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021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docx

《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docx

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

濮阳第一任市委书记给你讲讲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的历史!

1983年9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阳地区行政公署和濮阳县,建立濮阳市,为省辖市,原濮阳县改为市郊区。

9月9日,省政府下发豫政[1983]101号文《关于我省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通知》指出,新设立的濮阳市由省直接领导,并将原安阳地区的范县、台前县、清丰县、南乐县、内黄县、滑县、长垣县、濮阳县8个县划归濮阳市管辖,实行市管县体制。

全市人口约476.57万人,总面积7913平方公里。

9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向国内外报道了这一消息。

1985年7月,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在市委书记吴贵增、市长赵良文、常务副市长张新隆陪同下视察濮阳城市建设工地。

根据省委指示,为了不影响秋收种麦,文件延至10月24日才宣布。

1983年10月21日,省委来电,决定撤销安阳地委和濮阳县委,组建濮阳市委和市政府领导班子。

市委书记吴贵增,副书记葛纪谦、胡笑云、赵良文,常务委员吴贵增、葛纪谦、胡笑云、赵良文、林治开、牛学忠(兼市委组织部部长)、王秀璋(兼市委秘书长)、裴国顺(兼市委宣传部部长)、范保国(兼市委政法委书记)、张新隆。

市政府市长赵良文,副市长张新隆、唐生海、赵振乾、姜新莲(女)、安战范。

10月24日上午,安阳地委召开最后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地委书记王英主持会议并讲话。

他在会上传达了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省委、省政府有关撤销安阳地区和濮阳县及建立濮阳市的决定精神,研究了濮阳市成立大会的有关问题。

下午,在原安阳地区第一招待所礼堂,濮阳市委、市政府成立大会召开。

会上,王英代表省委、省政府宣布:

濮阳市正式成立,并宣布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新任濮阳市委书记吴贵增、市长赵良文分别讲了话。

至此,濮阳市委、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原中共安阳地委、安阳地区行署及各直属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直属企业等就地“翻牌”(对口换牌改名称)成立濮阳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新濮阳市成立后,在原安阳地区机关的基础上,组建了市委、市政府直属机关。

牌子虽然挂起来了,但都是在安阳,(1984年5月1日,市政府从安阳搬迁至现濮阳县城,开始在濮挂牌办公。

)新的濮阳市城区还一无所有,当时被人称为“地无一垄,房无一间”。

摆在新建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面前的是千头万绪的工作、百业待举的局面。

给你讲讲咱濮阳建市经过吴贵增

为什么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

这要从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濮阳市的具体情况来考察。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中央两个文件:

其一:

198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的中发[1983]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市州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等若干问题的通知》。

文中第一个大题是:

积极试行地、市合并。

在讲了市领导县的重大意义之后,指出:

'在进行地市机构改革时,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以经济发达的城市为中心,以广大农村为基础,逐步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主要办法是,实行地市合并,由市领导县','不受一地一市的限制,一时条件不具备的,也不要勉强硬凑'。

其二:

1983年9月1日,国务院的国函字[1983]17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批复》,第二条,撤销安阳地区行政公署,将安阳、浚县、淇县、林县、汤阴五县划归安阳市管理。

第三条,撤销濮阳县,设立濮阳市,由其直接领导,并将安阳地区的内黄、滑县、清丰、南乐、长垣、范县、台前七县划归濮阳市管辖。

上述两文可以看出,撤销安阳地区,设立濮阳市,是全国实行地市合并,由市领导县体制重大改革的结果。

这里还要介绍一个情况,中共河南省委于1983年10月22日印发的省委第38次常委会议纪要称:

'撤销安阳地区,设立濮阳市,是为了适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原油田的建设和石化基地建设的需要。

'这个表述该怎么理解呢?

这里摘录一段'河南省委副书记刘正威于1983年11月17日在濮阳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讲话',对了解纪要可能有所裨益。

刘正威讲:

今年6月份在北京参加人代会,赵紫阳(时任国务院总理)把各省市负责人找去商量市带县的问题,当时各个地方发展都比较快,像江苏基本上都是市带县了,地区都撤销了,都变成了市。

我们向赵紫阳同志汇报了河南省对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打算。

当汇报到我们准备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时,赵紫阳同志说,按眼前条件讲,马上成立市就不那么够条件,但从适应、促进形成石油化工基地这样一个战略角度来考虑,还是很有必要。

我的理解,省委纪要表述了濮阳建市的具体条件,马上成立濮阳市,尽管条件还不那么具备,但从适应、促进油田和石化基地建设的需要,还是马上或叫做提早成立为好。

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这是全国一项重大改革。

撤销安阳地区,设立濮阳市的决定因素就是这个大政策、大气候,中原油田的开发建设对加速和提前建立濮阳市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阳地区,设立濮阳市,是在1983年9月1日。

而濮阳市宣告成立,正式挂牌办公,则是1983年10月24日。

国务院批复下发之后,省委讲:

为不影响秋收种麦,等小麦种完后,再宣布成立濮阳市。

这期间,濮阳市委新班子实行内部办公,熟悉濮阳的一些情况,筹备濮阳市成立大会。

1983年10月20日左右,小麦基本种完,经请示,省委同意宣布成立濮阳市。

10月24日在原安阳地区行署礼堂(驻安阳市),召开原地直机关局委以上主要领导和各县主要负责人大会,宣布成立濮阳市。

原中共安阳地委书记王英受省委委托,宣读了省委常委会议纪要,宣布了濮阳市党政领导班子配备名单,即:

市委书记吴贵增,副书记葛纪谦、胡笑云、赵良文,常委林治开、牛学忠、王秀章、裴国顺、范保国、张新隆,(军队干部一人暂缺);政府市长赵良文,副市长张新隆、唐生海、赵振乾、姜新莲(女)、安占范;纪委书记潘清顺。

从此,濮阳市领导机构开始全面运转,480万濮阳人民踏上新的征程。

濮阳市在河南省几个地市合并中有其显著的不同点:

(1)没有依托。

河南省截至目前已陆续撤销地区、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有6个地区。

除濮阳市外,所有市都有所依托。

新乡、开封两地区撤销之后,分别有新乡、焦作、开封、郑州4个市实行市管县;洛阳、许昌地区撤销后,分别有洛阳市,升格为地级市的三门峡、许昌、漯河4个市实行市管县;南阳地区撤销后,就地建市实行市管县;惟独濮阳市城市是一张白纸。

有的同志说,濮阳市是有市没城。

(2)整体翻牌,整体搬迁。

河南省已撤销的6个地区中,地直机关整体翻牌为地级市的,只有两家,一是南阳地区,一是安阳地区。

这里又有所不同,南阳是就地翻脾、就地建市,而濮阳市直则要整体从安阳市搬到百公里之外的原濮阳县。

(3)财政补贴。

河南省几个市都是财政上缴市,而濮阳市是惟一吃财政补贴市。

刚建市时管8个县区,每年吃省财政补贴达四千多万元。

撤地建市,对濮阳市来说,是一件牵动较大的事。

面临平地建市,几万人搬家,急需搬迁的职工有1万人,包括家属约5万人,又面临机构改革,人心浮动是可想而知的。

稳定情绪,带好8个县,使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自不必说,与其他几个市不同的是,还必须尽快着手解决建市资金、规划建设、市直单位搬迁三大难题。

平地建个省辖市,是需要一笔巨资的。

资金从哪里来?

靠安阳地区的节余,接过来的财政节余只有290万元,对平地建个省辖市来说,是远远不够用的。

靠省里给,省领导讲没有钱。

跑省各厅局最后只要来300万元搬迁费,建设资金还是没着落。

为解决资金问题,曾到外地取经,也找一些老同志征求意见,都认为根本的还是要解决政策问题。

光靠临时要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后来有了一个机遇。

1984年4月11日至13日,原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同志来濮阳视察中原油田和地方工作。

我们向他汇报了濮阳市的情况及发展设想,提出新建市底子薄,要求国家给1.5亿垫底资金。

他讲,建设资金要有个办法、有个渠道,总得从企业拿一点吧。

通过税收,交给地方一些。

当然要给濮阳市的同志说清楚,现在要解决很大很多也有困难,反正要解决一点问题。

解决很多有困难,因为国家财政有困难。

随后,我们就找省里,要求省里和我们一块上中央要钱、要政策。

河南省政府于1984年11月13日以[1984]149号文《关于濮阳市城市建设所需资金的请示》向国务院写了报告,并派纪涵星副省长和我们一块上中央要钱,提出要1.6亿元,每吨油提取2元,或者基础设施由油田负责,从1985年起连续4年将油税20%返还濮阳市。

国家计委办公厅以计办厅[1984]314号文向国务院写了'关于河南省濮阳市城市建设资金的报告',提出在实行利改税时采取开征城市建设维护税的办法解决。

财政部、石油部研究可给一定支援。

纪涵星副省长和我们到财政部要了200万元就回郑州了。

市里的同志留下来,在北京继续跑。

到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计委、财政部、石油部、建设部、化工部、中国石化总公司、纺织部等单位。

在京跑了45天,见到副部级以上干部18个,终于跑成了1000万元。

国务院办公厅于1984年6月29日函复:

给濮阳市建设资金1000万元(财政部200万,石油部800万),今后,濮阳市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要按照第二步利改税的统一规定执行。

要根据建房进度分期分批进行搬迁,不需搬迁的人员要妥善处理安置。

要到1000万元,濮阳市新市区才开了工。

第二年又到北京要了1000万元,才得以继续施工。

其后的建设资金渠道就靠第二步利改税解决了。

可以这样说,濮阳市市政建设的启动资金是两千万元。

没有这两千万元,市政建设是很难启动的。

濮阳市是一个新建市,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

要在豫东北建起一座新兴的现代化的石油化工城市,规划建设起点要高,力争做到30年不落后。

濮阳市成立后,立即成立了规划、支油、接待、搬迁4个办公室。

规划建设办公室经筹备很快就到濮阳县城办公。

其后又组织两个考察组,分别南下上海金山、深圳、茂名,北上燕山、天化、齐鲁,吸取石化基地和新城市建设的经验教训。

同时,广泛收集资料,征求意见,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多次,最后将规划建设方案定下来了。

在规划中,争论最大的是城市选址。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关系到新城市建设的成败问题。

事关大局,争论也就最大。

当时,各方面提的方案有老城方案、傍老城方案、油田总部方案,还有柳屯、马庄桥、子路坟南、子路坟北、内黄后河等方案,有七八种之多,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说法。

前三种方案,其基本出发点是,建市有依托,投资少,见效快。

后面方案则认为那里是黄河故道,沙土地,不占良田。

经过多方论证,我们选定了子路坟北方案。

这里地面开阔;便于规划,经过几年建设,就可东连油田总部,西接石化基地,逐步形成'一'字形带状城市。

为了进一步论证选址方案,在北京跑资金期间,我们曾邀请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周永源召集有关专家评审。

会议听了我们的汇报,看了资料,提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城市选址:

一、不要进老城,进老城三个钱不顶一个钱花;二、不要进企业,进企业生不完的气;三、不要下围棋,东一点西一点,一时很难形成规模。

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

对我们的选址是赞同的,但同时提出一个'险'字,即要冒很大风险,如果资金不足,很可能吊到那里,孤零零盖几座楼,进退维谷。

与此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

如城市规模,我们原定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为50万人,经论证改为30万人。

经过评审,我们更加坚定了已定城市选址方案的决心和信心。

制定了城市规划,又解决了钱,在省政府领导口头答应下,1984年8月17日夜新市区建设就破土动工了,当年开了三条路,搞了'三通一平'(水通、电通、电讯通和路平),开工几十栋宿舍楼。

1985年,濮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市政建设当年要实现'四二一'--即实现四个配套(服务性设施、水、电、气、通讯,达到能住能办公);二个主体,即市委、市政府两座办公楼主体要立起来;一是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完成。

到年底,这几项工作都按计划完成。

当年开工和竣工117栋楼,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基本具备了市直机关进一步搬迁的条件,即先在宿舍办公,待办公楼建成后再行搬迁。

这里应该提到的是,在濮阳市建立之初,中原油田曾给了大力支持,借给百万元,在油田总部西侧建了一片平房,为濮阳市委临时搬迁创造了条件。

大家知道,濮阳市建设没有依托,宣布成立时,地点在安阳。

由于是地直整体翻牌,一夜之间在安阳市到处挂起了濮阳市××单位的牌子。

为此,安阳市很有意见,也造成过往行人的一些误会,误认为到了濮阳市。

既然成立了濮阳市,市直机关应该尽早搬到濮阳。

我们也曾设想过先搬到濮阳县城办公,提出:

对口搬迁、寝办合一,因陋就简,开展工作。

各单位到濮阳县(当时为濮阳市郊区)调查的结果是,濮阳县直单位办公条件也很差,房子很紧,能挤出房子的不多。

惟一可利用的是县政府新办公大楼刚建起来,尚未完工的一座百余间的单面楼和一些平房。

就在此基础上立即着手进行简易配套建设,尽快形成可以生活、办公的基本条件。

1984年5月1日,市政府领导机关率先搬到濮阳县城办公。

一些局委有的盖了些临时房,有的借用仓库也搬过来办公。

前面提到的在油田总部附近新建的平房还未完工,更重要的是没有通讯设施,没法办公。

后来,经协商从油田总机让出了3对电话线路,架了一条通往老城的临时电话线。

当时提出,市委机关要在1985年10月底前搬到濮阳,后因省里提出领导体制要变,搬迁推迟。

濮阳市四大班子搬迁中,市政府三迁,市委、人大、政协两迁其址。

因资金不落实,市委党校在建市10周年之际,即1993年10月才搬到濮阳。

市直一些单位、绝大多数老干部至今仍留在安阳市。

这个话题似已超出了建市之初这个范围。

因二次区划及领导体制调整这已是建市三年之后的事了。

但由于部分同志来的较晚,老是问这个题,今天也就超范围讲讲我知道的一些情况。

杨析综于1985年5月任河南省委书记之后,到各地视察,当年7月7日~8日在安阳听了濮阳市委的汇报,又到濮阳视察正在建设的新市区,视察了中原油田。

1985年11月10日,省委召开调整区划工作会议,杨析综在会议上讲:

'我来河南跑了一圈,撤地建市比四川还成熟,于是河南省向中央写了请示'。

国务院于1986年1月18日以国函[1986]4号文作了批复,标题是《国务院关于河南省调整扩大市管县领导体制的批复》。

该文批准撤销新乡、许昌、洛阳三个地区,实行地市合并。

将淇县、浚县划归鹤壁市,将滑县、内黄划归安阳市,将长垣县划归新乡市,濮阳市留下四县(清丰、南乐、范县、台前)一区(濮阳县当时已改为郊区)。

濮阳市的领导体制调整又是怎么回事?

也就是说为什么要进行领导体制调整?

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即要解决市政建设资金问题。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央、省领导同志都认为濮阳当时建市不够条件,但是它设立了。

这就带来它的先天不足,而后天又缺乏资金,它的成长就很艰难了。

为解决濮阳市政建设资金,河南省省长何竹康曾向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讲过,也带我们跑过石油部,纪涵星也带我们跑过财政部,我们也跑过不少厅、局,都未能很好解决。

为从根本上解决市政建设资金问题,何竹康经征求中央有关部门意见,提出一个方案--即油地结合,由油田建市。

其后,随着区划的调整,濮阳市领导体制也进行了调整。

中共河南省委豫文[1986]32号文称:

'为了加快濮阳市政建设和中原油田的开发,经与石油部党组商议,省委决定对濮阳市党政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1986年3月22日,在宣布新班子的会议上,省委副书记刘正威讲了话。

他说:

'这个班子的配备,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濮阳市区划调整的意见和按以油田为主建设濮阳市的指导思想,濮阳党政两个班子,要以油田为主,与濮阳的班子共同组成。

''由原来的以地方为主,改成以油田为主,这是领导体制的重大调整,这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目前,我们强调实行市带县的体制,这里实质是油田带县的问题。

'刘正威讲得够透彻了,以油田为主统一规划,统一建没,市带县实质是油田带县。

濮阳市的建设,既然由油田负责,领导体制调整也就势所必然了。

由于时间太长了,一些资料不全,谈的可能不十分准确,有些观点也可能有错误,仅供参考。

 

濮阳市市直行政机关搬到濮阳办公的经过王华堂

1983年9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阳地区、成立濮阳市后,新的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于10月24日在原安阳地委一所礼堂隆重召开大会,宣布了濮阳市的正式成立。

随之,原安阳地直机关也翻牌改为濮阳市直机关。

新的濮阳市建立后,面临着两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是要抓紧进行新市区的选址、规划和建议工作,加快新市区的建设步伐;二是要尽快把部分干部职工搬到濮阳去,就近加强对各县区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做好支油工作。

这是省委的要求,也是各县区和中原油田480万人民的迫切愿望。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的困难是很多的。

首先是房子缺乏。

第一批需要搬迁的有51个单位(不包括党委系统),计划搬迁干部职工1048人,需要房子1100多间。

二是经费困难。

由于搬濮后都要实行集体办公和食宿,这就需要购置一些必要的办公与生活用具,加之节假日路途往返增多,这就势必会给本来已经紧张的办公经费造成很大困难。

三是交通、通讯条件差。

许多单位没有交通工具,不能适应前后方工作的需要。

特别是邮政、通讯线路原来都是以安阳为中心中转的,而濮阳还不能形成邮政、通讯的中心网络,打电话、发文件还要从安阳中转,这就会给前线指挥带来很大不便。

四是干部思想工作量大。

有些同志对搬迁工作认识不够,思想准备不足,认为濮阳条件差,生活艰苦,存有不愿搬、不想搬的思想。

所有这些都给搬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针对上述问题,濮阳市委、市政府对搬迁工作进行了多次研究,一致认为必须把指挥中心搬到濮阳去。

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加快濮阳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作为市一级政府,决不能长期在百公里之外的安阳市进行遥控指挥,也不能坐等城区建成后再搬家。

我们尽快搬到濮阳去办公,正是为了加快濮阳城市的建设步伐,就近加强对各县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做好支援油田建设工作。

为此,市委、市政府对搬迁工作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不久,就于1983年11月18日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新隆同志为首的前线指挥部,一方面负责城市的选址、规划和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负责做好各机关搬迁的筹备工作。

二、加强了搬迁资金的筹措。

为了解决搬迁经费的困难,除了财政拿一点、单位挤一点外,还经过向省多次汇报,省政府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给了搬迁费300万元。

三、实行了上下对口搬迁的办法。

为了解决办公、食宿用房问题,市委、市政府要求濮阳县直机关凡是有条件的都要挤出一部分房子借给市直机关。

对确实没房的单位,采取县建市补或市建市补的方法,按照因陋就简的原则适当建造一些平房,原则上每间房子由市政府补助1800元左右。

四、制定了一些优惠鼓励政策。

一是对经费确有困难的单位,凡是搬到濮阳办公的工作人员,每人原则上一次性补助搬迁费(包括搬运费及必须的办公、生活用品)100元。

二是凡搬到濮阳办公在一个月以内的,每人每天按出差标准补助;超过一个月的按减半补助,往返安阳、濮阳出差办事的按出勤标准补助。

五、加强了邮政、通讯建设。

为了解决邮政、通讯问题,市政府给濮阳县邮电局投资30万元购置了邮政专用车和必要的设备,增开了郑州至濮阳的邮路和微波通讯线路,初步改善了邮政、通讯条件。

通过以上措施,调动了各单位搬迁工作的积极性,许多单位都派出了得力干部到濮阳,加强了搬迁的筹备工作。

濮阳县直机关也给了大力支援,不少单位把新房、好房腾出来让给了市直机关。

特别是濮阳县政府把刚刚在国庆路竣工的一座新办公楼、两个平房院共计170多问房子借给了市政府机关用。

市政府又投资26万多元进行了配套建设,安装了电灯、电话,新建了仓库、车库、食堂,为市政府机关搬濮办公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如濮阳县农牧局专门腾出了种子站大院供市农牧局使用,濮阳县教育局、供电局、邮电局、粮食局、供销社、商业局、人行、农行、工行等单位都积极主动腾出了许多房子供市直部门搬迁使用。

这样到1984年4月,濮阳县直28个单位共腾出房子574间。

没房和缺房的23个单位也想法租赁和新建了一些房子,初步创造了搬迁的条件。

为此,市政府于1984年4月15日召开了首次市直机关搬迁动员会议,要求凡是有房的单位从4月25日起陆续进行搬迁工作,争取在五一节前搬到濮阳办公。

这样,许多单位从4月25日起就展开了紧张的搬迁活动。

到4月30日,已如期搬到濮阳办公的有市政府办公室、市经委、计委、财委、农委、农牧局、水利局、人事局、统计局、粮食局、商业局、财政局、税务局、人行、农行、工行、供销社、石化局、供电局、邮电局、物资局、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广播局、计生办等28个单位,共搬迁干部612人。

其他缺房单位也先后搬来少数人员,在前方建立了筹建处或联络处。

在首批搬迁基本结束时,市政府于4月30日上午在新的市政府机关大院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及市政府挂牌仪式,市长赵良文、副市长姜新莲等亲自把'濮阳市人民政府'的牌子挂在了大门口上。

30日下午放假回安阳过五一节后,5月2日,全部返濮办公。

5月3日上午,赵良文市长主持召开了搬濮后的第一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了工作。

5月4日上午,在濮阳县工人文化宫礼堂首次召开了各县区和市直在濮领导干部大会。

赵良文市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十二项工作要求,郑重宣布市政府从5月1日起在濮阳正式办公。

号召市直全体干部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要求各级领导要关心职工生活,办好机关食堂,保证每个干部职工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

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各项制度建设,增强组织纪律性,坚府领导班子由原来以地方干部为主,改为以油田干部为主的领导体制)。

调整后的市政府又于1986年4月7日召开了第二次市直机关搬家动员大会,要求凡未搬到濮阳办公的单位一律于4月20日前全部搬到濮阳办公。

这样,经过各单位的积极努力,到1986年4月中旬全部搬到濮阳办公。

为了适应调整领导体制后的需要,市政府于1986年4月又投资400多万元,在大庆路中段购买了兴华宾馆,租赁了东风旅社大楼及其大院,之后又新建了客房和小礼堂。

这样,市政府和部份委、局又于1986年4月下旬暂时搬到大庆路新址办公。

随着位于新市区的市委、市政府办公楼的建成,市政府于1987年9月又从大庆路正式搬入人民路新办公大楼办公,部分市直机关也暂时搬人新市区家属楼内办公。

直到1991年市政府综合办公楼建成,市直各委、局、办(除有单独办公楼的单位外)才最终搬到综合楼办公。

至此,市直机关的搬迁工作基本结束。

对濮阳建市初期的回忆赵良文

赵良文男,1931年5月生,河南省濮阳县人。

1946年参加工作,194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后在濮阳县两门镇学校任教。

1951年10月后历任中共濮阳县委宣传部干事、中共新习区委书记、县委办公室主任。

1973年6月后历任濮阳县农机局副局长、徐镇乡党委书记。

1979年1月后历任中共濮阳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

1983年10月任中共濮阳市委副书记、濮阳市市长。

1986年4月任政协濮阳市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

1983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阳地区和濮阳县设立濮阳市,辖南乐、清丰、内黄、滑县、长垣、范县、台前七县。

198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濮阳县改为濮阳市郊区,濮阳市辖七县一区。

人口480万,耕地749万亩,总面积7913平方公里。

1983年10月24日,原安阳地区各县播种小麦刚刚结束,在原安阳地区行署礼堂,安阳地委召开原安阳地区直属机关和各县主要领导同志大会,宣布濮阳市成立。

原安阳地委书记王英受省委委托宣读了1983年9月1日《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批复》;宣读了河南省委1983年10月22日《关于撤销安阳地区设立濮阳市的省委常委会议纪要》;宣读了省委对濮阳市党政领导班子配备名单。

新任市委书记吴贵增、市长赵良文先后在大会上讲了话。

从此,新的濮阳市正式诞生,随之濮阳市的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从1983年濮阳市建立,至今已30年了。

回忆30年的战斗历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奋进,努力拼搏,艰苦创业,全面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濮阳市的期望和要求。

濮阳市是白手起家,平地建市,当初在无资金、无公房、无通讯设施、无任何依托的情况下,新市区的建设,一切从零开始。

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