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324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9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

《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

高级统计师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7年高级统计师实务试题卷

第一部分简述题

第一题(20分)

从概念、编制方法和应用的角度,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购买力平价(PPP)进行比较。

答:

一、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

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是进行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

二、购买力评价(PPP)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商品(货物和劳务)的价格比率,也就是基准国单位通货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在对比国购买时需要该国通货的数额,调查收集对比国家150多类、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资料,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作基础,用国内生产总值按150多类划分的支出构成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购买力平价。

用PPP代替汇率作为货币转换因子,可以消除各国消费支出额中的价格因素,从而比较各国物量意义上的消费支出水平。

 

第二题(10分)

为了解消费者2007年购买汽车的打算,某调查公司利用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汽车栏目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

共有10万人自愿参加了此项调查,其中有3万人表示将于2007年购买小汽车。

随后,该调查公司发布报告:

2007年中国将有30%的居民计划购买小汽车。

请对这一结果进行评价。

答:

一、通过网上调查,并不是所有人都参加此项调查,所以样本并不是从整体中随机抽取的,对总体并没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10万人自愿参加,自愿,也说明样本并不是随机抽取的,样本代表性不强,也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三、30%的居民计划购买汽车,只是一个点估计值,如果能计算出一个置信区间,也就是这些居民将以95%的概率保证度在**到**之间的概率购买小汽车,则会更精准一些。

考法:

用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然后让我们运用这些方法的概念和理论进行判断。

给出一个调查方案,让我们的评价这个方案还有没有什么不足,或者有什么错误告诉我们一个整群抽样或分层抽样的结果,让我们计算误差,互联网调查的特点。

第三题(10分)

“十一·五规划”已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作为衡量资源消耗水平的主要指标,要求2010年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依据目前的能源统计制度,请回答以下问题:

1.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2.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如何计算?

答:

1.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

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行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

能源统计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统计;能源加工转换统计;能源经济效益统计;能源单耗指标统计。

2.单位GDP能耗由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计算而得。

计算公式为: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第二部分案例题

第四题(10分)

下表是一农村住户的收支情况。

要求:

1.简述农户纯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2.计算该农户的纯收入和可支配收入。

指标名称

代码

金额(元)

一、总收入

01

105000

1、工资性收入

02

22000

2、家庭经营收入

03

75000

3、财产性收入

04

3000

4、转移性收入

05

5000

二、总支出

06

52500

1、家庭经营费用

07

26000

2、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

08

8000

3、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

09

1500

4、税费支出

10

1000

5、生活消费支出

11

10000

6、财产性支出

12

4000

7、转移性支出

12

2000

答: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收入总和。

=总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上交集体承包任务-其他集体提留收费-调查补贴。

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分配的概念,由农民生产活动的净收益和再分配净收益构成

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调查补贴-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

农户纯收入=105000-1000-26000-1500=76500

可支配收入=105000-26000-1000-1500-4000-2000=70500

第五题(25分)

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请回答:

1.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

2.普查的结果比抽样调查更准确吗,为什么?

3.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相互关系。

  

答:

1、普查是指专门组织的、对全体调查对象普遍进行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的特点:

(1)、调查范围广,调查对象多;

(2)、资料全面、准确,调查项目有限;(3)、工作量大,调查成本高;(4)、调查周期长,资料深入难。

抽样调查:

是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

(1)按随机原则抽样。

(2)样本推论总体。

(3)抽样误差可以控制。

(4)节省人力财力和时间。

2、从理论上来说,普查的结果是最准确的,但在实际组织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导致结果有误差。

抽样误差虽然不是全面调查,但它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所以估计的结果是准确的。

3、普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更多。

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通过普查来解决。

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抽样调查一是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三是可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四是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

第六题(25分)

已知2001-2005年部分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如下表。

要求:

1.分别计算2001和2005年的投资率和消费率。

2.不考虑价格因素,计算2005年GDP增长率,并分析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

3.简要分析净出口对2005年GDP增长的影响。

计量单位:

亿元年度

指标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国内生产总值

108972

120350

136399

160280

18670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37213

43450

55567

70477

88604

资本形成总额

39769

45565

55963

69168

7956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055

48136

52516

59501

67177

最终消费支出

66878

71691

77449

87033

96918

答:

 1、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年度)内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投资率能更确切地观察建设与生产、建设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同时,投资率有利于国际比较。

投资率=总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生产额×100%=总投资额/国内生产总值使用额×100%=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支出法GDP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最终消费(用于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总额)占当年GDP的比率。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的比重,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的重要指标。

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总额/国民收入

2001年的投资率是37213/108972,消费率是66878/108972

2005年的投资率是88604/186701,消费率是96918/186701

2、2005年的GDP增长率=186701/160280—1

投资的拉动作用就是(88604-70477)/(186701-160280)

消费的拉动作用就是(96918-87033)/(186701-160280)

3、生产法的GDP=各部门增加值之和

收入法的GDP=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部门劳动者报酬

+各部门生产税净额+各部门营业盈余支出法的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GDP=186701,资本形成总额=79560,最终消费支出=96918

所以:

净出口=10223,净出口对GDP增长的影响就是10223/186701

第三部分选做题

本部分有两组题,要求在每组中选择一道回答。

若多答,评卷时只对第七题和第九题打分。

第一组选答题(20分。

本组包括第七和第八题,请选择一道回答)

第七题(20分)

检查人员在统计执法检查时发现,某乡3家工业企业2005年元月以后已完全停产,但该乡统计站却为这3家企业2005年上半年上报工业产值合计1526.6万元。

该乡2004年有35家工业企业,基层上报工业产值合计4.6亿元,但统计站认为此数偏低,不符合实际情况,遂在录入汇总的过程中,对有关数据作了调整。

经调整后,全乡35家工业企业合计上报工业产值7.8亿元。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统计站的行为构成了哪种统计违法行为?

为什么?

2.对该统计站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如何处理?

 答:

1、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统计站对3家工业企业2005年元月以后已完全停产,但该乡统计站却为这3家企业2005年上半年上报工业产值合计1526.6万元。

该乡2004年有35家工业企业,基层上报工业产值合计4.6亿元,但统计站认为此数偏低,不符合实际情况,遂在录入汇总的过程中,对有关数据作了调整。

2、(统计行政处罚主要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的行为的谴责和警示,不适用本题)乡统计站应该受到的是行政处分。

依据统计法第三十七条 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一)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

(二)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第八题(20分)

统计中经常应用三次产业分类标准,此外也常使用一些专题性产业概念,如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环保产业等。

要求:

1.简述我国三次产业的分类标准。

2.选择一个专题性产业简述其包括的内容,并说明其与三次产业分类的关系。

  答:

第一次产业:

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次产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气、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次产业:

除上述第一、第二次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二、体育产业是指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范围涵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各产业门类。

三、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只有第一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

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等于第一、二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三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第二组选答题(20分。

本组包括第九和第十题,请选择一道回答)

第九题(20分)

某地区有个体工业单位1000个,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办法从中抽取了20个作为样本。

各样本单位调查资料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些样本单位资料不完整,属于部分无回答;有些样本单位完全没有数据,属于完全无回答。

要求:

对部分无回答的样本所缺数据进行插补,对完全无回答进行权数调整并推算总体营业收入(要求列出计算公式)。

编号

行业代码

营业收入(千元)

生产支出(千元)

1

13

155

50

2

13

240

60

3

13

无数据(用平均值取代)

55

4

13

320

75

5

13

325

80

6

15

170

75

7

15

无数据

80

8

15

220

85

9

15

260

90

10

15

480

120

11

15

无数据

无数据

12

18

无数据

无数据

13

18

无数据

无数据

14

18

255

80

15

18

无数据

无数据

16

18

268

85

17

18

280

90

18

18

无数据

无数据

19

18

无数据

无数据

20

18

无数据

65

答:

均值插补充,相邻替代,先求平均数,然后用平均数*1000

 

第十题(20分)

已知某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甲、乙两种工业产品,同时有一个工程队对外承接建筑工程安装业务。

当期生产情况如下:

(1)甲产品1000件,其中有800件用于乙产品生产使用,200件直接售出,单价2500元/件;

(2)乙产品1500件,有1000件直接出售,单价5000元/件,其余500件转为成品库存;(3)当期生产的成品中有一部分是在上期半成品在制品基础上完成的,上期结转的半成品、在制品等存货价值为50万元,同时本期有一部分产品正处在加工过程之中,结转下期的半成品、在制品存货价值为40万元;(4)当期工程队完成建筑安装工程获得收入10万元。

要求:

据上述数据计算该企业工业总产值。

答:

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

 200*2500+1500*5000+(40-50)+10

2008年高级统计实务试题卷

第一部分         简述题

第一题  (10分)

请简要回答:

企业创新的含义?

设计反映企业创新的统计指标时,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

企业创新是指企业家以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依托,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建立新的生产经营体系,进而获得经济效益的过程。

考虑因素: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定期总结,评比奖励。

第二题  (10分)

在某次抽样调查中,调查员上门调查时发现一个被抽中样本户拒绝调查。

请简要回答:

1.调查员是否可以选择该样本户的邻居进行调查,为什么?

2.对于此类问题,抽样设计时应如何考虑?

答:

1、不能这样做。

因为不符合随机性原则。

2、进行无回答补救:

a多次访问;b.替换被调查单位(调查前应该考虑好);c.社会调查中涉及一些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技术等

第三题  (10分)

电话调查和上门访问调查是两种常用的现场调查方法,请比较二者各自的优点、缺点。

电话调查的主要优缺点

答:

上门访问调查:

优点:

1、方便灵活、回答率高;2、获得高质量数据。

缺点:

1、费用较高、时间较长2、某些群体的访问成功率低;3、实施质量控制比较困难

电话调查:

优点:

1、费用低廉;2、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样本,缺点:

1、无法面对面交流2、访谈时间的长度及访谈类型受很大限制。

第二部分         案例题

第四题  (30分)

以下是某国家某年份的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单位:

亿元):

A.各产业增加值:

第一产业102,第二产业1906,第三产业2630。

B.生产税净额340,劳动报酬2618,固定资本消耗727。

C.政府消费433,个人消费2648,货物与服务出口474,货物与服务进口362。

D.国民总收入4697,国民可支配收入4661。

要求:

1.按三种方法计算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缺失项目根据已知数据推算。

2.计算有关的结构指标,并据此说明该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

1、一、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法增加值:

102+1906+2630=4638

二、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营业盈余=4638-2618-340-727=953

收入法增加值:

2618+340+727+953=4638

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433+?

+(474-362)缺失项目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

=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来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4697-(474-362)=4585

2、计算结构指标:

第一产业102/4638=2.2%

第二产业1906/4638=41.1%

第三产业2630/4638=56.7%

这个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消费比率=(政府消费+个人消费)/GDP=3081/4638=66.4%说明这个国家的消费比较大。

第五题  (30分)

单位GDP(增加值)能耗既取决于各产业部门能耗水平,又取决于产业结构。

某地区2000年和200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生产用能源消耗情况如下表。

请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耗水平变化对单位GDP能耗水平的影响。

 

 

增加值

(亿元,按2000年价格计算)

能源消耗

(万吨标准煤)

2000

2004

2000

2004

第一产业

50

55

550

550

第二产业

60

70

4500

4900

第三产业

110

150

3300

4000

合计

220

275

8350

9450

答:

第一问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

在分析产业结构时,用三次产业的GDP占GDP的比重来进行分析

2000年时,三次产业比重分别是:

22.73%27.27%50%

2004年时,三次产业比重分别是:

20%25.45%54.55%

统计图是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2004年和2000年相比较,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有所升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都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即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2004和2000年相比能源消耗增加了1100万吨标准煤,增长了13.2%,但是2000年和2004年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分别是0.0038吨标准煤/元和0.0034吨标准煤/元,可以看出2004和2000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0.5%

第六题  (20分)

2007年7月,某企业因统计员小王生病住院,致使未按时报送《企业基本情况》、《企业财务状况》和《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情况》等报表。

县统计局以该企业屡次迟报统计资料为由,决定对其予以警告,并处以5000元的罚款。

该企业认为县统计局的处理不太合情理,且处罚过重,多次与县统计局交涉未果。

问题:

对该企业和县统计局的争议,您认为可通过何种法律途径予以解决?

应如何解决?

答:

当事人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其中,对国家统计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其他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在该派出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申请行政复议。

依照本法和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选择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选择不申请行政复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可以先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

在申请行政复议时,该企业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

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管理机关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管理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如果该企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部分         选做题

本部分有四道选做题,任意选取其中两题作答,若多答题,评阅试卷时只对前面两个题打分。

第七题  (20分)

我国政府统计中有一现象备受关注,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加总结果明显高于全国GDP,增长速度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请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

中央和地方GDP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是国内的不同地区存在投资和物流等交叉现象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会有差异,某些地方的特定经济产品和现象在当地经济中占很重要的比重,但中央统计很可能忽视这个经济现象,同样会造成统计差异中央会给地方不确定数据指标一个合理的浮动范围,而地方可能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统计结果的上限或下限来做统计。

地方弄虚作假、虚报数字。

我国从1985年开始核算GDP,并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同时实施。

按照我国的GDP核算制度,国家GDP和地区GDP是分别独立核算的,即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国家GDP,地区统计局负责核算本地区GDP。

国外有的国家也采用这种GDP核算模式。

一般情况下,只要采用这种模式,地区与国家GDP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距。

相比较而言,我国地区与国家GDP差距比较显著。

今年上半年,地区GDP之和比国家GDP多出9.9%。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地区之间存在重复统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的情况越来越多,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在地有可能将这种跨地区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统计在自己的地区,造成重复统计。

尽管统计制度做了严格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