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205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docx

《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docx

远程江苏武进高级中学

思想引领精细管理质量立校实干兴校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2008年9月—2011年8月)

(2008年12月29日经七届五次教代会表决通过)

第一部分发展状态分析

一、学校概况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坐落于江南文化名城常州,地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故居近旁,创办于1946年。

20世纪80年代,乘改革开放的大势,成为省内知名的重点中学;“九五”期间,借科教兴国战略的东风,荣升国家级示范高中;跨入新世纪,紧跟实现“两个率先”的步伐,跃居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之一。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60亩,校舍建筑面积5650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5个,在校师生员工2640人。

在长期艰辛的办学历程中,省武高以“笃道求实,成己达人”为校训,锤炼出了“凝心聚力、负重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武高精神,形成了“勤奋、求实、团结、守纪”的校风,铸就了“博学、严谨、创新、爱生”的教风,培育了“勤学、善思、多问、进取”的学风。

二、办学优势

经过上一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实施,学校拥有了良好的育人声誉,全校上下人心凝聚士气高涨。

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科研不断深入,学校实力大大增强,为新一轮规划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具体来说,学校具有以下优势:

(一)培植校园文化,推进了三风建设

三风建设是我校思想引领的关键,而培植校园文化是三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1、注重教师文化建设。

通过深化“凝聚工程”、创新“青蓝工程”、强化“名师工程”等系列措施,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事业观、教育观,展现教师队伍师德与业务并行的崭新面貌,进一步营造拼搏进取、善思乐教的教师文化,注重在班主任工作中贯彻人本民主、精神关怀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2、重视学生文化建设。

学生文化建设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立,行为上自律,交往中自强等。

在此基础上,每天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宣誓活动。

(二)优化整合资源,提升了办学平台

1、建设团结和谐的行政班子。

校级领导班子六位同志从工作目标上做到了同向,具体工作上做到同力。

中层干部新一轮选聘上岗后,从观念上更好地确立了五种意识:

形象意识、大局意识、管理意识、责任意识、效能意识;从行动上增强了“五力”:

服务力,公信力,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

2、培育专业优良的教师队伍。

“博学、严谨、创新、爱生”是我校教师遵守的行为准则。

近年来,学校强化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师资培训和提高工作,初步打造出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180多位专任教师中有90位高级教师、1位特级教师、1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9位市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33位武进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教师队伍年富力强、师德高尚并不乏学术中坚和带头力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

3、打造设施良好的物质环境。

三年来,我校在原有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基础上,更新了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尤其是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新添6个特色馆室,同时改善了师生办公、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搭建育人平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1、健全机构,丰富阵地。

我校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重视各学科德育渗透,完善了五条德育工作主线,形成了五大德育途径,协调运作,密切配合,从而在我校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丰富活动,内化行为。

我校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

借助校外四大德育基地,通过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责任教育、爱心教育、感恩教育、评先评优工作的开展等,努力抓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3、全面兼顾,重点突出。

我校从三个年级的具体特点出发,确立各年级的德育工作重点:

高一学生重点抓养成教育,高二加强思想情感教育,高三侧重理想教育,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四)深化课程改革,积蓄持续发展后劲

课程改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在下列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优化课程管理。

我校致力于促进新课改深入发展,有力地保障新课改的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

首先,我校成立了新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新课程实施方案,其次是学校制定所有学科的三年发展规划,第三是建立了研训一体的校本教科研制度。

2、优化课程开发。

我校积极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选修课的难点在校本课程,结合学校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爱好、兴趣和个性的发展,我们制定了《省武高校本课程规划纲要》。

同时,认真实施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优化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们面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

学校生源结构和生源质量的变化。

面对现实,学校把突破口确定为“降低教学起点,推进有效课堂教学,务实求真抓好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

在教学上,学校制定并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有: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青年教师培养意见》等。

4、优化课程科研。

学校选择和研究的课题立足于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006年以来,学校已经结题或正在研究的国家级和省市区级课题20多项。

5、优化课程评价。

学校采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全面使用《成长记录袋》,每学期都制订《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手册》《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

(五)办学实绩

突出的办学效益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保证。

经过上一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实施,学校声誉与日俱增,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管理层面,两年来,学校获得了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常州市体教结合先进单位、常州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常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武进区文明单位等10多项荣誉称号。

教学层面,近三年,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达线率从低谷中不断提升;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也屡获殊荣。

特别是2008年的高考,本科达线率(不含本三)为65%,较前两年提高17个百分点。

武进区教育局朱建康局长带领局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专门到我校庆功,使全校师生深受鼓舞。

教师层面,8人在省级评优课中获奖,其中2人获一等奖,9人在市级评优课中获奖,23人在区级评优课中获奖;市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1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新增22人;有2人获特级教师称号,去年有2人被评为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教师论文在区级以上发表或获奖300多篇。

这些成绩为学校今后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定了全体省武高人继续阔步前进的信心。

三、问题反思

六十多年的汗水和智慧凝结成了累累硕果,特别是学校三年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与社会各界的要求和期待相比,特别是与省内一流名校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学校在蓬勃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诸多崭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懈努力。

(一)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校由于建校年代较早,原有办学配备层次较低,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配套设施陈旧,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如田径场塑胶跑道就因为老化而存在运动安全隐患。

如何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

另外,学校的日常管理还是传统的粗放型模式,也制约着学校的健康快速和谐发展,因此,提高、完善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学校的优势品牌,更好地体现办学优势和特色,也是放在全体武高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建设高素质团队仍需花大力气。

首先,我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呈现“一少一多”现象,即学科领军人物少,青年教师数量多。

对于学科领军人物偏少这一现状,一方面学校的培养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仍处于“被动式”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一旦评上“高级教师”职称或“学科带头人”后,就误认为已达到了顶峰,从而失去了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动力。

对于青年教师这一庞大队伍,我们认为大多数青年教师专业思想巩固,专业知识扎实,一部分青年教师已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骨干。

但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来看,我校青年教师的现状还不太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师团队合作意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团队沟通不够,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教研组团队学习不够,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备课组团队研究意识不够。

(三)加强课程建设与实施,提高教学质量还需励精图治。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校在课程建设、校本研修、教学科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学校课程框架尚不健全,校本课程中的精品课程较少,部分学生自主选择性课程质量不高,特色学科和特色项目的建设面临进一步提升的压力。

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优化教学策略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校在教学管理策略、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课前的准备策略不到位,课堂有效教学落实不够,课后作业的选择、设计和布置有较大的随意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部分发展理念和思路

一、办学理念

我校在继承与发展、实践与创新中,坚持以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引领学校的发展,确立了“人本、和谐”的办学理念。

校园中的“人本”就是一切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实现师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

“以师为本”,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过程的差异,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营造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育人环境,坚持将关爱好、服务好、发展好每一位学生作为学校工作第一要务的理念。

校园中的“和谐”,是一种心态,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境界,包括:

工作氛围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和社会、家庭的和谐,我校致力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教育,促进学校事业和人的和谐发展。

二、发展思路

(一)清晰定位,明确学校发展方向。

必须冷静分析省武高现有生源情况,明确学校发展方向,调整教师心态,不断学习研究、探索实践,从而不断增强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以人为本,营造师生共进氛围。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学校团结协作的氛围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这需要每一位武高人以学校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同舟共济,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身体力行,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求真务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精细管理,行动协调,把握内涵,抓好教学常规工作,抓好教辅保障工作,从而使“求真务实”的理念,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形成合力,更充分地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

(四)整合资源,发展学校特色品牌。

继承学校原有办学特色,如:

德育特色、英语特色、体育特色和科普特色等等,并加以整合、创新,铸造学校的特色品牌,更好地体现办学优势,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

第三部分发展目标与策略

一、办学目标

办“校园和谐﹑管理规范﹑优质高效﹑特色鲜明”的精品学校。

即:

塑造干群关系融洽、同事关系和睦、师生关系健康有序的良好整体形象;建设民主、科学、开拓、和谐的制度文化,有力地规范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激发教师爱生乐教和学生尊师勤学的热情,并自觉地转化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行为;学校办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高考奋斗目标,每年有一批优秀学生进入国内外名牌高校就读,积极铸炼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品牌效应,着力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高标准高质量通过四星级复评,全力全面为争创省五星级普通高中奠实基础﹑创造条件。

二、发展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基础保障

1、发展目标:

完善设施,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关注成本,努力提高办学效益,更鲜明切实地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

2、策略措施

(1)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全面提升办学条件。

开辟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加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办学设施设备的配置水平,创设一流的办学条件,为学校在更高层面上的发展奠定基础。

(2)科学决策,节支增效,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了解市场行情,规范采购程序,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设施设备使用效率,降低学校日常维修的成本。

(3)创建和谐平安绿色校园。

充分发挥技防、物防和人防的合力,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加强校园绿化、环境卫生工作,全面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养成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的良好习惯。

(4)完善奖惩制度,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探索后勤工作新体制,合法合理用工,打破“铁饭碗”,不断激发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后勤工作的新路子,稳妥科学有效地推行后勤改革。

改善宿舍硬件设施,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提高舍管人员的业务素质,营造绿色宿舍氛围;合理安排校内教师住房,规范租金结算和收取。

加强食堂职工队伍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增加花色品种,保障日常供应,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营造整洁卫生、温馨文明的餐厅文化氛围。

(二)学校文化

1、发展目标:

融合东西方多元文化,传承“人本、和谐”的办学理念,培植和谐、民主、健康、开放的学校主流文化,充分体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作用,展现学校的人文精神,提高全体师生的人文素养。

2、策略措施

(1)精神文化建设。

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上的崇高精神品质和优秀传统,吸收现代办学理念和思想精华,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主流文化精神的主体作用,开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文化资源,引导全体师生树立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

(2)制度文化建设。

建设民主、科学、开拓、和谐的制度文化,从制度上保证学校重大原则、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积极推进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创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民主化制度建设,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和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开展学校形象识别系统的建设工作,加强执行胸卡佩戴制度、学生校内着装制度、班主任挂牌上岗制度、副班主任上岗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等,体现创新理念并不断完善、创新,重视公共关系,积极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

(3)行为文化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风、学风建设,规范校园文明行为,注重实效。

重新构建当代校园礼仪文化,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健康、多元、具有现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4)环境文化建设。

按照“绿色、节约、开放、和谐”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使校园环境优美典雅,校园建筑、人文景观和自然环境和谐辉映,能传承悠久的历史传统,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折射出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内涵,显现鲜明的人文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文化特色,为师生创建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

(5)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校园网成为展示学校文化风貌和形象的窗口,成为加强社会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成为校园的主要媒体和信息源,更好地发挥网络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文化生活的作用。

(三)教师培养

1、发展目标:

师德高尚、团队合作、业务精湛、学科引领、自主发展、自成风格。

通过学校三年培养和教师自主发展,一是着力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发展水平,使之成为结构合理、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群体;二是着力打造一支校内领军、省市有影响的骨干教师队伍,未来三年,学校能新增特级教师1-3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3-4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0-15名,各学科备课组均有学科领军人物。

2、策略措施

(1)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利用激励机制,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学校教师队伍合理流动的机制。

学校将通过进一步完善《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中层干部聘用实施方案》和《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教职工聘用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行政人员能上能下,教职工能进能出的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导向。

(2)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通过教师个人规划的制定,使他们明确自身的优势,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心,了解自身的不足和分析目标达成条件缺失,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确立三年奋斗目标和年度奋斗目标。

学校将逐一分析教师个体情况,在目标达成条件缺失中,有的条件学校提供帮助,更多条件由教师通过努力来创造,并定期检查教师自我规划的实施情况。

(3)提高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实效。

坚持“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渠道、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发生在学校身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努力构建开放的、有效的校本培训教研机制。

(4)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依据学校制定的《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意见》,学校通过“压担子”、“搭台子”等措施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今后三年,学校会让更多青年教师任教毕业班、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竞赛主教练和班主任,坚持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解题能力竞赛、教学反思评比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市教育局五级梯队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5)着力推进名师工程。

一是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培养名师,我们要发挥名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辐射作用,带领一批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名师,我们要引导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或独立申报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三是在激励机制中培养名师,要进一步完善《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条例》,充分发挥名教师在师德修养、工作态度、教学业绩、科研成果和指导青年教师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对年度表现优异者给于一定的奖励经费。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加强对班主任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实施副班主任制度,加强对青年班主任和班主任后备力量培养工作,改革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探索班主任论坛模式,在教师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打造优秀的班主任群体。

(四)学生培养

1、发展目标:

品德高尚、目标远大、充满激情、追求卓越、基础扎实、特色鲜明。

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有正确的伦理观、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进取精神和踏实作风,心胸开阔,视野宽广,乐学善学,自信自立,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和谐发展,初具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充分发掘与拓展德育特色资源,帮助全体学生和谐地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为每个学生的幸福生活奠定丰厚的人生基础。

高考升学率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为高校输送的高质量人才逐年增加;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在区市省级各项比赛中展现特长、取得佳绩。

2、策略措施

(1)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进一步在全体教职员工中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明确每一位教职员工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职责。

牢固树立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的思想,积极探索实施途径和方式,把德育工作贯彻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2)重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继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努力形成师生与校园环境和谐共存,师生之间和睦互动的和谐校园。

注重教师文化建设,积极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贯彻人本民主、精神关怀的教育理念;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启动成功信心机制,激发学生的成功信念的精神源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营造出“团结向上、安全文明、卫生整洁、宁静愉快”的宿舍文化环境,促进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长;注重社团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学生能力培养、技能训练、性情陶冶的第二课堂。

(3)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要通过学生会以及“一帮一”、班级轮值制和主题班会等活动,努力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规范,在自主活动中实现道德内化、自主发展。

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以搞好国家级课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心理教育策略的研究》的科研工作为核心,按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确目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加强对各年级各类学生个体的心理疏导,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生命教育讲座,使学生能从容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在危情时刻能够救助他人和保护自我。

(5)积极开展“三结合”教育。

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加强横向联系,营造周边良好的教育环境。

(6)求真求实,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优良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使之掌握较好的科学方法和独立学习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

(五)教学改革

1、发展目标:

确立“自主、互动、多元、生成、创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打造切合学生实际的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指的是建立在以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的优良的课堂生态环境,让师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之间多维、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地开发师生生命的潜能,开启生命的智慧,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取得师生学科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生态课堂的最高境界应是生命课堂、智慧课堂、高效课堂等有机和谐的统一。

2、策略措施

(1)以集体备课为起点,构建生态课堂的有效准备策略。

课前准备的有效性是实施有效教学,打造生态课堂的前提,学校要求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做到“五结合”,即学校“规定动作”与备课组“自选动作”相结合,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与平时交流相结合,研讨课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和个人专业化发展与备课组建设相结合。

(2)以学案制为突破口,成为生态课堂的有效抓手。

学案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并且具有便于学生整理、保存和反思等优点。

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上努力突出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创造性。

学校将在学案的编制、质量、使用、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跟踪,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形成学校完善的学案库,真正服务于教学。

(3)以自主、互动、高效课堂为核心,营建生态课堂的“生态场”。

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随堂听课,备课组每周滚动研讨课,组织外出观摩,学生问卷监控等手段,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目标明,教学内容精,教学起点低,教学方法活,教学管理严,师生关系亲的主体发展性教学模式。

(4)以有效作业为关键,成为生态课堂的有效载体。

有效作业的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作业的编制、选择要有针对性;二是布置作业要有滚动性和层次性;三是学生完成作业可以选择性;四是作业的批改和评讲的要及时性和有效性。

(5)以发展性学业评价为手段,成为生态课堂的落脚点。

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只是为了检查、甄别与选拔,更重要的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发挥学生在学业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用好评价结果,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

一要将学生本学科的学习行为评价表、活动过程性材料、考试检测成绩等整理归档,及时纳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二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材料,以恰当的方式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导学生自我总结分析,发现自己的亮点和进步,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以进步增强信心,从问题寻找潜力。

(六)课程建设

1.发展目标:

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策略措施

(1)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合理设置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科学设计课程的组合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中,坚持国本课程校本化实施,从规范化、信息化、多元化、持续化四个方面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化建设,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独具特色的课程服务。

(2)形成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充分利用社会和学校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加强“生命之歌”、“科学与人类进步”、“英美文化”等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管理,使之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

(3)着眼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兴趣小组、文化社团活动。

规范学校兴趣小组、文化社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