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91929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编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冷和热

第一课冷热与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

(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4、—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由快到慢)

5、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有(电子水温计)、(电子体温计)、(干湿温度计)、(红外线感应温度)等。

第二课热胀冷缩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①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

②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③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

④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3、生活中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有:

①圈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

②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③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等。

第三课水受热以后

1、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是:

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融化后温度(持续上升)。

3、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此时温度将(不再升高)。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第四课水遇冷以后

1、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2、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3、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第五课地球

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

2、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

3、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

4、(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5、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照片上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冰川);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山地、沙漠);绿色部分可能(耕地、森林和草原)。

第六课月球

1、400多年前,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2、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3、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

4、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5、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6、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第七课太阳

1、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

2、(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3、太阳离地球约有(1、5亿)千米。

4、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第八课太阳钟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到东),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到长)。

2、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3、—天中最短的影子出现在(中午)。

4、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

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第三单元昆虫

第九课庞大的“家族”

1、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约150万种动物,其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是(昆虫),约占动物总数的80%。

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或两对(翅)。

3、(甲虫)是数量最多的昆虫,它们身体外部有硬壳,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

4、身边常见的昆虫有(蜜蜂)、(蝴蝶)、(蚂蚁)、(蜻蜓)、(螳螂)等。

第十课养昆虫

1、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饲养昆虫来了解它。

2、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凹陷。

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蚁蚕),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的一生分为(蚕卵)、(蚕,即幼虫)、(蛹)、(蚕蛾,即成虫)四个阶段。

第十一课探究昆虫的奥秘

1、除了通过观察、分析和整理观察日记,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昆虫更多的奥秘。

2、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3、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实验设计要(合理)。

第四单元繁殖

第十二课用种子繁殖

1、种子是有(生命)的。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新生命,只要落在适合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2、蚕豆是(双子叶)植物,种子是由种皮和胚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3、玉米是(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由(胚乳)、(胚根)、(胚芽)和(子叶)构成。

4、无论种子怎么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芽(朝上)

5、有(空气)、(适当的温度)和(水),种子才能萌发。

第十三课用根、茎、叶繁殖

1、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营养器官)来繁殖。

2、宝石花、芦荟是用(叶)进行繁殖;胡萝下、红薯是用(根)进行繁殖;吊篮、菊花是用(茎)进行繁殖。

3、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创造了(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

第十四课动物的繁殖

1、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通过(雌雄结合)产生后代。

2、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领。

3、动物求偶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雄蛙鸣叫)、(孔雀开屏)、(角马搏斗)、(弹涂鱼“跳舞”)等。

4、像鱼和鸟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像人、马、猫等哺乳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十五课生物与非生物

1、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所有的生物都会生长变化,会繁殖、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几乎都需要水、空气、温度、阳光。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非生物)。

第十六课动物的庇护所

1、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家,如(松鼠的洞)、(燕子的窝)、(黄鳝的穴)、(蜜蜂的巢)等。

2、大自然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气、温度、阳光和土壤,还为动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3、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第十七课环境变化以后

1、生物要依赖(环境)生存,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

2、当季节更替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很多,如(雷鸟会变换羽毛颜色)、(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秋季一些树木的叶子会变黄、飘落)等。

3、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发生变化,有缓慢的、有规律的(气候变化),也有急速的(天气变化),还有海啸、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灾害性事件)。

4、环境的变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人为)原因,如(砍伐森林)、(城市扩张)、(工业污染)、(海洋污染)等。

当生物无法适应环境变化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

5、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的迁徙,以保证它们的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洄游)。

鱼道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

 

7、太阳

1、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5500°C,内部温度可达1500万°C。

它的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天文学家把太阳这样的星球称为恒星。

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发光发热,太阳是一个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可达1500万摄氏度。

体积,它的体积相当于130万个地球那么大。

恒星,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2、太阳离地球约有1、5亿千米,光每秒的传播距离约为30万千米,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8分多钟,也就是说,此刻照在我们身上的太阳光,是太阳8分20秒之前发出来的。

3、1、5亿千米究竟有多远?

光每秒的传播距离约为30万千米,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8分20秒。

假如乘坐速度为1000千米/每小时的飞机,要连续飞行17年;

假如乘坐速度为4万千米/每小时的火箭,要连续飞行5个多月。

4、与太阳运动有关的成语:

东升西落日上三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落西山

5、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太阳在一天中运动变化的最直观的描述。

清楚地表述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变化需要用到一个量:

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不是描述长度,而是描述角度,因而不能用尺子去量。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6、阳光照射到地面上,阳光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太阳高度角。

用太阳高度角可以表示太阳的高度。

通过用量角器测量太阳高度角来描述太阳的位置。

7、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角是不一样的。

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的任何物体,他们的太阳高度角是相同的。

8、测量太阳高度角的方法

①一名同学背对太阳站定。

②在人影前端与头顶之间拉直一根线,测出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角度。

9、上午9:

00和下午3:

00的太阳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一日内,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其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以正午太阳高度为对称点,上午和下午的太阳高度呈轴对称。

如上午9点和下午3点的太阳高度相同,只是方向不同。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10、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正午为界,呈现出轴对称性。

上下午的太阳高度相等,只是方向不同。

11、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小?

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呢?

一天当中,正午12:

00太阳直射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最大,接近于90度,而太阳升起和太阳落下的那一瞬间,太阳高度角最小,接近于0度。

12、测量并画出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角。

 

8、太阳钟

1、太阳的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有什么影响?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位置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2、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形。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4、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改变着:

(1)影子的长短有规律地变化。

早晨的影子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正午它又重新变长。

(2)影子的方向有规律地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正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5、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

这一类计时工具晷面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

6、日晷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阳光”下,晷针影子投于晷盘,影子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移动而移动,古人根据晷针的影子落在晷盘上的刻度确定当时的时间——×时×刻。

7、日晷

日晷是有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赤道日晷的晷盘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北极星。

牛顿钟属于地平日晷,根据竖立在平坦地面的竿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和线条的相对位置,直接读取时刻,是最原始的地平日晷。

地平日晷的晷针始终指向北极星,也就是晷针与晷盘的夹角是当地的纬度。

立式日晷的晷盘垂直于地平面,晷针的反向延长线指向北极星。

8、记录一天中阳光下小棒影子的长短。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

早晨影子较长,然后逐渐变短,正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直至日落影子消失。

9、做物体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方法:

①用手电筒照射一支竖立的铅笔,观察它的影子。

②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③试试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

画出手电筒从不同方向和角度照射时小棒的影子。

实验现象:

改变照射的方向,铅笔的影子的方向也会随之变化。

改变照射的高度,手电筒越高,影子越短;手电筒越低,影子越长。

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呢?

当手电筒垂直于铅笔照射的时候,桌子上就不会出现铅笔的影子。

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

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10、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观察实验

实验方法:

①把小棒插在橡皮上,固定在记录纸的观察点上。

选择空旷处放置,不要移动。

②利用指南针确定方位,并在记录纸上标出来。

③每隔1小时,在记录纸上标出小棒的影子,并记下时间。

实验问题:

问题1:

最长的影子会出现在什么时候?

最短的影子会出现在什么时候?

一般来讲,最长的影子会出现在太阳升起和太阳落下的那一刻,最短的影子出现在太阳与小棒垂直的时候。

问题2:

早晨和上午的影子为什么都在西边?

而下午和傍晚的影子为什么都在东边?

因为影子与太阳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早晨和上午太阳在东方,因此影子都在西边,而下午和傍晚太阳在西方,因此影子是在东方。

问题3:

影子长短的变化是均匀的吗?

影子长短的变化不是均匀的,越接近正午,影子长短变化越慢,越接近太阳升起和太阳落下的时候,影子长短变化越明显。

问题4:

小棒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呢?

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改变着:

(1)影子的长短有规律地变化。

早晨的影子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正午它又重新变长。

(2)影子的方向有规律地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正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