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9712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

《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docx

温州市产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目录

1.全县概况2

2.工业发展现状2

2.1基本情况2

2.1.1产业门类与主要经济指标2

2.1.2规模经济显著增强,骨干作用凸现3

2.1.3产业集聚增强,特色经济显现3

2.1.4产品结构得到优化3

2.2工业集中发展区3

2.2.1产业门类与主要经济指标3

2.2.2面积及土地利用情况6

2.2.3布局及基础设施概况6

2.3产业集中度7

3.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7

3.1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7

3.2有利条件8

4.新津工业发展规划9

4.1指导思想9

4.2规模及经济总量10

4.3产业升级10

4.4产业规划10

4.5产业布局16

4.6物流交通规划18

5.促进工业发展的措施19

新津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2008年-2020年)

(征求意见稿)

1.全县概况

新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距成都市区28公里,距双流航空港10公里,距大件乐山港90公里。

全县幅员面积331平方公里,县境呈圆形,耕地面积128.96平方公里,平原占76.6%,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

辖11镇1乡,北部与崇州市接壤;南部与彭山县相连;东部与双流县为邻;西部与邛崃市相通;西北部与大邑县相接;东北部与双流县相接;西北部与大邑县相接;东南部与双流县、彭山县相接;西南部分别与彭山县和邛崃市相接。

全县现有人口30.1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0.56万人),从业人员18.4万人(其中工业就业人员为4.65万人)。

近年来,新津县实施“工业强县、三产兴县、城建靓县”发展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2007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22亿元,增长16.8%;全口径财政收入11.52亿元,增长12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5亿元,增长153.2%;全口径工业增加值32.49亿元,增长25.1%;规模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增长32.7%。

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位列西部百强县第68位、全省县级综合经济实力第15位,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原类区先进县。

2.工业发展现状

2.1基本情况

2.1.1产业门类与主要经济指标

新津工业基础过去相对薄弱,近年来将强调工业发展速度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相结合,重点放在了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化工和食品、机械等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壮大发展方面,发展速度较快,2001—2007年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在全县GDP中的比重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食品、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路桥机械等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宽广的工业体系。

2007年全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32.49亿元,增长25.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13亿元,增长32.7%。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列成都市区县第三名。

近年来新津县工业部分主要经济指标

单位:

亿元、%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年均递增

工业增加值

9.3

10.3

12.4

16.3

20.85

25.32

32.49

23%

占GDP比重

33.7%

33.4%

34.8%

38.4%

41.6%

43.6%

45.6%

#规模企业工业增加值

6.34

8.36

12.05

15.68

17.7

26.13

32.8%

2.1.2规模经济显著增强,骨干作用凸现

2007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24户,比2001年增加83户,2001—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2.8%,并且增长加速的趋势明显,占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62%提高到80%。

规模企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2007年重点引进了华通、天威硅业、中蓝晨光等重大项目。

一大批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相关行业、企业的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企业集群,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的高速增长。

2.1.3产业集聚增强,特色经济显现

工业集中发展区经过多年开发建设,拓展了工业的发展空间,扩大了产业的集聚效应,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4户,化工主导产业快速发展,食品、机械等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2.1.4产品结构得到优化

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化工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正在成长为全县主导产业,其中天威硅业、中蓝晨光项目已被纳入2008年全省重点推进的50个重大项目。

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落户新津,使新津产业结构得到了全面提升,一批科技含量、附加值较高的产品逐步取代原来的低档次、低水平产品。

目前,全县已培育和引进并拥有中国名牌8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免检产品10个、四川名牌11个、省级著名商标12个。

品牌建设初显成效。

2.2工业集中发展区

2.2.1产业门类与主要经济指标

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是在省级工业园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

现状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由两个部分组成,县城北面是A区,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南面是B区,规划面积为5.92平方公里。

共11.92平方公里。

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特色产业集聚区之一,一方面接受成都市及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品;另一方面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与本地比较优势相适应的特色工业。

区内聚集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业企业,其中包括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控股的开利空调和中化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2家,希望、纳爱斯等国内500强企业7家,天威硅业、中蓝晨光特种纤维等全国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8家,琪乐等西部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7家。

2007年,新签约的投资上亿元工业项目就有14个,上10亿元的工业项目达6个。

食品产业

食品产业目前为新津第一大支柱产业。

拥有希望集团、美好食品、伍田食品得益绿色等新津本土成长起来的著名食品企业,还有一批省、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7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23亿元,占集中发展区总产值的42%,实现利税2亿元,占集中发展区利税总额的36%。

主要龙头企业情况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

产品

项目指标情况

产量

产值

利税

1

成都市新津希望饲料厂

饲料

16万吨

40000

1200

2

成都三旺农牧有限公司

饲料

20万吨

56000

1500

3

成都市希望食品有限公司

火腿肠

5万吨

60000

3200

4

成都市伍田食品有限公司

牦牛肉

7.5万吨

64000

2400

5

四川白象食品有限公司

方便面

2.6亿袋

20000

1200

6

四川省得益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方便米饭

3200万盒

19300

1200

化工产业

化工产业目前为新津第二大支柱产业,2007年,化工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占集中发展区总产值的28%,实现利税1.6亿元,占集中发展区利税总额的29%。

拥有纳爱斯、成化股份、华英化工等国内知名企业。

2007年又引进了预计投资额分别为27亿元和26亿元的的天威硅业项目、中蓝晨光新材料项目、投资14亿元的华通科技项目等。

化工产业未来几年内将成为新津第一大支柱产业。

主要龙头企业情况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项目达产指标情况

备注

产量

产值

利税

1

纳爱斯成都有限责任公司

洗涤用品

12万吨

100000

12000

2

四川华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农药

2万吨

50000

5000

3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

新材料

5万吨

300000

20000

在建

4

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

多晶硅

3000吨

420000

187500

在建

5

华通投资有限公司

对二氯苯

6万吨

50000

8000

在建

机械产业

机械产业目前为新津第三大支柱产业,拥有新筑路桥、成筑路桥、腾中机械、东南网架等国内知名企业。

2007年,机械产业实现产值11亿元,占集中发展区总产值的20%,实现利税1.2亿元,占集中发展区利税总额的22%,目前正围绕以新筑路桥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机械产业。

主要龙头企业情况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项目达产指标情况

备注

产量

产值

利税

1

成都新津新筑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伸缩缝、桥梁构件

5万吨

100000

15000

2

中国路桥集团新津筑路机械厂

伸缩缝、桥梁构件

2万吨

50000

10000

3

新津腾中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石化成套设备

500套

250000

30000

3

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钢结构材料

5万吨

100000

15000

一期建成

工业集中发展区近三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表。

2005—2007年工业集中发展区综合指标统计表

时间

规模以上

企业数(家)

销售收入

(万元)

工业增加值

(万元)

实现利润

(万元)

入库税金

(万元)

2005

31

254516

74997

19475

11442

2006

31

312141

96652

22877

12234

2007

46

524663

157893

25537

15003

2.2.2面积及土地利用情况

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面积为11.92平方公里,截止2007年12月底,工业项目实际已占地8.2平方公里(12252亩),配套设施及园区道路及公共绿化占地面积共3.5平方公里(5319亩),总计11.7平方公里。

项目用地情况统计表

园区规划面积(亩)

项目合同总用地面积(亩)

项目实际用地情况

项目总数量(个)

总面积(亩)

建成投产项目

在建项目

签约拟动工项目

数量(个)

面积(亩)

数量(个)

面积(亩)

数量(个)

面积(亩)

17880

12252

128

9412

69

3277

34

3231.8

25

2903

2.2.3布局及基础设施概况

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分A区和B区。

A区位于大件路城区段以北,现状道路有东西向的大件路、绕城路、外环路等,南北向的有儒林路、鹤林路、温州路、希望大道、新文路等。

其中大件路、希望大道(红线宽度58米)、绕城路和希望西路(红线宽度40米)、儒林路和鹤林路(红线宽度24-30米)、新文路和温州路(红线宽度30米)、外环路(红线宽度30米)、新崇路(红线宽度15米)等已建成。

希望大道、新文路、儒林路则由北向南将新津老城区与A区连接起来。

新津工业集中发展B区位于城区西南,是成都市重点发展的三大化工园区之一,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化工产业。

B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已形成“四横二纵”的道路,Φ219天然气管线、1万吨/日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投运;特勤消防站和工业水厂已规划选址,预计2008年将建成投入使用。

2.3产业集中度

目前,全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约有78家。

其中2005年9月前建成投产的69家,2005年9月后新建企业9家。

这些企业约40余家已列入逐步整体调迁计划,未来3-5年内将陆续调入集中发展区。

仅15家对资源依赖性较强的企业(芒硝、烟花爆竹、农副产品加工等)计划原地继续发展。

少数几家集中发展区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近期内将关停。

2007年,以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计算的工业集中度为62%。

3.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3.1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新津工业近几年虽然发展很快,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

主要是:

总体规模偏小,大企业大集团少,土地、能源、金融等要素制约因素依然存在。

3.3.1资源制约因素

成都市总体上属于资源缺乏型城市,资源环境、生产要素对全市经济的持续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除钙芒硝矿外,新津及附近由于缺少金属矿、煤炭、石油等资源条件,资源利用型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受到限制。

现在,石化工业在成都布点,对新津是个难得的机遇,应当抓住这个机会来发展重化工大企业大集团。

3.3.2能源及其他配套条件

新津的能源消费基本上处于供给制约型,即能源供给量决定能源消费量。

面临新津县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充足的能源供给作保障,公共服务、生活配套、能源基础设施等配套还不够完善,对水、电、气的需求缺口较大。

必须突破现状能源瓶颈因素,增强对重型产业的承载能力。

围绕天威硅业、晨光特种纤维等大项目,积极争取支持,确保项目用电、用气指标到位。

同时,做好能源建设规划,加快输电线路、变电站及输气管道、配气站建设,为项目提供可靠能源保障。

3.3.3、物流成本较高

工业集中区缺乏与铁路的密切联系,资源供给成本较高,对一些货物运输速度的要求难以满足;铁路运输发展速度不够快,发展重型化产业受铁路运力影响。

急需加快普兴物流园区建设,尽快实施新津县物流规划和交通规划予以配合。

3.3.4、资本资源匮乏与融资渠道少

目前,新津工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

新津本地民间资本不够雄厚,进入工业领域渠道较少,金融资本进入工业企业障碍较多。

近年来,新津工业发展主要靠引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资本。

急需市里从工业发展基金中给予支持。

3.3.5 发展空间不足

集中发展区现有规划区域已不能满足招商引资需求,项目进驻存在等地现象。

受土地政策的影响,土地供应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较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急需市里通过土地调规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3.2有利条件

3.2.1投资软环境不断改善

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着力提高机关效率效能,以“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营造高效能的管理、监督、服务体系,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来新津谋求发展。

提供优良的投资环境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企业的商务成本。

对投资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2.2项目承载能力不断加强

工业集中发展区经过几年建设,发展工业所必需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加强,为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的更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2.3水资源条件

目前,水资源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大的“瓶颈”。

新津水资源在工业与人口承载力方面,在成都市区县中处于最佳的位置。

新津县过境河多,全年地表径流量为106.087亿立方米。

新津属五河尾水的水网地区,是成都市水资源最丰富地区。

3.2.4大气和水环境质量

根据对工业集中发展区分别作的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容量大,不构成制约因素。

以工业集中发展区B区(0.98km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为例,大气环境容量指标为:

SO2:

944t/a,烟尘:

1886t/a;

大气环境已使用容量:

SO2:

291t/a,烟尘:

899t/a;

大气环境剩余容量为:

SO2:

653t/a,烟尘:

987t/a。

根据四川省2001-2005的环境质量报告:

岷江水系区域COD最大允许排放量58.8万吨,氨氮最大允许排放量0.5万吨。

COD剩余环境容量30.2995万吨。

2006年的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

目前新津县内的五条河流,岷江干流和西河满足水环境功能的水质要求,具有一定的水环境容量。

3.2.5交通

有成雅(成乐)高速公路、川藏公路、大件公路等3条快速通道相连,道路呈放射状加环状,与周边区(市)县连接,形成交汇的公路网络。

成昆铁路从新津境内穿过,在普兴设有国家二级货运站——新津火车站,年吞吐能力120万吨,该站距A区6公里,连接道路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距B区6公里的青龙火车货运站也为国家二级货运站,目前吞吐能力为300万吨/年,连接道路为大件公路。

距乐山港大件码头80公里,西南航空港18公里。

大件公路相通。

已经完成了新津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实施后,交通条件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3.2.6能源

电力:

工业集中发展区电力来源于徐家渡220kV变电站、新津110kV变电站、花桥110kV变电站等供电枢纽。

电力供给能够满足现阶段需求。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还可依托尖山500kV变电站新建220kV变电站和110kV变电站,确保电力供给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燃气:

区域内有主城区配气站、A区和B区配气站,气源来自中石油羊安—新津Φ159输气管、新津-华阳Φ219输气管道、彭山观音至新津Φ219输气管道。

4.新津工业发展规划

4.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新津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托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成府发[2008]13号)文件的要求,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明确功能定位,调整布局框架,增强产业集聚度,实现县域经济的分工协作,错位竞争,优势互补,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承接成都市主城区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有效平台。

4.2规模及经济总量

到2010年,工业集中发展区工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在成都市占比由1.3%提高到2.1%,其中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机械产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化工产业及其他实现增加值10亿元。

培育2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4家以上销售收入超30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并以这些龙头企业来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至2015年,工业集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在成都市占比由2.1%提高到3.5%。

其中食品(含饲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机械产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化工产业(不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63亿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

至2020年,工业集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在成都市占比由3.5%提高到4%。

4.3产业升级

按照《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成府发[2008]13号)文件确定的“一区一主业”产业定位要求,结合新津工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化工产业和石化下游产品,发展衍生产业、产品;提升、改造食品工业和路桥机械等传统特色产业,引进和整合并举,实现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其中食品工业向肉食品和方便食品工业方向延伸,路桥机械向高铁构件、大位移支座和路面工程机械及专用机械方向延伸,避免单一产业由于周期性的波动影响经济的景气度。

4.4产业规划

4.4.1食品产业

4.4.1.1产业前景

《四川省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培育壮大食品龙头企业,推动集聚发展,不断延伸食品行业产业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到‘三个提高’,即在全国位次要提高,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要提高,‘十一五’比‘十五’年均增幅要提高,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是成都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发展食品工业对推动农业产业化作用巨大,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

饲料工业的发展是养殖业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

由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畜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带动饲料行业增长,我国饲料总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加快饲料工业发展,推广饲料加工新技术,是提高养殖业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

4.4.1.2发展目标

从当前全市整个食品业的发展来看,产值、利润等综合经济指标排在前列的希望美好、伍田和得益绿色,无论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还是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均有较强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以希望、美好、伍田、得益绿色、白象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品牌作用和形成的产业格局,积极引进台湾及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充分利用成都地区农产品原料优势,用2—5年时间,引进10个食品加工项目,投资总额达5—8亿元,将新津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在四川独具特色的肉制品和方便食品为主的加工基地。

重点发展火腿肠、发酵肉、冷却肉等肉制品和方便米饭、方便面等方便食品和风味食品。

以希望饲料集团为龙头,发展高端饲料产品。

重点发展混配饲料、非常规饲料和特种饲料。

由于饲料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利润趋于平均,行业盈利模式更多依赖总量增长,需引导现有饲料企业向集团化、产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饲料加工与饲养、食品加工联合经营,互相促进,形成饲料产销、畜牧水产养殖业加工体系。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新进入的饲料厂须规模大,产量高,科技含量高。

到2010年食品(饲料)加工企业达30个,实现工业增加值8亿元,实现税收0.8亿元。

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

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

4.4.2路桥机械和专用机械

4.4.2.1产业前景

新津县现有路桥机械行业主要生产道路材料摊铺机、搅拌设备、铣刨机等路面施工养护机械设备,橡胶沥青路面材料和设备,桥梁支座、桥梁伸缩装置、预应力锚具等公路铁路桥梁构件。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国家,东西跨度5400km,南北纵贯5200km。

铁路和高速公路突破了地域辽阔对国家和国民经济整体性和联系性的空间阻隔,成为改变我国资源分布和工业布局非均衡性的大动脉。

“十一五”期间铁路投资总额将达到1.5万亿元,为“十五”期间的3.07倍,并开始了高架高速铁路的建设。

仅国家高速公路网2020年前静态投资约2万亿元,还未包括公路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的农村公路。

铁路和公路建设行业的景气度有望延续到2020年。

国际市场上,凭借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性价比优势,近几年年均出口增长60%以上,预计“十一五”末期,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将超过450亿元。

“新筑”公司主导产品——桥梁伸缩装置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唯一能够承制最大位移量超过800mm伸缩装置的企业。

该公司的超大位移量伸缩装置打破了位移量超过800mm的伸缩装置被国外产品所垄断的局面,被列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该公司为高速铁路开发的高铁构件系列产品,已通过国家鉴定,将应用于高速铁路建设。

4.4.2.2发展目标

根据未来国家铁路及高速公路建设需要,以“新筑”为龙头,主要生产桥梁伸缩装置、高铁构件、桥梁支座、公路铁路预应力锚具等构件,并向新型筑路机械(摊铺机等)和路面新材料等延伸,建成为西部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筑路机械装备出口基地和路面新材料生产基地。

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全面带动其他中小机械加工企业升级。

龙头企业发展方式向规模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小机械加工企业发展方式向专业化协作,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专业化协作的大型企业集团。

产品结构调整根据自身特点向潜在的有发展前途的水利机械、环保机械、高原工程机械、小型农业工程机械、替代进口的大型施工机械领域进军。

利用今后筑路机械、路面新材料的使用重点地区在西部、国内工程机械重点企业将会把扩张的重心放到西部的有利条件,重点针对国内中东部地区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特别是资金雄厚、扩张愿望强烈的上市公司进行招商。

到2010年路桥及其他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达15个,实现工业增加值9亿元,实现税收1亿元。

2015年生产企业达25个,实现工业增加值15亿元,实现税收1.8亿元。

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实现税收2.5亿元。

4.4.3化工产业

4.4.3.1产业前景

重化产业历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中国化学工业规模在2015年前,平均年增长率将超过10%,可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化学品制造国。

石化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