的“实学”,明清时期的经世致用之学关注社会现实,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C选项正确。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属于理学范畴,强调的是心性修养和伦理纲常,不主张学习西方科学知识,A、B选项错误。

D选项错误,考据学主要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与学习西方科学知识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

“后代

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C.儒学思想适应了所有时代的社会需要

D.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可知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时代性,而材料中“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主观性,因此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而,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可知后代的人们只是根据需要来吸收孔子的思想中对自己有用东西,并未歪曲和篡改孔子的思想本意,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可知儒学体系的发展完善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知,儒学思想主要是适应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故C项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

12.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

”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时,陈登原编写的《高中本国史》最早出现“四大发明”一目。

当时把“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入历史教科书是为了

A.强调西方传教士的论述

B.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C.印证古代科技的影响力

D.证明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反映日本侵略中国;此时《高中本国史》将“四大发明”引入历史教科书,意在说明日本虽在军事上企图征服中国,但在文化上中国领先于日本,旨在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B项正确。

A项说法脱离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排除。

表面上是说明古代科技的影响力,实质上借“四大发明”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排除D。

所以选B

13.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D.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看重的是现有的实用价值,而不去研究事物的微观结构和原理,不做更深入的探求,故D符合题意;中国传统科技对西方科技发明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传统科技的领先地位,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发展快于西方,排除C。

14.宋代以后的观世音菩萨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烧的性感。

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乏仁慈,有丰满妇女的皮肤和体型,而观世音菩萨的身体被深深埋藏在衣服里。

材料主要反映了

A.艺术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之中

B.中西方宗教信仰体系的差异性

C.中国绘画内敛含蓄,凸显人性

D.西方绘画自由洒脱,强调意境

『答案』A

『解析』宋代以后的观世音菩萨画像于西方圣母玛利亚的形象的不同,分别反映了宋代以后理学思想的束缚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说明艺术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之中,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中西方宗教信仰体系的差异性,而是思想文化的差异导致的艺术形式差异,故B项错误;C项只涉及中国绘画,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D项只涉及西方绘画,过于片面,故D项错误。

故选A。

15.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要把握中国山水画的创作风格、特点。

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题干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意在体现画家的心境,并不是简单追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是要表达一种意境,传递画作者的心境。

D项正确。

A项修行表达不准确。

B项只是方法。

C项也只是方法,没有体现物我合一。

16.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

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

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

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

B.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C.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

D.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答案』D

『解析』材料介绍了宋代的瓦舍,可以看出瓦舍的繁荣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A选项是政府方面对此的重要作用;B选项是这一现象产生的经济基础;C选项是文学艺术领域的代表,为其他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典范;D选项错误,戏曲艺术的发展走向成熟是在元朝。

故D符合题意。

17.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以下能够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观点是:

A.人欲之中,天理所寓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公元前500年前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故B项正确;A项是17世纪思想家王夫之的思想,排除;C项公元前2世纪董仲舒的思想,排除;D项是16世纪马丁·路德的主张,排除。

18.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

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C.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把古希腊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体现出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故A项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观念,故B项错误;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观点,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没有提出关于“人权”的观点,故D项错误。

19.《妥善行事指南》告诫市民:

“不要到挤满农民的晒场上去……他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一个国王……他们根本不尊重任何地位比他们尊贵的人。

”这反映了当时的意大利

A.以上帝为唯一敬仰对象B.封建统治已经推翻

C.人文主义得到了宣扬D.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答案』C

『解析』根据“他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一个国王……他们根本不尊重任何地位比他们尊贵的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意大利人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反对等级制度,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正确;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根据“他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一个国王”可知,当时的意大利重视人的价值,并且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神的意志,D排除。

20.16世纪以后,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已经使这类说教显得极为虚伪。

这种变化的压力开始慢慢地修改着“商人从来得不到神的欢心”这一古老的断语,井创造出“全世界只靠金钱和尘土来维持”这一箴言。

这说明

A.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更多政治权力

B.商业与宗教的关系开始淡薄

C.商品经济

发展冲击宗教禁欲观

D.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AD与材料无关,排除;B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根据“经济关系的巨大变化已经使这类说教显得极为虚伪”“全世界只靠金钱和尘土来维持”,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宗教说教禁欲观(商人从来得不到神的欢心),故C正确。

21.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

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

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

”这表明路德

A.维护上帝权威

B.主张因信称义

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

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可以知道,反映的是路德主张信仰得救,无需天主教会,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项正确。

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2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

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C.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宗教改革强调信仰得救,即因信称义,认为人人有权阅读和解释《圣经》,对抗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封建、愚昧和专制的统治,故B项正确;题目问的是选择所采取的不同的手段,而“追求美”和“追求真理”是关于追求目的的描述,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它并非研究上帝的旨意,故C项错误;二者反对的是封建教会压制人性,搜刮人民,教权高于世俗权等宗教思想,它们仍旧肯定神的存在,并尊敬神,故D项错误。

23.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

C.促进思想解放D.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答案』D

『解析』根据“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在反封建王权和教会特权的同时,进一步提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构想,故D正确;A项无法体现“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排除;B项不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促进思想解放属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者共同的地方,不符合“进一步发展”,排除C。

24.康德的道德定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每个人当作享有天赋人权的个体对待,而不是作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和工具。

”如果把这一道德定律与孔子的道德观相比较,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与孔子的道德观有相似之处

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C.两者所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D.“人非工具”是对康德道德观的概括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思想的比较。

孔子所处时代为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的为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而康德所处年代为资产阶级时代,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所以本题选C。

A,B,D项都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25.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

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表明本题是找寻这些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思想都是出于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宗教对他们的影响不是根本的;C、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科技的作用,而是分析其产生原因。

26.古语云:

“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

”能对这一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这一自然现象是由太阳和月球的万有引力引起的,可以通过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做出解释,故B符合题意;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为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基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批判继承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AD不符合题意,排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是生物科学,不能科学解释潮汐现象,排除C。

27.近代西方的一些画家“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

”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C.《向日葵》D.《格尔尼卡》

『答案』C

『解析』根据“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结合所学,印象派重视光和色的瞬间变化,《向日葵》是凡高的印象派绘画作品,故C正确;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D是现代主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8.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

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根据材料信息“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可以判断出该材料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政治黑暗不平等,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开始寻求新精神寄托,于是浪漫主义文学兴起。

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因此C项说法正确;选项A、D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排除;选项B不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排除。

29.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能反映时代风貌。

下列各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成社会不平等加剧——现代主义文学兴起

B.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心灵巨大创伤——浪漫主义音乐出现

C.19世纪中叶社会经济

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印象画派出现

D.20世纪上半期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答案』C

『解析』19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印象画派出现,C项表述正确,故选C;A项对应的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排除;B项对应的应该是现代主义,排除;D项对应的是现实主义,排除。

30.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美国电影童星秀兰·邓波儿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

“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

”材料主要说明了

A.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B.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

C.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D.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只是艺术,不可能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电影诞生在1895年法国,美国经济危机是在1929—1933年,故B项错误;“电影明星秀兰邓波儿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说明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材料。

点睛:

题眼是“给沮丧、绝望

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从中可以分析电影的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2小题。

31小题20分,32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

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

唐时官学稳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